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测度分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解,贫困,贸易,多维,价值链,成本,指数。
测度分解论文文献综述
刘成奎,王宙翔,齐兴辉[1](2019)在《中国居民收入不公平的测度与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代际公平角度出发,运用2008—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测度了中国居民收入不公平程度,同时对机会不平等和贫困在收入不公平中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分解测算。结果发现:不同贫困标准下,居民收入差距中的26.5%~34.11%是由机会不平等与贫困引致的,其中,机会不平等的作用大于贫困的作用。此外,虽然绝对贫困影响收入不公平的作用在减弱,但相对贫困的影响作用却在日益强化;而农村居民面临着更为严重的收入不公平。(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23期)
钱志权,杨来科,蒋琴儿[2](2019)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出口增加值隐含碳测度与结构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GRAS方法构建1995—2016年可比价格连续时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出口增加值隐含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出口增加值隐含碳降幅虽快,但仍高于创造GDP环境成本,行业分布极不均衡且有扩大趋势;碳排放强度下降是其下降的主要原因,出口结构变动影响较弱。因此,应将出口增加值隐含碳作为国家低碳价值链构建的重要监测指标,加强石化等重点行业低碳技术研发,抑制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金融等低排放高附加值行业出口比重。(本文来源于《亚太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邱强[3](2019)在《县际间财力差异的测度与分解:以福建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3-2017年县级财政数据,综合运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不平等度量指标及其分解方法,对福建省县际间财力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县际财力差异没有明显收敛迹象;县际间财力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部,但区域间差距贡献呈扩大趋势;本级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是县际间财力差异贡献的最大因素,转移支付项目中的税收返还和专项转移支付是引起县际财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旨在均衡地区财力差距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并未起到相应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段志民[4](2019)在《中国家庭资产贫困脆弱性的测度与分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预期贫困脆弱性测度框架下,将家庭按非时变特征划分队列,利用队列分解方法识别家庭资产的累积风险冲击,据此构造一种测度资产贫困脆弱性的新方法。随后,采用2000—2015年CHNS数据,通过构建资产指数对中国家庭资产贫困脆弱性进行实证测度,并在队列层面予以分解汇总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收入贫困脆弱性,家庭资产贫困脆弱性更为接近实际的贫困发生率,印证了基于资产测度贫困脆弱性的可靠性;年轻组和年老组家庭更脆弱,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最脆弱,受教育程度越低越脆弱;脆弱性产生的原因存在差异,但水平效应依然占主导。意味着,在贫困识别过程中应该将家庭资产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并且刺激居民家庭资产积累的减贫政策更为关键。(本文来源于《统计与信息论坛》期刊2019年09期)
郭本海,陆文茜,王涵,乔元东,李文鹣[5](2019)在《基于关键技术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解及政策效力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01—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行梳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0项政策,通过大量文献及专家意见,将产业政策大致分为规划引导、财税支持、技术规范及行政监管四类政策措施,基于新能源汽车26个关键技术链进行政策分解与匹配。在此基础上,测度在各关键技术环节产业政策措施间耦合协调度,并实证分析政策措施耦合协调度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存在"重整车、轻原材料、轻零部件"等失调现象,上下游技术水平不匹配制约了整车整体技术水平;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系统协调情况对创新绩效有方向性差异,财税支持措施与技术规范、行政监管措施间的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而规划引导政策、技术规范与行政监管耦合协调度对整体协调水平有负面影响,明显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根据政策分析,现有政策对有效推动新能源汽车未来进一步技术发展所起作用有限,而未来的政策要在产业共性技术发展和核心技术突破方面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实现产业的自主可控应成为未来政策调控的重要目标,故更需要注重在技术环节的均衡性和协调性并根据产业环境的变化而适时调整政策。(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8期)
冯晓华,骆哲翀[6](2019)在《基于省级-产业出口增加值分解方法的全球价值链参与路径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省际-产业层面出口增加值的分解方法,文章测度了中国各省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路径差异及变迁趋势。从总体上看,中国各省份制造业主要是通过国内垂直专业化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其次是省内垂直专业化和国际垂直专业化;从分省来看,中部各省份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以及西部各省份的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通过国际垂直专业化参与国际分工的速度明显加快,而京津冀及东南沿海各省份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路径则从传统的以国际垂直专业化为主向以国内垂直专业化为主转移。(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16期)
李晓乐[7](2019)在《区域性绿色经济增长:测度、分解与驱动因素——来自日本的实证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绿色经济作为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内在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基于日本2007—2015年都道府县层面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社会福利、绿色生产与消费、生态环境保护四个维度构建区域性绿色经济增长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度日本绿色经济增长指数,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影响日本绿色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日本绿色经济增长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间非均衡现象较为显着,中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相对落后地区;技术创新水平与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是日本绿色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可再生能源利用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绿色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皞,蒋琳宏[8](2019)在《双边服务贸易成本测度及服务贸易增长分解——来自中国与21个OECD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贸易成本的测算方法,运用最新数据库对中国与OECD国家2000~2016年双边服务贸易成本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成本基本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7年之前下降趋势较明显,得益于《中国服务贸易具体承诺减让表》中市场准入承诺多以6年为限;2007年之后由于减让承诺边际效应的递减和金融危机导致了服务贸易成本小幅上升。对各贸易伙伴国的分组研究发现:距离越远、收入越低的国家与中国的服务贸易成本越高,替代弹性的差异对双边服务贸易成本的变化趋势没有影响。根据模型进行分解的结果表明,产出因素和贸易成本因素是中国与OECD国家双边服务贸易的主要推助力。为降低服务贸易成本,中国应加大对新兴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构建跨境服务产业链。(本文来源于《国际商务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彭继权,吴海涛,汪为[9](2019)在《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农户多维贫困测度及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湖北省2680户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基于Glick提出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采用Alkire和Foster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农户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并分解。结果发现,湖北农户的多维贫困整体有下降的趋势。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贫困与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呈现出倒"U"型,起步型家庭和衰退型家庭的贫困对多维贫困贡献率只有10%。医疗支出、医疗保险、做饭燃料和卫生设施这四个指标共同对多维贫困贡献率达到了50%。人均消费、金融资产、户外道路和耐用品指标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呈现下降趋势。而劳动力教育水平、住房结构、土地面积和住房面积指标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基于此,政府应加强对生命周期中间阶段家庭的关注,尽快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加大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改善贫困农户生活居住环境。(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12期)
叶爱山[10](2019)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与分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和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性转变的跨越关口。经济的发展需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战略支撑。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环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抓手。然而,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未能对新时代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如何将科技成果切实有效地实现产业化并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已成为我国各区域应着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基础上,对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现状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Pastor方法确定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后引入F?re-Primont指数模型,对我国2007-2016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静动态分析和发展模式划分。研究表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整体不高,处于稳定发展状态,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格局,但各地区突显出不同的效率优势,整体技术效率和剩余混合效率仍需提升;时序变化上,技术变化指数和剩余混合效率指数总体稳步提升促进TFP增长,区域间规模效率趋于收敛,而剩余混合效率差距逐步扩大;空间角度上,30个省份被划分为4种发展模式,仅14个省份处于高效高速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战略选择、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有效途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等多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以求有效提升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测度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GRAS方法构建1995—2016年可比价格连续时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出口增加值隐含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出口增加值隐含碳降幅虽快,但仍高于创造GDP环境成本,行业分布极不均衡且有扩大趋势;碳排放强度下降是其下降的主要原因,出口结构变动影响较弱。因此,应将出口增加值隐含碳作为国家低碳价值链构建的重要监测指标,加强石化等重点行业低碳技术研发,抑制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金融等低排放高附加值行业出口比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测度分解论文参考文献
[1].刘成奎,王宙翔,齐兴辉.中国居民收入不公平的测度与分解[J].统计与决策.2019
[2].钱志权,杨来科,蒋琴儿.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出口增加值隐含碳测度与结构分解[J].亚太经济.2019
[3].邱强.县际间财力差异的测度与分解:以福建省为例[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段志民.中国家庭资产贫困脆弱性的测度与分解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
[5].郭本海,陆文茜,王涵,乔元东,李文鹣.基于关键技术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解及政策效力测度[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
[6].冯晓华,骆哲翀.基于省级-产业出口增加值分解方法的全球价值链参与路径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9
[7].李晓乐.区域性绿色经济增长:测度、分解与驱动因素——来自日本的实证数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9
[8].张皞,蒋琳宏.双边服务贸易成本测度及服务贸易增长分解——来自中国与21个OECD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19
[9].彭继权,吴海涛,汪为.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农户多维贫困测度及分解[J].统计与决策.2019
[10].叶爱山.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与分解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