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次屈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塑性,模型,应变,结晶度,各向异性,准则,性能。
二次屈服论文文献综述
乔顺成,吴建军,展学鹏[1](2018)在《各向异性屈服准则的UMAT子程序二次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ABAQUS提供的UMAT子程序二次开发接口,结合完全隐式向后Euler图形返回算法,用Fortran语言编程,将Yld2004-18p各向异性屈服准则本构模型嵌入ABAQUS软件,并提出了一个通用的、柔性的本构模型二次开发结构模式。将Yld2004-18p屈服准则退化到Mises各向同性屈服准则,用于实例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与ABAQUS自带的Mises屈服准则计算结果做比较,验证了二次开发过程的正确性,为后续嵌入更高级、更强健、更特殊的屈服准则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使之用于精密塑性有限元分析。(本文来源于《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岑威钧,陈司宁,邓同春,熊堃[2](2018)在《土石料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的二次开发算法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丰富ADINA、ABAQUS和ANSYS等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中岩土类材料本构模型,增强软件对某些土工结构的精细模拟计算能力,以土石料沈珠江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为例,详细介绍了模型在商用有限元软件中的二次开发流程,对应力更新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文献中粗粒土叁轴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算法的优越性.同时,采用模型面板坝资料进一步验证二次开发流程和算法的准确性,最后进行了某面板堆石坝工程的应用例证.本文所述应力积分算法和开发流程具有通用性,可供大型通用商业有限元软件开发双屈服面和多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型时借鉴使用.(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罗维刚,陶昱儒,宋一容[3](2016)在《基于ABAQUS二次开发的RC框架结构屈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水平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对框架结构屈服机制的影响,首先验证了适用于ABAQUS非线性纤维梁单元用户材料子程序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带有楼板及其钢筋的框架模型和空框架模型,分析结构变形方式、各榀框架节点梁柱内力分配以及节点受拉区板筋的参与工作范围。研究表明,现浇楼板影响空间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实现;框架节点受拉区板筋内力和参与工作范围随着框架侧移的增加而增大;梁端受拉区的有效翼缘宽度取梁侧6倍板厚并不全面,应结合不同侧移和设防烈度进行全面分析。(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左双英,肖明,陈俊涛[4](2011)在《基于Zienkiewicz-Pande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二次开发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Zienkiewicz-Pande屈服准则是Mohr-Coulomb准则的改进,在p-q子午面和π平面上都是光滑曲线,不存在尖点,不仅在数值迭代计算过程中易于处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屈服曲线与静水压力的关系以及中主应力σ2对屈服的影响。该准则已应用于多个水电站地下洞室开挖支护计算中,但并未被大型数值计算软件所采用。根据弹塑性力学原理,详细推导了基于Zienkiewicz-Pande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增量迭代计算格式;在FLAC3D提供的二次开发程序接口基础上,利用VC++程序语言实现了计算过程,并编译成动态链接库文件进行加载和调用。将自编的本构模型对一理想圆形隧洞进行模拟,计算结果与Mohr-Coulomb准则一致,验证了计算格式的正确性。将此本构模型应用于一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开挖围岩稳定分析中,得到的塑性区、位移场、应力场分布与Mohr-Coulomb准则计算结果分布规律相符,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1年11期)
冯嵩,郑颖人,孔亮,冯夏庭[5](2011)在《广义塑性力学多重屈服面模型隐式积分算法及其ABAQUS二次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采用非关联流动法则的多重屈服面本构模型隐式积分算法的实现。基于广义塑性力学建模理论,模型采用由试验拟合确定的屈服面,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提供的用户子材料接口,采用FORTRAN语言,实现广义塑性力学的双屈服面模型的完全隐式应力积分算法。利用所开发的UMAT程序,进行黏土常规叁轴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模型和程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单桂芳,杨伟,李忠明,谢邦互,杨鸣波[6](2005)在《尼龙6及其共混体系的二次屈服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形变行为和屈服特性是研究聚合物力学性能的重要内容。屈服特性和变形机理很复杂, 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宏观表现形式众多,而且与聚合物作为材料使用的服役行为和使用特性密切相关,因而长期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热塑性聚合物的拉伸应力一应变曲线通常仅有(本文来源于《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潘吉林,杨伟,李忠明,杨鸣波[7](2005)在《聚合物的二次屈服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些乙烯类半晶聚合物在一定温度和应变速率下有二次屈服特性,根据其结晶形态、结构,提出了熔融再结晶、晶块剪切与滑移及晶片再取向破碎等理论。同时,发现在具有特殊相形态结构的聚合物及聚合物共混物中有二次屈服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05年09期)
黄均平,彭向和,秦义[8](2005)在《基于内时大变形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回弹和二次屈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了一个由简单机构建立的材料热力学一致性弹塑性大变形本构模型,该模型满足热力学基本的不可逆约束条件,并考虑到了储存在残余微应力场中的能量,用相应的算法,编制了一个用户子程序UMAT,并将其嵌入到商用软件ABAQUS中,对圆柱形工件在弹性工具中镦粗和闭合模镦粗时的回弹和二次屈服进行了分析。比较模拟和实验所测得的载荷-位移关系,可以看出在镦粗的第一阶段发生塑性变形,工件在轴向加载过程中产生的横向变形受到了由于模具的弹性变形引起的径向约束,载荷迅速增加;第二阶段轴向压力减少,模具回弹使得工件的径向变形得以恢复,但随着塑性应变的增加,发生工作强化;第叁阶段模具约束解除,工作的径向尺寸增加。用该本构模型对闭合模镦粗过程的计算,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是一致的。(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吴建军,李祥[9](2003)在《Hill非二次屈服准则次数m值识别及应变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确确定本构模型中的物性参数是金属成形过程准确分析和模拟的基础。以Hill非二次屈服准则为基础,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建立了材料在变形过程中不同应力状态下物性参数m值的识别方法,并在MTS试验机上进行了薄壁管拉扭试验,通过试验中各阶段的实际应变增量值与m值识别前后计算所得理论应变增量值的比较,验证了识别所得m值以及根据识别所得m值进行应变控制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周维贤[10](1995)在《正交异性非二次式新型屈服函数》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现有的正交异性屈服函数是将材料的屈服性能和变形性能这两种各向异性特性混在一起考虑,以致有时出现明显矛盾的情况,该文探讨并建立了一个能同时、分别考虑这两种特性的新型屈服函数。应用表明,它是可用和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二次屈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丰富ADINA、ABAQUS和ANSYS等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中岩土类材料本构模型,增强软件对某些土工结构的精细模拟计算能力,以土石料沈珠江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为例,详细介绍了模型在商用有限元软件中的二次开发流程,对应力更新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文献中粗粒土叁轴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算法的优越性.同时,采用模型面板坝资料进一步验证二次开发流程和算法的准确性,最后进行了某面板堆石坝工程的应用例证.本文所述应力积分算法和开发流程具有通用性,可供大型通用商业有限元软件开发双屈服面和多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型时借鉴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次屈服论文参考文献
[1].乔顺成,吴建军,展学鹏.各向异性屈服准则的UMAT子程序二次开发研究[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8
[2].岑威钧,陈司宁,邓同春,熊堃.土石料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的二次开发算法与应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8
[3].罗维刚,陶昱儒,宋一容.基于ABAQUS二次开发的RC框架结构屈服机制[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6
[4].左双英,肖明,陈俊涛.基于Zienkiewicz-Pande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二次开发及应用[J].岩土力学.2011
[5].冯嵩,郑颖人,孔亮,冯夏庭.广义塑性力学多重屈服面模型隐式积分算法及其ABAQUS二次开发[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
[6].单桂芳,杨伟,李忠明,谢邦互,杨鸣波.尼龙6及其共混体系的二次屈服行为[C].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05
[7].潘吉林,杨伟,李忠明,杨鸣波.聚合物的二次屈服现象[J].中国塑料.2005
[8].黄均平,彭向和,秦义.基于内时大变形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回弹和二次屈服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05
[9].吴建军,李祥.Hill非二次屈服准则次数m值识别及应变控制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3
[10].周维贤.正交异性非二次式新型屈服函数[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