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由于我国正在不断推行教育改革,因此,很多地方的很多学校都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比如改善教学方法,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等。特别是近些年来,微课表现出了强大优势,得到老师重视和学生喜爱,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大推广使用。微课不仅使课堂具有吸引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所以,笔者结合自身切实经验,系统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如何应用微课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应用
引言:微课作为一种以教学重难点为中心以视频录制方式来开展教学的新模式,所录制视频长度通常仅为5~8分钟,视频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有关重难点问题的诠释等。微课因具有较短的教学时间,因此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及认真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基于当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与特殊性,教师需将教材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紧密结合,将微课教学形式的优势最大化发挥出来,发掘学生潜力,提升学习兴趣,推动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
1.微课特点的分析
微课的特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微课教学的时间较短,主题明确。一般时间在五分钟到八分钟之间,即使延长最好也不要超过十分钟,因此,教学内容精练、针对性强是微课最显著的特点。第二,由于微课时间比较短,所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微课要侧重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进行透彻分析,重在让学生充分理解把握。也有一些视频是围绕多个知识点展开的,这时就需要突出教学重点及难点,抓住主要矛盾,一次解决,节省时间。最后,微课的视频加上与之相关的辅助资料总量在几十兆左右,因此,微课资源文件小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也得到充分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不仅仅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还开设其他课程,有些同学的精力分配可能有偏颇,产生偏科现象,不重视计算机基础,大大降低该课程学习热情。再加上外部环境的不同,这将会使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学习起来难易程度不一,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性,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该门课程成绩不同。这必定会是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强大阻力,即使因材施教,面对全体学生难免会有所遗漏。另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时很少,所学知识受到限制,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率比较低,教学效果较差。
2.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出现的问题
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现状可以分析出其出现的一些问题。首先,课时少,教学体系不完善,没有足够时间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再加上师资力量薄弱,一些老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其是一般性的基础课程,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导致学生虽然在多媒体教室内,却没有学到相应知识。其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学习起来积极性比较低。另外,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还需要学习其他课程,如果这些课程趣味性比较高,那学生就会出现偏科现象。因此,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不重视,没有端正学习态度,缺少学习兴趣。
3.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3.1制作微课
根据微课所持有的专属化特性,建立以计算机基础课为基础的微课教学系统框架,充分发挥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与主体作用,把学生学习活动作为开展教学的主线,而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要素,帮助学生尽早完成知识的消化,方能为微课教学模式下优质、高效、和谐学习环境的形成与构建提供充足保证。制作微课需从如下方面着手。第一,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细分知识点。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其所开展的实验教学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即综合性实验内容与验证性实验。对于验证性实验而言,其主要是通过详细、深入的讲解或介绍各个章节的操作步骤,以此来开展实验,而对于综合性实验而言,其主要可划分为PPT的制作、操作系统的应用、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及文档的排版等。第二,撰写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目标。要想有效开展教学活动,需制定更加详细、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教学设计的效率、结构与质量。在微课程教学时,需依据学习的具体内容、所制定的目标与需求,以及在教学内容及评价方法上的策略,开展多元化协调。至此,在教学设计时,可依据之前教学实践来完善。另外,还可基于教学技术层次为着眼点,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各实践环节作为注重点,将原有理论知识充分结合于实践教学。第三,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制。当将上述步骤完成之后,便可着手教学内容的录制工作。在录制时,需合理把握录制时间,将录制时间控制在5~8分钟。录制内容需简练易懂,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不要有太大的储存量,要方便学生拷贝与存储。
3.2围绕微课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将微课作为中心环节而开展的教学过程,主要包含有学生设计或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学生汇报及视频观看等内容。首先,观看视频的过程。所谓视频观看实际上就是观看微课内容。微课各节内容时间通常为5~8分钟,此部分内容不仅仅是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的一种深入诠释,而且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指引与统领的作用,对于整个课堂效果与走向起到决定作用。其次,学生讨论过程。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设计过程或讨论过程中,需依据班级当中的实际人数进行分组,通常1组为3~5人,而动手设计获和小组讨论的过程,在时间上通常为5~8分钟,不仅要让每位学生均能发表自身意见与看法,还要防止对于某一问题过度的关注,而造成对其他问题的忽视状况[1]。再次,学生汇报。对于学生汇报的过程而言,可通过组内轮流汇报的方式来着手汇报工作,防止一些学生由于汇报机会的缺乏,而造成在讨论过程中出现怠慢状况。最后,教师需要总结学生的汇报过程。教师通过总结学生的汇报,对一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所存在的错误观点进行及时纠正,弥补一些学生在认识方面的缺陷与不足,能够帮助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当中的重难点知识更为详细的掌握。教师在课后可以把微课内容上传至学习平台,以作学生课下复习、巩固之用。微课所提供的自主学习机会乃是其最突出特点,如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不把微课内容共享于学生,这便会导致微课资源的过度浪费。因此,教师在课后,需把微课内容利用网络上传至平台上,或者是将微课内容直接发送至学生,辅助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对学生在课堂当中对重难点知识认识不充分的状况予以弥补,而且还可让学生对刚学到的新知识更好的巩固,形成专属性的知识架构。
结论:
简而言之,伴随当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日益发展与广泛应用,“微课”作为当前较为流行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微课凭借其自身特点,能够对高职推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当中所存不足给予有效弥补,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大化提升,而且还可达到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目的,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效能的提高[2]。
参考文献
[1]杨芳.基于微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与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7(36):129.
[2]汤婷.关于微课设计的几点思考——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