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蛋白基因论文_何明娟,刘宁,邹曙明,蒋霞云,潘迎捷

导读:本文包含了甜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基因,密码子,信息学,生物,褐斑,甘蓝。

甜蛋白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何明娟,刘宁,邹曙明,蒋霞云,潘迎捷[1](2019)在《马槟榔甜蛋白基因(MabinlinⅡ)的密码子优化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好性,对马槟榔甜蛋白基因MabinlinⅡ(A链+B链)的密码子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马槟榔甜蛋白基因命名为MabinlinⅡ(AB) Plus。将MabinlinⅡ(AB) Plus基因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片段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MabinlinⅡ(AB) Plus,进而转化到大肠杆菌宿主表达菌株BL21(DE3),IPTG诱导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密码子优化后的基因MabinlinⅡ(AB) Plus在大肠杆菌中最佳表达条件为:最适IPTG浓度1.4 mmol/L,最佳诱导剂温度为37℃,最适菌株起始生长量OD600为0.7,最佳诱导时间8 h。在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下,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约33.0%,与优化前约有提高7%。目的蛋白的上清液经过亲和纯化,在19 kDa处有单一的目的条带。经过感官评定,目的蛋白的甜度约为2%标准蔗糖溶液的400倍。这为研发以马槟榔甜蛋白为基础的新型甜味剂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18期)

白泽涛,何贻洲,黄军艳,程明星,曹慧慧[2](2018)在《甘蓝型油菜类甜蛋白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及起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核盘菌引起的菌核病是导致甘蓝型油菜产量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类甜蛋白(TLP)作为病程相关蛋白第五家族,在植物抗病防御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在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中鉴定获得70个类甜蛋成员,进一步分析了拟南芥、水稻、玉米等物种,将该基因家族分为8个亚类;多倍化和基因组局部复制是造成该家族在油菜中扩张的主要动力;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特有进化分支中的家族成员其C端融合了抗菌肽(PRP)以及激酶结构域(kinase),形成了融合基因TLP-PRP和TLP-K。为了追溯其起源,我们借助目前已完成测序且进化梯度相对明晰的物种,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对TLP-PRP和TLP-K基因进行基因组水平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TLP-PRP的融合较为古老,最早发生在白花菜科,而TLP-K的融合发生在不同进化时间点,由远及近依次发生在山萮菜属(Eutrema salsugineum)、甘蓝型油菜祖先种以及甘蓝型油菜。有意思的是,近期发生在芸薹属的TLP-K均为非共线基因,进一步分析表明非等位同源重组可能是导致融合发生的主要分子机制。转录组数据表明91%(64/70)家族成员至少在一个组织中表达,23个基因在菌核病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中表达存在明显变化,其中包括TLP-PRP和TLP-K,这些结果为我们后续研究该家族中结构变化对其功能的影响提供了方向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期刊2018-11-19)

刘潮,韩利红,王海波,高永,唐利洲[3](2018)在《植物类甜蛋白基因家族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类甜蛋白(Thaumatin-like proteins,TLPs)在植物对抗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家族属多基因家族,蛋白分子量较小,具有典型的thaumatin结构域,且高度保守;典型的TLP蛋白由16个半胱氨酸残基对形成8个二硫键,叁维解析结构具有功能域Ⅰ、Ⅱ和Ⅲ 3个保守功能域,表面具有"V"形酸性裂缝,保证了蛋白的催化功能;多数物种TLP蛋白归为10个聚类组,各组发生了不均衡扩增;TLP蛋白具有抗真菌、葡聚糖酶、过敏原等活性,能被激素、逆境胁迫等多种信号诱导表达,能被生物或非生物因子诱导表达,广泛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抵御胁迫等多项生命进程,在植物先天免疫中发挥作用。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越来越多具有抗真菌潜力的TLP家族基因被用于提高植物抗病性。从类甜蛋白结构、进化、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等方面对近期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潮,韩利红,宋培兵,王德琴,王海波[4](2018)在《辣椒类甜蛋白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全基因组水平上了解辣椒类甜蛋白基因(TLP)家族特征,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利用辣椒基因组数据库,对筛选的28个辣椒TLP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对结构功能、聚类及时空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辣椒TLP家族基因主要分为4种结构类型,基因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辣椒TLP家族基因属于8个聚类组,其中成员最多的聚类组5中的基因主要来自1号染色体。基因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多个激素响应元件、生物/非生物响应元件。时空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多数辣椒TLP家族基因在各器官和果实发育的各阶段均有较高表达,各成员在时空表达上具有器官特异性。本研究为辣椒TLP家族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植物生长及对抗胁迫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刘潮,韩利红,王海波,高永,唐利洲[5](2018)在《枣类甜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枣全基因组中鉴定类甜蛋白(thaumatin like protein,TLP)基因,为枣TLP基因的功能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枣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TLP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基因结构、进化、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和密码子使用性等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到34个枣TLP基因,位于9条染色体上,分为4种结构类型,基因结构相对较简单;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归为9个聚类组,其中聚类组5和聚类组6中的成员最多;基因启动子区发现多个与增强基因表达、激素响应和胁迫响应相关的元件;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弱,基因进化主要受碱基突变的影响。【结论】枣基因组中含有34个TLP基因家族成员,数量相对偏少;在植物生长、果实发育和抵御胁迫过程中发挥作用;进化过程中主要受突变选择压力影响。该研究为TLP基因家族的功能分析和遗传育种应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潮,韩利红,王海波,唐利洲[6](2018)在《谷子类甜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密码子偏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类甜蛋白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抵御胁迫过程中发挥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谷子类甜蛋白家族基因组成、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密码子使用偏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谷子类甜蛋白家族包含43个成员,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分为3种基因结构类型,其中16个成员仅包含1个外显子,14个包含3个外显子成员的内含子相位均为1-2型。根据系统发育分析归为12个聚类组,聚类组5中的基因主要来自Ⅲ号染色体,聚类组6中的基因主要来自Ⅰ号染色体,其内含子相位多为1-2型,这些基因可能来自同一祖先基因,与进化过程中的染色体重组事件有关。88.4%的基因参与应激反应,多个基因启动子区含有激素和胁迫响应元件,说明该家族基因在植物抵御胁迫过程中发挥作用。多数基因有效密码子数(ENC)较小,密码子的第3位的G+C含量(GC3s)值分布集中,包含10个最优密码子,均以G或C结尾,表明谷子类甜蛋白家族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强,基因表达潜力高,进化过程中主要受自然选择压力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刘潮,王慧,杨静,刘林,李成云[7](2017)在《水稻类甜蛋白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鉴定水稻基因组中类甜蛋白(TLP)家族基因,并对部分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进行研究,为开展水稻类甜蛋白基因功能及分子进化机制研究提供基础。基于水稻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候选的47个水稻类甜蛋白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聚类及结构功能分析,通过q RT-PCR技术,检测14个Os TLP基因在LTH及其近等系水稻幼苗的叶片、根、叶鞘和花穗中的时空表达水平。基因和蛋白结构分析表明,Os TLP基因有5种结构类型,蛋白保守氨基酸基序高度一致。聚类分析显示,水稻类甜蛋白基因归属10个进化组,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其中成员最多的进化组Ⅴ中的基因主要来自3号和12号染色体。q RT-PCR结果显示,14个Os TLP在6个品种水稻根、叶鞘、叶片和花穗中相对表达水平不同,多个基因在根中有较高的基础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TLP家族在水稻生长发育和对抗胁迫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7年10期)

李健平,王卓,徐碧玉,金志强[8](2015)在《香蕉类甜蛋白基因MaTLP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香蕉EST文库中,通过RACE技术克隆到1个香蕉类甜蛋白基因的全长序列。该序列最大开放阅读框942bp,编码313个氨基酸。Blast分析发现,它与其他类甜蛋白相似度为56.10%,含有类甜蛋白(TLPs)特有的保守结构域,命名为MaTLP1。系统进化树表明,MaTLP1基因编码蛋白与海枣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香蕉的进化模式相似。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MaTLP1在根、球茎、假茎中的表达量高,叶中较弱,花和果实中微量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在抗病香蕉品种中,接种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枯萎病菌后MaTLP1基因上调表达,在感病香蕉品种接菌2d后MaTLP1基因受到抑制,虽然在接菌4d后上调表达,但是相对于抗病品种上调较小。研究表明,MaTLP1基因可能在香蕉抗枯萎病的过程中起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王树军,冯超,王凌云,李焕苓,刘保华[9](2015)在《荔枝类甜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妃子笑’荔枝(Litchi chinenesis)为试材,通过PCR方法克隆了荔枝类甜蛋白基因Lc TLP(登录号JF682821)的c DNA全长和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对应的g 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无内含子,c DNA序列含有一个672 bp的ORF,编码223个氨基酸残基序列。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c TLP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果皮,在果肉中表达量最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中Lc TLP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采后果皮中的表达量高于采前,炭疽菌侵染诱导Lc TLP的表达,失水和低温能抑制Lc TLP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陈建梅[10](2015)在《色素万寿菊褐斑病防治及类甜蛋白基因克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色素万寿菊(Tagetes erecta)花朵可以提取天然色素“叶黄素”,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等行业,因此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同时,色素万寿菊是一种观花期较长的花卉,大面积种植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带动当地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基于上述两点,色素万寿菊已成为北京市延庆县四海镇支柱花卉产业之一。但是,由于连作年限的增加和雨季来临时沟域内空气湿度较大,导致四海色素万寿菊病害频发,严重影响产量和景观效果。本论文采取病害田间调查,病原物分离与鉴定,室内抑菌实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生态套种试验、抗病基因克隆等研究方法,拟研制出减轻色素万寿菊褐斑病发生的适宜药剂防治配方、生态套种技术;同时克隆出类甜蛋白基因,为未来通过基因改良等手段提高色素万寿菊抗病性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如下:病害田间调查发现:四海色素万寿菊前期主要病害为病毒病,根腐病,疫病,褐斑病;后期病害主要为褐斑病。生产过程中,褐斑病对产量和景观效果影响最为明显。从发生褐斑病的色素万素菊上采集病叶,分离并纯化病原物菌株。通过显微观察初步鉴定为链孢属(Alternari sp.);通过ITS分子生物学技术,准确鉴定为极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系统树分析显示,极细链格孢与其他种链格孢有一定遗传关系、也有明显区别。室内抑菌实验发现:代森锰锌、世高、异菌脲、丙环唑、福星等药剂具有较好抑菌效果。田间药剂防治试验发现:“10%世高750倍液+60%1嘧菌脂3000倍液”和“10%世高750倍液+60%百泰1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20%丙环唑2000倍液+70%代森锰锌750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好;“枯草芽孢杆菌600倍液”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这为褐斑病生物防治及色素万寿菊生态安全生产提供了线索。生态套种试验发现:在四种不同的套种模式中,“万寿菊-荷兰土豆”生态套种的经济价值最高,病害减轻效果最明显,观赏时间延长、观赏效果增加,是最适宜推广的生态套种模式。运用PCR和RACE技术,从万寿菊中分离出类甜蛋白基因(TLP)。该基因全长cDNA 880bp,开放阅读框编码22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万寿菊类甜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分子量为23933.8 Da;理论等电点6.51;分子式为C1051H1587N295O327S18;总原子量为3278;消光系数(280mm)为26440;脂肪系数:54.22;属稳定蛋白。在N-端具有22个氨基酸构成的疏水性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万寿菊类甜蛋白基因与向日葵PR5蛋白相似性为99%,与其他植物类甜白蛋白也有较高相似性。采用半定量技术,检测了TLP基因的表达变化。研究发现:健康植株中茎、叶、花组织中均检测不到TLP表达。植株被病害侵染后,茎、叶、花均能检测到TLP基因表达,花中TLP基因表达明显低其它器官。(本文来源于《北京农学院》期刊2015-06-01)

甜蛋白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核盘菌引起的菌核病是导致甘蓝型油菜产量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类甜蛋白(TLP)作为病程相关蛋白第五家族,在植物抗病防御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在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中鉴定获得70个类甜蛋成员,进一步分析了拟南芥、水稻、玉米等物种,将该基因家族分为8个亚类;多倍化和基因组局部复制是造成该家族在油菜中扩张的主要动力;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特有进化分支中的家族成员其C端融合了抗菌肽(PRP)以及激酶结构域(kinase),形成了融合基因TLP-PRP和TLP-K。为了追溯其起源,我们借助目前已完成测序且进化梯度相对明晰的物种,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对TLP-PRP和TLP-K基因进行基因组水平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TLP-PRP的融合较为古老,最早发生在白花菜科,而TLP-K的融合发生在不同进化时间点,由远及近依次发生在山萮菜属(Eutrema salsugineum)、甘蓝型油菜祖先种以及甘蓝型油菜。有意思的是,近期发生在芸薹属的TLP-K均为非共线基因,进一步分析表明非等位同源重组可能是导致融合发生的主要分子机制。转录组数据表明91%(64/70)家族成员至少在一个组织中表达,23个基因在菌核病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中表达存在明显变化,其中包括TLP-PRP和TLP-K,这些结果为我们后续研究该家族中结构变化对其功能的影响提供了方向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甜蛋白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何明娟,刘宁,邹曙明,蒋霞云,潘迎捷.马槟榔甜蛋白基因(MabinlinⅡ)的密码子优化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食品工业科技.2019

[2].白泽涛,何贻洲,黄军艳,程明星,曹慧慧.甘蓝型油菜类甜蛋白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及起源分析[C].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2018

[3].刘潮,韩利红,王海波,高永,唐利洲.植物类甜蛋白基因家族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8

[4].刘潮,韩利红,宋培兵,王德琴,王海波.辣椒类甜蛋白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8

[5].刘潮,韩利红,王海波,高永,唐利洲.枣类甜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果树学报.2018

[6].刘潮,韩利红,王海波,唐利洲.谷子类甜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密码子偏性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8

[7].刘潮,王慧,杨静,刘林,李成云.水稻类甜蛋白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的初步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7

[8].李健平,王卓,徐碧玉,金志强.香蕉类甜蛋白基因MaTLP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5

[9].王树军,冯超,王凌云,李焕苓,刘保华.荔枝类甜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园艺学报.2015

[10].陈建梅.色素万寿菊褐斑病防治及类甜蛋白基因克隆研究[D].北京农学院.2015

论文知识图

甜蛋白基因的PCR产物甜蛋白基因的PCR产物抗卡那霉素再生植株叶片的染色分析5 植物表达载体pCA-E8-Mab的...质粒pLX 10(1.6kb嵌合基因M BL II位于质...转化番茄植株的PCR特异扩增检测

标签:;  ;  ;  ;  ;  ;  ;  

甜蛋白基因论文_何明娟,刘宁,邹曙明,蒋霞云,潘迎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