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序加药装置论文和设计-陈海锋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序加药装置,其废水管道弯曲下陷形成沉淀弯部,沉淀弯部连接储药盆,导流管连接在沉淀弯部内与储药盆对应的位置,并形成阀室,储药盆内形成漏药口并与阀室相连通,阀室转动设置有转轴,转轴穿过阀叶,使阀叶与漏药口相抵接,储药盆内有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使用时,废水管道内的废水流经加导流管,水流带动阀叶转动,这样使阀叶离开漏药口,使储药盆内的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经漏药口撒播到废水管道的废水中,由此在废水管道中的废水就已进行了加药处理,无需等到废水进入到沉淀池后才能加药,节省时间,加快整个转炉除尘废水的污水处理过程。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序加药装置,包括其一端与水力漩流器连通,另一端与沉淀池连通的废水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管道(1)外表中段呈弯曲状下陷,由此形成沉淀弯部(2),所述沉淀弯部(2)外的上方连接有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储药盆(3)、导流管(4)和阀叶(5),所述储药盆(3)下方与沉淀弯部(2)外的上方连通,所述导流管(4)连接在沉淀弯部(2)内与储药盆(3)下方相对应的位置,该导流管(4)为中空管体,所述导流管(4)设置的方向为朝向着废水流动方向设置,所述导流管(4)上方凸出至沉淀弯部(2)外,且形成呈半圆球状的阀室(50),所述储药盆(3)内的中点向下贯通形成漏药口(30),所述阀室(50)与漏药口(30)相连通,所述阀室(50)内横向转动设置有转轴(51),所述转轴(51)穿过阀叶(5),使阀叶(5)与漏药口(30)相抵接,所述阀叶(5)与漏药口(30)相抵接的一端呈与阀室(50)内壁相配合的半圆状,所述储药盆(3)上方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与储药盆(3)外形大小相配合的防雨盖(32),所述废水管道(1)外在沉淀弯部(2)下方设置有药剂储藏罐(6),所述药剂储藏罐(6)上方可拆卸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储藏罐盖体(60),所述药剂储藏罐(6)内分为相间隔开的第一药室(61)和第二药室(62),所述第一药室(61)和第二药室(62)内的下方分别设有药剂下限感应器(63),所述储藏罐盖体(60)外上方在对应第一药室(61)的位置连接有第一抽料泵(610),所述储藏罐盖体(60)外上方在对应第二药室(62)的位置连接有第二抽料泵(620),所述第一抽料泵(610)外与第一进料管(611)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料管(611)另一端连接在防雨盖(32)上,并与储药盆(3)内部连通,所述防雨盖(32)朝向储药盆(3)内部的一面连接有药剂上限感应器(64),所述第二抽料泵(620)外与第二进料管(621)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进料管(621)另一端连接在废水管道(1)其沉淀弯部(2)旁的上游位置,所述阀叶(5)两端分别嵌入有第一检测块(52)和第二检测块(53),所述导流管(4)内下方壁面在对应阀叶(5)的位置连接有检测传感器(54),所述检测传感器(54)朝向第一检测块(52)和第二检测块(53)的方向,所述阀叶(5)转动时,检测传感器(54)均可检测到第一检测块(52)和第二检测块(53),所述防雨盖(32)上表面连接有数据处理盒(7),所述数据处理盒(7)内分别连接有可充电式蓄电池(70)、数据处理控制芯片(71)和数据传输模块(72),所述可充电式蓄电池(70)与检测传感器(54)、数据处理控制芯片(71)、数据传输模块(72)、药剂下限感应器(63)和药剂上限感应器(64)电性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72)分别与检测传感器(54)、药剂下限感应器(63)、药剂上限感应器(64)和数据处理控制芯片(71)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控制芯片(71)分别与第一抽料泵(610)和第二抽料泵(620)连接,所述第一药室(61)内放置有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所述第二药室(62)内放置有阻垢剂。

设计方案

1.一种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序加药装置,包括其一端与水力漩流器连通,另一端与沉淀池连通的废水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管道(1)外表中段呈弯曲状下陷,由此形成沉淀弯部(2),所述沉淀弯部(2)外的上方连接有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储药盆(3)、导流管(4)和阀叶(5),所述储药盆(3)下方与沉淀弯部(2)外的上方连通,所述导流管(4)连接在沉淀弯部(2)内与储药盆(3)下方相对应的位置,该导流管(4)为中空管体,所述导流管(4)设置的方向为朝向着废水流动方向设置,所述导流管(4)上方凸出至沉淀弯部(2)外,且形成呈半圆球状的阀室(50),所述储药盆(3)内的中点向下贯通形成漏药口(30),所述阀室(50)与漏药口(30)相连通,所述阀室(50)内横向转动设置有转轴(51),所述转轴(51)穿过阀叶(5),使阀叶(5)与漏药口(30)相抵接,所述阀叶(5)与漏药口(30)相抵接的一端呈与阀室(50)内壁相配合的半圆状,所述储药盆(3)上方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与储药盆(3)外形大小相配合的防雨盖(32),所述废水管道(1)外在沉淀弯部(2)下方设置有药剂储藏罐(6),所述药剂储藏罐(6)上方可拆卸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储藏罐盖体(60),所述药剂储藏罐(6)内分为相间隔开的第一药室(61)和第二药室(62),所述第一药室(61)和第二药室(62)内的下方分别设有药剂下限感应器(63),所述储藏罐盖体(60)外上方在对应第一药室(61)的位置连接有第一抽料泵(610),所述储藏罐盖体(60)外上方在对应第二药室(62)的位置连接有第二抽料泵(620),所述第一抽料泵(610)外与第一进料管(611)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料管(611)另一端连接在防雨盖(32)上,并与储药盆(3)内部连通,所述防雨盖(32)朝向储药盆(3)内部的一面连接有药剂上限感应器(64),所述第二抽料泵(620)外与第二进料管(621)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进料管(621)另一端连接在废水管道(1)其沉淀弯部(2)旁的上游位置,所述阀叶(5)两端分别嵌入有第一检测块(52)和第二检测块(53),所述导流管(4)内下方壁面在对应阀叶(5)的位置连接有检测传感器(54),所述检测传感器(54)朝向第一检测块(52)和第二检测块(53)的方向,所述阀叶(5)转动时,检测传感器(54)均可检测到第一检测块(52)和第二检测块(53),所述防雨盖(32)上表面连接有数据处理盒(7),所述数据处理盒(7)内分别连接有可充电式蓄电池(70)、数据处理控制芯片(71)和数据传输模块(72),所述可充电式蓄电池(70)与检测传感器(54)、数据处理控制芯片(71)、数据传输模块(72)、药剂下限感应器(63)和药剂上限感应器(64)电性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72)分别与检测传感器(54)、药剂下限感应器(63)、药剂上限感应器(64)和数据处理控制芯片(71)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控制芯片(71)分别与第一抽料泵(610)和第二抽料泵(620)连接,所述第一药室(61)内放置有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所述第二药室(62)内放置有阻垢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序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72)与用户的监控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72)传输药剂下限感应器(63)所检测第一药室(61)和第二药室(62)内的药剂信息到用户的监控设备处,和传输检测传感器(54)所检测第一检测块(52)和第二检测块(53)其转动信息到用户的监控设备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序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弯部(2)外的下方开设有与沉淀弯部(2)内部连通的掏渣口(20),且所述掏渣口(20)向下延伸,并在其表面凸起形成外螺纹,所述掏渣口(20)相远离沉淀弯部(2)的一端连接有与其外螺纹相螺纹配合连接的盖体(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序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管道(1)外表中段呈“U”状下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序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盆(3)外形呈倒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序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盆(3)内壁面以漏药口(30)中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凸起形成螺旋线(3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序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炼钢是将生铁中含量较高的碳、硅、磷、锰等元素去除或降低到允许值之内的工艺过程。炼钢方法一般为转炉炼钢,并以氧气顶吹转炉炼钢为主。

而氧气顶吹转炉烟气所产生的废水,通常称为转炉除尘废水。目前炼钢厂的转炉除尘废水的治理着重解决悬浮物的冶理、温度的平衡及水质稳定问题。

目前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序为:在除尘废水进入沉淀池之前,先经粗颗粒分离设备(水力漩流器),利用重力的原理,去除大颗粒的悬浮杂质,然后再进入沉淀池。在沉淀池的明沟里投加絮凝剂和投加混凝剂(PAM、PAC药剂)使在沉降池里实现悬浮物和成垢物的共同絮凝沉淀,然后,在沉淀池的出水中投加阻垢剂,这样,实现了废水的澄清。

但目前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序中,废水在经水力漩流器除去粗颗粒后,再由明沟进入沉淀池,然后才加絮凝剂和混凝剂,使废水在沉淀池中实现絮凝沉淀,在这样的过程里,在明沟中的废水没能进行处理,要等到进入沉淀池后才能进行处理,这样无法利用废水在明沟中的过程对废水进行预先处理,会对整个转炉除尘废水的污水处理过程造成耗时过久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序加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序加药装置,包括其一端与水力漩流器连通,另一端与沉淀池连通的废水管道,所述废水管道外表中段呈弯曲状下陷,由此形成沉淀弯部,所述沉淀弯部外的上方连接有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储药盆、导流管和阀叶,所述储药盆下方与沉淀弯部外的上方连通,所述导流管连接在沉淀弯部内与储药盆下方相对应的位置,该导流管为中空管体,所述导流管设置的方向为朝向着废水流动方向设置,所述导流管上方凸出至沉淀弯部外,且形成呈半圆球状的阀室,所述储药盆内的中点向下贯通形成漏药口,所述阀室与漏药口相连通,所述阀室内横向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阀叶,使阀叶与漏药口相抵接,所述阀叶与漏药口相抵接的一端呈与阀室内壁相配合的半圆状,所述储药盆上方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与储药盆外形大小相配合的防雨盖,所述废水管道外在沉淀弯部下方设置有药剂储藏罐,所述药剂储藏罐上方可拆卸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储藏罐盖体,所述药剂储藏罐内分为相间隔开的第一药室和第二药室,所述第一药室和第二药室内的下方分别设有药剂下限感应器,所述储藏罐盖体外上方在对应第一药室的位置连接有第一抽料泵,所述储藏罐盖体外上方在对应第二药室的位置连接有第二抽料泵,所述第一抽料泵外与第一进料管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料管另一端连接在防雨盖上,并与储药盆内部连通,所述防雨盖朝向储药盆内部的一面连接有药剂上限感应器,所述第二抽料泵外与第二进料管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进料管另一端连接在废水管道其沉淀弯部旁的上游位置,所述阀叶两端分别嵌入有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所述导流管内下方壁面在对应阀叶的位置连接有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朝向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的方向,所述阀叶转动时,检测传感器均可检测到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所述防雨盖上表面连接有数据处理盒,所述数据处理盒内分别连接有可充电式蓄电池、数据处理控制芯片和数据传输模块,所述可充电式蓄电池与检测传感器、数据处理控制芯片、数据传输模块、药剂下限感应器和药剂上限感应器电性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分别与检测传感器、药剂下限感应器、药剂上限感应器和数据处理控制芯片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控制芯片分别与第一抽料泵和第二抽料泵连接,所述第一药室内放置有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所述第二药室内放置有阻垢剂。

优选的,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与用户的监控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传输药剂下限感应器所检测第一药室和第二药室内的药剂信息到用户的监控设备处,和传输检测传感器所检测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其转动信息到用户的监控设备处。

优选的,所述沉淀弯部外的下方开设有与沉淀弯部内部连通的掏渣口,且所述掏渣口向下延伸,并在其表面凸起形成外螺纹,所述掏渣口相远离沉淀弯部的一端连接有与其外螺纹相螺纹配合连接的盖体。

优选的,所述废水管道外表中段呈“U”状下陷。

优选的,所述储药盆外形呈倒锥形。

优选的,所述储药盆内壁面以漏药口中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凸起形成螺旋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抽料泵抽取第一药室内的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经第一进料管输送至储药盆内部,第二抽料泵抽取第二药室内的阻垢剂经第二进料管输送至废水管道其沉淀弯部旁的上游位置,采用抽料泵进行抽取药剂的操作,减少人力手工加药的操作,有助于降低工人的劳动量;

转炉除尘废水从水力漩流器处理后,经废水管道传输至沉淀池,而由于废水管道的沉淀弯部连接有加药装置,这样废水管道内的废水在流经加药装置的导流管时,水流带动阀叶转动,然后使到储药盆内的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经漏药口撒播到废水管道的废水中,水流持续,使阀叶也持续地转动,继而让漏药口持续地撒播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到废水管道的废水中,由此在废水管道中的废水就已进行了加药处理,无需等到废水进入到沉淀池后才能加药,节省时间,加快整个转炉除尘废水的污水处理过程。

进一步,由于第二抽料泵抽取第二药室内的阻垢剂经第二进料管输送至废水管道其沉淀弯部旁的上游位置,所以能添加阻垢剂在废水管道内,由于加入了阻垢剂,所以能避免絮凝沉淀物过多而堵塞管道的问题。

进一步,由于防雨盖朝向储药盆内部的一面连接有药剂上限感应器,所以在储药盆内部的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接触到药剂上限感应器后,数据传输模块将该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控制芯片,数据处理控制芯片停止第一抽料泵抽料,避免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满溢出储药盆的问题。

进一步,由于第一药室和第二药室内的下方分别设有药剂下限感应器,所以当药剂下限感应器无法各自接触第一药室内的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和第二药室内的阻垢剂后,数据传输模块将该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控制芯片,数据处理控制芯片控制数据传输模块将该信息传输到用户的监控设备处,用户得知第一药室和第二药室内的药剂不足信息,然后前往进行加药剂操作。

进一步,由于阀叶两端分别嵌入有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导流管内下方壁面在对应阀叶的位置连接有检测传感器,当阀叶转动时,检测传感器均可检测到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若阀叶被絮凝沉淀物卡住后,则检测传感器无法检测到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然后数据传输模块将该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控制芯片,数据处理控制芯片控制数据传输模块将该信息传输到用户的监控设备处,用户得知阀叶被卡住的信息,然后前往进行维修工作,避免阀叶被卡住而无法撒播药剂的问题。

进一步,由于废水管道外表中段呈“U”状下陷,由此形成沉淀弯部,所以废水中的絮凝沉淀物会沉积在沉淀弯部内,由此沉淀弯部能实现沉淀池的一部分的功能,节省时间,加快整个转炉除尘废水的污水处理过程。

进一步,由于沉淀弯部外的下方开设有与沉淀弯部内部连通的掏渣口,所以人们可以在废水管道停水的状态下,打开盖体,让掏渣口内沉积的絮凝沉淀物自主掉落出来,方便清洁。

进一步,由于储药盆外形呈倒锥形,且储药盆内壁面以漏药口中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凸起形成螺旋线,所以方便储药盆中的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滑落向漏药口中,有助于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的撒播。

进一步,由于储药盆上方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与储药盆外形大小相配合的防雨盖,所以在下雨时,能防止雨水进入储药盆内,保护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的药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废水管道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储药盆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药剂储藏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数据处理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阀叶开启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废水管道1、沉淀弯部2、储药盆3、导流管4、阀叶5、药剂储藏罐6、数据处理盒7、掏渣口20、盖体21、漏药口30、螺旋线31、防雨盖32、阀室50、转轴51、第一检测块52、第二检测块53、检测传感器54、储藏罐盖体60、第一药室61、第二药室62、药剂下限感应器63、药剂上限感应器64、可充电式蓄电池70、数据处理控制芯片71、数据传输模块72。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序加药装置,包括其一端与水力漩流器连通,另一端与沉淀池连通的废水管道1,所述废水管道1外表中段呈“U”状下陷,由此形成沉淀弯部2,所述沉淀弯部2外的上方连接有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储药盆3、导流管4和阀叶5,所述储药盆3下方与沉淀弯部2外的上方连通,所述导流管4连接在沉淀弯部2内与储药盆3下方相对应的位置,该导流管4为中空管体,所述导流管4设置的方向为朝向着废水流动方向设置,所述导流管4上方凸出至沉淀弯部2外,且形成呈半圆球状的阀室50,所述储药盆3内的中点向下贯通形成漏药口30,所述阀室50与漏药口30相连通,所述阀室50内横向转动设置有转轴51,所述转轴51穿过阀叶5,使阀叶5与漏药口30相抵接,所述阀叶5与漏药口30相抵接的一端呈与阀室50内壁相配合的半圆状,所述储药盆3上方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与储药盆3外形大小相配合的防雨盖32,所述废水管道1外在沉淀弯部2下方设置有药剂储藏罐6,所述药剂储藏罐6上方可拆卸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储藏罐盖体60,所述药剂储藏罐6内分为相间隔开的第一药室61和第二药室62,所述第一药室61和第二药室62内的下方分别设有药剂下限感应器63,所述储藏罐盖体60外上方在对应第一药室61的位置连接有第一抽料泵610,所述储藏罐盖体60外上方在对应第二药室62的位置连接有第二抽料泵620,所述第一抽料泵610外与第一进料管611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料管611另一端连接在防雨盖32上,并与储药盆3内部连通,所述防雨盖32朝向储药盆3内部的一面连接有药剂上限感应器64,所述第二抽料泵620外与第二进料管621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进料管621另一端连接在废水管道1其沉淀弯部2旁的上游位置,所述阀叶5两端分别嵌入有第一检测块52和第二检测块53,所述导流管4内下方壁面在对应阀叶5的位置连接有检测传感器54,所述检测传感器54朝向第一检测块52和第二检测块53的方向,所述阀叶5转动时,检测传感器54均可检测到第一检测块52和第二检测块53,所述防雨盖32上表面连接有数据处理盒7,所述数据处理盒7内分别连接有可充电式蓄电池70、数据处理控制芯片71和数据传输模块72,所述可充电式蓄电池70与检测传感器54、数据处理控制芯片71、数据传输模块72、药剂下限感应器63和药剂上限感应器64电性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72分别与检测传感器54、药剂下限感应器63、药剂上限感应器64和数据处理控制芯片71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控制芯片71分别与第一抽料泵610和第二抽料泵620连接,所述第一药室61内放置有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所述第二药室62内放置有阻垢剂。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数据传输模块72与用户的监控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72传输药剂下限感应器63所检测第一药室61和第二药室62内的药剂信息到用户的监控设备处,和传输检测传感器54所检测第一检测块52和第二检测块53其转动信息到用户的监控设备处。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沉淀弯部2外的下方开设有与沉淀弯部2内部连通的掏渣口20,且所述掏渣口20向下延伸,并在其表面凸起形成外螺纹,所述掏渣口20相远离沉淀弯部2的一端连接有与其外螺纹相螺纹配合连接的盖体21。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储药盆3外形呈倒锥形。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储药盆3内壁面以漏药口30中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凸起形成螺旋线31。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制造步骤包括:

混凝剂制备:备料:取固体聚合氯化铝60kg;

预搅拌:将固体聚合氯化铝放入溶药罐中,并加入清水180L;

搅拌:启动搅拌机,并将溶药罐中清水加至1000L,搅拌时长0.6h,至聚合氯化铝完全混合,得出混凝剂药剂,浓度为3%;

絮凝剂制备:备料:取固体阴离子聚丙烯酰胺2kg,并将其分割为0.5kg的小块;

加水:在溶药罐内加入清水1000L;

预搅拌:启动搅拌机,将0.5kg的固体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小块逐次加入溶药罐中,时间间隔20min;

搅拌:所有固体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小块投入溶药罐后,搅拌时长0.6h,至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完全混合,得絮凝剂药剂,浓度为0.15%;

混凝剂和絮凝剂混合:将混凝剂和絮凝剂按20:1搅拌混合得出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

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阻垢剂制造步骤包括:

备料:取300kg聚天冬氨酸,300kg聚环氧琥珀酸;

预搅拌:将聚天冬氨酸放入溶药罐中,并加入400L纯水,搅拌20min使其完全混合;

搅拌:再将300kg聚环氧琥珀酸加入溶液中,搅拌1.5h使其完全混合;

制成:将搅拌后的混合溶液静置4小时后制成阻垢剂。

实施例二:在本实施例二中,除混凝剂制备:搅拌:启动搅拌机,并将溶药罐中清水加至1000L,搅拌时长0.75h,至聚合氯化铝完全混合,得出混凝剂药剂,浓度为4%;

絮凝剂制备:预搅拌:启动搅拌机,将0.5kg的固体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小块逐次加入溶药罐中,时间间隔22.5min;

搅拌:所有固体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小块投入溶药罐后,搅拌时长0.75h,至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完全混合,得絮凝剂药剂,浓度为0.165%;

阻垢剂制造步骤:

预搅拌:将聚天冬氨酸放入溶药罐中,并加入400L纯水,搅拌30min使其完全混合

搅拌:再将300kg聚环氧琥珀酸加入溶液中,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并无不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在本实施例三中,除混凝剂制备:搅拌:启动搅拌机,并将溶药罐中清水加至1000L,搅拌时长0.9h,至聚合氯化铝完全混合,得出混凝剂药剂,浓度为5%;

絮凝剂制备:预搅拌:启动搅拌机,将0.5kg的固体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小块逐次加入溶药罐中,时间间隔25min;

搅拌:所有固体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小块投入溶药罐后,搅拌时长0.9h,至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完全混合,得絮凝剂药剂,浓度为0.18%;

阻垢剂制造步骤:

预搅拌:将聚天冬氨酸放入溶药罐中,并加入400L纯水,搅拌40min使其完全混合

搅拌:再将300kg聚环氧琥珀酸加入溶液中,搅拌2.5h使其完全混合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并无不同,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上述的一种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序加药装置实施例,使用时,第一药室61内放置有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第二药室62内放置有阻垢剂,然后第一抽料泵610抽取第一药室61内的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经第一进料管611输送至储药盆3内部,第二抽料泵620抽取第二药室62内的阻垢剂经第二进料管621输送至废水管道1其沉淀弯部2旁的上游位置,采用抽料泵进行抽取药剂的操作,减少人力手工加药的操作,有助于降低工人的劳动量;

转炉除尘废水从水力漩流器处理后,经废水管道1传输至沉淀池,而由于废水管道1的沉淀弯部2连接有加药装置,这样废水管道1内的废水在流经加药装置的导流管4时,水流带动阀叶5转动,这样使与阀叶5相抵接的漏药口30呈图4所示的状态,然后使到储药盆3内的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经漏药口3撒播到废水管道1的废水中,水流持续,使阀叶5也持续地转动,继而让漏药口3持续地撒播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到废水管道1的废水中,由此在废水管道1中的废水就已进行了加药处理,无需等到废水进入到沉淀池后才能加药,节省时间,加快整个转炉除尘废水的污水处理过程。

进一步,由于第二抽料泵620抽取第二药室62内的阻垢剂经第二进料管621输送至废水管道1其沉淀弯部2旁的上游位置,所以能添加阻垢剂在废水管道1内,由于加入了阻垢剂,所以能避免絮凝沉淀物过多而堵塞管道的问题。

进一步,由于防雨盖32朝向储药盆3内部的一面连接有药剂上限感应器64,所以在储药盆3内部的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接触到药剂上限感应器64后,数据传输模块72将该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控制芯片71,数据处理控制芯片71停止第一抽料泵610抽料,避免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满溢出储药盆3的问题。

进一步,由于第一药室61和第二药室62内的下方分别设有药剂下限感应器63,所以当药剂下限感应器63无法各自接触第一药室61内的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和第二药室62内的阻垢剂后,数据传输模块72将该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控制芯片71,数据处理控制芯片71控制数据传输模块72将该信息传输到用户的监控设备处,用户得知第一药室61和第二药室62内的药剂不足信息,然后前往进行加药剂操作。

进一步,由于阀叶5两端分别嵌入有第一检测块52和第二检测块53,导流管4内下方壁面在对应阀叶5的位置连接有检测传感器54,当阀叶5转动时,检测传感器54均可检测到第一检测块52和第二检测块53,若阀叶5被絮凝沉淀物卡住后,则检测传感器54无法检测到第一检测块52和第二检测块53,然后数据传输模块72将该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控制芯片71,数据处理控制芯片71控制数据传输模块72将该信息传输到用户的监控设备处,用户得知阀叶5被卡住的信息,然后前往进行维修工作,避免阀叶5被卡住而无法撒播药剂的问题。

进一步,由于废水管道1外表中段呈“U”状下陷,由此形成沉淀弯部2,所以废水中的絮凝沉淀物会沉积在沉淀弯部2内,由此沉淀弯部2能实现沉淀池的一部分的功能,节省时间,加快整个转炉除尘废水的污水处理过程。

进一步,由于沉淀弯部2外的下方开设有与沉淀弯部2内部连通的掏渣口20,所以人们可以在废水管道1停水的状态下,打开盖体21,让掏渣口20内沉积的絮凝沉淀物自主掉落出来,方便清洁。

进一步,由于储药盆3外形呈倒锥形,且储药盆3内壁面以漏药口30中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凸起形成螺旋线31,所以方便储药盆3中的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滑落向漏药口30中,有助于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的撒播。

进一步,由于储药盆3上方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与储药盆3外形大小相配合的防雨盖32,所以在下雨时,能防止雨水进入储药盆3内,保护絮凝剂和混凝剂复合药剂的药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设计图

一种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序加药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2410.1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759091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C02F1/52

专利分类号:C02F1/52;C02F1/56;C02F5/10;C02F5/12;C02F103/18

范畴分类:申请人:湖州师范学院

第一申请人:湖州师范学院

申请人地址: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学士路1号

发明人:陈海锋;童艳花;唐培松

第一发明人:陈海锋

当前权利人:湖州师范学院

代理人:陈宙

代理机构:11403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一种转炉除尘废水处理工序加药装置论文和设计-陈海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