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工马南传论文_赵艳,赵世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织工马南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织工,艾略特,乔治,维多利亚,宗教,人文主义,时序。

织工马南传论文文献综述

赵艳,赵世杰[1](2019)在《论《织工马南传》的角色张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织工马南传》是乔治·艾略特的一部伟大作品,本文试着从叙事学角度来分析该作品中的角色张力,通过分析角色自身的张力以及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张力,以探究小说中独特的审美效果。(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7期)

赵艳,赵世杰[2](2019)在《论《织工马南传》的叙事时间》一文中研究指出《织工马南传》是乔治·艾略特的一部伟大作品,古往今来不少专家学者们从孤独主题、神话原型、伦理道德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指导,试图分析小说中的叙述时间,分别从时序和时限两个方面来挖掘小说中的时间艺术,从而使读者能更透彻地理解作者在《织工马南传》中想传递的深层寓意。(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14期)

侯明海[3](2018)在《谈艾略特宗教思想在《织工马南传》中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通过描述塞拉斯·马南曲折的人生,叙述了生活在马南身边的那些寻常百姓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基督教的质疑,同时也表达出了艾略特反对形式主义的宗教,希望宗教能回归本原的宗教观。(本文来源于《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宫静萍[4](2017)在《论梁实秋的文学传统对其翻译策略的影响——以《织工马南传》中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旨在探讨文学评论家及翻译家梁实秋的文学传统对其翻译活动的影响,并以梁实秋所译英国作家乔治·艾咯特的小说《织工马南传》为研究对象,指出译者信奉的文学传统不仅指导其选择译介的作家及作品,更影响其翻译策略。而译者的翻译策略,相当程度上与其文学传统有契合之处。(本文来源于《安顺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董淑铭[5](2015)在《人文主义宗教拯救迷失的人性——乔治·爱略特《织工马南传》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乔治·爱略特在创作实践中构建了自己的"人文主义宗教",即以人为本和以爱为核心的基本宗教思想。在她的宗教中,"爱"具有起源的意义,人的本质在实践上,最高的和首要的原则必须是人对人的爱和人对自然的爱。本文将从善良的乡邻,小天使爱蓓的出现,以及爱蓓拒认生父高德夫雷叁个方面,阐述爱略特人文主义宗教在《织工马南传》中对迷失人性的拯救。(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5年11期)

张秋子[6](2015)在《巫术与祛魅——《织工马南传》中的神秘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乔治·艾略特的《织工马南传》一向被视作因果报应的道德寓言,其中大量涉及巫术与祛魅的神秘话语却被忽略。这些神秘话语有其深刻的文化意涵,在艾略特的小说叙事中,这一组相互作用的神秘语汇充满传统文化的色彩,微妙地调节着维多利亚时代农村社区的人际模式与道德秩序,是艾略特塑造"快乐英格兰"这一人文理想的必要话语资源。(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刘丽秀[7](2014)在《乔治·艾略特小说中的乡土伦理探析——以《织工马南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公认的道德标准严肃的年代,这个时期的小说大多带有道德意味和道德目的。乔治·艾略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着名女作家,其作品再现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乡村生活画面和乡村传统伦理。在她的创作中,有一个主题始终未变,那就是对乡村传统伦理道德的关注与阐释。本文主要分析《织工马南传》中的乡土伦理,从而使读者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乡村有更深刻的理解。乔治·艾略特与英国乡村文学是一种审美活动,既具有审美功能,也具有道德伦理教化功能。"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科学,或者说,伦理学是以道德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科学。"[1]文学与伦理学的结合催生了将作品置于作家创作时所处时代的伦理环境中进行批评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式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由华中师范大学聂珍钊教授于2004年首次明确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主要用于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2](本文来源于《山花》期刊2014年18期)

商利伟[8](2014)在《乔治·艾略特《织工马南传》中的道德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女作家乔治·艾略特在英国的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与影响。乔治·艾略特敢于蔑视传统的道德观和意识形态,导致艾略特经常被放逐。但是艾略特在她自己笔下的创作中取得了不同凡响的伟绩。她笔下的作品是英国文学史上灿烂的瑰宝。本文试分析其道德观和价值观在其作品《织工马南传》中的体现。(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4年14期)

周晓红[9](2014)在《社会生态视域下《织工马南传》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乔治·艾略特在《织工马南传》中展现了社会生态失衡的现状,通过对赛拉斯·马南孤独人生的真实刻画,引发读者对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疏离的困苦处境的同情和思考,并提出了解决办法:过去的记忆和纯真人性之爱的复苏将赛拉斯从极端的孤独隔离中拯救出来,治愈了他的精神创伤,从而为个体走出社会生态失衡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周秀华[10](2014)在《主体的困境与救赎——《织工马南传》中的主体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拉康的主体构建理论对乔治·艾略特的小说《织工马南传》中马南的生命轨迹进行剖析。从他对宗教的迷狂,到物化成织虫的"物性"存在,再到最后"人性"的回归,探讨了主体在不同阶段是如何对自我进行认识和定义的,揭示了主体概念背后,想像关系中的虚幻镜像和象征关系中的象征语言是如何操纵着主体的命运的。(本文来源于《韶关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织工马南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织工马南传》是乔治·艾略特的一部伟大作品,古往今来不少专家学者们从孤独主题、神话原型、伦理道德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指导,试图分析小说中的叙述时间,分别从时序和时限两个方面来挖掘小说中的时间艺术,从而使读者能更透彻地理解作者在《织工马南传》中想传递的深层寓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织工马南传论文参考文献

[1].赵艳,赵世杰.论《织工马南传》的角色张力[J].北方文学.2019

[2].赵艳,赵世杰.论《织工马南传》的叙事时间[J].作家天地.2019

[3].侯明海.谈艾略特宗教思想在《织工马南传》中的体现[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宫静萍.论梁实秋的文学传统对其翻译策略的影响——以《织工马南传》中译本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17

[5].董淑铭.人文主义宗教拯救迷失的人性——乔治·爱略特《织工马南传》解析[J].名作欣赏.2015

[6].张秋子.巫术与祛魅——《织工马南传》中的神秘话语[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7].刘丽秀.乔治·艾略特小说中的乡土伦理探析——以《织工马南传》为例[J].山花.2014

[8].商利伟.乔治·艾略特《织工马南传》中的道德观[J].芒种.2014

[9].周晓红.社会生态视域下《织工马南传》的解读[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周秀华.主体的困境与救赎——《织工马南传》中的主体建构[J].韶关学院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梁实秋梁实秋

标签:;  ;  ;  ;  ;  ;  ;  

织工马南传论文_赵艳,赵世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