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文官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官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官,制度,宋代,明代,官阶,官制,立宪。

文官制度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龚延明[1](2019)在《宋代文官寄禄官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官制繁杂多变。北宋前期,"官"变成了"禄"。这个"官"本应是正宗的职事官,在北宋却离经叛道,变成了"寓禄秩"的阶,即本官阶。这与唐之前以官品定职禄大反其道。北宋徽宗朝崇宁、政和前宋代文臣选人、京官、朝官,由本官阶改为寄禄官大夫、郎,其沿革及职能变化分叁部分内容:本官阶;寄禄官(元丰改制与崇、政改制);寄禄官分"左""右"。结合不同时期文官官衔,用实证予以阐释,为研究宋代文臣寄禄官制度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黄阿明[2](2019)在《明初文官考核制度建立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初文官考核制度经历了一个极其复杂的演变之路。考满制,洪武元年从改造元朝考课制度开始,经过不断改革、修订、补充、完善,甚至反复,至洪武叁十一年基本确立。明朝取法周制,实行外官朝觐制度,经历了从布、按官与府州县官分类朝觐,到一年一朝觐,洪武十八年统一规定叁年一朝觐;朝觐从无考核到有考核,再到朝觐考课与考察兼而有之的错综曲折演变,至洪武二十九年初步建立。在文官考核制度初步建立的过程中,考核的依据、内容、标准和等第从无到有,从模糊不分到明确析分,也经过相当长的时期才逐渐确立。(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李星辰[3](2019)在《十九世纪以来英国文官制度的演进及其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历史探究,不能离开对政府官员的选拔、组织及管理的研究和其历史背景与影响的分析与评价。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后,凭借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动力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工厂,同时也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英国、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改变世界,而其自身内部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英国文官制度从早期的“恩赐官职”制到现代化文官制度的建立,历经数次改革与重组,其历史原因和产生的变化与影响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而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有一定的变化性,就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而言,它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说制度结构、运行现状、历史遗留因素等等。可以把英国的文官制度改革看作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要想对其进行具体研究,必须把握影响文官制度改革的各种因素。其中,历史条件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的。现阶段,大部分学者对英国文官制度的研究都停留在具体的历史时期,或是针对以此改革的背景和进程去探讨,很少站在全局角度去判断和评价一个大阶段的多次改革,并分析其总体特征。而且,对于多此改革的比较研究,尤其是对其历次改革的继承性和连续性的研究更是少之甚少。本文以19世纪至20世纪作为研究时段,以二十世纪的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为重点,并对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力图论证在英国经历的国家制度变革、党派相争、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文官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前提与其带来的效应又是如何作用于英国社会的。旨在梳理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与改革,发现其内在的规律与外在的联系,并总结出其历史的特征。本文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阐明了选题意义以及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并阐释了相关研究概念的内涵。第一章内容是阐述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的主要内容、文官制度原则的奠立和文官制度的确立;第二章的内容是论述二十世纪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与重组,以突破《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奠定的原则为重点,以颁布法律和报告为手段,以减少冗员、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为目的,从而进行了多次文官制度改革。阐述了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起源、过程和其较为突出的特点以及历史影响与评价;第叁章是对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四大特征的总体概述,其中包括渐进性、高级文官的政治自主趋势、重视“通才”和资产阶级性,并且运用史料,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影响。其中,本文以第一章《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的颁布及其奠立的文官制度的原则为本文研究的起点,以第二章二十世纪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为本文研究的重点,从而第叁章研究总结得出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四大历史特征。(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思琪[4](2019)在《明代文官病假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病假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它使官员在有疾时能暂别烦劳的政务居家休养疾病,待病痊后再复出供职,所以病假制度实质上是一种礼遇官员的管理制度。明代的文官病假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之上更加制度化,规定更加严格。本文通过对文官病假制度两个方面的阐述展现其在明代的全貌。第一部分是明代文官病假制度本身,阐述了由古至明代的病假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其中,详细说明了明代文官病假制度从告病请假、病假期间以及病痊起用整个过程的制度规定,包括病假的请告、病假的期限、病假期间的待遇和病痊起用的规定四个方面;同时对京官、抚按官、地方官不同职位的病假规定分别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则是从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叁个方面,侧重分析明代文官病假制度在实际的运行中衍生出的对病假制度进行利用行为,即托疾行为,其形式大致可概括为出于个人私事的因私托疾和涉及公事的因公引疾两类。从文官个体上看,托疾行为产生的原因不外乎文官借此谋私或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但是,若将明代频发的托疾行为作为整体进行考察,会发现托疾行为产生还有着更深刻的政治因素。基于以上对明代文官病假制度两部分内容的分析得出,明代文官病假制度的存在有其两面性:其一,病假制度能够通过给予患病官员以假期休养,从而达到优礼大臣,表达皇帝爱臣之心、促使臣子忠君为国的目的,是不可或缺的文官管理制度;其二,病假制度衍生出的托疾行为,使得病假制度成为了文官群体谋私或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工具和策略。其中,负面的、牟私利的托疾诈病行为,给吏治和朝政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尚淋慧[5](2019)在《清代文官罚俸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文官的行政处分主要有罚俸、降级和革职叁种类型。罚俸作为行政处分类型之一,在约束官员行政行为、提高官员行政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清代文官罚俸制度作为一项对官员违制、违纪行为的行政处分,从萌芽到建立,再到完善,直至清朝灭亡,其对违规违法的官员的处罚从未间断。从客观上说,文官罚俸制度,有其合理价值,它不仅寓教于惩,而且注重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率,达到其既澄清吏治又维护其统治的目的,对官员的行政责任划分也非常细致。但同时罚俸制度也有其弊端,如罚俸条例繁多庞杂,运作程序不合理,议定官员罚俸处分过程中受到皇权的过度干预等等,这些都制约了罚俸处分实施的效果。目前关于清代文官罚俸制度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但也应该看到,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文官的行政处分制度,或者对官员的惩戒制度上,很少对文官罚俸制度做专门、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以清代文官为研究对象,并结合会典、则例、事例等相关的资料,来对文官罚俸作系统的研究。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清代文官罚俸制度的演变及其发展的梳理。第二部分,分析了清代文官罚俸制度的内容。主要有罚俸的法律依据、罚俸的类型、罚俸的程序、罚俸处分的抵销以及和罚俸相关的其他问题。第叁部分,分析了清代文官罚俸制度的适用原则和特点。第四部分,是对清代文官罚俸制度进行了简单的评价,即分析了文官罚俸制度的合理价值,又分析了文官罚俸制度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刘希伟[6](2019)在《从自由竞争到分区定额:中国近代高等文官考试制度的演进脉络》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竞争与分区定额是贯穿近代高等文官考试的一个基本矛盾。北洋政府时期的高等文官考试法律文本,均无分区定额的规定。1929年"考试法草案"中的"高等文官考试分省录取"条文,未能正式写入当年的《考试法》,因此自由竞争成为高等文官考试录取原则。1931年、1933年高等文官考试录取人数,存在明显区域失衡现象。1935年《高等、首都普通考试边区应考人数从宽录取暂行办法》出台,但无法有效解决高等文官考试录取人数区域失衡的问题。1948年,新《考试法》正式规定高等文官考试按省区定额录取。近代高等文官考试制度从自由竞争发展至分区定额录取,一方面在于公平的考量,另一方面在于维护边疆稳定、促进边疆发展的深层考量,既具有制度合理性,也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本文来源于《中国人事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林浩彬[7](2018)在《清季文官考试、任用制度的引入与保举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保举是晚清以来的重要旧有仕途,文官考试、任用制度则是清朝希望借鉴日本与西方的新制,改变自身多途并进、用人无法现象的工具。清季以来,朝野上下对于文官考试、任用制度与保举的关系处理方案几经变通,从引入文官考试、任用制度完善保举,到以文官考试、任用制度解决保举问题,再到局部尝试将文官考试、任用制度与旧制结合应对保举,最终形成以文官考试、任用制度取代保举的过渡举措,展现了外来制度引入过程的本土化以及中西新旧制度因素的碰撞。文官考试、任用新制迟迟未能出台,保举旧途未能完全停止,清朝就在辛亥革命之后退出历史舞台,为民国时期文官考试、任用制度与保举并存纠结的现象埋下伏笔。(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薛凡[8](2018)在《近代文官制度滥觞——孙中山文官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官制度的近代化始于南京临时国民政府时期,在这转型过程中,孙中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结合中国传统科举考试和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优点而提出的文官思想为中国的行政制度向着近代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呼伦贝尔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境[9](2018)在《明代文官的考核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的文官考核与奖惩制度是明代一系列政治制度中非常重要而具特色的一项,对后世影响深远。考满、考察和考成叁种考核方法,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治国理政的智慧,同时也彰显着中央集权思想的无处不在。(本文来源于《东西南北》期刊2018年16期)

杨竹旺[10](2018)在《宋代文官罢黜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罢黜制度是指“官员基于违纪、违法或其他原因而被封建朝廷科以经济财产、资格、待遇、职务、人身自由等方面的处分,以及其中部分罢黜官员后续的叙复程序。其实质是以罢黜、叙复为手段的合法、有效的官员惩处、淘汰、复出等相关机制,以保证政权的平稳运行”,其核心在于对官员官、职、差遣以及相应待遇与人身自由的惩处。本文讨论的重点集中在宋代文官的罢黜。文官罢黜制度逐渐发展成熟,在宋代走向顶峰,形成了一整套流程严密的制度,具有完整、自洽的体系,涵盖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处理与规定。事前体现为宋代文官罢黜相应的制度规定和设计,为该制度的运行提供了前提与基础。面对宋代形形色色的罢黜事件,从纵向上看,根据类型适用的不同,实际上可以概括为以官、职、差遣(职事官)、人身自由为核心要素的罢黜体系,适用于不同的情形;从横向上看,根据罢黜方式轻重程度的不同,则主要囊括了降阶(降本官阶、寄禄官阶等);冲替,差替,对移(针对本等差遣、职事官);降差遣、降职事官、降闲散官;落职(降职、夺职);除名,勒停;安置,居住,编管,羁管等具体方式。事中主要是文官罢黜的流程以及在贬地或寄居地的监督管理。这些流程包括勘劾、审判与复核,内降文字与封驳乃至离任与执行程序。流程的运行则要借助一定的文书形式,其中涉及的文书包括罢黜制书、官告、戒谕文书等。对罢黜文官的监督与管理,是鉴于这些官员在贬地或寄居地存在种种不法活动,如擅离官守、插手地方政务、非法交结官员士大夫、侵扰平民,乃至规求货利等。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措施主要有呈身、禁谒等限制,以及俸禄、饮食、居住乃至丧葬等生活方面的规定。此外,还有对罢黜官员的特殊控制,这种控制主要是指对罢黜官员的权利资格加以限制,包括任职、转官、恩泽等。这种限制进一步增加了罢黜制度的威慑力。事后是指罢黜官员的诉雪、叙复。诉雪是针对罢黜制度的纠偏和救济机制,有利于解决罢黜事件中出现的冤抑。叙复制度则是每逢赦宥或者经历一定时限,国家按照既定程序,依法对犯罪或者遭受罢黜的官员进行收叙的活动,其主要内容与罢黜制度的对象相对应,包括叙复官、职、差遣和恢复官员人身自由等。叙复制度不仅通过法定程序使被罢黜的官员拥有重新踏入仕途的机会,从而维持官员阶层的稳定,同时通过有选择的甄叙,收叙改过自新的官员,排除怙恶不悛的官员,完成了官僚系统的自我净化和循环。从罢黜制度发展流变的前后对比来看,宋代已经完成了对前代的超越,尤其是政治文明的进步,特别体现为对官员士大夫的优待,体现了一定的制度文明和价值。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宋代文官罢黜制度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缺陷,比较突出的是对吏治的损害和违规叙复现象泛滥,进而影响了宋代朝廷的政务运行和政治生态。从纵向上观察,作为宋代职官管理制度的重要一环,宋代文官罢黜制度与职官制度紧密联系。作为罢黜制度发展中一以贯之的线索,宋代职官制度的基本格局及其变迁对罢黜制度的影响贯彻始终:职官制度塑造了罢黜制度的基本面貌,罢黜制度则依存并受制于职官制度,从罢黜制度的变化中亦可窥见职官制度的变迁趋势。其中,元丰官制改革体现的尤为突出,这一官制改革极大地影响了宋代文官罢黜制度的设置与走向,同时也能从这种影响中得知宋代职官制度发展的脉络。宋代文官罢黜制度走向的横向影响因素则要归结于政治社会文化,当时的政局、思想观念等都通过政治文化的形式内化于罢黜制度,罢黜政策的转型、对官员士大夫的优待等均是当时政治传统的体现,而职官清浊观念的残留、文武分途与重文轻武等仕宦观念也对罢黜制度的具体层面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6-01)

文官制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初文官考核制度经历了一个极其复杂的演变之路。考满制,洪武元年从改造元朝考课制度开始,经过不断改革、修订、补充、完善,甚至反复,至洪武叁十一年基本确立。明朝取法周制,实行外官朝觐制度,经历了从布、按官与府州县官分类朝觐,到一年一朝觐,洪武十八年统一规定叁年一朝觐;朝觐从无考核到有考核,再到朝觐考课与考察兼而有之的错综曲折演变,至洪武二十九年初步建立。在文官考核制度初步建立的过程中,考核的依据、内容、标准和等第从无到有,从模糊不分到明确析分,也经过相当长的时期才逐渐确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官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龚延明.宋代文官寄禄官制度[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黄阿明.明初文官考核制度建立新论[J].社会科学.2019

[3].李星辰.十九世纪以来英国文官制度的演进及其特征[D].天津师范大学.2019

[4].张思琪.明代文官病假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5].尚淋慧.清代文官罚俸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6].刘希伟.从自由竞争到分区定额:中国近代高等文官考试制度的演进脉络[J].中国人事科学.2019

[7].林浩彬.清季文官考试、任用制度的引入与保举命运[J].社会科学.2018

[8].薛凡.近代文官制度滥觞——孙中山文官思想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8

[9].张境.明代文官的考核制度研究[J].东西南北.2018

[10].杨竹旺.宋代文官罢黜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8

标签:;  ;  ;  ;  ;  ;  ;  

文官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