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缺香茶菜论文-陈慧平,李晓宁,罗含希,邹敏

拟缺香茶菜论文-陈慧平,李晓宁,罗含希,邹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拟缺香茶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拟缺香茶菜,总黄酮,正交试验,提取工艺

拟缺香茶菜论文文献综述

陈慧平,李晓宁,罗含希,邹敏[1](2017)在《正交设计优化拟缺香茶菜总黄酮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拟缺香茶菜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拟缺香茶菜总黄酮的含量为综合指标,采取加热回流方法,考察提取温度(A)、液料比(B)、提取时间(C)、乙醇浓度(D)4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90℃、液料比40∶1、提取2.0 h、60%乙醇,平均得率为5.668 6%。结论:该工艺简便合理,稳定可行,可为拟缺香茶菜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中药》期刊2017年06期)

代丽萍,赵猛,李春,赵姣姣,张玲霞[2](2016)在《拟缺香茶菜中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拟缺香茶菜干燥的地上部分的水提取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综合运用1D-NMR,2D-NMR以及HR-ESI-MS等谱学方法对它们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3-O-β-D-阿洛糖-1-辛烯-3-醇(1),布鲁门醇A(2),光色素(3),黑麦角内酯(4),线蓟素(5)和胡麻素(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6年18期)

代丽萍,赵猛,赵娇娇,苗明叁,刘孟奇[3](2016)在《HPLC法同时测定拟缺香茶菜不同部位中3个活性成分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拟缺香茶菜不同入药部位中布卢门醇A、尾叶香茶菜丙素、鄂西香茶菜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YMC C18(4.6 mm×250 mm,5μm)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32∶68)等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0 nm。结果布卢门醇A、尾叶香茶菜丙素、鄂西香茶菜素分别在0.001 1~0.022 2 g/L(r=0.999 7),0.001 9~0.037 1g/L(r=0.999 5),0.013 3~0.265 g/L(r=0.999 7)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8%(RSD=2.29%),99.51%(RSD=1.65%),102.78%(RSD=1.57%)。不同产地拟缺香茶菜不同部位中3个活性成分的含量均以叶中最高。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稳定,可用于拟缺香茶菜不同部位中3个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代丽萍,陈随清,赵猛,王晓雪,鲁信达[4](2015)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拟缺香茶菜中3个二萜类成分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测定拟缺香茶菜药材中二萜类成分Kamebacetal-A、Kamebacetal-B、肾形香茶菜丙素的方法。方法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测定3个二萜类成分的含量。使用Venusil C18(4.6 mm×250 mm,5μm)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拟缺香茶菜中Kamebacetal-A、Kamebacetal-B、肾形香茶菜丙素分别在0.056~0.448 g/L(r=0.999 2),0.002 6~0.020 8 g/L(r=0.999 4),0.016~0.128 g/L(r=0.999 7)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3%(RSD=2.16%),96.02%(RSD=2.01%),98.23%(RSD=2.1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稳定,可用于拟缺香茶菜中Kamebacetal-A、Kamebacetal-B、肾形香茶菜丙素的含量测定,为拟缺香茶菜抗肿瘤谱效关系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陈慧平,马方,邹敏,李继成,张艳[5](2015)在《拟缺香茶菜提取物体外对3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拟缺香茶菜乙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乙醚和乙酸乙酯依次提取得到拟缺香茶菜乙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MTT法测定乙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和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TPC-1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拟缺香茶菜乙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Hep G2、EC9706和TPC-1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P均<0.001)。拟缺香茶菜乙醚提取物对HepG2、EC9706和TPC-1细胞的IC50均小于乙酸乙酯提取物对3种细胞的IC50(t=46.038、5.938、5.744,P均<0.05)。结论:拟缺香茶菜乙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着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李火云,焦珂,张鹏,龚盛昭,孙永[6](2014)在《拟缺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拟缺香茶菜Isodon excisoide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拟缺香茶菜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5-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5-(4-hydroxyphenyl)pent-1-en-3-one(1)、2α,3α,24-叁羟基-11-烯-乌苏-28,13β-内酯(2)、腺花香茶菜素(3)、2α,3α,24-叁羟基乌苏酸(4)、2α,3α-二羟基乌苏酸(5)、2α,3β,24-叁羟基乌苏酸(6)、3′,4′,5-叁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7)、2α,3α-二羟基齐墩果酸(8)、2α,3α,24-叁羟基齐墩果酸(9)、无羁萜(10)、尾叶香茶菜丙素(11)、鄂西香茶菜素(12)、大锥香茶菜甲素(13)、1α,14β,20-叁羟基-7,20-环氧-对映-贝壳杉-16-烯-15-酮(14)、肾形香茶菜丙素(15)、kamebacetal A(16)、木犀草素(17)、胡麻素(18)、熊果酸(19)、β-谷甾醇(20)、阿魏酸(21)、3,4-二羟基桂皮醛(22)、3-吲哚甲醛(23)、十七烷酸(2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拟缺香茶菜酮,化合物3~16及22~2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4年02期)

代丽萍,鲁艳清,王娟娟,陈随清[7](2013)在《河南产拟缺香茶菜茎、叶及全草中总二萜、总酚酸的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河南不同产地拟缺香茶菜茎、叶及全草中总二萜、总酚酸含量测定的方法,对不同产地拟缺香茶菜茎、叶及全草中总二萜、总酚酸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以冬凌草甲素、没食子酸为对照品,在766nm和235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不同产地拟缺香茶菜茎、叶及全草中总二萜、(本文来源于《2013全国中药与天然药物高峰论坛暨第十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06-16)

李青杰,钟国庆[8](2011)在《拟缺香茶菜醇提取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拟缺香茶菜枝和叶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用80%乙醇溶液对拟缺香茶菜枝和叶进行加热回流提取,分别用石油醚、氯仿进行萃取,得到各自浓缩膏体。用硅胶柱层析梯度洗脱法分离其有效成分,得到的单体用TLC、NMR、Melt point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硅胶柱层析分离出两个单体化合物。结论:分离得到的两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冬凌草甲素、齐墩果酸。(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中旬刊)》期刊2011年06期)

黄姗[9](2009)在《拟缺香茶菜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在我国分布范围相当广泛,是民间广泛使用的草药,可供药用的达30余种,它们大都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抗菌消炎及抗肿瘤等功效,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拟缺香茶菜(Rabdosia excisoides[Sun ex C.H.Hu]C.Y.Wu etH.W.Li)作为该属的重要1种,广泛分布于河南、甘肃的西南地区。民间用其全草入药治疗肝炎有一定疗效,其化学成分虽有一部分已被报导,但并没有研究彻底。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以便寻找其活性成分,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首先利用天然药物化学提取方法对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龙峪湾采到的拟缺香茶菜枝叶进行乙醚浸泡提取,90%乙醇回流提取,80%乙醇回流提取,继而利用色谱柱层析法对乙醇提取部位进行化合物分离以及鉴定。通过系统分离研究,共分离并鉴定了10个单体化合物,利用四大谱(紫外、红外、核磁和质谱)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其中包括长链脂肪酸酯,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叁萜、贝壳杉烷衍生物和香豆素类等化合物。(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9-04-01)

李继成,杨丽嘉,苏金玲,付春景,李墩轩[10](2007)在《拟缺香茶菜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拟缺香茶菜Rabdosia excis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谱学分析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拟缺香茶菜分离鉴定2个化合物,化合物Ⅰ命名为拟缺香茶菜甲素(excisoidesinA);化合物Ⅱ鉴定为齐墩果酸。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发现的新二萜成分。(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07年08期)

拟缺香茶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拟缺香茶菜干燥的地上部分的水提取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综合运用1D-NMR,2D-NMR以及HR-ESI-MS等谱学方法对它们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3-O-β-D-阿洛糖-1-辛烯-3-醇(1),布鲁门醇A(2),光色素(3),黑麦角内酯(4),线蓟素(5)和胡麻素(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拟缺香茶菜论文参考文献

[1].陈慧平,李晓宁,罗含希,邹敏.正交设计优化拟缺香茶菜总黄酮提取工艺[J].中国现代中药.2017

[2].代丽萍,赵猛,李春,赵姣姣,张玲霞.拟缺香茶菜中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6

[3].代丽萍,赵猛,赵娇娇,苗明叁,刘孟奇.HPLC法同时测定拟缺香茶菜不同部位中3个活性成分的含量[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4].代丽萍,陈随清,赵猛,王晓雪,鲁信达.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拟缺香茶菜中3个二萜类成分的含量[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5].陈慧平,马方,邹敏,李继成,张艳.拟缺香茶菜提取物体外对3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6].李火云,焦珂,张鹏,龚盛昭,孙永.拟缺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4

[7].代丽萍,鲁艳清,王娟娟,陈随清.河南产拟缺香茶菜茎、叶及全草中总二萜、总酚酸的含量测定[C].2013全国中药与天然药物高峰论坛暨第十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8].李青杰,钟国庆.拟缺香茶菜醇提取物化学成分的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

[9].黄姗.拟缺香茶菜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9

[10].李继成,杨丽嘉,苏金玲,付春景,李墩轩.拟缺香茶菜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7

标签:;  ;  ;  ;  

拟缺香茶菜论文-陈慧平,李晓宁,罗含希,邹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