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轨距论文_贺文锦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轨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轨距,转向架,车组,称重,装置,动力学,夹钳。

变轨距论文文献综述

贺文锦[1](2019)在《变轨距货车车轴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用于西班牙1 435mm和1 668mm轨距线路的OGI变轨距货车车轴已完成第一阶段试验。该车轴由Azvi公司、Tria公司和OGI公司开发制造,当前已在1 668mm轨距线路上运行了5万km,试验在ADIF公司路网的阿兰胡埃斯—昆卡和阿尔卡萨尔-德圣胡安—拉恩西纳线路区段进行。由Aziv公司的子公司Tracción Rail提供牵引。(本文来源于《国外铁道车辆》期刊2019年06期)

邵亚堂,黄运华,张隶新,许红江[2](2019)在《变轨距转向架用轮盘制动装置随动机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变轨距转向架轮盘制动装置的横移问题,设计了3种不同控制方法的随动机构,在保证与现有制动装置接口匹配的情况下,能较为可靠地实现横向滑移和锁定功能。并计算分析了随动机构的受力状态,对3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综合考虑采用液压半主动随动机构具有更好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9期)

李国栋,曾京,李晓峰,吕义[3](2019)在《基于变轨距高速动车组适应性的动力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变轨距除了轨距发生改变以外,还可能伴随有钢轨轮廓、轨底坡的变化,变轨距高速动车组对这些变化都要有较好的适应性,不仅稳定性要满足高速运行要求,而且其他动力学性能也要达到优良水平。变轨距转向架由于增设了变轨机构,增加了簧下质量,文章计算分析了变轨距动车组对这些变化的适应性。计算结果表明,变轨距动车组对轨距、钢轨轮廓、轨底坡及簧下质量变化的适应性较好,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机车电传动》期刊2019年05期)

刘晓妍,黄运华,王玉桃,胡鑫[4](2019)在《新型变轨距动车组轮对方案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国外现有成熟变轨距转向架的结构特点,分析了变轨距转向架的关键技术,并结合我国及周边邻国的铁路实情,根据标准动车组转向架的技术参数要求,设计出一种适用于1435mm和1520mm铁路轨距的新型高速动车组变轨距轮对方案,并对其锁紧关键部件进行了强度校核。(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通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邵亚堂,黄运华,许红江,张隶新[5](2019)在《动车组变轨距转向架方案设计及其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概述了国外变轨距转向架的发展现状,设计出一种基于标准动车组的变轨距转向架结构方案,对锁紧机构和转向架各部件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并对1 435mm和1 520mm两种轨距情况下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变轨距转向架车辆在两种轨距线路的直线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安全性能指标均满足相关技术标准,所设计的变轨距转向架方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铁道机车车辆》期刊2019年04期)

卢权,荆红伟,张隶新,陈经纬,张硕[6](2019)在《高速变轨距动车组转向架夹钳随动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转向架变轨距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套适用于1 435/1 520 mm轨距的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夹钳随动装置,并对其变轨随动过程进行了分析介绍。分析表明,该方案能够实现制动夹钳自动跟随轮对转换。(本文来源于《机车电传动》期刊2019年04期)

刘超,周殿买,黄志辉,刘兆金,孔瑞晨[7](2019)在《1435/1520 mm变轨距车轮滑移装置的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1435/1520 mm不停车变轨距,需设计与传统轮对轴箱结构不同的车轮滑移装置。文章主要介绍了车轮滑移装置特殊的配合方式、扭矩传递方式及滑移方式。分析表明,这种结构设计在满足轮对内侧距不停车转换的情况下可实现列车1435/1520 mm的变轨转换。(本文来源于《机车电传动》期刊2019年04期)

徐芳,黄志辉,王瑞卓,李文学,辛宪涛[8](2019)在《1435/1000 mm变轨距动车组转向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1435/1000 mm变轨距转向架总体技术要求和目前动车组现有的技术及车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变轨距转向架方案,并对动车和拖车转向架的总体结构、构架、轮对组成、一系悬挂、二系悬挂、基础制动装置及变轨距原理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对变轨距转向架的关键部件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对整车动力学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变轨距转向架方案现实可行,能够满足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机车电传动》期刊2019年04期)

刘义,沈航,陈刚[9](2019)在《变轨距及轴距整车型式称重调簧台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概述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在各行各业取得长足的进步,这极大地促进了铁路运输事业蓬勃发展,铁路正朝着高速化、便捷化、重载化发展,这就对机车车辆的各项性能参数,尤其是对机车车辆的动力学性能、粘着牵引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响机车车辆力学性能和制动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轮(轴)重偏差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机车各轮对重量分配是否均匀,直接(本文来源于《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吴宇星[10](2019)在《变轨距转向架关键部件结构强度分析及疲劳试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别于传统转向架,变轨距转向架加装了变轨机构,改变了轮轴配合方式,通过与地面轨距变换装置配合,能够实现轮对内侧距调节,从而满足不同轨距走行的要求。作为一种新型转向架,变轨距列车技术较为复杂,运行速度高,关键部件承载情况也异常恶劣。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传统定轨距转向架结构强度,而专门针对变轨距转向架结构的强度研究较少,目前国内更是没有成熟的试验体系及标准考核变轨距转向架的结构强度。因此,针对变轨距转向架的结构强度研究是非常具有安全意义及实用价值的。为保证变轨距列车实际投入运用的安全运营,本文结合相关的行业标准及变轨距转向架本身的结构特征,提取了变轨距转向架结构的关键部件,对变轨距转向架构架、轴箱变轨机构及轮对花键副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对变轨距车轴进行了解析法分析,校核了变轨距转向架各关键部件的结构强度可靠性,并进行了应力的特征分析。最后,本文提出了各关键部件的疲劳试验方法,填补了国内变轨距转向架的结构强度试验方法的空白。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1)对变轨距转向架结构及变轨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了变轨距转向架与传统定轨距转向架的区别,并提取了变轨距转向架运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部件,利用ANSYS软件对变轨距转向架构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及强度校核。(2)针对轴箱变轨机构、轮对花键副较为复杂的系统结构,本文利用Abaqus软件对其分别建立非线性接触配合关系,通过仿真得到了轴箱变轨机构各部件的接触应力特征,并进行了强度校核;轮对花键部分则得到了花键齿面接触应力及齿根弯曲应力的应力特征,并在强度校核的基础上,对花键进行了耐磨性分析。而对于变轨距车轴,本文采用材料力学解析法,对其各截面的应力进行分析,得到其应力分布特征。(3)在对变轨距转向架各关键部件理论及仿真的强度校核基础上,本文结合了 EN13749、UIC615-4等行业标准及变轨距转向架各关键部件的结构特征,对变轨距转向架动车构架、拖车构架、轴箱变轨机构、花键、车轴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试验设计,为变轨距转向架后期的试验提供了参考依据。图115幅,表27个,参考文献72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2)

变轨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变轨距转向架轮盘制动装置的横移问题,设计了3种不同控制方法的随动机构,在保证与现有制动装置接口匹配的情况下,能较为可靠地实现横向滑移和锁定功能。并计算分析了随动机构的受力状态,对3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综合考虑采用液压半主动随动机构具有更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轨距论文参考文献

[1].贺文锦.变轨距货车车轴试验[J].国外铁道车辆.2019

[2].邵亚堂,黄运华,张隶新,许红江.变轨距转向架用轮盘制动装置随动机构设计与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9

[3].李国栋,曾京,李晓峰,吕义.基于变轨距高速动车组适应性的动力学性能分析[J].机车电传动.2019

[4].刘晓妍,黄运华,王玉桃,胡鑫.新型变轨距动车组轮对方案设计[J].现代交通技术.2019

[5].邵亚堂,黄运华,许红江,张隶新.动车组变轨距转向架方案设计及其动力学分析[J].铁道机车车辆.2019

[6].卢权,荆红伟,张隶新,陈经纬,张硕.高速变轨距动车组转向架夹钳随动装置设计[J].机车电传动.2019

[7].刘超,周殿买,黄志辉,刘兆金,孔瑞晨.1435/1520mm变轨距车轮滑移装置的结构设计[J].机车电传动.2019

[8].徐芳,黄志辉,王瑞卓,李文学,辛宪涛.1435/1000mm变轨距动车组转向架设计[J].机车电传动.2019

[9].刘义,沈航,陈刚.变轨距及轴距整车型式称重调簧台关键技术研究[J].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2019

[10].吴宇星.变轨距转向架关键部件结构强度分析及疲劳试验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应急上升段过载随时间变化的剖面应急上升段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剖面1-2日本第叁代变轨距列车FGT...日本第3代GCT变轨距列车转向架...变轨距转向架轮轴构造简图3西班牙Talgo第叁代变轨距地...

标签:;  ;  ;  ;  ;  ;  ;  

变轨距论文_贺文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