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细沟侵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径流,水力学,砾石,砂岩,应力,中流。
细沟侵蚀论文文献综述
吕刚,刘雅卓,陈鸿,李海茹,傅昕阳[1](2019)在《褐土和棕壤坡耕地细沟侵蚀过程及侵蚀产沙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辽西低山丘陵区主要土壤类型褐土、棕壤坡耕地细沟侵蚀产流产沙变化规律,以期为该地区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利用人工模拟降雨系统在坡度为10°和15°、降雨强度为40,60,80 mm/h条件下分析褐土和棕壤2种土壤细沟侵蚀产沙过程,结果表明:褐土在坡度为10°和15°,径流量均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大,在坡度为15°雨强为80 mm/h降雨过程中出现最大值,而含沙量变化相反,大体呈现出随着雨强的增加而降低的特征,在坡度为15°时,3种降雨强度在降雨末期均集中在0.05 g/mL;棕壤在10°和15°径流量与含沙量变化无明显规律;2种土壤总体水沙关系表现出褐土总径流量大于棕壤,而总侵蚀量表现为小于棕壤;棕壤更易发生细沟侵蚀。(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颢霖,焦菊英,唐柄哲,陈一先,白雷超[2](2019)在《陕北子洲“7·26”暴雨后坡耕地细沟侵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细沟侵蚀研究多数基于模拟降雨条件,野外自然状态下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极端暴雨条件下的细沟侵蚀研究更为鲜见。该文对陕西子洲2017年"7?26"特大暴雨条件下坡耕地发育的细沟开展调查,研究坡位(距分水岭距离)、坡度和坡形对坡耕地细沟侵蚀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35个样方的143条细沟统计,细沟宽度和细沟深度分别为0.5~60 cm和0.5~35 cm;细沟侵蚀强度、细沟密度和细沟割裂度分别为2 289~110 976 t/km~2、0.3~3.95 m/m2和0.002~0.441。随距分水岭距离(17~58 m)的增加,细沟先快速发育,坡面破碎程度加剧,距分水岭58m后,细沟发育减慢,坡面破碎程度减弱。坡度在不同的坡位对细沟侵蚀的影响程度不同:随坡度增大,上坡位(距分水岭20~40m),细沟侵蚀强度陡升,坡面破碎程度加剧;下坡位(距分水岭60~80m),细沟侵蚀强度增加较缓慢,坡面破碎程度减弱。凸形坡中部为细沟侵蚀(10 292t/km~2)最为严重区域,下部(8 141t/km~2)次之,上部无细沟发生;细沟密度、细沟割裂度和细沟平均宽度先增大后减小,细沟平均深度递增。浅沟地形细沟侵蚀随距分水岭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但退耕地的存在减缓了细沟侵蚀发育程度。直形坡因坡度最大其细沟侵蚀最严重,细沟形态同其他坡形基本相同,但最大沟宽和沟深均大于其他坡形。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邢行[3](2019)在《饱和与非饱和黄绵土细沟侵蚀特征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结构松散,植被稀疏,降水分布不均,细沟侵蚀现象在该地区极为普遍。细沟侵蚀导致耕层土壤养分和土壤粘粒的大量流失,使土壤严重退化并引发更强烈的侵蚀,已成为限制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野外持续性降雨可以使地势低洼的地块饱和,而某些地块因植物根系发达导致其具有超强的水分渗透能力,在强降雨后亦可以达到饱和状态。已有研究表明土壤饱和会导致土壤的粘结性、孔隙水压力、土壤微团聚体结构等发生显着变化,但有关饱和土壤坡面细沟侵蚀的研究鲜见。本研究采用分段底部供水方式使土壤充分饱和,结合限定性细沟模拟冲刷试验(试验坡度分别为5、10、15、20°,流量为2、4、8 L/min)对饱和黄绵土的细沟侵蚀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了前期非饱和黄绵土冲刷试验数据。分别运用实测计算和解析法对饱和土与非饱和黄绵土相关的细沟侵蚀参数进行了计算,并进行了对比验证和差异性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饱和与非饱和黄绵土流速的对比研究饱和黄绵土径流流速与流量、坡度之间符合良好幂函数关系。流量、坡度对流速均为正向效应,且坡度是径流流速更重要的影响因子。饱和黄绵土径流流速明显大于同条件下非饱和土径流流速,约为非饱和土径流流速的1.17倍;饱和黄绵土坡面达西阻力系数仅为非饱和土70%,土壤饱和会导致坡面粗糙度降低。2)饱和与非饱和黄绵土产沙量的对比研究饱和黄绵土产沙量与坡度、流量符合幂函数关系,坡度对泥沙产量的贡献率更大。饱和黄绵土所对应的最大产沙量约890 kg/m3,而非饱和黄绵土所对应的最大产沙量约520 kg/m3,饱和黄绵土细沟径流产沙量平均为非饱和黄绵土的1.86倍。饱和黄绵土对应的径流动能远远大于非饱和土的,饱和土与非饱和土的产沙量与径流动能可以用对数函数来表征。3)饱和与非饱和黄绵土细沟剥蚀率对比研究分别利用解析法和实测计算对细沟剥蚀率进行了计算,实测计算表明,在坡度和流量递增的过程中,饱和与非饱和土的剥蚀率均逐渐增大。饱和黄绵土剥蚀率从0.036上升到了0.686 kg/(m~2·s),非饱和黄绵土则为0.015~0.357 kg/(m~2·s)。解析法来讲,同样随着坡度和流量的上升,饱和黄绵土的细沟剥蚀率从0.040上升到了0.839 kg/(m~2·s),而非饱和黄绵土剥蚀率解析值的变幅范围则为0.017~0.390kg/(m~2·s)。两种方法结果均表明非饱和黄绵土细沟剥蚀率约为同条件下饱和土的一半,由此可以看出土壤饱和对于细沟发育过程和侵蚀程度的加剧。较之实测计算,解析法得出的结果偏差更小,实测计算和解析法均可以很好地运用于土壤剥蚀率的计算。4)饱和与非饱和黄绵土输沙能力与临界沟长的对比研究细沟输沙能力与坡度、流量之间存在良好的幂函数关系,流量的影响程度更大。土壤饱和会导致细沟输沙能力突变,饱和土细沟输沙能力平均地为非饱和土的1.77倍。输沙能力与径流功率之间符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输沙能力解析值和Nearing公式计算值较为接近,其拟合效果要优于数值结果,但总体来看,实测计算和解析法都是可行的。在坡度和流量递增的过程中,临界坡长逐渐减小,饱和土与非饱和土对应的临界坡长变幅范围分别为4.97~11.61 m、5.87~13.05 m。临界坡长随流量的衰减幅度明显大于坡度的,证明流量对输沙能力的影响程度更甚。相同条件下,饱和黄绵土对应的临界坡长明显小于非饱和土的,其临界坡长平均约为非饱和土的84.1%。5)饱和与非饱和黄绵土土壤侵蚀参数对比研究饱和黄绵土细沟可蚀性参数解析值为0.095 s/m,非饱和黄绵土的细沟可蚀性参数解析值为0.064 s/m;二者的临界剪切力依次为0.77,1.61 Pa。基于实测计算,饱和黄绵土细沟可蚀性参数则为0.088 s/m,非饱和黄绵土的细沟可蚀性参数则为0.057 s/m;相应的临界剪切力分别为0.72,1.56 Pa。两种方法的结果偏差较小,都可以较好地运用于土壤可蚀性参数的求解。黄绵土饱和后其细沟可蚀性参数约为非饱和土的1.6倍,其临界剪切力不足非饱和土的一半。土壤饱和后,其侵蚀敏感程度明显增大,其土体抵抗径流剪切破坏的能力大幅降低。因此,较之非饱和土,饱和黄绵土更易剥蚀、流失。(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5-23)
吴淑芳,刘勃洋,雷琪,孙立全,郭慧莉[4](2019)在《基于叁维重建技术的坡面细沟侵蚀演变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黄土高原地区沟头溯源侵蚀和水流汇集发源地的梁峁坡面,在强降雨下其产流产沙对沟缘线以下坡面及沟道侵蚀有着重大影响。该研究根据野外实地考查构建5°~35°变坡段实体模型,进行6场间歇性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并借助基于叁维重建技术的PhotoScan软件获取坡面DEM,将其侵蚀演化过程进行图形化、数字化,定性定量揭示其侵蚀形态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梁峁坡面细沟侵蚀历经4个阶段:面蚀阶段,即产生一系列呈串珠状分布的侵蚀跌坑,宽度5~9 cm,深度1~4 cm;细沟形成阶段,由面蚀所产生的微小跌坑在径流作用下长、宽、深均不断增大,最大分别达到266、7.6、13.8cm;细沟网形成阶段,细沟出现分叉及联通,有明显流路;小切沟形成阶段,伴随沟壁崩塌、沟壁加宽和沟底下切,最大沟长及最大沟深较细沟形成时增大3倍以上。2)对比次降雨过程基于叁维建模所计算侵蚀量与实测侵蚀量,第1场降雨试验因地表疏松颗粒较多导致实测侵蚀量比建模计算侵蚀量大而引起较大偏差(20.82%),其他场次偏差均在10%左右或以下,总体来说,该技术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侵蚀发育过程的研究。该研究实现侵蚀演变关键过程图形化、数字化,有助于人们定性、定量了解和认识梁峁坡面侵蚀过程,且对于创新侵蚀过程研究方法亦具有实践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陈超,雷廷武,班云云,高晓锋[5](2019)在《东北黑土坡耕地不同水力条件下坡长对土壤细沟侵蚀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集中水流条件下细沟土壤侵蚀过程对研究细沟侵蚀机理与土壤侵蚀预报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为土壤侵蚀模型其他重要参数比如剥蚀率、可蚀性参数提供基础数据。为了研究东北黑土坡耕地不同水动力条件下坡长对土壤细沟侵蚀的影响,该文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测量含沙量随坡长的分布。试验设计包括4个坡度(5?、10?、15?、20?)与3个流量(1、2、4 L/min),在不同水力条件下,测量不同坡长(0.5、1、2、3、4、5、6、7、8m)含沙量。结果表明含沙量在各种水力条件下均随坡长增加,且其增加的速率随坡长减小。对坡长与含沙量系列数据用幂指数函数拟合,其决定系数R2在0.85到0.99之间。因此,黑土坡耕地细沟侵蚀产生的含沙量随坡长呈幂指数增加,且含沙量在一定坡长之后将达到最大值。随坡度和流量的增大,水流在更短的坡长上侵蚀并携带更大的最大含沙量。该文对进一步理解与研究细沟侵蚀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且为深入研究细沟侵蚀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土壤侵蚀模型剥蚀率、可蚀性参数等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海东[6](2019)在《砾石含量对崩积体坡面细沟侵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砾石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但当前砾石对细沟侵蚀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以崩岗崩积体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砾石含量(0,10,30,50%砾石质量比例)和4个冲刷流量(2,4,8,12 L/min),采用室内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不同条件下坡面冲刷过程中细沟形态特征、水动力学特性、产流产沙特征及其内在耦合关系,摸清砾石含量对崩积体坡面细沟侵蚀过程的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细沟侵蚀主要以下切侵蚀为主,向窄而深发展;坡顶细沟横断面深度较大,接近“V”形,侵蚀严重;坡底细沟横断面深度较小,侵蚀较弱;10%砾石含量坡面细沟下切深度最小。跌坑数量、纵断面形态指数随冲刷时间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随砾石含量增加,细沟纵断面形态趋于复杂。(2)细沟侵蚀过程中的水流流态全部为紊流。水流流型主要以缓流为主,随冲刷时间增加,弗罗德数减小。流速随冲刷时间呈减小的趋势,但水深随冲刷时间增加呈增大的趋势;流速随砾石含量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但水深随砾石含量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阻力系数与曼宁粗度系数随冲刷时间增加均呈增大趋势,在30%砾石含量坡面阻力系数和曼宁粗度系数最大。水流剪切力随冲刷时间增加总体呈增大趋势,但水流功率和单位水流功率随冲刷时间增加总体呈减小趋势;水流剪切力和水流功率随砾石含量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单位水流功率随砾石含量增加呈减小趋势。(3)径流率、产沙率、含沙量随冲刷时间增加呈波动减小趋势。径流量和产沙量随砾石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10%砾石含量坡面最低。(4)不同砾石含量坡面,细沟形态与侵蚀水动力学参数、侵蚀产沙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综合条件下,雷诺数、水深、水流功率、侵蚀总产沙量均与细沟横断面深度达到了极显着相关;弗罗德数、阻力系数、曼宁粗度系数均与细沟纵断面形态指数达到了极显着相关;流速、单位水流功率均与跌坑数量达到了极显着相关;含沙量与细沟横断面宽深比达到了极显着相关;产沙率与单位水流功率达到了极显着相关,可选择单位水流功率作为模拟崩积体细沟侵蚀产沙的最佳水动力学参数。(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3-01)
安娟,高开通,丁柳,于妍,王璇[7](2019)在《横坡垄作下雨型对褐土坡面细沟侵蚀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雨型对细沟侵蚀过程起关键作用,而横垄坡面具有独特的细沟侵蚀特征。为定量研究雨型对横垄坡面细沟侵蚀过程的影响,以褐土横垄坡面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降雨动能、降雨量和平均雨强相同的4种雨型,采用可同时调节垄向和坡面坡度的土槽进行模拟降雨,分析了各雨型下细沟发育形态、产流产沙特征和细沟水流的水动力特性等。结果表明:雨型间细沟沟头溯源、沟壁崩塌和沟底下切侵蚀速率的不同导致细沟形态具有明显差异,增加-减弱型、减弱-增加型和减弱型的沟宽和沟深较增加型分别增加158.8%和38.9%,115.7%和-27.8%,21.6%和-33.3%,相应宽深比的增加率分别为14.9%,60.4%,82.6%。雨型间的细沟径流量和侵蚀量均差异显着,径流量为增加-减弱型>减弱-增加型>减弱型>增加型,而侵蚀量为增加-减弱型>减弱型>减弱-增加型>增加型。4种雨型下产沙率与径流率之间均符合幂函数关系,但增加-减弱型、减弱型和减弱-增加型方程中的指数较增加型(0.54)分别增加2.52,2.46,1.46倍。雨型间差异最大的水力学参数为雷诺数,侵蚀动力参数则为水流功率;增加-减弱型、减弱-增加型和减弱型的雷诺数和水流功率较增加型分别显着增加107.0%和106.8%,42.2%和41.9%,16.6%和16.7%。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横坡垄作对坡面细沟侵蚀过程的作用机制,并为横坡垄作措施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何淑勤,宫渊波,郑子成[8](2018)在《细沟侵蚀阶段玉米季坡耕地氮素流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紫色土区坡耕地玉米全生育期细沟侵蚀阶段水土及氮素流失规律,以期为研究区氮素流失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人工模拟降雨与野外径流小区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降雨强度为1.5mm/min条件下玉米全生育期细沟侵蚀阶段地表径流、壤中流和侵蚀泥沙中氮素流失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细沟侵蚀阶段,玉米各生育期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和侵蚀产沙量总体表现为随降雨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平稳的变化趋势。地表径流中总氮、可溶性总氮、硝态氮和侵蚀泥沙中总氮流失量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平稳的趋势,而地表径流中铵态氮流失量变化趋势在降雨前期呈现波动性变化,降雨后期逐渐平稳。壤中流中总氮、可溶性总氮、硝态氮、铵态氮流失量则随着降雨时间延长呈现平稳的变化趋势。细沟侵蚀阶段地表径流中氮素流失总量在玉米苗期最大,为628.77mg/m2;壤中流中氮素流失总量在拔节期和抽雄期最大;侵蚀泥沙中氮素流失总量在苗期最大,为144.95mg/m2。壤中流为氮素流失主要途径,硝态氮为氮素流失主要形态。(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倪世民,冯舒悦,王军光,蔡崇法[9](2018)在《不同质地重塑土坡面细沟侵蚀形态与水力特性及产沙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质地对坡面侵蚀产沙与细沟形态具有重要影响。为明确不同质地土壤坡面的细沟形态与侵蚀产沙特征的关系,该研究以土沙混合配制不同颗粒组成的重塑土坡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放水冲刷动床试验,选取了平均沟深、平均沟宽及断面宽深比等作为细沟基本形态参数,分析了坡面细沟形态与水力学特性、侵蚀产沙的定量关系,并建立坡面侵蚀经验预测方程。结果表明:1)沟深随坡度增大而增大,沟宽随坡度增大而减小,两者随流量的变化不明显,细沟断面宽深比随坡度和流量的增加逐渐减小;2)同一试验条件下,坡面含沙量的增加使细沟断面形态整体由"窄深式"趋向"宽浅式";3)单位水流功率、水流功率与坡面细沟形态参数的关系最为密切(r>0.784,p<0.01),平均沟宽与水力学参数关系不显着;4)平均沟深与细沟形态综合量化参数对坡面产沙有较好的预测效果(R2>0.747,NES>0.755,p<0.01);5)引入坡面土壤黏粒含量参数后,基于细沟形态参数与坡面土壤黏粒含量的坡面侵蚀经验预测方程可信程度与预测精度显着提高(R2>0.879,NES>0.887,p<0.01)。该研究为坡面侵蚀预测与侵蚀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5期)
常平,李晓丽,李明玉,陈溯航,邬尚贇[10](2018)在《冲蚀条件下砒砂岩坡面细沟侵蚀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变坡角水槽冲刷试验,发现砒砂岩产沙率随冲刷历时先增大再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峰值出现在2~4 min。随坡角不断增大,产沙峰值出现时间逐渐提前,且含沙量明显增大,15°~35°之间存在临界值,该值附近产沙率较大。借助土壤水蚀预报模型(WEPP)得到砒砂岩冲蚀条件下的可蚀性参数K_r及临界抗剪切应力τ_c。研究结果表明:坡角为5°时砒砂岩的可蚀性参数为0.002 0 kg/(N·s),远小于其他坡角的,因此坡角小于5°的砒砂岩难以发生冲蚀,而10°、15°、25°、35°四种坡角的砒砂岩坡面可蚀性参数均值为0.048 2 kg/(N·s)。建立了砒砂岩冲蚀条件下细沟侵蚀产沙预测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8年05期)
细沟侵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细沟侵蚀研究多数基于模拟降雨条件,野外自然状态下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极端暴雨条件下的细沟侵蚀研究更为鲜见。该文对陕西子洲2017年"7?26"特大暴雨条件下坡耕地发育的细沟开展调查,研究坡位(距分水岭距离)、坡度和坡形对坡耕地细沟侵蚀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35个样方的143条细沟统计,细沟宽度和细沟深度分别为0.5~60 cm和0.5~35 cm;细沟侵蚀强度、细沟密度和细沟割裂度分别为2 289~110 976 t/km~2、0.3~3.95 m/m2和0.002~0.441。随距分水岭距离(17~58 m)的增加,细沟先快速发育,坡面破碎程度加剧,距分水岭58m后,细沟发育减慢,坡面破碎程度减弱。坡度在不同的坡位对细沟侵蚀的影响程度不同:随坡度增大,上坡位(距分水岭20~40m),细沟侵蚀强度陡升,坡面破碎程度加剧;下坡位(距分水岭60~80m),细沟侵蚀强度增加较缓慢,坡面破碎程度减弱。凸形坡中部为细沟侵蚀(10 292t/km~2)最为严重区域,下部(8 141t/km~2)次之,上部无细沟发生;细沟密度、细沟割裂度和细沟平均宽度先增大后减小,细沟平均深度递增。浅沟地形细沟侵蚀随距分水岭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但退耕地的存在减缓了细沟侵蚀发育程度。直形坡因坡度最大其细沟侵蚀最严重,细沟形态同其他坡形基本相同,但最大沟宽和沟深均大于其他坡形。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沟侵蚀论文参考文献
[1].吕刚,刘雅卓,陈鸿,李海茹,傅昕阳.褐土和棕壤坡耕地细沟侵蚀过程及侵蚀产沙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王颢霖,焦菊英,唐柄哲,陈一先,白雷超.陕北子洲“7·26”暴雨后坡耕地细沟侵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9
[3].邢行.饱和与非饱和黄绵土细沟侵蚀特征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9
[4].吴淑芳,刘勃洋,雷琪,孙立全,郭慧莉.基于叁维重建技术的坡面细沟侵蚀演变过程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9
[5].陈超,雷廷武,班云云,高晓锋.东北黑土坡耕地不同水力条件下坡长对土壤细沟侵蚀的影响(英文)[J].农业工程学报.2019
[6].张海东.砾石含量对崩积体坡面细沟侵蚀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9
[7].安娟,高开通,丁柳,于妍,王璇.横坡垄作下雨型对褐土坡面细沟侵蚀过程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8].何淑勤,宫渊波,郑子成.细沟侵蚀阶段玉米季坡耕地氮素流失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8
[9].倪世民,冯舒悦,王军光,蔡崇法.不同质地重塑土坡面细沟侵蚀形态与水力特性及产沙的关系[J].农业工程学报.2018
[10].常平,李晓丽,李明玉,陈溯航,邬尚贇.冲蚀条件下砒砂岩坡面细沟侵蚀特性分析[J].人民黄河.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