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气循环制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气,制冷机,性能,热力学,试验台,喷射器,制冷系统。
空气循环制冷论文文献综述
郭瑞[1](2019)在《太阳能喷射增效的中高温空气源热泵/制冷循环系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制冷系统相结合,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并减轻由于燃烧化石燃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目前,大多数研究多采用水循环系统将太阳能与蒸汽压缩式热泵/制冷循环系统耦合,浪费了太阳能的做功能力。太阳能喷射热泵/制冷循环系统可利用太阳能作为驱动力,实现系统的供热/制冷,因此具有很大的潜力。本课题提出的太阳能喷射增效的中高温空气源热泵/制冷循环系统利用太阳能集热发生器为喷射器提供高温高压的一次流体,在喷射器中引射来自蒸发器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提升压缩机的吸气压力,从而降低了系统循环中压缩机的功率消耗并提高了压缩机的输气量,提高了系统的性能;这将对现有热泵/制冷装置的节能技术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会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采用一维等压混合喷射器模型,压缩子循环分别以R1234yf和R134a为制冷剂,喷射子循环以R245fa为制冷剂,利用FORTRAN编程,采用能量模型和(?)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了工况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一维等压混合的喷射器模型,以R245fa为工作流体,设计计算了喷射器的性能,并用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得到喷射系数和临界冷凝温度的最大误差范围均在15%以内。(2)分别建立了太阳能喷射增效的中高温空气源热泵/制冷循环系统的能量分析与(?)分析模型并编写了系统性能模拟的程序。(3)在设计工况下分析了复迭空气源热泵/制冷系统的性能。研究了冷凝、蒸发、中间蒸发及发生温度的变化和不同制冷剂组合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R134a/R245fa复迭空气源热泵/制冷系统的性能优于以R1234yf/R245fa制冷剂组合为工作流体的系统性能。2)随着冷凝温度的升高,复迭热泵系统机械性能系数COPm减小,热性能系数COPs和COPh、系统(?)损及(?)效率均增大;复迭制冷系统的机械性能系数COPm和系统(?)效率减小,热性能系数COPs和COPh及系统总(?)损均增大。3)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复迭热泵系统机械性能系数COPm、热性能系数COPs和COPh及(?)效率均增大,系统(?)损失减小;复迭制冷系统机械性能系数COPm和系统总(?)损增大,热性能系数COPs和COPh及系统(?)效率减小。4)随着中间蒸发温度的升高,复迭热泵系统机械性能系数COPm增大,热性能系数COPs和COPh减小,系统(?)损失先减小后增大,(?)效率先升高后降低,有一最佳工况点;复迭制冷系统机械性能系数COPm和系统总(?)损增大,热性能系数COPs和COPh及系统(?)效率减小。5)随着发生温度的升高,复迭热泵系统机械性能系数COPm、热性能系数COPs和COPh和总(?)损均增大,(?)效率减小;复迭制冷系统机械性能系数COPm和系统总(?)损增大,热性能系数COPs和COPh及系统(?)效率减小。6)复迭热泵系统中各部件的(?)损失占系统总(?)损失比例最大的是喷射器与太阳能集热发生器,而复迭制冷系统中各部件的(?)损失占系统总(?)损失比例较大的是喷射器、冷凝器与太阳能集热发生器。(4)模拟了复迭系统在夏季7月1日至7月7日和冬季1月1日至1月7日为太原市某一节能办公建筑供冷和供热时系统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迭热泵/制冷系统的逐时制热量/制冷量、机械性能系数、系统的总(?)损及(?)效率均与逐时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在一天当中太阳辐射强度最强时系统的性能最佳,日平均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则复迭系统的日平均制热量和制冷量最大。复迭热泵/制冷系统可以满足250m2办公建筑在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的供热/供冷需求。(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何升,庄明,蒋庆峰,耿茂飞,付豹[2](2019)在《空气循环制冷机的有用能分析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种空气制冷循环流程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透平膨胀机的效率对系统制冷系数影响最大。结合实验数据,对相应的空气制冷机进行了有用能分析,找出了造成有用能损失的主要部件,损失最大发生在增压式透平膨胀机处,其有用能损失占总损失的44.5%,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杨雪巍,杨伟[3](2018)在《基于网络包面的空气制冷循环系统故障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空气制冷循环系统的故障检测需求,结合数据挖掘的理念,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包面的故障检测方法。此方法将凸包理论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理论应用于故障检测过程,并运用基于主成分分析降低信号冗余度的方法,实现对试验数据的预处理及可视化呈现。最后通过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数据样本寻找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凸点,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对凸点进行拟合,描绘出系统正常工作范围,由此构建出网络包面故障检测模型,并分别使用故障数据样本集和正常数据样本集对模型进行仿真试验验证。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何升,庄明,盛林海,袁恺,付豹[4](2018)在《空气循环制冷机试验台设计与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氟利昂制冷剂对大气环境有害,破坏臭氧层,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将空气作为制冷剂的好处是其对环境完全无害,且来源广泛极易获得。空气制冷在低温下性能表现良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新型环保制冷方式。为研究空气制冷循环系统的特性,本文设计、搭建了一套空气制冷循环试验平台,经多次测试,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透平膨胀机最大转速达到37000r/min,等熵效率83%,系统最低温度达到-86℃,在-30℃时制冷功率达到了6.054k W,制冷效率达到0.504。空气制冷机在低温物流、速冻冷库等众多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8年08期)
史素清,路高社,梁双,周月玲[5](2018)在《飞机空气循环制冷系统控制仿真简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飞机空气循环制冷系统既可以为飞行员和空乘人员提供相对舒适的座舱环境,也可以在为电子设备提供冷源的基础上,为设备的优良工作温湿度环境提供保障。计算机仿真分析是对飞机在空中飞行状态进行模拟的有效方式。文章主要从飞机空气循环制冷系统原理入手,对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的控制仿真重点关注问题进行了探究。(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8年04期)
李海涛,张大林[6](2017)在《基于闭式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的高空舱热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飞机机舱内的设备及人员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高空环境下飞机机舱内舒适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大型飞机舒适性研究提出的高空环境模拟舱是一种能够模拟飞机飞行高度所对应的温度、压力等多个参数综合作用环境的系统,其能为飞机模拟舱段提供需要的外部环境。该试验系统能够对大型飞机舒适性研究提供不可或缺的试验数据,为保障飞机高空安全、舒适的飞行提供参考~([1-2])。(本文来源于《江苏航空》期刊2017年03期)
张春路,袁晗[7](2015)在《空气制冷循环最优性能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单级空气制冷循环的量纲为一的热力学模型,推导出对应最优性能系数的压比公式,以及最优压比下的循环性能参数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运行工况和转动部件效率,对循环性能进行数值分析,发现:高低温热源温差的增大,最优压比升高,最优性能系数下降,单位制冷量升高.提高转动部件效率,最优压比小幅降低,最优性能系数大幅升高以及单位制冷量大幅下降.同比之下,膨胀机效率对系统最优性能的影响更大.这些都有助于实际空气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凌睿,郭宪民,张中芳[8](2014)在《空气循环制冷系统中板翅式换热器性能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CFD软件对锯齿形板翅式换热器内部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工况条件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用CFD软件计算出的换热器内冷热流体速度、温度和压力场变化趋势是合理的,换热器效率模拟值随其冷边空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大;空气在热流体域中有一定的压力损失,而冷流体域中的压力几乎不变。(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4年06期)
李云龙[9](2014)在《装甲车辆增压柴油机与空气制冷系统联合循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装甲车辆是地面战争的主要作战装备,随着现代工业和军事技术的进步,促使新型坦克装甲车辆在火力、防护和机动性能等方面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如何保障乘员劳作的舒适性和电子设备的工作环境方面重视不够,尤其是以柴油机为动力的主战坦克乘员舱内至今还没有空气调节系统。本文以柴油机为动力的装甲车辆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能量损耗、转换与利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采用旁通补燃系统,综合利用柴油机排气废热能量驱动动力涡轮为空气制冷系统提供动力的联合循环系统方案。在方案中,加装旁通补燃系统和动力涡轮的复合增压柴油机(以下简称旁通补燃复合增压柴油机)与空气制冷系统的耦合点仅在于动力涡轮的输出轴功,以此作为联合循环系统分析的解耦点,围绕解耦与耦合条件下系统参数影响规律和控制规律、空气制冷原理样机以及关键部件设计和试验等方面开展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了空气制冷系统正升压、逆升压1和逆升压2等3种方案的能量流传递和转换过程,推导出制冷系数COP与循环主要参数的函数关系式。以制冷系数COP最高为目标,优选出最佳空气制冷系统方案。针对装甲车辆地面作战条件,提出了既减小制冷系统功耗,又改善乘员工作环境的微环境个体制冷模式。以某装甲车辆为例,确定了乘员舱微环境制冷量,并考虑实际工程应用,确定了动力涡轮输出的目标功率。2.利用灰箱分析模型分析方法对并联、串联和串联补燃等3种旁通补燃复合增压柴油机方案进行流分析,获得了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优选方案。3.以动力涡轮作为联合循环系统分析的解耦点,计算分析了旁通补燃复合增压柴油机和空气制冷系统的参数影响规律。基于串联和并联方案的参数影响规律,在发动机全工况范围内,划分了串联方案联合工作区,对并联方案的补燃区与非补燃区加以限定。4.获得了串联方案联合工作区内放气阀开度的参数控制规律;总结出了全工况范围内并联方案参数控制规律的确定流程,并以发动机外特性为例,获得了并联方案在全转速范围内补燃油量、旁通阀开度、分流阀开度的参数控制规律。5.通过CFD仿真研究和试验手段对动力涡轮、膨胀涡轮、制冷系统压气机等关键部件进行叁维设计与流场仿真计算,并在燃气性能试验台上进行了性能测试。设计了适合以柴油机为主动力的装甲车辆空气制冷原理样机,搭建了空气制冷原理样机试验平台,对其参数影响规律及制冷效果进行了试验验证。6.建立了联合循环系统耦合仿真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了两个子系统间的相互影响,获得了耦合条件下的系统参数影响规律,为实际工程应用中,系统参数控制规律的环境适应性调节提供了参考。本文从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和试验研究等方面,对联合循环系统的参数影响规律和控制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为空气制冷系统在装甲车辆上的应用提供了支撑,填补了以增压柴油机为主动力的装甲车辆在空调领域研究的空白。(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4-06-01)
凌睿[10](2014)在《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稳态性能的模拟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是空气,作为天然制冷剂,对环境无任何污染,是未来可选择的替代制冷剂;但空气循环制冷系统性能系数偏低,因此对于空气制冷系统而言,改善其制冷性能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涡轮中冷凝成水或结冰,这对系统的运行危害极大。不仅要提高空气制冷系统的效率,同时也要降低系统中空气含湿量,对这两方面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为了有效降低涡轮进口压缩空气的含湿量,本文在原有空气循环制冷系统中增加了高效气水分离器,除去涡轮进口湿空气中携带的冷凝游离水,并对低温箱进行改进,以提高系统运行的性能。试验台改进后,在不同的工况条件下,对叁种回热循环流程的空气制冷系统的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最后分析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对系统的制冷效率而言,压气机进口压力的升高,增大了涡轮的膨胀比,降低了涡轮的出口温度,提高了系统COP和制冷量。模拟结果显示,在二级回热流程下,当压气机进口压力由170kPa升高到200kPa时,系统COP升高了约33%。在相同条件下实验值的增幅稍小,约升高了30%。对系统的除水性能而言,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压气机进口压力的升高对涡轮进口空气的含湿量几乎没有影响,但涡轮中水蒸气的冷凝量随着压气机进口压力的升高显着增加,实验中无回热方案下增加最明显。(2)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系统中增设回热器及相应的水分离器,可显着提高系统制冷效率和除水性能。模拟结果表明,与无回热相比,二级回热系统中的涡轮进口含湿量最多可下降44%,而相同条件下实验值稍小,约为40%。同时,回热器的增加也提高了系统制冷量,改善了系统COP。实验结果表明,在压气机进口压力为200kPa时,二级回热系统的COP较无回热系统提高了约40%,相同条件下模拟结果COP的增幅约为48%。(3)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COP和系统制冷量均随制冷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实验结果表明,对二级回热流程,当压气机进口压力为200KPa时,制冷温度从-20℃升高到-10℃时,系统的COP从0.23升高到0.38,升高了约65%,而相同条件下的仿真结果系统COP仅升高了36%。对于除水性能而言,模拟结果表明,涡轮进口空气含湿量和涡轮中水蒸气的冷凝量都随制冷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压气机进口压力为200kPa时,当系统制冷温由-25℃升高到-5℃时,涡轮进口空气含湿量由0.927g/kg增至1.24g/kg,增加了约34%。(4)实验结果表明,随压气机压比的升高,涡轮膨胀比不断增大且增大速率变快。涡轮的折合流量随涡轮膨胀比的增加而增大,且当涡轮膨胀比约为3时,折合流量达到最大值。(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4-05-01)
空气循环制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一种空气制冷循环流程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透平膨胀机的效率对系统制冷系数影响最大。结合实验数据,对相应的空气制冷机进行了有用能分析,找出了造成有用能损失的主要部件,损失最大发生在增压式透平膨胀机处,其有用能损失占总损失的44.5%,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气循环制冷论文参考文献
[1].郭瑞.太阳能喷射增效的中高温空气源热泵/制冷循环系统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2].何升,庄明,蒋庆峰,耿茂飞,付豹.空气循环制冷机的有用能分析及优化[J].低温工程.2019
[3].杨雪巍,杨伟.基于网络包面的空气制冷循环系统故障检测研究[J].测控技术.2018
[4].何升,庄明,盛林海,袁恺,付豹.空气循环制冷机试验台设计与测试[J].低温与超导.2018
[5].史素清,路高社,梁双,周月玲.飞机空气循环制冷系统控制仿真简析[J].科技传播.2018
[6].李海涛,张大林.基于闭式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的高空舱热力特性研究[J].江苏航空.2017
[7].张春路,袁晗.空气制冷循环最优性能解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8].凌睿,郭宪民,张中芳.空气循环制冷系统中板翅式换热器性能的数值模拟[J].绿色科技.2014
[9].李云龙.装甲车辆增压柴油机与空气制冷系统联合循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
[10].凌睿.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稳态性能的模拟及实验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