导读:本文包含了马华左翼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革命文学,中国文学,马华左翼文学,五四文学革命
马华左翼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何启良[1](2015)在《政治文学记忆的精神重访——读《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1926-1976)》》一文中研究指出反讽的精神重访每逢农历新年,新加坡都从中国各省份请来许多展览或文艺节目表演。这一次从湖南邀请来诸多节目,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关于毛泽东事迹的大型戏剧,也有有关韶山的展览资料,毛泽东像在新加坡的商城大展风姿。我都去看了,是好奇,也是一种休闲活动吧,心里感到非常感慨。曾经拒绝做"第叁个中国"的新加坡,如今完全摆脱了20世纪60年代复杂的"中国"情结,当年人民行动党对中国共产党的顾虑,以及在岛内的反共和反左倾向,也似乎消失了。这个情结的消逝,更明显地反映在南洋理工大学开办的"市(本文来源于《国际汉学》期刊2015年04期)
朱东芹[2](2013)在《马华左翼文学缘起与流变的新探索——评谢诗坚《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来西亚华人谢诗坚先生的《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是第一部从"中国革命文学的影响"的角度来研究马华文学的着作。在深入分析中国文学与马华文学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该书厘清了马华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缘起,并系统梳理出了马华左翼文学从萌芽到形成、发展以及衰退的历史脉络,相关研究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在马华文学研究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该书的特点在于视角独特,材料丰富,研究系统深入,立论有据,观点新颖,对马华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海外其他区域的华人文学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谢诗坚[3](2007)在《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1926-1976)》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创造社”于1926年大力鼓吹和提倡“革命文学”时,已把1919年“五四运动”开创的文学革命路线逆转过来,将文学带进政治的轨道;却又反过来被政治拴在铁道上,成为改革社会的火车头。这对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旧中国确是产生巨大的作用,有力地改造旧世界和建立新中国。“革命文学”在因势利导下终于登上文学主流,配合着中共主导的解放战争一统天下。毛泽东文艺理论和思想已成为“革命文学”的最高和最重要的指南和境界。换句话说,“革命文学”统领了中国文坛达半个世纪之久,而在“文化大革命”终结后才逐渐退出政治及文学舞台。这五十年的革命文学不仅影响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结构,而且也牵动中国人民的思想和心灵,那是因为“革命文学”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运动,一种不断变化的全民运动。不仅于此,中国的“革命文学”运动也在同一个时期辐射海外而历久不息,尤其是华人麕居的马新社会,终于形成马华文学的主流而被称之为“马华左翼文学”或现实主义文学。究其因,不外是马新社会的独特性,拥有数以百万计的从中国移居的华人,与中国人民血脉相连,命运休戚与共,起而响应中国的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尤其是抗日促使马新社会追求独立,以摆脱殖民统治,进而跟着中国的革命步伐起舞,因此中国的“革命文学”与“马华左翼文学”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政治革命和改革的急先锋。就此而言,“革命文学”与“马华左翼文学”基本上是两位一体的,名称不同,实质没有差别。在战前是通过南来的文人建立起马华左翼文学;在战后则是通过左派统战培养的本土化文人继承和坚持既定的左翼文学路线,并赋予现实主义文学这一普遍性名词,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表达同一个思想和立场,以为政治议程服务。本文就是针对这一历史事实,从1926年到1976分开五个阶段论述中国的“革命文学”如何在不同的时期影响了马华文学的走向。几乎每个时期的变化,都是中国主流文学在牵动马华左翼文学。尽管在这个过程中,马华文学曾力图建立起其独特性和自主性,以有别于中国“革命文学”,但因出自同一思想源流,先是以马克思主义及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学作为导向,后是以毛泽东思想为依归,始终无法构建本身的理论系统,反而是亦步亦趋与中国的“革命文学”一道宣扬为工农兵服务的“无产阶级”文学,最终因背离了国情而与中国的“革命文学”一道为“文革”的失误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换句话说,马华左翼文学也因“文革”的终结而走向尽头,失去了导航方向和理论依据,迷失在文学的十字路口,不得不在80年代退出文学阵地。因此文中所阐述和评论与总结各个阶段的“文学与政治”的二合为一的关系,旨在提供一面历史镜子,揭开一个时代的文学如何在政治大风大浪中浮沉与共而失去其主体地位,成为政治斗争的一个工具和舆论武器。结果它也因政治气候的转变而宣告消失,结束了中马文学长达50年的“父子关系”。(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7-03-01)
李丽[4](2001)在《中国左翼文学思潮对马华文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来亚白话华文文学 ,简称马华新文学 ,从 1919年受中国五·四文学运动的影响而诞生到 196 5年新、马分治 ,一直与中国文学关系密切 (196 5年之后 ,马华文学分为新加坡华文文学和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两支 ,并成为新、马两国文学的组成部分 )。中国(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2001年02期)
马华左翼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来西亚华人谢诗坚先生的《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是第一部从"中国革命文学的影响"的角度来研究马华文学的着作。在深入分析中国文学与马华文学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该书厘清了马华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缘起,并系统梳理出了马华左翼文学从萌芽到形成、发展以及衰退的历史脉络,相关研究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在马华文学研究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该书的特点在于视角独特,材料丰富,研究系统深入,立论有据,观点新颖,对马华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海外其他区域的华人文学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华左翼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何启良.政治文学记忆的精神重访——读《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1926-1976)》[J].国际汉学.2015
[2].朱东芹.马华左翼文学缘起与流变的新探索——评谢诗坚《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3].谢诗坚.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1926-1976)[D].厦门大学.2007
[4].李丽.中国左翼文学思潮对马华文学的影响[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