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生产线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承托阴极箱的阴极箱保护架,阴极箱底部的对角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配合位和第二配合位,阴极箱保护架包括第一梯形架和第二梯形架,第一梯形架与第二梯形架间隔布置,第一梯形架与第二梯形架的之间连接有若干固定梁;第一梯形架顶部靠近其前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插设柱,第一插设柱用于与第一配合位插接配合,第二梯形架顶部靠近其后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插设柱,第二插设柱用于与第二配合位插接配合。将阴极箱放置于保护架的顶部,使第一插设柱与第一配合位插接配合,及第二插设柱与第二配合位插接配合,如此实现对阴极箱支撑定位,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在安全环境下进行检修或者清洁工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阴极箱保护架,用于承托阴极箱,所述阴极箱底部的对角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配合位和第二配合位,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箱保护架包括第一梯形架和第二梯形架,所述第一梯形架与所述第二梯形架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梯形架与所述第二梯形架的之间连接有若干固定梁;所述第一梯形架顶部靠近其前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插设柱,所述第一插设柱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位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梯形架顶部靠近其后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插设柱,所述第二插设柱用于与所述第二配合位插接配合。
设计方案
1.一种阴极箱保护架,用于承托阴极箱,所述阴极箱底部的对角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配合位和第二配合位,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箱保护架包括第一梯形架和第二梯形架,所述第一梯形架与所述第二梯形架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梯形架与所述第二梯形架的之间连接有若干固定梁;所述第一梯形架顶部靠近其前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插设柱,所述第一插设柱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位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梯形架顶部靠近其后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插设柱,所述第二插设柱用于与所述第二配合位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箱保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形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一插设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杆顶部靠近其前端的位置;所述第二梯形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二插设柱设置于所述第二加强杆顶部靠近其后端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极箱保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设柱与所述第一加强杆螺纹连接或者焊接连接;所述第二插设柱与所述第二加强杆螺纹连接或者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箱保护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固定梁至少包括两个上固定梁和两个下固定梁,两个所述上固定梁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梯形架与所述第二梯形架之间,且两个所述上固定梁的两端分别靠近所述第一梯形架与所述第二梯形架的顶部位置,两个所述下固定梁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梯形架与所述第二梯形架之间,且两个所述下固定梁的两端分别靠近所述第一梯形架与所述第二梯形架的底部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箱保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形架包括第一上横杆、第一中横杆、第一下横杆和两个第一竖杆,所述第一上横杆、所述第一中横杆和所述第一下横杆的长度依序递增,两个所述第一竖杆的顶部相靠近设置,所述第一上横杆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竖杆的顶部之间,所述第一插设柱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横杆顶部靠近其前端的位置,两个所述第一竖杆的底部相远离设置,所述第一下横杆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竖杆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一中横杆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竖杆的中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箱保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形架包括第二上横杆、第二中横杆、第二下横杆和两个第二竖杆,所述第二上横杆、所述第二中横杆和所述第二下横杆的长度依序递增,两个所述第二竖杆的顶部相靠近设置,所述第二上横杆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竖杆的顶部之间,所述第二插设柱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横杆顶部靠近其后端的位置,两个所述第二竖杆的底部相远离设置,所述第二下横杆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竖杆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二中横杆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竖杆的中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阴极箱保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形架的底部设置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万向轮,所述第二梯形架的底部设置有位置与两个所述第一万向轮对应的两个第二万向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阴极箱保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位为缺口槽,所述第二配合位为通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生产线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阴极箱保护架。
背景技术
在玻璃镀膜线换靶时,镀膜线阴极箱需要用行车吊起来清洁底部密封面以及测量绝缘值等检测,从而保证阴极箱能正常使用。
现阶段,清洁镀膜线阴极箱密封时,人直接站在阴极下面清洁密封面以及做各种检测,如果行车钢丝绳断裂或者行车故障2.5吨重的阴极箱从1.5米以上的高空下滑,不但可能砸到操作人员,还可能导致阴极箱损坏。因此人们迫切希望出现一种新设备,能够在出现意外情况时保护人身以及设备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阴极箱保护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通过车吊阴极箱进行清洁存在阴极箱滑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阴极箱保护架,用于承托阴极箱,所述阴极箱底部的对角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配合位和第二配合位,所述阴极箱保护架包括第一梯形架和第二梯形架,所述第一梯形架与所述第二梯形架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梯形架与所述第二梯形架的之间连接有若干固定梁;所述第一梯形架顶部靠近其前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插设柱,所述第一插设柱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位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梯形架顶部靠近其后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插设柱,所述第二插设柱用于与所述第二配合位插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梯形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一插设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杆顶部靠近其前端的位置;所述第二梯形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二插设柱设置于所述第二加强杆顶部靠近其后端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设柱与所述第一加强杆螺纹连接或者焊接连接;所述第二插设柱与所述第二加强杆螺纹连接或者焊接连接。
可选地,各所述固定梁至少包括两个上固定梁和两个下固定梁,两个所述上固定梁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梯形架与所述第二梯形架之间,且两个所述上固定梁的两端分别靠近所述第一梯形架与所述第二梯形架的顶部位置,两个所述下固定梁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梯形架与所述第二梯形架之间,且两个所述下固定梁的两端分别靠近所述第一梯形架与所述第二梯形架的底部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梯形架包括第一上横杆、第一中横杆、第一下横杆和两个第一竖杆,所述第一上横杆、所述第一中横杆和所述第一下横杆的长度依序递增,两个所述第一竖杆的顶部相靠近设置,所述第一上横杆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竖杆的顶部之间,所述第一插设柱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横杆顶部靠近其前端的位置,两个所述第一竖杆的底部相远离设置,所述第一下横杆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竖杆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一中横杆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竖杆的中部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梯形架包括第二上横杆、第二中横杆、第二下横杆和两个第二竖杆,所述第二上横杆、所述第二中横杆和所述第二下横杆的长度依序递增,两个所述第二竖杆的顶部相靠近设置,所述第二上横杆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竖杆的顶部之间,所述第二插设柱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横杆顶部靠近其后端的位置,两个所述第二竖杆的底部相远离设置,所述第二下横杆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竖杆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二中横杆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竖杆的中部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梯形架的底部设置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万向轮,所述第二梯形架的底部设置有位置与两个所述第一万向轮对应的两个第二万向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位为缺口槽,所述第二配合位为通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阴极箱保护架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间隔布置的第一梯形架与第二梯形架之间若干固定梁连接,这样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保护架结构,由于第一梯形架顶部靠近其前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插设柱,以及第二梯形架顶部靠近其后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插设柱,这样第一插设柱和第二插设柱在处于保护架顶部的对角位置,与阴极箱底部的对角位置设置的第一配合位和第二配合位的位置相适配。如此,当需要对阴极箱检修或者清洁时,可以将阴极箱放置于保护架的顶部,同时使得第一插设柱与第一配合位插接配合,以及第二插设柱与第二配合位插接配合,实现对阴极箱支撑定位,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在安全环境下对阴极箱进行检修或者清洁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阴极箱保护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阴极箱保护架承载有阴极箱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阴极箱保护架所承载的阴极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第一梯形架 11—第一上横杆 12—第一中横杆
13—第一下横杆 14—第一竖杆 20—第二梯形架
21—第二上横杆 22—第二中横杆 23—第二下横杆
24—第二竖杆 30—第一插设柱 31—第一加强杆
40—第二插设柱 41—第二加强杆 50—上固定梁
60—下固定梁 70—第一万向轮 80—第二万向轮
100—阴极箱 101—缺口槽 10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3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一种阴极箱保护架,用于承托阴极箱100,其中,所述阴极箱100底部的对角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配合位和第二配合位。即阴极箱100的底部平面一般呈矩形,那么第一配合位和第二配合位则分别设置在矩形底部的其中两个对角位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阴极箱保护架包括第一梯形架10和第二梯形架20,第一梯形架10和第二梯形架20起到总支撑的作用,所述第一梯形架10与所述第二梯形架20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梯形架10与所述第二梯形架20的之间连接有若干固定梁。各固定梁则用于将第一梯形架10和第二梯形架20连接在一起,使得形成一个整体的保护架,有利于承载和支撑阴极箱10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梯形架10顶部靠近第一梯形架10的前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插设柱30,所述第二梯形架20顶部靠近第二梯形架20的后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插设柱40。其中,当阴极箱100放置在保护架的顶部上时,所述第一插设柱30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位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插设柱40用于与所述第二配合位插接配合。如此使得放置在保护架顶部的阴极箱100不会发生相对于保护架的大范围位移,通过第一插设柱30和第二插设柱40共同对阴极箱100进行限位,保证其不会跌落于保护架之下,提高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阴极箱保护架中,其间隔布置的第一梯形架10与第二梯形架20之间若干固定梁连接,这样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保护架结构,由于第一梯形架10顶部靠近其前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插设柱30,以及第二梯形架20顶部靠近其后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插设柱40,这样第一插设柱30和第二插设柱40在处于保护架顶部的对角位置,与阴极箱100底部的对角位置设置的第一配合位和第二配合位的位置相适配。如此,当需要对阴极箱100检修或者清洁时,可以将阴极箱100放置于保护架的顶部,同时使得第一插设柱30与第一配合位插接配合,以及第二插设柱40与第二配合位插接配合,实现对阴极箱100支撑定位,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在安全环境下对阴极箱100进行检修或者清洁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的阴极箱保护架的所述第一梯形架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加强杆31,第一加强杆31用于直接与阴极箱100的底部抵接,以加强支撑阴极箱100的稳定性,减少因为受阴极箱100的压力而导致第一梯形架10形变的可能。同时,该第一加强杆31还供第一插设柱30的安装固定,即将所述第一插设柱30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杆31顶部靠近第一加强杆31的前端的位置。同理,所述第二梯形架2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加强杆41,第二加强杆41用于直接与阴极箱100的底部抵接,以加强支撑阴极箱100的稳定性,减少因为受阴极箱100的压力而导致第二梯形架20形变的可能。同时,该第二加强杆41还供第一插设柱30的安装固定,即将所述第二插设柱40设置于所述第二加强杆41顶部靠近第二加强杆41的后端的位置。具体地,通过第一加强杆31和第二加强杆41的设置大大地提成了整个保护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减少受力形变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承载阴极箱100的安全性能。并且,加强了第一插设柱30和第二插设柱40安装连接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了承载在保护架上的阴极箱100出现位移的可能,同样可以提高承载阴极箱100的安全性能。以此确保工作人员再对阴极箱100进行检修或者清洁时更加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阴极箱保护架的所述第一插设柱30与所述第一加强杆31螺纹连接。具体地,螺纹连接的设计可以使得第一插设柱30能够实现可拆卸,这样可以在后期对该第一插设柱30进行更换和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阴极箱保护架的所述第一插设柱30与所述第一加强杆31焊接连接。具体地,焊接连接可以加强第一插设柱30与第一加强杆3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确保第一插设柱30不易脱落,稳定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阴极箱保护架的所述第二插设柱40与所述第二加强杆41螺纹连接。具体地,螺纹连接的设计可以使得第二插设柱40能够实现可拆卸,这样可以在后期对该第二插设柱40进行更换和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阴极箱保护架的所述第二插设柱40与所述第二加强杆41焊接连接。具体地,焊接连接可以加强第二插设柱40与第二加强杆4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确保第二插设柱40不易脱落,稳定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的阴极箱保护架的各所述固定梁包括两个上固定梁50和两个下固定梁60,两个所述上固定梁50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梯形架10与所述第二梯形架20之间,两个所述上固定梁50前后位置间开并平行设置,且两个所述上固定梁50的两端分别靠近所述第一梯形架10与所述第二梯形架20的顶部位置。同理,两个所述下固定梁60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梯形架10与所述第二梯形架20之间,两个所述下固定梁60前后位置间开并平行设置,且两个所述下固定梁60的两端分别靠近所述第一梯形架10与所述第二梯形架20的底部位置。如此结构设计,可以确保第一梯形架10和第二梯形架20在靠近顶部的设置通过两个上固定梁50连接,提高第一梯形架10和第二梯形架20在顶部之间连接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可以确保第一梯形架10和第二梯形架20在靠近底部的设置通过两个下固定梁60连接,提高第一梯形架10和第二梯形架20在底部之间连接的结构稳定性。这样,整个保护架在空间中的前、后、左、右、上和下的位置均形成有连接结构,形成类似于桁架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大大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阴极箱保护架的各所述固定梁包括三个上固定梁50和三个下固定梁60,三个所述上固定梁50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梯形架10与所述第二梯形架20之间,三个所述下固定梁60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梯形架10与所述第二梯形架20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阴极箱保护架的各所述固定梁包括四个上固定梁50和四个下固定梁60,四个所述上固定梁50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梯形架10与所述第二梯形架20之间,四个所述下固定梁60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梯形架10与所述第二梯形架20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的阴极箱保护架的所述第一梯形架10包括第一上横杆11、第一中横杆12、第一下横杆13和两个第一竖杆14,所述第一上横杆11、所述第一中横杆12和所述第一下横杆13的长度依序递增,两个所述第一竖杆14的顶部相靠近设置,所述第一上横杆11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竖杆14的顶部之间,所述第一插设柱30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横杆11顶部靠近第一上横杆11的前端的位置,两个所述第一竖杆14的底部相远离设置,所述第一下横杆13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竖杆14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一中横杆12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竖杆14的中部之间。具体地,两个第一竖杆14设置成类似于梯形的两个腰边,其中,上端开口小,下端开口大,通过长度最短和长度最长的第一上横杆11和第一下横杆13连接在两个第一竖杆14的上端之间和下端之间,最后将长度介于第一上横杆11和第一下横杆13之间的第一中横杆12连接在两个第一竖杆14的中部之间,如此形成第一梯形架10。该种结构的第一梯形架10结构稳定性,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地,第一上横杆11、第一中横杆12、第一下横杆13和两个第一竖杆14均可以采用方通管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的阴极箱保护架的所述第一梯形架10包括第二上横杆21、第二中横杆22、第二下横杆23和两个第二竖杆24,所述第二上横杆21、所述第二中横杆22和所述第二下横杆23的长度依序递增,两个所述第二竖杆24的顶部相靠近设置,所述第二上横杆21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竖杆24的顶部之间,所述第二插设柱40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横杆21顶部靠近第二上横杆21的后端的位置,两个所述第二竖杆24的底部相远离设置,所述第二下横杆23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竖杆24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二中横杆22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竖杆24的中部之间。具体地,两个第二竖杆24设置成类似于梯形的两个腰边,其中,上端开口小,下端开口大,通过长度最短和长度最长的第二上横杆21和第二下横杆23连接在两个第二竖杆24的上端之间和下端之间,最后将长度介于第二上横杆21和第二下横杆23之间的第二中横杆22连接在两个第二竖杆24的中部之间,如此形成第二梯形架20。该种结构的第二梯形架20结构稳定性,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地,第二上横杆21、第二中横杆22、第二下横杆23和两个第二竖杆24均可以采用方通管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的阴极箱保护架的所述第一梯形架10的底部设置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万向轮70,所述第二梯形架20的底部设置有位置与两个所述第一万向轮70对应的两个第二万向轮80。具体地,第一万向轮70和第二万向轮80的设置可以便于移动整个保护架,快速地将保护架移动至预定的位置,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如图2~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阴极箱保护架的所述第一配合位为缺口槽101,所述第二配合位为通孔102。具体地,设置缺口槽101作为第一配合位可以便于通过该缺口槽101与第一插设柱30配合,而设置通孔102作为第二配合位则可以确保该通孔102与第二插设柱40配合后不易出现脱离。两者结构,可以提高配合的效率和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9151.8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669069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C03C 17/00
专利分类号:C03C17/00
范畴分类:20A;23G;
申请人:信义超薄玻璃(东莞)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信义超薄玻璃(东莞)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935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路东村信义路信义玻璃工业园
发明人:董清世;刘利锋
第一发明人:董清世
当前权利人:信义超薄玻璃(东莞)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威
代理机构:44414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梯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