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结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群落,通量,细菌,结构,生物,微生物,土壤。
结构结皮论文文献综述
秦福雯,康濒月,姜凤岩,刘晓丽,徐恒康[1](2019)在《生物土壤结皮演替对高寒草原植被结构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土壤结皮(生物结皮)是退化高寒草原常见的地表覆盖物,具有调控土壤养分循环和影响植物群落结构和特征的作用。以青藏高原地区典型的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样方内生物结皮的发育程度将所有样方分为4个类型,并分析了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原生物结皮的发育演替对草本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以及0-10 cm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生物结皮由藻结皮向苔藓结皮发育的过程中,草本植物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禾本科植物占比上升,莎草科植物和杂类草占比下降,而豆科植物占比无显着变化。(2)在草本植物群落中,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重要值最高,溚草(Koeleria Pers.)、异针茅(Stipa aliena Keng)、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矮火绒(Leontopodium nanum)是主要的优势物种。(3)生物结皮盖度与植被盖度呈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P<0.01)。(4)生物结皮的发育演替增加了禾本科植物比例,减少了杂类草比例,增加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高度和生物量。(5)无结皮、地衣结皮和苔藓结皮覆盖下0-10 cm土壤的全氮含量差异显着(P<0.05),而土壤全磷、有机碳含量、碳氮比和氮磷比无显着变化。由此可见,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下,生物结皮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进一步探明其生态作用,以发挥其在退化草原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贾丽娟[2](2019)在《生物土壤结皮中解磷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荒漠化严重阻碍了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荒漠化引发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一。目前,荒漠化已影响到世界1/5的人口和全球1/3的陆地。在中国,内蒙古是受荒漠化影响较严重的省区之一。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是荒漠生态环境中的自然景观之一,在荒漠化遏制、植被恢复和荒漠生态系统稳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BSCs中缺乏磷,生物可利用磷(Bio-available phosphorus,BAP)的含量也较低。BAP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 BSCs 的形成和发育。解磷微生物(Phosphorus-solubilizing microorganism,PSM)在驱动磷的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对BSCs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目前,对解磷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根际土中,而缺乏BSCs中解磷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其对BSCs形成和发育的影响和作用也尚不清楚。本研究采集内蒙古荒漠不同类型BSCs,以高通量二代测序和微生物分离培养的方法对内蒙古荒漠BSCs中解磷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阐述了影响解磷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环境因子,基于CoNet软件预测解植酸磷细菌群落中的核心物种,通过接种模拟实验验证PSM对BSCs形成和发育的影响和作用,从营养水平和微生物互作等角度初步探究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内蒙古库布齐沙漠东部BSCs中解植酸磷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低。在二类BSCs中,苔藓结皮层解植酸磷细菌丰富度和多样忡最高,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14.89和4.64:大部分解杭酸磷细菌为不可培养细菌(90%),其余主要为 Proteobacteria 和 Actinobacteria。在 Proteobacteria 中,多数为α-Proteobacteria,少量为 β-Proteobacteria 和 γ-Proteobacteria,包括Brevundimonas、.Microvirga、Pseudomonas、Novosphingobium、Streptomyces 和 Sphingomonas 等29个属。在藻结皮中,以Microvirga居多;在地衣结皮中,优势属为Brevundimonas而在苔藓结皮中,优势属为 Streptomyces。Brevundimonas、Microvirga、Streptomyces和Sphingomonas在叁类BSCs层中的相对丰度均高于相应的下层土壤。在属水平,Novosphingobium、Singulisphaera、Streptomyces 和 Aeromicrobium 是植酸磷细菌群落中的核心物种。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是影响解植酸磷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2.分离得到230株解磷酸钙-磷细菌(Bacillus、Sphingomonas和Pseudomonas为优势菌)和25株解磷酸钙-磷真菌(Trihoderma为最优势菌)。细菌解磷酸钙-磷和植酸钙-磷能力分别为0.15~38.05 μg/mL和2.83~78.89 IU/mL,真菌解磷酸钙-磷和植酸钙-磷能力分别为0.43~7.31 μg/mL和89.00~96.32 IU/mL;真菌解磷酸钙-磷能力低于细菌,但其解植酸钙-磷能力远远高于细菌。Bacillus、Sphingomnas、Pseudomonas和Trichoderma同时具有解磷酸钙-磷和植酸钙-磷能力,这可能是这些物种成为BSCs中优势菌的原因之一。3.接种实验结果表明,230株细菌和25株真菌中分别有13株细菌和1株真菌对BSCs的形成和发育具有较明显的促进效果;而其中的5株菌,即编号为PD3、Bbqt10、NJT15-9、Bbqz14 和 TZ1-1(TZ1-1 为真菌,其余为细菌)的效果最突出,它们分别属于Bacillus、Sphingomonas和Trichodwals和复合添加磷矿粉(磷酸钙-磷)和植酸钙的进一步接种研究发现,分别接种这5株菌后,形成的 BSCs 厚度较 CK 提高了 12.11%~130.10%;土壤 OM、Ch1 a、AP 和 AN的含量较 CK 分别提高了 25.78%~218.34%、12.11%~89.22%、16.18%~61.67%和34.18%~365.86%:土壤磷酸酶和植酸酶活力分别较CK提高了 34.56%~81.86%和26.79%~31.40%。接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门水平上,Proteobacteria(57.59%~89.19%)、Ascomycota(70.94%~99.15%)和 Ochrophyta(0.03%~37.79%)的相对丰度增加;属水平上,Methylophilus(3.61%~20.37%)、Meyerozyma(0.08%~89.86%)、Ochromonas(0.03%~43.61%)和Filamoeba(0.18%~38.56%)的相对丰度也增加;接种引起细菌16S rRNA基因、固氮菌nifH基因和蓝藻16S rRNA基因拷贝数显着增加,表明接种解磷微生物可能促进了细菌、固氮菌和蓝藻的生长,从而促进BSCs的形成和发育。而细菌和真菌同时接种的结果表明,相比单接细菌或真菌,其促进效果更加明显。综上,内蒙古荒漠BSCs中解植酸磷细菌多样性偏低,多为不可培养细菌;而解磷酸钙-磷细菌多样性较高,且优势菌同时具有解磷酸钙-磷和解植酸钙-磷能力,其促进BSCs形成和发育的效果明显。本研究为认识和利用荒漠BSCs中解磷微生物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和实践材料。(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唐凯[3](2019)在《生物土壤结皮中好氧不产氧光营养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广泛存在于荒漠地区,在荒漠化生态系统遏制荒漠化、植被恢复的初始过程中作用关键。因蓝藻具有固碳、固氮、产胞外多糖等促进BSCs形成和发育的功能,一直以来被认为是BSCs形成的先锋物种。而好氧不产氧光营养细菌(Aerobic anoxygenicphototrophic bacteria,AAnPB)具有与蓝藻类似或相同的功能特征,可能对BSCs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贡献。但是,目前还鲜有BSCs中有关AAnPB的研究报道。本论文以内蒙古东、西部主要荒漠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分离培养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手段、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微宇宙模拟实验,首先对荒漠地区BSCs中的细菌和AAnPB的丰度、群落结构和组成及影响其群落结构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之后预测并验证了 AAnPB对BSCs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最后对AAnPB菌株B3的进行了多组学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BSCs中细菌和AAnPB的丰度、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环境影响因子BSCs层细菌16S rDNA拷贝数每克上壤中含108个以上,AAnPB可占到总细菌数量的0.2-0.3%;而分离培养获得的AAnPB可占培养细菌总数的最高比例高达近 12%。分离培养和高通量测序结果均表明,BSCs中细菌属于Proteobacteria等6个门类,优势纲为 Alphaproteobacteria 和 Actinobacteria,优势科 Methylobacteriaceae 和Sphingomonadaceae的相对丰度基本稳定在3 1.5%左右,Sphingomnnas为可培养细菌中的优势属;AAnPB的优势门为Proteobacteria,优势纲为Alpha-和Beta-proteobacteria,优势科Rhodospirillaceae、Acetobacteraceae、Roseiflexaceae,Sphingomonadanceae 和 Methylobacteriaceae,其中 Methvlobacterium(24.14%》,Blastomo%),s(10.34%)和Sphingomona(10.34%)是可培养 AAnPB 中的优势属。BSCs中细菌与AAnPB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因时(季节,5月和9月)空(结皮层和下层七壤;不同地理位置)和结皮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尤其是群落结构在东、西部区域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群落的相对丰度上。2.AAnPB对BSCs形成和发育的影响与作用预测所得荒漠地区 BSCs中 AAnPB核心微生物组包括5 个科Methylobacteriaceae、Acetobacteraceae、Burkholderiaceae、Rhodospirillaceae 和Sphingomonadaceae;反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微生物在人工环境中对BSCs的形成和发育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基于AAnPB可以、而蓝藻等藻类不可以利用近红外光的特点设计的微宇宙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近红光实验组形成的BSCs较对照组在形成BSCs的厚度、BSCs中有机质含量和微藻的数量分别提高了 24.0%、103.7%和1447.6%。而AAnPB 核心微生物组(Methylobacteriaceae 中的 methylotrophs 类和Sphingomonadaceae中的Sphingomonas)与其它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增长、有机物等营养物质的积累显着相关(P<0.05)。3.菌株B3全基因组和RubisCo酶活分析AAnPB菌株B3的光合基因簇与其它已知自养或异养光营养细菌具有明显差异,具有完整的卡尔文固碳途径;在寡营养培养条件下,RubisCo酶活力最高可达到18.8μmol/min·g菌体,说明AAnPB可直接参与到荒漠生态系统的“碳汇”过程中。综上,BSCs中的细菌与AAnPB的丰度高,种类丰富,不同类型BSCs间群落结构差异大,原因与地理因素、气候因素和土壤理化性质有关,其中降水量和pH影响最大。核心 AAnPB 物种隶属于 Methylobacteriaceae、Sphingomonadaceae、Burkholderiaceae、Acetobacteraceae 和 Rhodospirillaceae,这些 AAnPB 类群可通过提高BSCs中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氮的水平,增加藻类和真菌的丰度和多样性,提高BSCs覆盖度和厚度而加速其形成和发育。核心AAnPB菌株B3具有完整光合固碳系统,且具有RubisCo酶的活性。本研究为认识BSCs中AAnPB多样性和功能提供了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贾丽娟,唐凯,兰慧青,徐黄纬,国情文[4](2018)在《中央戈壁石下生物土壤结皮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戈壁石下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中的微生物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其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因气候和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中央戈壁面积大,其石下BSCs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却知之甚少。【目的】比较中央戈壁石下BSCs和周围裸土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异同,揭示环境因子对它们的影响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对16S 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CoNet软件绘制物种共现性网络图,利用Cytoscape 3.5.1软件将网络图可视化。【结果】石下BSCs的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速效氮(Available nitrogen,AN)和叶绿素a (Chlorophyll a,Chl 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周围裸土(最高高出471%),而pH则略低于周围裸土;石下BSCs中细菌的最优势菌门为Cyanobacteria(45.85%-53.77%),优势属(9.25%-18.42%)有Trichocoleus、Chroococcidiopsis和属于Cyanobacteria纲的1个未知属;临近裸土中细菌的最优势菌门为Actinobacteria (38.82%-44.69%),优势属(>5%)有Arthrobacter、Rubrobacter和其它3个属于放线菌门或酸杆菌门的未知属;在土壤理化因子中,AP对石下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最大;除Actinophytocola属和Cyanobacteria纲中的未知属外,其他微生物之间均存在较强的互作关系,其中以共存的互作关系为主(约占60%),点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均较高的节点都属于Cyanobacteria门和α-Proteobacteria纲。【结论】中央戈壁石下BSCs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明显不同于临近裸土,Cyanobacteria门和α-Proteobacteria纲的细菌是该地区石下早期BSCs形成和发育最初及最重要的驱动力。(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12期)
庄伟伟,张元明[5](2017)在《生物结皮对荒漠草本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人工去除生物结皮试验,分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对常见荒漠草本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根据人为去除生物结皮的试验结果,结合生物结皮对种子萌发、幼苗存活以及土壤养分和水分等影响,综合分析生物结皮对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条叶庭荠(Alyssum linifolium)、琉苞菊(Hyalea pulchella)、荒漠庭荠(Alyssum desertorum)及旱麦草(Eremopyrum triticeum)的生物量总和占总生物量的90%以上,是该沙漠的优势草本植物。去除生物结皮后,草本植物的植被高度、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都显着提高;但是,植被盖度、密度和群落生物量却显着降低。说明生物结皮的存在改变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荒漠草本植物的群落结构,植被盖度和群落生物量提高,这对于防风固沙、稳定沙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唐凯,贾丽娟,高晓丹,陶羽,孟建宇[6](2018)在《浑善达克沙地生物土壤结皮及其下层土壤中好氧不产氧光营养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浑善达克沙地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及其下层土壤好氧不产氧光营养细菌(Aerobic 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AAPB)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方法】利用Illumina Mi Seq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对puf M基因进行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AAPB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生物土壤结皮及其下层土壤中,Proteobacteria和Alpha-Proteobacteria是优势门和纲,主要有6个属Bradyrhizobium(9.69%–90.02%)、Brevundimonas(0.83%–16.04%)、Methylobacterium(1.74%–12.56%)、Rhodospirillum(0.91%–32.87%)、Roseiflexus(0.02%–1.79%)和Sphingomonas(0.13%–11.23%);结皮层样品间及下层土壤样品间AAPB种类相似,但丰度有差异;随结皮的发育,结皮层及其下层土壤中AAPB群落多样性升高。【结论】浑善达克沙地BSCs中AAPB群落结构相对复杂,与水体和一般土壤环境中的组成区别明显;AAPB多样性高,且多样性随发育阶段升高而升高,预示着AAPB在荒漠生态系统稳定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唐凯,高晓丹,贾丽娟,徐慧欣,李蘅[7](2018)在《浑善达克沙地生物土壤结皮及其下层土壤中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荒漠化是一个重大环境问题,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可遏制荒漠化,其中的固氮微生物对BSCs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作用,但目前BSCs中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尚不十分清楚。【目的】阐明浑善达克沙地中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及其下层土壤固氮细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稀释热法和碱解扩散法检测土壤的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和速效氮(Available nitrogen,AN)含量;利用高通量测序对nifH基因进行测序,基于nifH序列比较分析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分析群落、样品和土壤理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固氮细菌优势菌门除在苔藓结皮(HSM)中为Cyanobacteria和Proteobacteria外,在其他类型BSCs中均只为Cyanobacteria;苔藓结皮下层土壤(HSMs)(下层土壤中只有HSMs检测到了nifH)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优势菌纲为Alphaproteobacteria和Betaproteobacteria;优势菌属差异较大,藻结皮(HSA)中Unclassified_f_Nostocaceae占90.99%;地衣结皮(HSL)中Scytonema和Unclassified_f_Nostocaceae分别占45.85%和44.14%;HSM中Unclassified_f_Nostocaceae、Scytonema、Nostoc、Skermanella、Unclassified_o_Nostocales分别占29.21%、22.57%、15.34%、14.74%和10.60%;HSMs中Skermanella、Azohydromonas、Unclassified_p_Proteobacteria、Unclassified_c_Alphaproteobacteria分别占33.80%、25.66%、18.20%和10.62%;固氮细菌多样性随结皮的发育逐渐提高;OM和AN对结皮的发育起促进作用。【结论】藻结皮、地衣结皮和苔藓结皮及其紧邻下层土壤中的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明显,且固氮细菌类群和多样性指数随BSCs发育阶段的提高而增加。本研究为认识和利用生物土壤结皮相关固氮细菌提供了基础依据。(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杨,刘梅,孙庆业[8](2016)在《不同植物群落下铜尾矿废弃地生物结皮中真菌群落结构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于铜尾矿废弃地的裸地表面及维管植物群落中的生物土壤结皮在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了不同维管植物下以及不同演替阶段的生物土壤结皮中真菌的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土壤结皮中的真菌主要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其中子囊菌门占绝对优势,其相对丰度为55.12%—87.73%,其次为担子菌门相对丰度为12.27%—43.86%;不同样本真菌群落结构在门、纲、目以及属的水平存在显着差异;生物土壤结皮中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与维管植物群落类型以及演替阶段不同的生物土壤结皮的类型有关,与基质化学性质之间无显着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18期)
唐凯[9](2016)在《浑善达克沙地生物土壤结皮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 BSCs)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景观之一,在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修复和重建中举足轻重。微生物是BSCs的主要生物组分,其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是认识微生物驱动BSCs形成和发展的生态功能的基础。但目前BSCs中细菌,特别是一些功能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相关研究还较少,尚需通过广泛和大量的相关研究来为揭示一些细菌类群对BSCs的作用提供依据。本研究采集了浑善达克沙地(多伦姑娘湖附近)叁种类型的BSCs(藻类结皮、地衣结皮和苔藓结皮)及其下层土壤,利用高通量Miseq平台比较分析了细菌、不产氧光营养细菌(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 APB)和固氮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并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利用ECO板进行了土壤代谢功能分析。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土壤理化性质:无论是藻类、地衣,还是苔藓结皮,它们结皮层的含水量(WC)、有机质(OM)、速效磷(AP)、速效氮(AN)含量均大于结皮下层土壤,pH值方面则是结皮层略小于结皮下层土壤。(2)土壤代谢功能:叁种类型的BSCs结皮层的碳源利用能力都要高于结皮下层土壤,且培养0-24 h间为适应期,每个样本利用碳源的能力基本相似、都在很低的水平;24-108 h间样本利用碳源能力都在迅速上升,108-156 h间样本利用碳源水平趋于平缓,156 h后开始出现降低;所有样本都无法利用2-羟苯甲酸。(3)多样性分析:结皮层细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均低于结皮下层,如藻类结皮层和下层的shannon指数分比为5.09和5.66,表明结皮层的微生物多样性要低于下层;藻类和苔藓结皮层的puf M多样性要高于下层,地衣结皮则相反;结皮层固氮基因门nifH多样性存在苔藓结皮>地衣结皮>藻类结皮的规律。(4)微生物群落结构:在细菌群落门水平上,所有结皮类型的结皮层和下层土壤都包括Cyanobacteria (0.37%-29.22%)、Actinobacteria (22.12%-50.83%)、 Proteobacteria (16.63%-27.82%)、Chloroflexi (3.92%-13.81%)、Acidobacteria (6.29%-16.43%)、Bacteroidetes (1.56%-5.45%)等10个门。其中,Cyanobacteria、 Proteobacteria、 Bacteroidetes叁个门类均是结皮层含量高于下层含量;Actinobacteria、 Chloroflexi、 Gemmatimonadetes、 Firmicutes四个门类是结皮下层含量高于上层含量;APB分属于Proteobacteria (58.46%-94.43%)、Chloroflexi (0.02%-1.80%)、 environmental-samples-norank (5.55%-41.10%);其含量的高低排序也较为统一,变形菌门丰度超过58%;固氮菌除了Cyanobacteria和Proteobacteria两个门外,大多未能确认门类;细菌在属水平上,总共有Rubrobacter、Microcoleus、Microvirga、Marmoricola、 Actinoplanes、Blastocatella、Micromonosporaceae、Pseudonocardia等40余种; APB有Bradyrhizobium、Brevundimonas、Methylobacterium、Rhodospirillum、Roseiflexus、 Sphingomonas、Unclassified-Gammaproteobacteria-(miscellaneous)-norank等7大类。固氮菌有Bradyrhizobium、Alicycliphilus、Nostoc、Cyanothece等属。(5)微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关系:有机质(Organic Matter, OM)、速效氮(Available Nitrogen, AN)、含水量(Water Content, WC)对于地衣结皮层和叁类BSCs下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影响较大;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 AP)、AN因子对叁类结皮层中APB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综上,BSCs中细菌、光营养菌和固氮菌类群多样,尤其是结皮层,表明微生物中产氧光合细菌和不产氧光营养细菌以及固氮菌可能是BSCs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生理类群。这为认识和理解功能群落对BSCs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提供佐证,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BSCs的菌种资源和BSCs的人工构建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杨雪伟,赵允格,许明祥[10](2016)在《黄土丘陵区藓结皮优势种形态结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藓结皮对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与重建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区藓结皮优势种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Brid.)Zand.)、短叶对齿藓(Didymodon tectorum(C.Mull.)Saito)、扭口藓(Barbula unguiculata Hedw.)和银叶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解剖结构观察分析,研究了4个藓种形态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土生对齿藓株高(6.1 mm)、茎直径(298.6μm)、中肋宽(65.5μm)以及叶宽(590.9μm)、叶片厚度(14.8μm)显着高于其他3个藓种,茎表皮细胞壁增厚且皮部细胞镶嵌排列;短叶对齿藓株高、茎、叶片及毛尖结构无显着优势;土生对齿藓茎和叶片结构粗壮,适应水分变异性大的环境,耐旱能力强;扭口藓叶片长度(3.2 mm)和叶片下部细胞面积(191.2μm2)显着大于其他3种藓类并含有大量叶绿体,中肋深陷呈"v"型,适宜水分充足环境,集水能力强但耐干性弱;银叶真藓茎皮部细胞面积987.8μm2,单个皮部细胞面积占茎横切面积的3.1%,毛尖长度(274μm)显着大于其他3个藓种且叶片上部细胞与毛尖呈透明状,耐旱并抵御强光辐射。以上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4个藓种的茎叶形态结构存在差异,适应水分、光照条件不同,体现了藓种的生态适应性差异,可为藓结皮耐旱藓种和人工培养藓种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结构结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荒漠化严重阻碍了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荒漠化引发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一。目前,荒漠化已影响到世界1/5的人口和全球1/3的陆地。在中国,内蒙古是受荒漠化影响较严重的省区之一。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是荒漠生态环境中的自然景观之一,在荒漠化遏制、植被恢复和荒漠生态系统稳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BSCs中缺乏磷,生物可利用磷(Bio-available phosphorus,BAP)的含量也较低。BAP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 BSCs 的形成和发育。解磷微生物(Phosphorus-solubilizing microorganism,PSM)在驱动磷的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对BSCs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目前,对解磷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根际土中,而缺乏BSCs中解磷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其对BSCs形成和发育的影响和作用也尚不清楚。本研究采集内蒙古荒漠不同类型BSCs,以高通量二代测序和微生物分离培养的方法对内蒙古荒漠BSCs中解磷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阐述了影响解磷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环境因子,基于CoNet软件预测解植酸磷细菌群落中的核心物种,通过接种模拟实验验证PSM对BSCs形成和发育的影响和作用,从营养水平和微生物互作等角度初步探究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内蒙古库布齐沙漠东部BSCs中解植酸磷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低。在二类BSCs中,苔藓结皮层解植酸磷细菌丰富度和多样忡最高,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14.89和4.64:大部分解杭酸磷细菌为不可培养细菌(90%),其余主要为 Proteobacteria 和 Actinobacteria。在 Proteobacteria 中,多数为α-Proteobacteria,少量为 β-Proteobacteria 和 γ-Proteobacteria,包括Brevundimonas、.Microvirga、Pseudomonas、Novosphingobium、Streptomyces 和 Sphingomonas 等29个属。在藻结皮中,以Microvirga居多;在地衣结皮中,优势属为Brevundimonas而在苔藓结皮中,优势属为 Streptomyces。Brevundimonas、Microvirga、Streptomyces和Sphingomonas在叁类BSCs层中的相对丰度均高于相应的下层土壤。在属水平,Novosphingobium、Singulisphaera、Streptomyces 和 Aeromicrobium 是植酸磷细菌群落中的核心物种。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是影响解植酸磷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2.分离得到230株解磷酸钙-磷细菌(Bacillus、Sphingomonas和Pseudomonas为优势菌)和25株解磷酸钙-磷真菌(Trihoderma为最优势菌)。细菌解磷酸钙-磷和植酸钙-磷能力分别为0.15~38.05 μg/mL和2.83~78.89 IU/mL,真菌解磷酸钙-磷和植酸钙-磷能力分别为0.43~7.31 μg/mL和89.00~96.32 IU/mL;真菌解磷酸钙-磷能力低于细菌,但其解植酸钙-磷能力远远高于细菌。Bacillus、Sphingomnas、Pseudomonas和Trichoderma同时具有解磷酸钙-磷和植酸钙-磷能力,这可能是这些物种成为BSCs中优势菌的原因之一。3.接种实验结果表明,230株细菌和25株真菌中分别有13株细菌和1株真菌对BSCs的形成和发育具有较明显的促进效果;而其中的5株菌,即编号为PD3、Bbqt10、NJT15-9、Bbqz14 和 TZ1-1(TZ1-1 为真菌,其余为细菌)的效果最突出,它们分别属于Bacillus、Sphingomonas和Trichodwals和复合添加磷矿粉(磷酸钙-磷)和植酸钙的进一步接种研究发现,分别接种这5株菌后,形成的 BSCs 厚度较 CK 提高了 12.11%~130.10%;土壤 OM、Ch1 a、AP 和 AN的含量较 CK 分别提高了 25.78%~218.34%、12.11%~89.22%、16.18%~61.67%和34.18%~365.86%:土壤磷酸酶和植酸酶活力分别较CK提高了 34.56%~81.86%和26.79%~31.40%。接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门水平上,Proteobacteria(57.59%~89.19%)、Ascomycota(70.94%~99.15%)和 Ochrophyta(0.03%~37.79%)的相对丰度增加;属水平上,Methylophilus(3.61%~20.37%)、Meyerozyma(0.08%~89.86%)、Ochromonas(0.03%~43.61%)和Filamoeba(0.18%~38.56%)的相对丰度也增加;接种引起细菌16S rRNA基因、固氮菌nifH基因和蓝藻16S rRNA基因拷贝数显着增加,表明接种解磷微生物可能促进了细菌、固氮菌和蓝藻的生长,从而促进BSCs的形成和发育。而细菌和真菌同时接种的结果表明,相比单接细菌或真菌,其促进效果更加明显。综上,内蒙古荒漠BSCs中解植酸磷细菌多样性偏低,多为不可培养细菌;而解磷酸钙-磷细菌多样性较高,且优势菌同时具有解磷酸钙-磷和解植酸钙-磷能力,其促进BSCs形成和发育的效果明显。本研究为认识和利用荒漠BSCs中解磷微生物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和实践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结皮论文参考文献
[1].秦福雯,康濒月,姜凤岩,刘晓丽,徐恒康.生物土壤结皮演替对高寒草原植被结构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9
[2].贾丽娟.生物土壤结皮中解磷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其作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3].唐凯.生物土壤结皮中好氧不产氧光营养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4].贾丽娟,唐凯,兰慧青,徐黄纬,国情文.中央戈壁石下生物土壤结皮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J].微生物学通报.2018
[5].庄伟伟,张元明.生物结皮对荒漠草本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17
[6].唐凯,贾丽娟,高晓丹,陶羽,孟建宇.浑善达克沙地生物土壤结皮及其下层土壤中好氧不产氧光营养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J].微生物学报.2018
[7].唐凯,高晓丹,贾丽娟,徐慧欣,李蘅.浑善达克沙地生物土壤结皮及其下层土壤中固氮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J].微生物学通报.2018
[8].李杨,刘梅,孙庆业.不同植物群落下铜尾矿废弃地生物结皮中真菌群落结构的比较[J].生态学报.2016
[9].唐凯.浑善达克沙地生物土壤结皮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
[10].杨雪伟,赵允格,许明祥.黄土丘陵区藓结皮优势种形态结构差异[J].生态学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