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元代中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郭公敏行录》,元代文化,文人理想形象
元代中期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伟,赵洁莹[1](2019)在《《郭公敏行录》与元代中期文人的理想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郭公敏行录》收录了郭郁任职江西、浙江、江苏、福建等地时举行的十余次同题集咏作品。这些诗文歌颂他的德政,包括便利百姓、兴学重教、平反冤狱等内容,同时赞美郭郁的人格修养及其家族父慈子孝。作品反映出在元代中期儒学回潮的背景下,南方中下层文人普遍认可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若雯[2](2018)在《民族融合视域下的元代中期诗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诗歌是古代诗歌发展到元代的结晶,也是元代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的身上既有着传统中原文化的烙印又展现出新的少数民族特色。这种双重性正是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所赋予的。本论文选取元代中期这个民族融合的高峰时段,以诗歌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政治、文化、思想、地域等多方面考察元代中期的民族融合状况,探讨元诗主流风貌形成的社会环境,以及从元代民族融合对文人心态产生的影响来把握元代中期诗歌的思想主题、审美风貌和多元内涵。第一章元代中期民族融合与文人心态及创作取向。元代各民族杂居的情况反映出元代民族融合的整体状况,尤其是蒙古统治之下的中原地区和长期在南宋管辖之下的江南地区表现得为典型,民族融合给各民族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都带来了巨大改变。作为当时社会一份子,文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民族观均受到影响,其作品中的创作取向也随之发生变化,展现出新的时代特征。第二章民族融合与元代中期诗歌主题的发展。民族融合使得诗歌主题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为鲜明的是纪行诗和扈从诗的繁荣,这与蒙古族长期在外征战的社会现实有关。而由各民族的迁徙引起的多民族杂居也使得汉族和少数民族在生活情状上受到各自的影响,出现了描写各民族的风俗节日、宗教祭祀、歌舞娱乐等内容。第叁章民族融合与元代中期审美风貌的形成。元代前期南方以南宋文人圈为主,北方则以蒙古及西域文人圈为主要创作群体,双方在文化背景、创作风格、审美心态上的巨大差异使得诗歌呈现截然不同的风格。南方诗风相对柔美婉约,作诗讲究章法和典雅。北方诗风则承金代诗歌之余绪,诗风显阳刚之气,作诗浑然天成,通俗易懂。在多民族诗人的共同努力下,元诗多元化的审美风貌由此形成。第四章民族融合与元代中期诗歌的多元内涵。元代文化在各民族交融之际博取众长、兼收并蓄,走向各民族文化精神的融会贯通。本章节致力于从文学作品的风貌、文人心态和时代多元一体的共有精神叁个方面来揭示元代中期诗歌的多元内涵。(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期刊2018-05-01)
裘孟荣[3](2016)在《元代前中期茶叶总产量测算与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传世典藉记载的茶税总额数据,换算出以吨为单位的元代茶叶总产量,经比较分析,最后提出相应观点。(本文来源于《茶叶》期刊2016年03期)
查洪德[4](2015)在《值得大力探究的元代诗文世界——兼评《奎章阁文人群体与元代中期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元代文学的研究是从推崇元曲和元代小说开始的,就元代文学的实际创作情形而言,这种认识误区曾深刻地影响到元代文学研究的格局及相关领域的进展。从今天的文献整理情况来看,2005年出版的《全元文》收有3000多位作者3万余篇文章[1];2013年出版的《全元诗》收有5000余位作者近14万首诗[2],而现有研究中,金、元两代诗学一起缺失了。事实上,元代诗歌无论是创作还是诗学理论(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黄二宁[5](2015)在《凸显元代中期诗文独特价值的一部力作——读邱江宁《奎章阁文人群体与元代中期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对元代诗文的研究相对薄弱。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在唐宋、明清之间,元代文学的整体价值往往被低估。其次是受白话文学史观的影响,学界更侧重对元杂剧、散曲等俗文学的研究。再次,在对元代诗文的研究中,学界往往又侧重宋元之际、元明之际的研究。于是,元代中期诗文便成为一个被忽略的领域。这种有意无意的忽略造成了我们对元代诗文创作的认识盲区,更限制了我们对元代诗文成就作出正确评价。(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高邢生[6](2015)在《论元代中期诗风趋于雅正的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元灭南宋前,南、北方的学术与诗文各自独立发展,无甚交流。"南士北游"率先打通了这种隔断,南、北方的学术与诗文在大都产生了交流融合。在交流过程中,南方的诗学理念与诗文传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延佑间,袁桷、虞集等南方文士倡导雅正的诗文风格,并通过雅集唱和、奖掖后进等方式影响着诗坛的诗文创作倾向。在他们的影响下,元中期雅正诗风形成。(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郭鹏[7](2014)在《论元代中期京师诗学活动对于元诗发展及诗风熔炼的理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中期京师大都的诗学活动对于改变宋金余习、熔炼元代自身诗学品格起到重要作用。当时履职京师的馆阁文人和一些游处此间的乡邦诗人都融汇到元诗发展的历程之中,其诗学主张对于阐释元诗自身品格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邱江宁[8](2013)在《《奎章阁文人群体与元代中期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元代中期诗文独特面貌的形成与文艺复古思潮、文坛的南北融合密切相关,南北融合是问题的核心,复古思潮兴起的目的是为最终实现南北和融的局面。全书分上下编从文艺复古思潮和文坛南北融合两个方面来谈论奎章阁文人群体在元代中期文学上的意义与影响。上编"奎章阁文人群体的文艺理论主张与元代文艺复古思潮的关系",将奎章阁文人群体的(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3年12期)
郭鹏[9](2013)在《论元代中期奎章阁的设立对元代诗学品格形成的先导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中期,尤其是延佑二年(1315年)恢复科举之后,元代诗坛因大量科举出身的文士介入,渐渐兴盛,并形成有元一代的诗歌品格。在京师大都,各地士人聚集,以翰林、集贤两院为依托,加之天历二年(1329年)成立的奎章阁学士院,一时人文荟萃,诗人众多,展开了频繁的群体性诗学活动,使得北方金季诗风,南方宋末余习得以改变,并因西北少数民族诗人的加入,终于融合汇通,形成了元代诗文的基本风貌。可以说,元代中期京师诗坛以其群体性诗学活动实现了诗风的融汇,在消长中荡涤了原先的地域隔阂,在新的大一统时代背景下,形成了可以代表元代诗文基本风貌的诗文创作与文学理论。我们此处就此问题进行(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丛刊》期刊2013年01期)
赵欢[10](2012)在《元代中期讽谕文的新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中期,国家处于相对太平的状态,乱世之中的悲歌不再可闻,而代之以怨刺。在这个时期,讽谕文有了明显的变化。与元末文人们的作品相比,元代中期的讽谕文似乎显得朴素了些,没有特意进行调侃,也还未突出以文为戏的风格。但是这种尚显拙朴的讽谕文却也别有特色,并且亦是在元末讽谕文兴盛之世来到前不可忽视的准备阶段。(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2年11期)
元代中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元代诗歌是古代诗歌发展到元代的结晶,也是元代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的身上既有着传统中原文化的烙印又展现出新的少数民族特色。这种双重性正是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所赋予的。本论文选取元代中期这个民族融合的高峰时段,以诗歌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政治、文化、思想、地域等多方面考察元代中期的民族融合状况,探讨元诗主流风貌形成的社会环境,以及从元代民族融合对文人心态产生的影响来把握元代中期诗歌的思想主题、审美风貌和多元内涵。第一章元代中期民族融合与文人心态及创作取向。元代各民族杂居的情况反映出元代民族融合的整体状况,尤其是蒙古统治之下的中原地区和长期在南宋管辖之下的江南地区表现得为典型,民族融合给各民族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都带来了巨大改变。作为当时社会一份子,文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民族观均受到影响,其作品中的创作取向也随之发生变化,展现出新的时代特征。第二章民族融合与元代中期诗歌主题的发展。民族融合使得诗歌主题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为鲜明的是纪行诗和扈从诗的繁荣,这与蒙古族长期在外征战的社会现实有关。而由各民族的迁徙引起的多民族杂居也使得汉族和少数民族在生活情状上受到各自的影响,出现了描写各民族的风俗节日、宗教祭祀、歌舞娱乐等内容。第叁章民族融合与元代中期审美风貌的形成。元代前期南方以南宋文人圈为主,北方则以蒙古及西域文人圈为主要创作群体,双方在文化背景、创作风格、审美心态上的巨大差异使得诗歌呈现截然不同的风格。南方诗风相对柔美婉约,作诗讲究章法和典雅。北方诗风则承金代诗歌之余绪,诗风显阳刚之气,作诗浑然天成,通俗易懂。在多民族诗人的共同努力下,元诗多元化的审美风貌由此形成。第四章民族融合与元代中期诗歌的多元内涵。元代文化在各民族交融之际博取众长、兼收并蓄,走向各民族文化精神的融会贯通。本章节致力于从文学作品的风貌、文人心态和时代多元一体的共有精神叁个方面来揭示元代中期诗歌的多元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代中期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建伟,赵洁莹.《郭公敏行录》与元代中期文人的理想形象[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陈若雯.民族融合视域下的元代中期诗歌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8
[3].裘孟荣.元代前中期茶叶总产量测算与探析[J].茶叶.2016
[4].查洪德.值得大力探究的元代诗文世界——兼评《奎章阁文人群体与元代中期文学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黄二宁.凸显元代中期诗文独特价值的一部力作——读邱江宁《奎章阁文人群体与元代中期文学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2015
[6].高邢生.论元代中期诗风趋于雅正的成因[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
[7].郭鹏.论元代中期京师诗学活动对于元诗发展及诗风熔炼的理论意义[J].民族文学研究.2014
[8].邱江宁.《奎章阁文人群体与元代中期文学研究》[J].文艺研究.2013
[9].郭鹏.论元代中期奎章阁的设立对元代诗学品格形成的先导作用[J].文学评论丛刊.2013
[10].赵欢.元代中期讽谕文的新变[J].名作欣赏.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