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绞线包装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效钢绞线包装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包括固定架一、固定架二、连接板和电动升降机,所述固定架一的位于底座的顶部左侧设置,所述固定架一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二位于底座的顶部右侧设置,所述固定架二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位于固定架一和固定架二之间设置,所述连接板的左侧与固定架一的表面右侧固定连接。该高效钢绞线包装机,通过在固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包装转盘一和包装转盘二,从而达到了钢绞线圈两侧同时包装的目的,通过在顶板的顶部设置两个滚柱一和一盒滚柱二,从而解决了钢绞线圈太重无法轻易转动,包装不便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高效钢绞线包装机,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包括固定架一(3)、固定架二(20)、连接板(21)和电动升降机(24),所述固定架一(3)的位于底座(1)的顶部左侧设置,所述固定架一(3)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二(20)位于底座(1)的顶部右侧设置,所述固定架二(20)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21)位于固定架一(3)和固定架二(20)之间设置,所述连接板(21)的左侧与固定架一(3)的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21)的右侧与固定架二(20)的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21)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动升降机(24)位于连接板(21)的内壁设置,所述电动升降机(24)的表面与连接板(21)的内壁套接,所述电动升降机(24)的底部与底座(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动升降机(24)的顶部贯穿连接板(21)延伸至连接板(21)的顶部;所述固定架一(3)的内部包括电机一(2),所述电机一(2)的表面与固定架一(3)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二(20)的二的内部包括电机二(18),所述电机二(18)的表面与固定架二(20)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一(3)的顶部和固定架二(20)的顶部均包括顶架(5),所述顶架(5)的底部分别与固定架一(3)的顶部和固定架二(2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架(5)的顶部包括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底部与顶架(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9)的顶部包括传动链圈一(6)、包装转盘一(7)、传动链圈二(17)和包装转盘二(16),所述传动链圈一(6)的底部与固定板(9)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包装转盘一(7)位于传动链圈一(6)的顶部设置,所述包装转盘一(7)的表面与传动链圈一(6)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传动链圈二(17)位于固定板(9)的顶部设置,所述传动链圈二(17)的底部与固定板(9)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包装转盘二(16)位于传动链圈二(17)的顶部设置,所述包装转盘二(16)的表面与传动链圈二(17)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电动升降机(24)的顶部包括支撑板(22)和顶板(25),所述支撑板(22)的底部与电动升降机(2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25)位于支撑板(22)的上表面设置,所述顶板(25)的下表面与支撑板(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25)的上表面包括支架一(11)、支架二(15)、转轴二(12)、转轴三(14)、滚柱一(10)和滚柱二(13),所述支架一(11)位于顶板(25)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所述支架一(11)的底部与顶板(2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滚柱一(10)位于支架一(11)的背面设置,所述滚柱一(10)的两端通过转轴二(12)与支架一(11)的内壁转动连接,支架二(15)位于支架一(11)的右侧设置,所述支架二(15)的底部与顶板(2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滚柱二(13)位于支架二(15)的背面设置,所述滚柱二(13)的两端通过转轴三(14)与支架二(15)的内壁转动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高效钢绞线包装机,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包括固定架一(3)、固定架二(20)、连接板(21)和电动升降机(24),所述固定架一(3)的位于底座(1)的顶部左侧设置,所述固定架一(3)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二(20)位于底座(1)的顶部右侧设置,所述固定架二(20)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21)位于固定架一(3)和固定架二(20)之间设置,所述连接板(21)的左侧与固定架一(3)的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21)的右侧与固定架二(20)的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21)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动升降机(24)位于连接板(21)的内壁设置,所述电动升降机(24)的表面与连接板(21)的内壁套接,所述电动升降机(24)的底部与底座(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动升降机(24)的顶部贯穿连接板(21)延伸至连接板(21)的顶部;
所述固定架一(3)的内部包括电机一(2),所述电机一(2)的表面与固定架一(3)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二(20)的二的内部包括电机二(18),所述电机二(18)的表面与固定架二(20)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一(3)的顶部和固定架二(20)的顶部均包括顶架(5),所述顶架(5)的底部分别与固定架一(3)的顶部和固定架二(2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架(5)的顶部包括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底部与顶架(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9)的顶部包括传动链圈一(6)、包装转盘一(7)、传动链圈二(17)和包装转盘二(16),所述传动链圈一(6)的底部与固定板(9)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包装转盘一(7)位于传动链圈一(6)的顶部设置,所述包装转盘一(7)的表面与传动链圈一(6)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传动链圈二(17)位于固定板(9)的顶部设置,所述传动链圈二(17)的底部与固定板(9)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包装转盘二(16)位于传动链圈二(17)的顶部设置,所述包装转盘二(16)的表面与传动链圈二(17)的内壁转动连接;
所述电动升降机(24)的顶部包括支撑板(22)和顶板(25),所述支撑板(22)的底部与电动升降机(2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25)位于支撑板(22)的上表面设置,所述顶板(25)的下表面与支撑板(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25)的上表面包括支架一(11)、支架二(15)、转轴二(12)、转轴三(14)、滚柱一(10)和滚柱二(13),所述支架一(11)位于顶板(25)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所述支架一(11)的底部与顶板(2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滚柱一(10)位于支架一(11)的背面设置,所述滚柱一(10)的两端通过转轴二(12)与支架一(11)的内壁转动连接,支架二(15)位于支架一(11)的右侧设置,所述支架二(15)的底部与顶板(2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滚柱二(13)位于支架二(15)的背面设置,所述滚柱二(13)的两端通过转轴三(14)与支架二(15)的内壁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钢绞线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一(3)的左侧和固定架二(20)的右侧均包括散热孔(4),所述散热孔(4)分别位于固定架一(3)的左侧和固定架二(20)的右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钢绞线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一(2)的底部和电机二(18)的底部均包括支撑柱(19),所述支撑柱(19)分别位于固定架一(3)和固定架二(20)的内部设置,所述支撑柱(19)的顶部分别与电机一(2)的底部和电机二(1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19)的底部分别与固定架一(3)的内壁底部和固定架二(20)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钢绞线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9)的底部包括转轴一(8),所述转轴一(8)位于顶架(5)的内壁设置,所述转轴一(8)的表面与顶架(5)的内壁套接,所述转轴一(8)的底部通过联轴器分别与电机一(2)的顶部与电机二(1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一(8)的顶部分别与传动链圈一(6)和传动链圈二(17)的底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钢绞线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二(1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架二(15)分为两组,两组支架二(15)以顶板(25)的中轴线为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钢绞线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1)的顶部包括限位块(23),所述限位块(23)位于电动升降机(24)的表面设置,所述限位块(23)的内壁与电动升降机(24)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23)的底部与连接板(21)的顶部固定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绞线包装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钢绞线包装机。
背景技术
钢绞线是由多根钢丝绞合构成的钢铁制品,碳钢表面可以根据需要增加镀锌层、锌铝合金层、包铝层(aluminum clad)、镀铜层、涂环氧树脂(epoxy coated)等,由于钢绞线的成品重量都相当重,运输不便,且由于台中在运输中难免碰撞会造成外侧涂层磨损,加快钢绞线的老化,缩短钢绞线的使用寿命,所以钢绞线生产后需要包装,现有的钢绞线包装机在包装时多是让钢绞线圈转动完成包装,但钢绞线非常重,转动速度慢,完成整个包装的耗时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钢绞线包装机,具备两边同时包装等优点,解决了钢绞线包装慢,耗时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钢绞线包装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包括固定架一、固定架二、连接板和电动升降机,所述固定架一的位于底座的顶部左侧设置,所述固定架一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二位于底座的顶部右侧设置,所述固定架二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位于固定架一和固定架二之间设置,所述连接板的左侧与固定架一的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右侧与固定架二的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动升降机位于连接板的内壁设置,所述电动升降机的表面与连接板的内壁套接,所述电动升降机的底部与底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动升降机的顶部贯穿连接板延伸至连接板的顶部。
所述固定架一的内部包括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表面与固定架一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二的二的内部包括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表面与固定架二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一的顶部和固定架二的顶部均包括顶架,所述顶架的底部分别与固定架一的顶部和固定架二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架的顶部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与顶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包括传动链圈一、包装转盘一、传动链圈二和包装转盘二,所述传动链圈一的底部与固定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包装转盘一位于传动链圈一的顶部设置,所述包装转盘一的表面与传动链圈一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传动链圈二位于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所述传动链圈二的底部与固定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包装转盘二位于传动链圈二的顶部设置,所述包装转盘二的表面与传动链圈二的内壁转动连接。
所述电动升降机的顶部包括支撑板和顶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电动升降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位于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包括支架一、支架二、转轴二、转轴三、滚柱一和滚柱二,所述支架一位于顶板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所述支架一的底部与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滚柱一位于支架一的背面设置,所述滚柱一的两端通过转轴二与支架一的内壁转动连接,支架二位于支架一的右侧设置,所述支架二的底部与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滚柱二位于支架二的背面设置,所述滚柱二的两端通过转轴三与支架二的内壁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一的左侧和固定架二的右侧均包括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分别位于固定架一的左侧和固定架二的右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一的底部和电机二的底部均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分别位于固定架一和固定架二的内部设置,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分别与电机一的底部和电机二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分别与固定架一的内壁底部和固定架二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位于顶架的内壁设置,所述转轴的表面与顶架的内壁套接,所述转轴的底部通过联轴器分别与电机一的顶部与电机二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顶部分别与传动链圈一和传动链圈二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二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架二分为两组,两组支架二以顶板的中轴线为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电动升降机的表面设置,所述限位块的内壁与电动升降机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的底部与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使用吊机将钢绞线圈吊放在有滚柱一和滚柱二组成的支撑架上,打开电机一和电机二,通过转轴带动传动链圈一和传动链圈二上的包装转盘一和包装转盘二转动,对钢绞线圈的两侧同时开始包装,同时滚柱一和滚柱二转动带动钢绞线圈转动,包装转盘一和包装转盘二分别负责对钢绞线圈的上半部和下半部进行包装,有效提高包装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高效钢绞线包装机,通过在固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包装转盘一和包装转盘二,从而达到了钢绞线圈两侧同时包装的目的,通过在顶板的顶部设置两个滚柱一和一盒滚柱二,从而解决了钢绞线圈太重无法轻易转动,包装不便的问题。
2、该高效钢绞线包装机,通过在支撑板的底部设置电动升降机,从而达到了调整包装位置的目的,通过在固定架一和固定架二相背的一侧设置散热孔,从而解决了电机过热影响正常工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包装链圈一转动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底座、2电机一、3固定架一、4散热孔、5顶架、6传动链圈一、7包装转盘一、8转轴一、9固定板、10滚柱一、11支架一、12转轴二、13滚柱二、14转轴三、15支架二、16包装转盘二、17传动链圈二、18电机二、19支撑柱、20固定架二、21连接板、22支撑板、23限位块、24电动升降机、25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4,一种高效钢绞线包装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包括固定架一3、固定架二20、连接板21和电动升降机24,固定架一3的位于底座1的顶部左侧设置,固定架一3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架二20位于底座1的顶部右侧设置,固定架二20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板21位于固定架一3和固定架二20之间设置,连接板21的左侧与固定架一3的表面右侧固定连接,连接板21的右侧与固定架二20的表面左侧固定连接,连接板21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电动升降机24位于连接板21的内壁设置,电动升降机24在支撑板22的底部能够适时调节高度,电动升降机24的表面与连接板21的内壁套接,电动升降机24的底部与底座1的内壁固定连接,电动升降机24的顶部贯穿连接板21延伸至连接板21的顶部,固定架一3的左侧和固定架二20的右侧均包括散热孔4,散热孔4分别位于固定架一3的左侧和固定架二20的右侧固定连接,包装机需要连续不断的工作,电机一2和电机二18会产生大量热量,散热孔4帮助及时散热,有利于连续包装。
固定架一3的内部包括电机一2,电机一2的表面与固定架一3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固定架二20的二的内部包括电机二18,电机二18的表面与固定架二20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电机一2的底部和电机二18的底部均包括支撑柱19,支撑柱19分别位于固定架一3和固定架二20的内部设置,支撑柱19的顶部分别与电机一2的底部和电机二18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柱19的底部分别与固定架一3的内壁底部和固定架二20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柱19将电机一2和电机二18的底部撑起,有利于散热,固定架一3的顶部和固定架二20的顶部均包括顶架5,顶架5的底部分别与固定架一3的顶部和固定架二20的顶部固定连接,顶架5的顶部包括固定板9,固定板9的底部与顶架5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板9的顶部包括传动链圈一6、包装转盘一7、传动链圈二17和包装转盘二16,传动链圈一6的底部与固定板9的内壁固定连接,包装转盘一7位于传动链圈一6的顶部设置,包装转盘一7的表面与传动链圈一6的内壁转动连接,传动链圈二17位于固定板9的顶部设置,传动链圈二17的底部与固定板9的内壁固定连接,包装转盘二16位于传动链圈二17的顶部设置,包装转盘二16的表面与传动链圈二17的内壁转动连接,包装转盘一7和包装转盘二16对钢绞线圈两侧同时包装,传动链圈一6和传动链圈二17带动其转动,固定板9的底部包括转轴一8,转轴一8位于顶架5的内壁设置,转轴一8的表面与顶架5的内壁套接,转轴一8的底部通过联轴器分别与电机一2的顶部与电机二18的顶部固定连接,转轴一8的顶部分别与传动链圈一6和传动链圈二17的底部固定连接。
电动升降机24的顶部包括支撑板22和顶板25,支撑板22的底部与电动升降机24的顶部固定连接,顶板25位于支撑板22的上表面设置,顶板25的下表面与支撑板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顶板25的上表面包括支架一11、支架二15、转轴二12、转轴三14、滚柱一10和滚柱二13,支架一11位于顶板25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支架一11的底部与顶板2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滚柱一10位于支架一11的背面设置,滚柱一10的两端通过转轴二12与支架一11的内壁转动连接,支架二15位于支架一11的右侧设置,支架二15的底部与顶板2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滚柱二13位于支架二15的背面设置,滚柱二13的两端通过转轴三14与支架二15的内壁转动连接,滚柱一10的高度高于滚柱二13的高度,保证钢绞线圈在包装时能够平稳的转动,支架二1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架二15分为两组,两组支架二15以顶板25的中轴线为对称设置,连接板21的顶部包括限位块23,限位块23位于电动升降机24的表面设置,限位块23的内壁与电动升降机24的表面滑动连接,限位块23的底部与连接板21的顶部固定连接。
在使用时,使用吊机将钢绞线圈吊放在有滚柱一10和滚柱二13组成的支撑架上,打开电机一2和电机二18,通过转轴一8带动传动链圈一6和传动链圈二17上的包装转盘一7和包装转盘二16转动,对钢绞线圈的两侧同时开始包装,同时滚柱一10和滚柱二13转动带动钢绞线圈转动,包装转盘一7和包装转盘二16分别负责对钢绞线圈的上半部和下半部进行包装,有效提高包装速度。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1213.4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427114U
授权时间:20190924
主分类号:B65B 27/06
专利分类号:B65B27/06;B65B11/04
范畴分类:34A;
申请人:河间市宝泽龙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河间市宝泽龙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62450 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明人:谢志杰;谢志斌;王晨龙
第一发明人:谢志杰
当前权利人:河间市宝泽龙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玉婵;薛琳
代理机构:13130
代理机构编号:石家庄领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313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