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藏境界是华严宗所追求的宗教境界,也是中国佛家有代表性的审美人生境界之一。从佛教视角论,华藏世界之美:一美在华藏世界庄严绚丽之相;二美在华藏世界所蕴含的圆融无碍的深邃之理。华藏世界是相与理的统一,是理相融通互摄的结果。从美学角度论,华藏世界作为一个意象世界,在其庄严美妙的形象世界中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人生哲理,体现出审美人生境界的诸多特质。本文从华藏世界的庄严华美与圆融无碍的一真法界两个层面剖析华藏世界的审美特质,揭示华藏世界作为审美人生境界的丰富内蕴。
关键词:华严宗;华藏世界;佛教;审美境界
华藏世界是华严宗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又称华严境界、华严世界、华严净土。它是中国佛教代表宗派之一华严宗所信仰的净土,也是中国佛家有代表性的审美境界之一。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立教的根本经典,以“法界缘起”与“三界唯心”为其哲学基础,以庄严华美、圆融无碍的华藏世界为其信仰追求。有学者认为,与天台宗注重止观双修相比,华严宗“突出地表现了对人生理想境界(成佛境界——终极境界)的追寻,……华严宗美学乃是境界美学”[1](P.103),可见,对华严境界之美的追求成为了华严宗的基本特点。《华严经》及其他华严经典皆花费大量篇幅描绘华严净土,以至于有学者称“华严世界是美的最高境界”[2]。华严境界美在何处?
佛教历来主张色心不二,物性一体,相理圆融,因此,从佛教视角论,华藏世界之美:一在华藏世界庄严绚丽之相;二在华藏世界所蕴含的圆融无碍的深邃之理。华藏境界之美是相与理的统一,具相理互摄的圆融之美。从美学角度论,华藏世界作为一个意象世界,在其庄严美妙的形象世界中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人生智慧,因此,从表象上看,体现出审美人生境界的诸多特质。下面将从相与理两个层面探究华藏世界之美。
一、相美:华藏世界之庄严华美
华藏世界是毗卢遮那佛修行菩萨行圆满所成就的净土,也是他居住与教化众生的地方。因其含藏于大莲花之中,又称莲花藏世界。同时,因为华藏世界主要由香水海构成,也称为“华藏世界海”。《华严经》在其《华藏世界品》中用大量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庄严华美的华藏世界:
混合效率作为评价搅拌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反映了搅拌桨性能的高低,一般情况用单位体积混合能Wr来表示[7]。单位体积混合能是综合考虑了功耗和时间的对搅拌设备的影响,表示搅拌桨在一定的转速内将单位体积的物料搅拌混合至均匀状态所需要的能量,Wr越小说明混合效率越高,搅拌设备性能越好。单位体积混合能Wr为单位体积搅拌功率Pr与最终混合时间θm的乘积,具体表达见式(1)。
以芳草喻高洁品质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由此芳香总是以高洁、纯净为伴,隐喻着超凡脱俗的纯净世界或人生品质。香水海和莲花是华藏世界的主要构成要素。华藏世界有无量的香水海,香水海中又有道不尽的香水河。香水海上是清香四溢的大莲花,莲花芳香四溢,纯洁无比。无穷无尽的香水海与莲花层层叠叠,构成芬芳、纯洁的美丽世界。芬芳纯净的华藏世界区别于秽垢的浊世,体现出纯洁、庄严之美。
华藏世界是华美庄严的世界,但庄严华美的华藏世界背后折射出的则是圆融无碍的一真法界。“华藏世界所有尘,——尘中见法界”[3](P.39),华藏世界的一一尘相,皆是圆融无碍之一真法界的显现。一真法界是华藏世界的理、性,下面我们进一步探究华藏世界纷繁华美事相背后所蕴含的一真法界之理。
总华藏世界由须弥山无数风轮支撑,这些风轮分为二十层,每一层皆被宝珠、宝焰所装饰。最上层风轮支撑着“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香水海中有大莲花,名光明蕊香幢,华藏世界就在大莲花上,被称为“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周围由大轮山围绕,山乃金刚所铸成,华藏世界中,山、海、树、大地应有尽有,各各不同,整个华藏世界坚固、清净、光明而纯净。
华严宗把法界分为四种: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四种法界代表着对世界不同层次的认识,也是不同层次人生境界的体现。而一真法界的圆融无碍主要体现在“理事无碍”与“事事无碍”两重境界中。它要说明的道理是:大千世界万象森罗,皆是真如本体的显现,万法互为因缘,相互依存,相互融摄,圆融一体,形成一个有序和谐的世界。万法丰富多彩,千差万别,但在真如法性上,则万法皆空,平等一如,无有差别。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法藏提出“当知一尘即理即事,即人即法,即彼即此,即依即正,即染即净,即因即果,即同即异,即一即多”[7](P.637)。在圆融无碍的一真法界里,理体与事相、事相与事相、人与法、佛与众生,因与果皆没有分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人法(主体与客体)、事理(现象与本质)、佛界法界(觉悟境界与尘俗世界)皆相即相入、相融相通,圆融无碍,这便是一真法界,华严宗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华严经》中的华藏世界乃是圆融无碍一真法界的形象展现。下面分别从理事圆融、事事圆融、心境圆融三个方面具体论述华藏世界所蕴含的理性之美。
从相的层面,作为一个形象世界,华藏世界突出表现出两方面的审美特征:
(一)华藏世界:芬芳光明的世界
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其最下风轮,名:平等住,能持其上一切宝焰炽然庄严。次上风轮,名:出生种种宝庄严,能持其上净光照耀摩尼王幢。
译文:The former proves that abstracts belong to a specific genre which has its special linguistic and stylistic features
光明,是华藏世界最突出的特征。总华藏世界名为“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住在“种种光明蕊香幢”上,而此香幢大莲花则置于“无边妙华光香水海”中,华藏世界的主人是毗卢遮那佛,而“毗卢遮那”就是“光明普照”之意。不管从总华藏世界所依持的大莲花、香水海,还是华藏世界自身普照十方的性质以及华藏世界的住持看,华藏世界皆是一个光明普照的世界。下面是《华严经》对华藏世界的描述:
华藏庄严世界海大轮围山,住日珠王莲华之上,梅檀摩尼以为其身,威德宝王以为其峰,妙香摩尼而作其轮,焰藏金刚所共成立,一切香水流注其间,众宝为林……有世界海微尘数,众妙庄严。[3](P.39)
从表3可见,2010-2016年核心区旅游经济联系密度值整体波动下降,从2010年的0.50下降为2016年的0.44,随着核心区成员增加,尤其是平顶山市、鹤壁市和许昌市作为后发旅游城市进入核心区,它们却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核心区的旅游经济联系密度,这也说明后发旅游城市的发展动力有待加强。而边缘区旅游经济联系密度值逐年上升,从2010年的0.00上升为2016年的0.09,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旅游发展起步较晚等原因,边缘区城市旅游经济发展速度较慢,边缘区旅游经济联系较弱,远低于核心区旅游经济联系密度。
一切妙宝庄严其底,妙香摩尼庄严其岸,毗卢遮那摩尼宝王以为其网;香水映彻,具众宝色,充满其中;种种宝华,旋布其上;栴檀细末,澄堃其下;演佛言音,放宝光明;无边菩萨,持种种盖,现神通力。一切世界所有庄严,悉于中现。
2月9—10日,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在辽宁沈阳召开。水利部部长、党组书记陈雷作《推进水利跨越式发展中规划计划工作应着力把握的几个问题》的重要讲话(全文本期刊发)。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出席开幕式。辽宁省省长陈政高致辞。水利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矫勇主持开幕式并作总结讲话(全文本期刊发)。辽宁省副省长赵化明出席会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陈小江出席会议。水利部总规划师兼规划计划司司长周学文宣读《关于表扬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并作工作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有关领导在会上发言。
——香水海,各有四天下微尘数香水河……其香水中,常出一切宝焰光云,相续不绝。……此诸香水河两间之地,悉以妙宝种种庄严,——各有四天下微尘数众宝庄严。芬陀利华周匝遍满,各有四天下微尘数;众宝树林,次第行列。——树中,恒出一切诸庄严云,摩尼王照耀其间。种种华香,处处盈满,其树复出微妙音声,说诸如来一切劫中所修大愿。[3](P.40)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高胜灯,状如佛掌,依宝衣服香幢海住。[3](P.44)
心境无碍指众生的清净真心与随缘而起的境相之间是相即相入、互融互摄的。从华严宗的四法界分类看,心境无碍境界乃属于理事无碍法界,这里为了强调心境无碍所体现出的主客体圆融一如的关系,突显华严境界乃心境的本质属性,专门论述。
总之,光明与芬芳构成了华藏世界主要的审美特征,并且,在华藏世界中,光明总与芬芳交融混杂,光明之中蕴含着芳香,芳香总是附着于光明之中。光明之美美在其照亮一切暗晦迷惑,芬芳之美美在除尽一切腥嗅污秽,芬芳与光明交织互摄,形成了华严境界纯净而华美的审美风貌,这是华严净土给人最为直观的审美感受。
(二)华藏世界:纷繁和谐的世界
纷繁,指华藏世界的事相繁多,形态各异、体性多样。和谐,指华藏世界繁多的事相,杂而有序,繁而不乱,井井有条,体现出一种多样化的统一,一种和谐的美。《华严经》这样描述华藏世界:
或有依大莲华海住,或有依无边色宝华海住……或有依菩萨宝庄严冠海住,或有依种种众生身海住,或有依一切佛音声摩尼王海住。
或有以十方摩尼云为体;或有以众色焰为体;或有以诸光明为体;或有以宝香焰为体……福德海音声为体;或有以一切众生诸业海音声为体;或有以一切佛境界,清净音声为体……或有以一切众生善音声为体;或有以一切佛功德海清净音声为体。[3](P.40)
本次调查宁夏贫困地区儿童的贫血发生率、生长迟缓发生率及低体质量发生率分别为26.4%、12.5%及4.1%,均高于《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所报道的2010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水平,分别为12.6%、9.9%、3.6%及2.3%[4],可见宁夏贫困地区6~24月龄营养不良问题较为突出。本次调查提示辅食及时添加率、首次添加辅食及看护人儿童营养知识普遍较低。6~24月龄为婴幼儿营养不良的窗口期,营养不良可能导致儿童不可逆转的生长和认知发育迟缓,影响智力潜能的发挥,降低学习能力和成年后的劳动生产能力。
入法界者,即一小尘,缘起是法;法随智显,用有差别,是界此法,以无性故则无分齐,融无二相,同于真际,与虚空界等,遍通一切……若性相不存,则为理法界;不碍事相宛然,是事法界。合理事无碍,二而无二,无二即二,是为法界也。[8](P.627)
二、理美:一真法界的圆融无碍
名殊胜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此香水海有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华藏庄严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金刚轮山周匝围绕,地海众树各有区别。[3](P.39)
“法界”乃华严宗思想的核心概念。华严宗认为,“法界”与实相、真如、法性、如来藏同一,指世界与生命的本体与本源。法界又称“一真法界”,“无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彻融摄,故曰法界”[4](P.913),法界是无待、无对峙的本体,无妄的真理,是万法融通互摄的缘起,是真空幻有圆融无碍的存在。同时,“如来法身等法界,普应众生悉对现。”[5](P.399),法界又是如来法身、佛身,法界是佛的境界。最终,“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6](P.116),万法唯心,法界乃是为心造,是“至净真心”“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的显现,由此,法界又是心的境界。总之,法界是万法之本体、真理,又是佛的法身、最终乃是“自性清净心”,因此,一真法界所显现的圆融无碍,既是万法的真理,又是佛的境界,最终乃是心的境界。对圆融无碍之一真法界的体悟乃是华严宗人所追求的终极人生境界。华藏世界乃是这终极人生境界的形象外化。
以此“宝光明”总华藏世界为中心,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每一香水海中又有“十世界种”,即每一香水海中又有十华藏世界,每一华藏世界中又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每一香水海又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如此层层帝网,次第安立。每一“佛刹微尘数世界”虽其依持、性状各有不同,但每一个都是光明辉映、芬芳四溢、绚丽缤纷的世界。
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应连续观察邻近地表、建筑物的变形或开裂情况。通常紧靠基坑的建筑物或地表发生细小裂缝和轻微开裂属于正常情况,但必须密切观测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当裂缝不断发展并延伸时必须停止施工,对原设计支护参数进行修改,同时对已施工的部位进行加固。当基坑顶部的侧向位移与当时开挖深度之比>2‰时,应对支护采取加固措施并加强观察其变化,并考虑与其他支护方法配合使用,以确保安全。
(一)理事无碍的圆融之美
理事无碍指作为万法本体之理与其缘起之事相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融摄,相即不离。
夫玄宗渺茫,在缘起而可彰;至道希夷,人法界而无见。故标体开用……合则法界寂而无二,开乃缘起应而成三,动寂理融,方开体用。[8](P.634)
法藏认为,法界之理体是空寂无二,渺茫、希夷而不可见、不可知的;空寂的理体因缘起而得以彰显,呈现出纷繁的事相。“法界”乃是渺茫之理与宛然之相的融合,是空寂之体与“缘起”万法之用的统一。法界之体与用一静一动各有个性,但体不碍用,因用而得彰;用不碍体,因体而静定无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体用相即相入,圆融不二。法界的体用一如,乃是理事无碍的表现。
无量无边的佛刹微尘世界各有依住,因而其体相也千差万别,或以光为体,如火焰、诸光明、宝香焰,或以声音为体,如福德海音声、清净音声、众生善音声,等等,并且其形状也各各不同,有须弥山形、回转形、珠网形、江河形、漩流形、轮辋形、树林形、楼阁形、山幢形,等等,无穷无尽。千奇百怪、琳琅满目而又光明芬芳的诸事相,构成了华藏世界的繁华绮丽。但这些繁杂多样的事相并非杂乱地堆砌一地,而是有序地分布于各处,大香水海上有大莲花,大莲花中置华藏世界海,周围有轮山、中间有大地、海,海中有河,有莲花,莲花上再置世界海,如此层层布置,次第安住,井然有序,形成一个多样而有序的世界,一个纷繁而统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万法殊胜,各自独立自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融互摄,有序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多样性的统一,形成一种和谐的优美,凸显出华藏世界庄严华美的风采。
法:随缘而生的具体事相;界:事相之功用各有差别。佛教认为,法之本性是空,在空性上,万法一致,无有差别,都是虚空,虚空法性遍通一切法。法性无相,称为理法界;法性随缘所现的事相宛然若存,是事法界。华严宗认为,理法界与事法界是相即不相离的,是二而一,一而二的,是融通无碍,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便是法界。此段话具体阐释了法界理事圆融无碍之内涵。
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肩关节的前屈、水平内收、水平外展主动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而肩关节后伸主动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没有更大的改善,其原因可能是与上肢康复机器人的训练任务中需要肩关节后伸的任务较少,而且手臂支架的设计可能会限制患者肩关节的后伸,所以这就提示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肩关节后伸的训练,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其肩关节控制能力,或者在任务的设计中增加训练肩关节后伸的任务。
《华严经》中所描述的华藏世界便是理事无碍的一真法界形象显性。华藏世界有数不清道不尽的事相,海、山、河、大地、莲花、芳草、树形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大莲华内,有不可称量世界种,每一世界种又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然而,华藏世界中的所有事相,皆具足一真法界之理体,“十方所有诸变化,一切皆如镜中像”[3](P.40),万法的变化乃是法界空寂理体的显现,如“镜中像”,是真空幻有。同时,尽管香水海、莲花、华藏世界无穷无尽、千差万别,但无不置于清净无垢的莲花之上,莲花是清净无染的法界理体的象征,“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3](P.39)万法归一,一切即一,纷繁的华藏世界与清净莲花的相融互即,即展现出理事无碍的圆融之美。
(二)事事无碍的圆融之美
事事无碍是指各各差别的事相,因为缘起于同一真如而相互含容,相互依持,大小互融,重重无尽,从而圆融无碍。
光明和谐的华藏境界充分显示了事事无碍的圆融法界。从前面的描述可知,华藏世界是由无数风轮支撑的世界,是置于香水海大莲花之上的大华界,此世界又包含着不可称量的香水海、莲花、华藏世界,每一香水海、莲花、华藏世界自在独立,又相互融通,如此层层包容,层层含摄,重重无尽,构筑起一个繁华多样而又和谐有序的神奇世界。在此神奇世界的背后,折射的是华严宗人对世界万法事事无碍的体悟:世界万物皆是法界缘起的结果,法界随缘而生起万事万物,但法界本体性空,因此在空性上,万法平等一如,没有分别,从万法性空的角度,事事皆是融通互摄,相互包含的。又由于万法皆是随缘而生,事事缘起,物物相生,因此事事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个人只要体认到万法相即(依存)相入(包容)的圆融之理,即能进入神奇华美、无限包容的博大的世界,体会到无尽的神奇之美。
同时,正如前面所言,华藏世界是光明普照的世界。在华藏世界里几乎每一种事物都被宝珠所装饰,因此,每一物相皆会发光,同时还会折射他物之光,映照他物之影,如此珠珠相映,影影重叠,形成一个璀璨的世界。在佛教里,光具有照亮迷惑,帮助众生从黯然无光的晦世中解脱的作用。从美学上讲,光明使生命得以敞亮,生命意义得以敞现。可见,华藏世界乃是一个生命敞亮的世界,一个充满生命意义的世界。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万法自在无碍,又互照互映,光明澄澈,生活在此境界中的人,生命因本性的敞现而充实饱满,幸福快乐。
正如吴言生所言:“华严境界,珠珠相含,影影相摄,重叠不尽,映现出无穷无尽的法界,呈显出博大圆融的绚丽景观。”[9]这便是华严境界所展现出的事事圆融无碍之美。
(三)心境无碍的圆融之美
由上面的描述可见,不仅是华藏世界的总体,而且华藏世界中的每一事相,无论是香水海,香水河、莲花还是其中的大地、树、风轮、山、栏杆,无不被金刚、摩尼宝珠所严饰,珠珠相映,光光互摄,影影重叠,构成一个光明普照,绚丽无比,不可思议的神奇境界。
言一法界,所谓一心也。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10](P.637)
法界者,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也。从本以来,灵明廓彻,广大虚寂,唯一真境而已。[11](P.622)
今尘既由心现,即还与自心为缘……尘为自心现也,离心之外,更无一法,纵见内外,但是自心所现。[8](P.631)
华严宗认为,作为万法本体之法界同时也是众生之真心本性。心能融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万法乃是自心的显现,心外无法,法皆心之法,真境乃是虚寂灵明真心的示现。
夫即心即境,终无心外之境;即境即心,亦无境外之心。[12](P.16)
一者摄境归心真空观;二者从心现境妙有观;三者心境秘密圆融观。[7](P.637)
此言心与境的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心境相即不相离,境是心中之境,“从心现境”;心乃境中之心,“摄境归心”,境是心所造,心乃境中显,无心外之境,亦无境外之心,心与境相依互存,圆融不二。
在我担任教学主任期间,海淀区教育局针对教学工作发出了“少一些口号,多一些践行”的号召。于是我和胡校长一起加班加点,出台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案,受到了海淀区教委领导的好评,更重要的是,这套方案使太平路小学的教学工作在短时间内有了较大的提升。直到现在,太平路小学的教学工作仍然保持着求真务实、稳扎稳打的作风。
以上所言境、法指所观之客体、对象,在这里名异而义同,心指能观之主体。华严宗认为,心与法、心与境是相融互摄,圆润不二的。同时,“由止无体不碍是心故,是以境随智而任运。由观心不碍止境故,是以智随法而寂静。”[8](P.632)心不碍境,“境随智而任运”;境不碍心,“智随法而寂静”,心与境相互依持,互不相碍。如此,作为客体的境与作为主体的心,也就融通无碍,圆融无二了。华严宗常常以水月比喻心境的圆融:
为了实现企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相关的产业结构。重点在于实现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完成对应目标的并购重组要求。
从委员会的架构可以看出,赫尔辛基委员会的组织架构非常成熟,委员会自上而下内部分工科学、明晰,与外部的整合、拓展和跨界合作也已经得到很好的机制化。波罗的海海洋环保合作重视决策科学性的特色、多元主体的参与的特色、跨界合作的特色等都通过制度化设计的方式得以固定下来。赫尔辛基委员会的良好运行,使得公约和波罗的海行动项目的各项规定和措施得以有效的落实。同时,委员会在海洋环保合作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积极调整和整合新的政策领域,使得委员会成为一个组织完整性、包容性程度很高的不断成熟的组织。
譬如净满月,普现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觉。[13](P.486)
纯净的满月,普现一切水中。水中月影无数,月则始终如一。如此月与水相映互摄,又互不干涉,圆融无碍。心与境亦如此,心现万境,而心不染,心境互摄,圆融无碍,便能成就正觉。
华藏世界作为一宏大庄严之“境”,亦是佛心之显现。
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于世界海微尘数劫修菩萨行时,——劫中亲近世界海微尘数佛,——佛所净修世界海微尘数大愿之所严净。[3](P.40)
陈龙国[37]认为,书法作为祖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光是繁琐考据是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碑学与帖学便逐渐倾向于对书法范本的美学探讨,形成了以不同审美观相对峙的学术流派,使碑与帖在概念上发生了质的变化。
但是自调整因子α无法随E和EC的变化而调整,这对模糊规则的调整有着很大的限制。对此,本文分析建立了自调整因子与e和ec函数:
华藏世界是毗卢遮那历经数劫而修成菩萨行时所显现的世界,是毗卢遮那佛修行圆满后心所显现的世界,因此有所谓“华藏玄门,毗卢心海”之说。华藏世界的庄严华美、光明普照,以及无量的众生形相、无尽的佛刹微尘数等等,乃是毗卢遮那佛的愿力所成,佛心所显。这里有两层意思,一层,华藏世界是心境,是心所显现之境;一层,华藏世界是佛境,是毗卢遮那成佛时所现之境。法藏言:
1.2.2 体位护理:在病人康复期间,为病人提供合理的体位进行休息,避免病人出现危险,据临床资料表明,良好的体位有利于消除肌肉痉挛、修复体内的受损神经,加快大脑神经元的恢复,缓解病人出现的症状,促进病人恢复,从而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在护理的过程中,纠正病人错误的体位,指导卧床的病人取右侧卧位,有助于降低心脏负荷,加强回心血流量。
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妄尽心澄,万象齐观。犹如大海,因风起浪,若风止息,海水澄清,无象不现。[7](P.637)
华藏世界乃是海印三昧的结果。心如海水,妄心如风起浪,风止浪息,海面澄静,万象尽显,妄心尽除,心静如海,万象齐观。此言暗喻宏大的华藏世界乃清净真心的印现,也是真如本觉的结果。如此,心境与佛境圆融一如,清净真心乃是真如本觉之心、觉悟之心,心之境乃是觉悟之境。
综上所述,华藏世界乃华严宗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它是庄严华美的华藏世界,也是圆融无碍的一真法界。华藏世界的美体现在:1. 从外在的审美特征看,华藏世界本身庄严华美,是一个光明、馨香、纷繁而和谐的世界,一个令人神往的美好人生境界,这是华藏世界的形象之美,即“相”美。2. 从内在的审美意蕴看,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的形象展现。这个光明、馨香、和谐美好的世界所隐喻与象征的“一真法界”,是清净无染、光明澄澈、圆融无碍的智慧人生境界,这是华严境界的性理之美,即“理”美。可见,华藏世界乃是庄严华美的外相与一真法界之性理的统一,华藏世界在其华美庄严中融摄着一真法界的圆融之理,一真法界圆融之理又在形象的华藏世界中得以彰显。庄严华美的事相与一真法界的性理相即相入,互摄互通,圆融无碍,共同展现出了华藏世界之美。
华藏世界归根结底是一种智慧之美,因为圆融无碍的一真法界,乃是除妄心,放弃偏狭分别智的大智慧境界;是去我执,心境一如、物我一体的境界,其本质乃是一种觉悟之境,是觉悟到万法归一,一现万法之真谛后达到的境界,是体认到大千世界,森罗万象,事事圆融的境界,是认识到世界乃是一个无限大网络的境界。华严宗人认为,觉悟到这一切,便能解除人生困惑而得解脱。同时,这一智慧人生乃是超越功利欲求、超越理性分别,是物我圆融、天人一体的本真生命境界,也是审美人生境界。在这里,华藏世界成为一个符号,一个体现佛家生命追求、生命理想的符号。它承载着佛家对生命本质的理解、生命意义的认知、生命理想的追求。华严境界之美,其实质乃是一种觉悟的智慧之美。
参考文献:
[1]皮朝刚.中国古典美学思辨录[M].香港:香港新天出版社,2012.
[2]陈望衡.《华严经》对中华审美意识建构的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2016,(3).
[3]大方广佛华严经·华藏世界品[G]//大正藏:第10卷.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4]怡山礼佛发愿文略释(卷1)[G]//嘉兴藏:第30卷.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5]大方广佛华严经·世间净眼品(卷1)[G]//大正藏:第9卷.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6]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15)[G]//大正藏:第36卷.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7]法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G]//大正藏:第45卷.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8]法藏.华严经义海百门[G]//大正藏:第45卷.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9]吴言生.华严帝网印禅心——论《华严经》、华严宗对禅思禅诗的影响[J].人文杂志,2000,(2).
[10]法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G]//大正藏:第45卷.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11]法界宗五祖略记·四祖清凉国师传[G]//续藏经:第77卷.东京国书刊行会,1980-1989.
[12]云栖净土汇语(卷1)[G]//续藏经:第62卷.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13]大方广佛华严经·兜率天宫菩萨云集赞佛品(卷14)[G]//大正藏:第10卷.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Huazangworld:oneoftheBuddhistaestheticrealms
YU Hong
(SchoolofLiterature,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610068,China)
Abstract:The Realm of Huazang is the religious realm pursued by Hua Yanzong,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aesthetic realms of Chinese Buddh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ddhism, the beauty of the Huazang world: the beautiful and beautiful phas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world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beauty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world of China and Tibet. The Huazang world is the unity of reason and reason, and it is the result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s, as an image world, the Huazang world contains rich and profound life philosophy in its solemn and beautiful image world, reflecting many qualities of the aesthetic realm. This thesis intends to analyze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azang world from the solemn and gorgeous aspects of the Huazang world, and reveal the richness of the Huazang world as the realm of aesthetic life.
Keywords:Hua Yanzong;Huazang World; Buddhism;aesthetic realm
收稿日期:2018-12-1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与道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11BZX080 )
作者简介:余 虹(1968-),女,汉族,重庆涪陵人,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美学及美育。
中图分类号:B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02-(2019)01-0085-06
(责任编辑:李 静)
标签:世界论文; 华藏论文; 圆融论文; 法界论文; 境界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佛教论文; 宗派论文;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论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与道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11BZX080)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