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环境形态;建筑设计;策略
环境是建筑依存的必要条件,所以建筑创作离不开环境因素,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也成为建筑创作无法回避的问题,让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正是建筑师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否做到了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则见仁见智了。受全球文化趋同的影响,满大街都是千篇一律的面孔,间或也有库哈斯设计的央视“大裤衩”一类标新立异的怪物,还有大量现代人创造的“古建筑”,说明求同也好,求异也好,仿古也好,在多元化社会里都不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种情形常常使建筑师们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因此本文对融入环境形态的建筑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
1融入地域文化环境的设计策略
1.1地域文化环境解读
在经济全球化带来建筑创作趋同化的背景下,探求朴素、回归本真的地域性创作思想愈显难能可贵。就以我国而言,广阔的地域造就了东西南北文化的普遍差异,由于各地气候特征、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的不同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例如北京的四合院、西北地区的窑洞、南方地区有天井的堂屋、华南一带的客家土楼、西南少数民族的吊脚楼等。从小方面来说,建筑的地域性还与地形地貌、周围建筑环境有关,不同历史文化的积淀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建筑风格和样式[1]。
1.2融入地域文化环境的有效途径
一个地区的建筑风格不仅是地域文化的标志,还是该地区软文化的体现。现代化可以带给人们更丰富的物质享受,但无法充分满足其精神需求,在雾霾弥漫的都市中忙忙碌碌的人们不是更渴望大自然及鸟语花香的乡村田园生活吗?所以建筑设计应与地域文化结合,并将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野趣、特色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从而创造既现代又不失传统的建筑风格,以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寄托。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形体、构造都会影响建筑形象,因而要结合当地建筑的结构模式、材料特点、环境特征,并将其融入到功能和结构设计中。
1.3融入地域文化环境的设计策略
要将建筑设计融入到地域文化环境中,首先必须尊重地域化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为没有尊重何谈继承和发展?为此要对当地的气候特征、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材料特点、建筑技术、周边环境进行透彻的分析和研究,然后将其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交融辉映。其次是保护地域性的文化环境,在建设过程中不应动辄就采取大拆大建的做法,以致许多具有保存价值的古建筑、历史民居顷刻间化为瓦砾碎土,而应在建设新建筑时对其进行保护,使新旧建筑协调地共存。
2融入生态环境的设计策略
2.1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力量的总和,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保护生态环境不仅可以保持生物多样性,也是为了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自然环境容量是有限的,超出了环境容量,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平衡也被打破,环境质量必然下降,因此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2]:一是建筑不能超过环境的容纳量,二是建筑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三是建筑必须和生态环境融合在一起。
2.2建筑设计融入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建筑设计融入生态环境可以指将自然景观引入建筑设计中,以满足人们对大自然需求;也可以指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也就是不破坏环境,而是有机地融入到环境中,并与环境成为协调的整体。建筑设计融入生态环境的目的有二:一是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对自然的需求是本能的需要,无论人类科技水平有多高,都不能代替自然。现代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研究表明自然景观可以愉悦人的心情,绿色植物可以缓解人的精神压力,所以设计中引入自然景观是非常重要的;二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破坏环境终将使人类自身受到惩罚,所以保护环境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是建筑设计的终极目标,无法逃避和替代。
2.3建筑设计融入生态环境的策略
首先,建筑设计要注重建筑的生态价值,也就是建筑作品能够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即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使建筑巧妙地利用地形地貌,如南方地区有天井的堂屋有利于通风散热,黄土地区的窑洞利用地理优势冬暖夏凉。其次,室内外空间一体化设计,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再次,规划设计时便强调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如选址时便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最后,建筑技术向生态化、资源化、节能化方向发展,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资源消耗,以此提高建筑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融入环境形态的空间整体设计策略
3.1空间围合与界定
空间的形成依附于边界要素的界定,建筑设计本质上是通过对边界要素的建构使建筑自身及与周围环境要素围成有意义的空间[3]。空间的围合与界定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构空间可充分利用地形及自然环境要素,并从水平和垂直方向进行界定。例如理查德·迈耶的史密斯住宅与贝聿铭的卢浮宫广场的玻璃金字塔都是通过空间围合融入环境的典范,前者利用自然地形中的树林、高地、陡崖与建筑围合成有意义的空间序列,后者利用玻璃金字塔将冷清空旷的广场建构为层次分明、景致优美的景观空间。
3.2空间的连系
通过空间连系手段可将孤立、散乱的各个空间连接为整体。例如上海陆家嘴地铁站过街天桥将街道两侧平台上的商业空间与高架桥连接为更大范围的商业休闲广场。类似的创作手法在综合性组群建筑设计中常有应用,例如大学校园建筑利用连廊将两侧建筑连接为整体,不仅从功能上满足了交通需要,也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合为整体。
3.3空间的拓展
利用空间流动和内外空间叠置手法可拓展空间,并增加空间的层次性。空间并非都是静止的,如果把它看成动态流动的,利用象征性的分割,可在视觉上产生通透感,例如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中的大理石与玻璃墙板形成的结构。空间叠置则是将不同层次或不同区域景观连系起来,并呈现在一个视野中,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框景手法的应用。通过外空间拓展同样能够达到增加空间层次丰富景观效果的作用。
3.4空间韵律与节奏
建筑艺术被称为“凝固的音乐”,通过有秩序的引导和规划,可以向人们展示独特的节奏和韵律。通常,建筑由内外空间及各个功能空间构成,这些空间的排列就形成一定的空间秩序,并呈现相应的节奏和韵律。例如安藤忠雄创作的水之教堂作品中,将各个空间组合成连续、不间断的链,形成不同节点构成的富于变化的节奏,从入口导入室内,再由螺旋形楼梯进入教堂空间,使人在跌宕起伏、富于变化的空间序列中穿梭,并在游览行进中感知场所的意义。
4结语
对于建筑设计来说,面对的环境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是人文环境,无论是处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还是处理与人文环境的关系,都需要建筑与环境融合共生,因此本文从融入地域文化环境、生态环境及空间整体设计角度对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不妥之处还望斧正。
参考文献:
[1]沈文.论建筑设计与特色文化的现代化融合[J].建筑设计管理,2012(11):42-43,61.
[2]王丽纯,冯艳林.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人研究[J].山西建筑,2013,39(3):20-21.
[3]李树鑫,任克彬.建筑环境的空间整体处理手法研究[J].中外建筑,2015(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