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研究指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大气环流及季风活动异常有着密切关系。东亚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活动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季风区季风期(5-9月)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未来变化及其与亚洲夏季风活动具有怎样的关系是一个基本的科学问题(本文与季风相关的内容均指夏季风)。本文利用1986-2015年近30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东亚季风区季风期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规律;讨论了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与亚洲夏季风活动的关系;在综合评估29个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模式对东亚季风期极端降水和季风范围模拟能力的基础上,优选模式并进行集合平均,预估了未来(21世纪)东亚季风区季风期极端降水和季风范围的变化特征;分析了东亚季风区夏季风期极端降水变化、季风范围对全球升温的响应。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东亚季风区季风期的极端降水是年总降水的主要部分。1986-2015年,东亚季风区季风期的极端降水量和频次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年际变化较大的区域位于华南及东南亚、长江流域和华北东北地区。东亚季风区各分区季风期的极端降水事件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东南亚及华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的极端降水趋于增多,而长江流域的极端降水则趋于减少。(2)东亚季风区极端降水事件是亚洲夏季风的产物。极端降水事件主要发生于亚洲夏季风活动期,季风期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的特征与东亚地区夏季风的南撤和北进相对应;极端降水事件主要发生在亚洲夏季风前沿附近。亚洲夏季风强度和极端降水的相关也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亚洲夏季风偏强时,华中西部7、8月的极端降水量减少,华南地区7月的极端降水量增多。(3)模式能够较好再现东亚季风期极端降水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但仍存在一定偏差,模式对总降水量的模拟效果最好,对极端降水频次有高估。相对于1986-2005年,未来100年内东亚季风期极端降水量将增多,在21世纪后期RCP8.5情景下增加更加显著,其中华南、华中及马来群岛的增多幅度将达40%以上。(4)随着温室气体(典型排放浓度、辐射强迫)的增加,21世纪,东亚季风区季风期极端降水发生时对应的温度也将升高,升温也会引起极端降水的增加。通过对一次强降水个例的模拟,WRF模式较好的再现了这一结论。也即,气温升高会使极端降水增加并使极端降水过程更加集中。全球升温1.5℃和2℃时,相对于1986-2005年,极端降水量增多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东部、长江流域、华东地区及热带地区,其中增多幅度可达40%;中国东部季风期极端降水量将加剧增多,江南地区季风期极端降水频次将显著减少。(5)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东亚季风区范围也会发生变化。相对于1986-2004年,21世纪东亚夏季风范围在RCP2.6,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将分别扩大2.66%,2.58%和3.02%。东亚夏季风区的北边界有较小的向西北扩张的趋势;RCP8.5情景下,季风范围的增大更为显著,且增幅更大。季风区面积扩大的同时也对应着降水中强降水比例的增加。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崔丹阳
导师: 王澄海
关键词: 极端降水,亚洲夏季风,未来预估
来源: 兰州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兰州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组织间合作研究 NSFC-TRF 中泰)项目《南亚季风区极端洪涝和干旱事件变化特征及其机理》(编号:41661144017),干旱试验计划项目《干旱气象科学研究--我国北方干旱致灾过程及机理》(编号:GYHY201506001)
分类号: P426.6;P425.42
总页数: 69
文件大小: 4807K
下载量: 154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内异常活动与亚洲夏季风系统的时延相关特征[J]. 大气科学学报 2014(06)
- [2].近十年我国亚洲夏季风爆发研究的文献分析[J]. 编辑学报 2010(S1)
- [3].亚洲夏季风动力学研究综述[J]. 热带气象学报 2015(06)
- [4].通用地球系统模式对亚洲夏季风降水的模拟能力评估[J]. 气象科学 2017(02)
- [5].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风的机理[J]. 科学 2016(01)
- [6].OLR资料揭示的亚洲夏季风建立特征[J]. 科技展望 2016(02)
- [7].关于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动力学研究的若干近期进展[J]. 大气科学 2013(02)
- [8].全球变暖与亚洲夏季风北边缘带:CO_2增倍的数值模拟[J]. 高原气象 2012(02)
- [9].阿拉伯半岛-北太平洋型遥相关及其与亚洲夏季风的关系[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06)
- [10].亚洲夏季风建立期间全球热带大气环流模态分析[J].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8(04)
- [11].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和地表热源影响亚洲夏季风的研究进展[J]. 大气科学 2018(04)
- [12].岁差对亚洲夏季风气候变化影响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 2009(20)
- [13].青藏高原感热气泵影响亚洲夏季风的机制[J]. 大气科学 2018(03)
- [14].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sources for upper tropospheric air over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region[J].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7(05)
- [15].春夏转换期青藏高原南侧对流层大气经向温度梯度逆转与亚洲夏季风建立及降水变化的联系[J]. 地球环境学报 2015(01)
- [16].中国西部及邻区现代年降水时空分布初步研究[J]. 盐湖研究 2014(02)
- [17].亚洲夏季风各子系统主要变率相互关系初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1(05)
- [18].高被引论文选编[J]. 气象科技进展 2019(05)
- [19].海洋在亚洲夏季风对全球变暖响应中的作用(英文)[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20].亚洲夏季风爆发早晚的新前兆信号:冬季南极涛动[J]. 科学通报 2012(36)
- [21].气溶胶影响亚洲夏季风机理的数值研究[J]. 气象学报 2017(05)
- [22].亚洲夏季风区气候平均季节内振荡扰动动能的结构和传播特征[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4)
- [23].低空越赤道气流的研究进展[J].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0(02)
- [24].欧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年际变化的关键区及亚洲夏季风的关联信号[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7)
- [25].亚洲夏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未来预测[J]. 大气科学 2013(02)
- [26].上新世以来构造隆升对亚洲夏季风气候变化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2010(12)
- [27].春季孟加拉湾涡旋形成及其对亚洲夏季风爆发的激发作用[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11)
- [28].亚洲夏季风环流结构与热带印度洋偶极型海温异常[J]. 大气科学学报 2009(06)
- [29].滑动窗区空间相关系数加权集合方法及其在IPCC-AR4多模式集合模拟和预测中的应用[J]. 大气科学 2010(06)
- [30].青藏高原和亚洲夏季风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J]. 大气科学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