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明胶微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静电,辛伐他汀,活性染料,组织,正交,口腔医学,球体。
明胶微球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燕,萧秀云,王润珍,谢志辉[1](2019)在《水飞蓟素明胶微球的制备及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水飞蓟素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载药量、包封率、外观、粒径等性质进行考察。方法水飞蓟素微球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并对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分布等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考察。结果水飞蓟素微球的最优工艺处方为明胶浓度的质量分数为12%,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5∶1,载体与药物质量比为8∶1,乳化剂的用量为2.0%。制得的微球外观呈圆球形、表面光滑、未出现粘连现象,平均粒径为1.15μm,平均载药量为58.12%,包封率为79.75%。结论以最佳工艺处方制备水飞蓟素明胶微球工艺合理、稳定,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微球质量较好,可为后期新制剂的开发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11期)
陈博,刘晓华,金磊,余擎[2](2019)在《可注射细胞微球明胶复合物联合血小板裂解液在牙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纳米纤维微球载体(nanofibrousmicrospheres,NF-MS)及明胶(Gelatin)两种可注射性支架材料,尝试构建复合运用两者的新模式;以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为种子细胞,并引入血小板裂解液(platelet lysate,PL)作为生长因子来源。综合上述要素,针对此模式应用于根管治疗、根尖切除术后根尖周组织,尤其是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的可行性,进行前期基础性研究,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及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1)
王德飞,秦爽,刘红[3](2019)在《明胶微球的制备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明胶是由18种氨基酸与肽交联形成的直链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并且来源广、价格低廉,是制备微球的优选材料。明胶微球凭借着质量密度低和比表面积大的优势使其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为缓释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结构基础。明胶微球可以用于局部递送抗生素、成骨生长因子、抗肿瘤药物等,以维持药物的有效作用浓度。目前,明胶微球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负载药物种类和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在治疗因创伤、感染、肿瘤切除和先天性畸形等造成的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缺损,降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与促进种植体周围骨形成,提高牙髓组织和牙周组织再生等领域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明胶天然高分子物质制备微球的常见方法和优缺点,以及明胶微球作为载体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占树华,范长江,蔡学昌,刘霞,董作祥[4](2019)在《共价交联明胶微球支架的制备及成骨细胞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外观圆整、分散性好、粒径均匀的明胶微球,构建EDC交联明胶微球支架,探索该支架的成骨细胞相容性,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油包水单乳液法制备明胶微球,筛选合适粒径微球。并用EDC/NHS法交联处理微球备用,将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与交联处理的明胶微球共培养作为EDC交联明胶微球组;MC3T3-E1培养于细胞培养板作为标准对照组。于接种培养1d后采用荧光标记的鬼笔环肽进行F-actin染色,培养1、2、3d后,分别采用活/死细胞荧光染色法及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探索EDC交联明胶微球支架上成骨细胞黏附、伸展情况及细胞增殖活力。结果制得的明胶微球,外观圆整,分散性好,粒径分布集中。MC3T3-E1可以黏附于明胶微球支架,伸展良好,增殖活跃,表现出良好的细胞活力。结论 EDC交联明胶微球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支架以及颅骨缺损修复材料。(本文来源于《精准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王丽,陈洪轩,常杰,李路瑶,吴宁鹏[5](2019)在《乳化冷凝法制备替米考星明胶微球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明胶为原料,采用乳化冷凝法制备替米考星明胶微球,探讨主药与明胶的投料比、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交联剂用量四个因素对明胶微球载药量、包封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替米考星0.3 g,50%戊二醛2 mL,司班80 0.75 mL,液体石蜡50 mL,25%明胶溶液12 mL;载药量为7.11%,包封率为52.27%;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大小均匀。说明该工艺可行,扩大了替米考星的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9期)
袁晓伟[6](2019)在《载CS-nHA/zein-SIM微球复合明胶支架的制备及其促进腱骨愈合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所造成的运动相关损伤如腱骨结合部位的损伤越来越多。作为常见的腱骨结合部位损伤之一,肩袖的急性损伤在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时,将会转变为该部位的慢性损伤并影响相应部位的生理功能。坚强并符合生理机能的腱骨愈合是各类腱骨结合部位损伤后恢复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因此,能够正确的认识腱骨结合部位的特性和在急性损伤后的病理特征和愈合过程,是成功治疗的先决条件,并将会为合理正确的选择治疗方法提供有力保障。作为骨科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手术修复受损的腱骨结合部位以及术后损伤部位的功能恢复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近年来的组织工程研究中,通过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并运用合理的材料以及药物等制成药物递送系统来进行损伤修复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可能在日后成为修复腱骨结合部位损伤的首选治疗方法。在越来越多的药物递送系统中,具有成本低廉、制作方便和较强的可塑性等优点的聚合物微球逐渐成为研究中热门的药物递送体系。聚合物微球多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天然或人工聚合物为原料,在载药后具有药物保护和缓释功能,可以与组织工程支架一起相互组成药物递送系统,于损伤部位参与组织的修复。辛伐他汀作为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降低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叁酯和总胆固醇等。常温下的辛伐他汀为白色粉末状,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叁氯甲烷和乙醇等有机溶剂。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辛伐他汀可以通过抑制骨形态发生蛋白-2信号途径抑制剂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途径等方式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抑制骨质溶解与破骨细胞的活性。辛伐他汀还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等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活性,共同达到刺激局部骨形成和促进骨修复的目的。但由于其部分药物功能与剂量相关,且具有肝毒性,加之有较低的口服利用率,因此在大剂量应用后可能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鉴于局部应用辛伐他汀可以有效避免其带来的毒副作用,并可以直接作用于组织器官,我们需要通过药物递送系统的手段将其准确送往损伤部位。而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和组装成为药物能够稳定释放的保证。于是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将两种天然的聚合物和羟基磷灰石一起组成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球体系,并将辛伐他汀药物载入核层,以达到随着聚合物降解而使整个体系缓慢释放辛伐他汀的目的,为治疗损伤的腱骨结合部位带来一种新的用药方式。我们的实验研究共分四个部分:(1)具有载辛伐他汀功能的核壳结构微球的制备;(2)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3)所制备的载药缓释微球在体外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分化研究;(4)制备包含载药缓释微球的明胶软支架,并评估其体内对腱骨愈合的促进作用。第一部分具有载辛伐他汀功能的核壳结构微球的制备目的选用羟基磷灰石和天然聚合物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为原料,通过静电喷雾技术获得具有核壳结构的新型载辛伐他汀缓释微球。方法以壳聚糖和纳米级羟基磷灰石配制壳层溶液,玉米醇溶蛋白和辛伐他汀配制核层溶液,运用同轴静电喷雾技术制作具有核壳结构的载辛伐他汀缓释微球。将制备的微球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貌,并计算粒径大小和分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验证载辛伐他汀缓释微球的核壳结构;使用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载辛伐他汀缓释微球的物质组成成分。计算壳层溶液中不同壳聚糖浓度制备的载辛伐他汀缓释微球的载药率、包封率和产率以及其体外的药物释放规律。结果通过静电喷雾技术,可以获得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新型载辛伐他汀缓释微球。微球的平均直径主要分布在1μm到2μm之间,包封率约为66.5-69.9%,载药率约0.2%,产率约为73.02-75.65%,均可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变化而改变。具有核壳结构的载辛伐他汀缓释微球可以减少初始药物突释现象,并可以连续缓慢释放至少一周左右。结论1.应用同轴静电喷雾技术制备出载辛伐他汀的新型核壳结构微球,并探索了壳层电纺液中壳聚糖浓度的改变对微球形貌、粒径、载药率、包封率和产率等的影响,得出浓度为2%(w/v)的壳聚糖所制备的载药微球粒径分布均匀,产率和SIM的包封率均较为理想。2.证明羟基磷灰石成功包含于制备的微球中,并且辛伐他汀在微球内部分散均匀,呈非晶态存在。3.制备的新型载辛伐他汀核壳结构微球可以明显减少药物在初始阶段产生突释,并可以在一周内持续释放辛伐他汀。第二部分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目的建立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方法,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及细胞活力、生长曲线以及细胞鉴定等方面的检测。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从SD大鼠的股骨与胫骨骨髓中分离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在倒置显微镜下对其形态进行观察和记录。通过台盼蓝拒染法和CCK-8检测细胞活力并绘制其生长曲线。通过流式细胞仪器对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抗原标志物CD11b、CD29、CD45和CD90进行检测。通过碱性磷酸酶、茜素红S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其成骨和成脂方向的分化潜能。结果从骨髓分离细胞24 h后可见部分细胞贴壁,培养7-10天后,贴壁细胞呈漩涡状集落分布。培养到P3代时细胞形态均一,细胞活力可达到94.93±2.07%,在培养3-5天内出现明显的对数生长期。通过检测,CD11b和CD45阳性率分别为2.36%和0.15%,CD29和CD90阳性率分别为99.61%和99.84%。成骨诱导分化14天后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后可见胞质中呈现深紫色或暗褐色轮廓,诱导28天后可见大量钙结节出现,并可被茜素红S染液红染。成脂诱导21天后,使用油红O染料染色后,脂肪滴与染料结合可呈现亮红色。结论1.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从SD大鼠股骨和胫骨的骨髓中成功分离提取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且具有较高的细胞活力和复苏率。2.提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纯度较高。生长曲线呈“S”形,可观察到明显的对数生长期,生长力旺盛。3.提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90呈阳性表达;CD11b和CD45呈阴性表达,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抗原特性。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成骨分化诱导可见细胞外基质大量钙盐沉积,细胞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S染色均阳性,具备成骨细胞特性。成脂分化诱导后可于细胞内见大量脂肪小滴。以上证明了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备多向分化潜能。第叁部分载辛伐他汀缓释微球的生物相容性与成骨分化的体外研究目的研究载辛伐他汀缓释微球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并对其进行体外诱导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鉴定。方法将载辛伐他汀缓释微球与培养的第叁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培养,使用CCK-8检测细胞毒性和细胞增殖情况。对共培养的细胞周期进行检测,并观察共培养后细胞的凋亡和矿化情况。定量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对细胞在与载药微球共培养1天、4天和7天时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制备的核壳结构载药微球共培养后,其增殖速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处于DNA的合成期(S期)与合成后期(G2期)的比例均较高。细胞在与核壳结构载药微球培养1天、4天和7天后,活细胞比例均较高,对其培养后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茜素红S染色定量分析后发现,吸收值均高于其他组(p<0.05)。细胞在共培养时的细胞形态正常,细胞伸展充分,各组Runx2、BSP、OPN、OCN、OSX、ALP等成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量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1.载辛伐他汀微球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低的细胞毒性,能够提高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2.载辛伐他汀微球可以有效促进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方向分化,并且可以诱导细胞内的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的高表达。第四部分载辛伐他汀缓释微球明胶支架的制备与促进腱骨愈合的体内研究目的研究制备的载辛伐他汀缓释微球明胶支架的体外生物相容性以及其体内促进腱骨愈合作用的评价。方法将载辛伐他汀缓释微球均匀分散于明胶/甘油混合物制备成的载药明胶支架内,测定该体系的体外药物释放规律和细胞毒性与增殖作用。建立SD大鼠腱骨结合部损伤模型,并运用该软体支架进行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组织细胞内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成功制备出载辛伐他汀缓释微球的软体支架,最初24 h内的药物释放率约14.83±2.35%,并可以持续释放一周左右。在与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1天、4天和7天后,使用CCK-8检测后发现该体系无细胞毒性,并可以明显刺激细胞增殖。成功建立SD大鼠冈上肌止点处腱骨结合部的损伤模型,在骨隧道中添加制备的软体支架治疗后,于术后6周、12周对骨隧道周围的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中看到,实验组中的组织修复较快,隧道与肌腱接触面可见较多钙化的纤维软骨。实验组骨隧道周围细胞内损伤修复成骨相关基因BSP、OPN、OCN,肌腱细胞相关标记物SCX、TNMD、TENC、COL-1α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部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载辛伐他汀微球软支架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提高SD大鼠BMSCs的增殖能力。2.载辛伐他汀微球软体支架可以有效促进SD大鼠冈上肌腱骨损伤部位的细胞分化和组织修复愈合,并且可以提高损伤部位周围细胞内的损伤修复有关基因的表达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春旭[7](2019)在《聚碳酸酯/明胶微球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粘附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在本研究中,使用高压静电法来制备聚碳酸酯(PC)微球,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的扩增研究,从而为解决临床骨缺损治疗面临的BMMSCs缺乏问题提供新方法。研究方法:研究不同溶液浓度,温度,喷嘴规格和电压对微球的球形度,均一性,直径和沉降速率的影响,从而选定最适微球并进行表面改性,分别在其表面培养BMMSCs,观察细胞生长和扩增情况。研究结果:通过优化制备参数,制备了直径为316.39μm±14.75μm的PC微球和多孔表面。明胶修饰的PC(GEL–PC)微球比PC微球具有更好的亲水性和蛋白质吸附能力。在7天后,可以在GEL–PC微球上观察到BMMSCs的粘附和增殖的增强。研究结论:因此,该研究表明,使用GEL–PC微球对BMMSCs进行扩增及动态培养前景非常可观,为解决骨缺损治疗面临的BMMSCs缺乏问题提供了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志刚[8](2018)在《两种明胶微球止血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A型和B型两种不同的明胶制备止血微球,对比其对兔耳缘静脉和兔肝创面止血的效果。采用水油乳化法制备明胶止血微球,并用低浓度的戊二醛溶液对其交联;通过吸水率、体外全凝血实验、兔耳缘静脉和兔肝创面止血实验对比了两种明胶微球止血效果上的差异。结果表明:B型明胶微球吸水率更高、凝血效果更好、兔耳缘静脉和兔肝创面止血时间更短;两种明胶微球都能促进止血,但B型明胶微球止血效果优于A型明胶微球。(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8年12期)
郝建丽,黄文宇,邱野,王晓波,付博[9](2018)在《明胶微球缓释系统冻干工艺的建立及其溶解释放效果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建立明胶微球缓释系统冻干工艺,并检测其溶解和释放效果。方法制备明胶微球,复溶后,分别加入终浓度0. 5%蔗糖、0. 5%葡萄糖及终浓度0. 5%及0. 25%明胶作为保护剂,进行冻干后,再分别加入100 mL蒸馏水复溶,比较复溶效果,筛选最适保护剂;将小鼠分为冻干IFN明胶微球缓释系统组(IFN-FGMS组)、IFN明胶微球缓释系统组(IFN-GMS组)、IFN组,每组10只,分别经后肢肌肉注射,2. 5×10~4 IU/(mL·只),每隔1 h经眼眶静脉丛采血,连续27 h,分离血清,检测IFNα2b活性。结果终浓度0. 5%蔗糖及0. 5%葡萄糖组可见不溶团块,终浓度0. 5%明胶组微溶,0. 25%明胶组明胶微球澄清透明,确定0. 25%明胶为最适冻干保护剂。IFN-FGMS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IFN-GMS和IFN组的1. 5和3倍,血药峰浓度分别为IFN-GMS和IFN组的82. 7%和62. 8%,血药浓度半衰期为IFN-GMS和IFN组的1. 6和5. 4倍。结论冻干微球缓释系统的缓释作用明显优于未冻干微球缓释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陈朝晖,王则臻,杨超[10](2018)在《降解壳聚糖/明胶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对活性染料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降解壳聚糖、明胶为原料,戊二醛等试剂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出一系列具有高效吸附解吸功能的球形复合吸附材料降解壳聚糖/明胶复合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原料种类以及搅拌速度对微球粒径与形貌的影响,将其用于活性染料印染废水处理中,研究了吸附温度、吸附时间、降解壳聚糖的用量及吸附液pH的大小对活性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降解壳聚糖/明胶复合微球的球粒径小,形态圆整,在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40min、溶液pH=4、微球制备时降解壳聚糖用量为0.4g、降解壳聚糖∶明胶质量配合比为1∶1条件下,降解壳聚糖/明胶复合微球球对活性黑WM的吸附容量达到137.25mg/g,并具有较好的循环使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12期)
明胶微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基于纳米纤维微球载体(nanofibrousmicrospheres,NF-MS)及明胶(Gelatin)两种可注射性支架材料,尝试构建复合运用两者的新模式;以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为种子细胞,并引入血小板裂解液(platelet lysate,PL)作为生长因子来源。综合上述要素,针对此模式应用于根管治疗、根尖切除术后根尖周组织,尤其是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的可行性,进行前期基础性研究,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及实验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明胶微球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海燕,萧秀云,王润珍,谢志辉.水飞蓟素明胶微球的制备及含量测定[J].中国处方药.2019
[2].陈博,刘晓华,金磊,余擎.可注射细胞微球明胶复合物联合血小板裂解液在牙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C].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3].王德飞,秦爽,刘红.明胶微球的制备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9
[4].占树华,范长江,蔡学昌,刘霞,董作祥.共价交联明胶微球支架的制备及成骨细胞相容性研究[J].精准医学杂志.2019
[5].王丽,陈洪轩,常杰,李路瑶,吴宁鹏.乳化冷凝法制备替米考星明胶微球工艺优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6].袁晓伟.载CS-nHA/zein-SIM微球复合明胶支架的制备及其促进腱骨愈合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李春旭.聚碳酸酯/明胶微球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粘附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9
[8].张志刚.两种明胶微球止血效果评价[J].化工设计通讯.2018
[9].郝建丽,黄文宇,邱野,王晓波,付博.明胶微球缓释系统冻干工艺的建立及其溶解释放效果检测[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8
[10].陈朝晖,王则臻,杨超.降解壳聚糖/明胶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对活性染料吸附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