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评价程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评价,程序设计,应用程序,程序,课堂,电化学,终端。
评价程序论文文献综述
陈映红,钟友娣,叶锦然,张翠玲[1](2019)在《设置专责教育护士岗位运用教育程序方式在临床护理的应用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设置专责教育护士岗位并运用教育程序开展教育工作,形成完整临床护理教育体系。[方法]将在职护士134人分为观察组68人与对照组66人,对照组运用传统模式对护士进行培训教育,观察组设立专责教育护士将教育程序应用在临床护士的教育中,通过对心血管中心、骨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68名护士的临床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先培训后考核的方法,来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结果]观察组护士培训后临床能力考核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士培训后健康教育能力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士培训后人文关怀能力3个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专责教育护士岗位的设置并且运用教育程序方式在护理培训中,制定一套教育管理实施方案,创新教育方法,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及护理内涵。(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34期)
李佐,张伟[2](2019)在《眉山市预防接种手机应用程序使用及接种人员评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预防接种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 APP)使用情况及接种人员对手机APP的评价,以便更有效利用手机APP。方法通过后台数据统计分析手机APP的使用情况,问卷调查、收集接种人员对手机APP的应用及评价。结果眉山市目标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手机APP关联率较高(86.61%),是基层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发送通知主要方式,89.60%的接种人员认为"极大方便工作",但有效利用仍显不足,手机APP的关联率基本随儿童年龄增长而下降,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 973.91,P<0.001),儿童家长人均浏览手机APP次数由0岁组9.25次降为6岁组0.48次,妈妈课堂人均阅读量由0岁组13.05篇降为6岁组1.41篇。结论手机APP的使用为基层工作提供了便利,相关功能的有效、合理利用等问题是今后关注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王琦[3](2019)在《从一道试题看英国A-LEVEL程序设计教育的评价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英国A-LEVEL计算机科学课程内容及考核方式。通过对一道典型试题的分析,归纳了英国A-LEVEL程序设计教育评价方式的特点,及对中国高中程序设计教育的启发。(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7期)
翟伟芳,王艳,卢秀丽,冀松[4](2019)在《基于雨课堂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与研究——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技术蓬勃发展,将移动终端引入课堂以优化教学成了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项目组成员将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成功引入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在基于雨课堂教学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30期)
郭绪晓,柏淑美,凌欣,高洁,李金星[5](2019)在《能力验证/室间质量评价标本在电化学发光检验程序正确度验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能力验证(PT)/室间质量评价(EQA)标本在电化学发光项目正确度验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S)EP15-A3文件正确度验证5×5方案,利用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PT/EQA计划提供的标本,分别对游离叁碘原氨酸(FT3)和雌二醇(E2)等电化学发光项目进行正确度验证,每个样本每天检测1批,每批重复5次,共5 d。采用Grubbs'法判断离群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计算重复性精密度(SR)、实验室内不精密度(SWL)、总体标准误(SEx)、定值物质标准误(SERM)和总体合成标准误(SEC),再根据自由度(dfC)查T分布界值表得到m值,计算正确度验证区间。总体均值如果在验证区间内,正确度验证通过;如果超出验证区间,则计算偏移,并与实验室规定的目标偏移进行比较。结果 FT3和E2的总体均值均在正确度验证区间内,正确度验证通过。结论可以采用PT/EQA标本对定值物质进行实验室检测程序的正确度验证。(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范咏[6](2019)在《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程序的可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研制开发的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支持性照护应用程序进行可用性评价。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照护者18例。研究人员在每例研究对象的手机上安装应用程序,研究对象开始对应用程序进行为期2周的试用体验。2周后,由研究人员统计试用期间的应用程序故障次数,及研究对象的使用行为,并采用质性访谈访问研究对象的使用感受,以此来评价应用程序的可用性。结果应用程序在可用性评价期间闪退、卡顿情况0次,后台的漏洞记录均未提示系统崩溃。2周内患儿照护者共使用排尿日记2016次,平均每人每天使用8次,每次使用20秒;随访数据模块每人每周使用1.28次,每次使用时间39秒;健康教育模块使用次数756次,每次使用时间约100秒。在照护者中受欢迎的模块从高到低依次为排尿日记、健康教育和随访资料上传,后台数据显示每个模块都得到了使用,依从性良好。照护者认为应用程序方便学习、便于记录、减轻照护负担。照护者提出对应用程序的优点、不足及改进建议。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照护者支持性照护应用程序为照护者提供了帮助照护者帮助患儿健康管理的工具与平台,方便照护者整合患儿健康资料,但部分功能还有待完善。(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张颖婷,袁长蓉,陈静[7](2019)在《乳腺癌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可用性评价的文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国内外乳腺癌移动医疗应用程序的相关文献,描述应用程序的一般情况及可用性评价,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7年1—12月期间发表的乳腺癌移动医疗应用程序中、英文文献。检索的英文数据库包括Web of Science、Medline、CINAHL、Science Direct、Wiley Online Library、Springer Link、PubMed等,中文数据库为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数据库。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乳腺癌移动医疗应用程序的功能以监测和管理症状、饮食运动及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为主。应用程序的可用性评价大多采用混合研究,量性研究以问卷评估为主,质性研究多采用小样本的访谈。评价对象大多针对目标患者用户,评价场所多是远程评价,极少数在可用性实验室进行,评价工具多为针对有效性的问卷调查及使用感受,不同研究之间评价要素没有统一。结论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可用性评价的规范实施应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需构建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可用性评价的规范指南,以进一步指导并规范今后相关领域移动医疗应用程序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上海护理》期刊2019年09期)
董艳雪,谢颖,王开祥[8](2019)在《工程认证背景下课程评价机制改革研究——以《程序设计语言基础》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程教育认证大背景下,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的现状,借助在SPOC课程、雨课堂、PTA等手段,在对教学过程中的课前、课上、课后、期末均做准确评价的基础上,牵引学习兴趣、加强学习效果、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贯彻工程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理念,以期达到工程认证要求。(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76期)
范江波,张学辉,张建兵[9](2019)在《以Online Judge为突破口的程序设计课程全过程学业评价改革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学业评价模式的弊病,本文以我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介绍了以Online Judge(程序在线评测)平台为突破口,实现全过程学业评价的改革,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9年09期)
杨剑[10](2019)在《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及效果分析——以成都师范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采用"MOOC+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了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旨在探讨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和可行性。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支持学习过程的技术进行全面评估,重新构建了混合教学评价指标,并对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了效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效果,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有较大提高。(本文来源于《成都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评价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预防接种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 APP)使用情况及接种人员对手机APP的评价,以便更有效利用手机APP。方法通过后台数据统计分析手机APP的使用情况,问卷调查、收集接种人员对手机APP的应用及评价。结果眉山市目标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手机APP关联率较高(86.61%),是基层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发送通知主要方式,89.60%的接种人员认为"极大方便工作",但有效利用仍显不足,手机APP的关联率基本随儿童年龄增长而下降,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 973.91,P<0.001),儿童家长人均浏览手机APP次数由0岁组9.25次降为6岁组0.48次,妈妈课堂人均阅读量由0岁组13.05篇降为6岁组1.41篇。结论手机APP的使用为基层工作提供了便利,相关功能的有效、合理利用等问题是今后关注的重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评价程序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映红,钟友娣,叶锦然,张翠玲.设置专责教育护士岗位运用教育程序方式在临床护理的应用与评价[J].全科护理.2019
[2].李佐,张伟.眉山市预防接种手机应用程序使用及接种人员评价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9
[3].王琦.从一道试题看英国A-LEVEL程序设计教育的评价方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9
[4].翟伟芳,王艳,卢秀丽,冀松.基于雨课堂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与研究——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
[5].郭绪晓,柏淑美,凌欣,高洁,李金星.能力验证/室间质量评价标本在电化学发光检验程序正确度验证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19
[6].范咏.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支持性照护移动医疗程序的可用性评价[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7].张颖婷,袁长蓉,陈静.乳腺癌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可用性评价的文献研究[J].上海护理.2019
[8].董艳雪,谢颖,王开祥.工程认证背景下课程评价机制改革研究——以《程序设计语言基础》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
[9].范江波,张学辉,张建兵.以OnlineJudge为突破口的程序设计课程全过程学业评价改革实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
[10].杨剑.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及效果分析——以成都师范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