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圳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它的发展涵盖着不同群体在深圳的成长经历。其中包括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群体。他们具有同一信仰,国籍不同,共同为深圳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也面临着民生问题和对深圳这个城市的社会融入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外籍穆斯林在深圳发展背景及生活现状,进行了外籍穆斯林群体的问卷调查,在进行问卷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深圳在提高城市活力、开放性、包容性方面已经做出的一定成就,同时文章深度挖掘如何通过借鉴香港的多文化社会融合的经验,促进深圳建立成为多元化、创新型城市。
关键词:深圳;外籍穆斯林;社会融入;城市发展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截止到2011年全球约有11亿9300万穆斯林,信众人数是仅次于基督教的全球第二大宗教。
幼苗出土20天左右也就是到了3月中下旬,马铃薯开始现蕾,地上部茎叶生长迅速,地下部块茎大量形成,进入马铃薯的结薯与块茎膨大期。
深圳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随着深圳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这里生活着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如何能让多种文化都在深圳这个城市找到归属感,这不仅反映着一个城市的包容程度,同时也是对一个城市的考验。制定适合穆斯林,尤其是外籍穆斯林在深圳的发展政策,对于深圳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研究深圳城市发展的文献中,鲜有关于外籍社会融入这个问题的研究,而外籍穆斯林的社会融入研究更是一个空白。通过这个群体的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外籍穆斯林的生活及工作状态,并对制定有效地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小组通过针对深圳外籍穆斯林这个群体进行的抽样调查,形成以下三个部分的调查报告,第一,外籍穆斯林在深圳发展背景及生活现状。第二,外籍穆斯林在深圳社会融入情况调查与问题分析。第三,对策与建议。
1 外籍穆斯林在深圳发展背景及生活、信仰现状
1.1 外籍穆斯林在深圳的发展背景和生活现状
深圳由于其靠海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很早就有关于穆斯林在周边地区生活的记录,主要集中在广州和香港一带。香港有着不少数量的穆斯林,绝大多数都是外籍穆斯林。在香港“外籍穆斯林”这个概念指代的是从国外进入香港的穆斯林,最早可以追溯到1650年,“来自印度、加尔各答和孟加拉等地”的穆斯林,“他们中有些是商人,但更多的是受雇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海员。”这些来到香港最早的西亚穆斯林被当地人称作“外籍穆斯林”。
而在中国历史上伊斯兰教于唐高宗永徽二年(651)由阿拉伯第三人哈里发奥斯曼遣使来唐朝贡带入中国,随后阿拉伯商人经海路绕马来半岛,在中国的泉州、广州等东南沿海城市经商生活。可见“外籍穆斯林”(中国称之为“藩客”)在深圳周边地区生活已经具有较长时间的历史。
这些宗教要求,外籍穆斯林在异国他乡,反而比本地穆斯林执行的更好。(根据笔者在深圳梅林清真寺三年的追踪调查,以宰牲节为例,每年在清真寺外籍穆斯林会捐出大量宰来羊或牛,其数量不亚于本地穆斯林)这是什么原因?外籍穆斯林适应并习惯深圳的生活,是否说明深圳包容程度的不断地提高?对于深圳来说,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政策面对这个群体使得城市一方面有活力,另一方面也促进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进步。这为进行外籍穆斯林社会融入调查指明了方向。
总之,要当好电气点检员,不掌握上述知识是不行的,因此除了参加正规的培训外,主要靠平时的自学钻研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根据深圳市外办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在深圳常住的外国人已经超过两万人,临时居住的人口超过百万人。其中有来自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中东、土耳其等不同国家的穆斯林。外籍穆斯林和居住在深圳的本地穆斯林相比,虽然在信仰上相同但有些不同的特点。`这些深圳的外籍穆斯林绝大多数以从事贸易等商业活动为主,他们恪守伊斯兰教,随着对中国文化接触的不断加深,外籍穆斯林对深圳社会的融入要求也不断加深。
1.2 外籍穆斯林在深圳的宗教活动
伊斯兰教的教义严格,作为一个外国人,语言不通,如何在解决基本生活问题的基础上,保证个人的宗教信仰,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在外籍穆斯林当中似乎障碍性不大。伊斯兰教义要求穆斯林不允许吃猪肉,且所吃的牛、羊、鸡等牲畜在宰杀的时候以真主之名,凡已经死亡或生病的牲畜均不允许食用。在每周五,男子要去到清真寺聚礼。一年当中,伊斯兰年历的九月为斋月,要封斋,用以体会饥饿珍惜食物,不以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忘却对贫穷的怜悯与同情。在宰牲节即古尔邦节之际要宰羊。宰后的羊要三分之一给朋友,三分之一捐助给清真寺或直接给贫穷需要帮助的人,三分之一留给自己。
深圳的改革开放,作为特区,加之比邻香港,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眼光。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低下,一时间从中国出口的货柜,很多都通过深圳经香港运送到世界各地。在世界范围内聚集穆斯林比较集中的是亚洲和非洲,同时,欧洲、美国和加拿大也有数百万的穆斯林,来自不同国家的穆斯林由于工作的关系,陆陆续续来到深圳工作,他们把在本国需要的产品通过在中国进行采购制作,运到世界各地。由于深圳具备并不断提高的穆斯林生活水平,其中的一部分人选择在深圳定居下来,并组织家庭。
2 当代深圳外籍穆斯林社会融入调查及问题分析
针对深圳外籍穆斯林在深圳社会融入情况,设计了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2.1 基本情况
集团企业规模化扩张、所管控业务领域复杂化、地域广泛化、层次多极化等,均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力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将内部审计提上日程。就内部审计而言,其主要是指审计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规性、有效性、效益性等予以审查和监督,并予以工作评价。为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力,本文分析并阐述了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内容及评价原则,并提出了创新企业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的方法。
这部分主要涉及外籍穆斯林在深圳的就业行业、形式、收入、社会保障等内容。
2.2 居住及经济情况
在发放的问卷中,有来自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发放问卷50份收回25份,有效问卷24份。(由于一部分受访者存在一定思想顾虑,未能完成试卷)其中绝大多数为男性,占到调查人数的96%。根据调查发现穆斯林夫妇双方100%信仰伊斯兰教。这反映出伊斯兰教在夫妻双方信仰一致的原则上不仅要求很高而且该原则保持的很好。这些来深圳的外籍人基本从商,少部分受雇于企业工作。在调查和个别访谈中,发现在深圳的外籍穆斯林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其子女已上高二,近17岁。说明至少在2000年就有外籍穆斯林开始在深圳定居。
在对东南亚的足球交往活动中,同样可以看到这样的政治用意。如1928年8月15日《申报》曾有过以下报道:马尼拉中国青年会篮球队队长蔡一钱、沈云章受菲律宾著名华侨领袖林珠光委托,专门到上海邀请乐华足球队访问菲律宾。其缘由是因为1928年6月,曾有香港医科大学足球队到菲律宾访问,比赛5场,以一胜、一平、三负的成绩给当地华侨以很大的刺激,特别是一贯热心体育的林珠光尤有无尽之感慨,故不惜巨资,拟邀请名震中外的上海乐华足球队前往菲律宾进行访问比赛,以振奋华界精神。
2.3 对深圳的印象和社会融入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25%的人群认为喜欢深圳,愿意留在深圳定居,62.5%的穆斯林认为只是由于目前的需要而留在深圳,将来会回本国发展。仅一人选择不喜欢深圳。说明深圳是一个较受欢迎的城市,其中影响他们留在深圳的原因比较分散,语言、签证、收入、文化差异、中国对外政策都有相当的比例,但最主要的是经济因素。可看出经济收入是影响其能否长期居住深圳的重要原因。
但通过调查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向不同城市地区学习,找到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方法和对策,慢慢得到提高。那么如何提升深圳的包容性和提供政策的可操作性,深圳可以向香港借鉴一些成熟的方法。
在这个部分,主要涉及了被调查者的国籍、年龄、婚否、婚姻双方国籍、深圳居住时间、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基本情况。
首先,缺乏正确的认识。质量管理系统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各军工企业都纷纷进行了质量管理系统建设,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由于认识不到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认为质量管理系统建设归属质量部门,缺乏良好的全员参与意识及机制;存在重质量管理系统认证轻质量管理系统运转与优化的问题;认为质量管理系统建设是基层厂的任务,对研究院本级质量管理系统建设缺乏深层次的探究。
3 对策与建议
纵观深圳的外籍穆斯林管理和深化文化融合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例如:1、深圳外籍穆斯林能够较稳定的以穆斯林的生活方式在深圳定居,体现了深圳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2、外籍穆斯林绝大部分认同深圳作为一个有活力的城市,是深圳能够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3、来深圳的一部分外籍穆斯林不仅有了生活的基础而且可以雇佣更多的劳动者开办工厂,这说明深圳在开放的基础上已经在经济、城市建设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良性循环。
对于外籍穆斯林的交友情况,100%选择不仅限于穆斯林朋友,表示有很多中国朋友,不仅仅来自本国。对于社会活动参与度的调查,100%的社会活动有涉猎包括使用微信等社交手段、参加清真寺活动等社会活动。
在被调查人群中91.6%的人数为自主经营。自主经营的企业规模在1-20人间不等,大多从事进出口贸易。据调查深圳跨境电商的产品出口地主要是中东和非洲地区。尤其是深圳的电子产品,是出口产品中较受中东市场欢迎和重视的产品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在深圳工作的外籍穆斯林为中国的出口贸易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香港对于外籍穆斯林入境采取入境前审核与入境后管理相结合;宽松入境政策和严格境内管控相结合。香港对于外籍穆斯林来源国的入境政策较为宽松,且针对不同来港需求的人员提供多元化的入境服务。香港对于穆斯林入境的政策并没有威胁香港的治安,相反在这种宽松入境,严格管控的出入境方针下,香港成为一个既有活力,又是被世界认可的安全程度较高的城市。由于已经具备了完善的身份证制度,在港居住的穆斯林家庭随着居住时间的延长,能永久逗留香港的希望就越大,安全感也不断增加。
令人可喜的是,中国的绿卡制在不断的放开,据笔者跟踪采访,一印度籍穆斯林基于其在商贸活动上对深圳做的长久贡献,在不久前已成功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俗称中国绿卡),这也让很多外籍穆斯林看到希望。
第二,由政府层面提供政策决策,由社会团体和社会机构共同完成社会服务与治理。在香港的外籍穆斯林群体主要依靠香港回教信托基金总会在政府的支持下全面管理统筹宗教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香港的穆斯林社团包括: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香港中国回教协会、香港回教妇女会、香港国际伊斯兰教协会、香港伊斯兰教青年协会、香港回教信托基金总会、香港伊斯兰教联会、国际伊斯兰服务团等。这些社团共同致力于宗教事务,创办了政府公办伊斯兰幼稚园多所、政府公办小学及中学(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创办),管辖主要辖区清真寺如九龙清真寺、爱群岛清真寺、跑马地坟场、柴湾坟场(香港回教信托基金总会负责),组织穆斯林朝觐,选派穆斯林青年赴国外进修学习,管理设立穆斯林敬老院,出版《穆斯林通讯》(月刊)、《伊斯兰教展望》及印刷《古兰经》(香港伊斯兰教联会负责),以及维护妇女利益,发展福利及社会福利事业(香港回教妇女会)等等。这些社团组织批此间有合作及人员交叉,但群策群力,以各自的方式投身香港的经济建设与文化教育,对香港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深圳的穆斯林社会机构就显得相对贫乏,所涉及的社会服务就更有限。社会机构可以很好的补充政府在宗教特殊群体中服务的缺失,在政府的政策要求框架下,组织适合穆斯林需要的社会活动。一方面宗教社会机构了解宗教要求,另一方面,以机构为单位,相对个人而言,更容易在政府的政策要求框架下保障穆斯林的权益,增强其归属感。
本方法适用于表面温源加热板类装置及仪器设备,如电热板、消解实验仪等通过表面加热提供热源的仪器设备。适用温度范围为(50~400)℃。
在最近两年的深圳宰牲节、开斋节活动中,我们可喜地看到中外穆斯林集结盛会,共同庆祝自己的宗教节日。以宗教节日为基础,深圳的穆斯林社团还组织了新丝路商会活动,深圳中外穆斯林济济一堂共同为深圳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深圳穆斯林幼儿园在中外穆斯林的共同努力下兴办,并共同向教育局申请开办公立穆斯林小学等。类似像这样的活动通过社会力量如继续延伸至社会保障、丧葬活动、清真食品认证等等,相信外籍穆斯林的归属感会逐渐增强。
深圳作为一个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走过了第一个30年后,如何继续向前发展。在世界发展越来越趋于多元化的趋势下,如何能够把城市定位再提高一步也是彰显城市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深圳在最近公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标中名列前茅,但是如何能体现一个城市发展的包容性与开放性,文化的多元十分重要。而文化的多元基础是人群的多元,相信随着外籍穆斯林的不断融入,深圳的活力会体现在经济文化宗教方方面面。伊斯兰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一个部分,外籍穆斯林群体文化在深圳已逐步形成,相信能容纳多元文化的深圳,以包容的心态定能以更有活力的姿态展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
参考文献
[1] 马强.流动的精神社区——人类学视野下的广州穆斯林哲玛提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 罗惠翾.伊斯兰教社会功能研究——以几个穆斯林社区的对比调查为例.[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3] 丁仕仁.伊斯兰文化.第2辑[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4] 张广林.中国伊斯兰教.[M]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
[5] 金宜久、吴云贵.伊斯兰与国际热点.[M]东方出版社.2002.
[6] 埃斯波西托、莫格海德.谁为伊斯兰讲话?十几亿穆斯林的真实想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7] 深圳将对在深外商投资企业和外籍人员逐步实行国民待遇[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 学院学报).1996(11).
[8] 叶氢.粤港澳出入境管理制度之比较[J].政法学刊.2009(3).
[9] 敏贤良.香港穆斯林,[J]中国穆斯林.1997(03).
[10] 冯今源.香港伊斯兰教团体简介(一).[J]中国穆斯林.1994(3).
[11] 冯今源.香港伊斯兰教团体简介(二).[J]中国穆斯林.1994(5).
[12] 刘欣路.刘辰.香港外籍穆斯林社会管理的特点与启示.[J].宁夏社会科学.2015(01).
[13] 张志诚.香港的穆斯林、清真寺和伊斯兰教社团.[J].阿拉伯世界研究.1989(02).
[14] 刘中民.伊斯兰的国际体系观:传统理念、当代体现及现实困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05).
中图分类号:C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9)10(C)-0064-03
作者简介:张姝佳(1984.3—),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美学、社会学
标签:穆斯林论文; 深圳论文; 外籍论文; 香港论文; 伊斯兰教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人口学论文; 世界各国人口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第30期论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