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系统论文_陶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旅游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旅游,系统,区域,理论,模型,结构,空间结构。

区域旅游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陶静[1](2019)在《基于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对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进行研究。结论表明,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未能形成整体布局,各旅游要素亟需整合重构;强弱屏蔽效应明显,新兴因素不断出现;系统内部发展极不均衡,空间结构演变充满变数。文章认为,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需破解整体与部分的关联、强势与弱势的均衡、新兴与传统的融合叁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李佳婧,陈朝隆[2](2018)在《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耦合关系的时空分异——以广东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例,通过构建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模型分析2006—2013年广东省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3年,广东省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整体已从低度协调耦合迈入中度协调耦合阶段,但省内差距逐年增大;广东省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逐年优化,从空间的角度看,耦合协调度呈现"珠江叁角洲地区高、粤东西北地区低"的"中心—外围"格局.(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姜雪梅[3](2013)在《哈大高铁对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影响及对策——基于协同理论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交通方式的革命性突变都深刻地影响着区域旅游的发展和旅游系统的变革。[1]本文以协同论作为视角,研究哈大高铁与旅游系统的协同发展,旨在评价和预测哈大高铁对旅游系统的影响及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本文来源于《东方企业文化》期刊2013年09期)

薛领,翁瑾,吴春萍[4](2013)在《基于agent的两区域旅游系统非均衡动态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中国沿海与内陆两区域旅游系统模型,在空间经济学演绎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基于agent建模(agent-based modeling)的计算实验方法,探讨市场需求、区域间和区域内旅游产品的替代弹性、固定成本投入以及区位和交通条件等影响因素对区域旅游系统演化的非均衡动态过程。模拟表明,旅游往往集聚在具有区位优势、规模经济和消费能力的沿海地区,而交通条件的持续改善、沿海与内陆区域间以及区域内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差异化将有助于加快中国内陆地区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过程,并且收入水平越高、外部需求越大对区域旅游系统的动态影响越大。(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3年01期)

刘丽娟[5](2012)在《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区域旅游系统优化研究——以秦皇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秦皇岛旅游系统为对象,采用耗散结构理论的旅游系统研究方法,对秦皇岛旅游系统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秦皇岛旅游系统具有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和非线性等耗散结构的特征。以游客数量的起伏情况为主要依据,分析不平衡性,监控系统运转状态,按照非平衡管理,提出秦皇岛旅游系统的优化策略。(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EBM2012)》期刊2012-03-26)

赵磊[6](2011)在《基于网络视角的区域旅游系统概念体系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国内外区域旅游系统研究中所存在的理论探究深度不够,以及旅游系统自身属性的复杂性和研究者研究视角的不同,使得区域旅游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框架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区域旅游系统的内在逻辑结构出发,针对区域旅游系统研究中概念应用模糊的扭曲现实,本文在对国内外区域旅游系统研究进行精炼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区域旅游系统关系网络模型",旨在揭示区域旅游系统的内在网络结构关系以及进一步完善区域旅游系统概念界定体系。(本文来源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王岩[7](2011)在《区域旅游目的地旅游系统构建及运营机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大区域旅游目的地区别于传统旅游区,它包含了城市、产业、文化、生态、民生等诸多要素,具有更为宏观的系统性、更为全面的包容性。因此,区域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运营也就区别于普通旅游运营机制,具有了一些新内容、新方法,笔者结合奇创机构多个区域旅游(本文来源于《中国旅游报》期刊2011-05-25)

赵磊,吴文智[8](2010)在《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区域旅游系统发展机理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区域旅游系统的自组织特征进行了阐释,并通过分析其自组织形成过程和驱动机制,构建了区域旅游系统自组织运行模型,以此探讨了区域旅游系统自组织的演进机理,并提出了在自组织机制下,区域旅游系统自组织的优化策略。此外,本文还提出了旅游系统承受阈作为区域旅游系统自组织的序参量,在系统竞争与协同共同作用下,主宰着其自组织整体演进行为,并力图构建一个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区域旅游系统发展机理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来源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任开荣[9](2010)在《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丽江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以丽江市为例,对丽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化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发现其演化规律,为下一步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实现旅游业的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18期)

赵磊[10](2010)在《耗散结构机制下的区域旅游系统(RTSuDSM)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以及社会管理体制的逐步转型,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作用日益显现,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经历了从国家宏观管理体制的政府接待事业型发展模式到由市场规律作用机制调节的市场各级主体竞争型发展模式,在此过程中,区域旅游系统形成和发展也必然面临着转型重组的发展阶段,从本质上推动我国区域旅游系统发展优化升级、提质增效,从而实现区域旅游系统由分散经济向规模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目标。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重大战略调整期的背景下,我国区域旅游系统的发展也必经面临重要转折。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倡导建设“两型社会”的社会体制转轨时期,我国区域旅游系统也必须完成从经济导向向社会导向发展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我国区域旅游系统要在形成机制、组织过程、管理方式和结构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刻变革。本文根据对国内外区域旅游系统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整理分析,提出了目前区域旅游系统研究方面的五点质疑:“重空间,轻时间”、“重功能,轻结构”、“重内涵,轻外延”、“重静态,轻动态”与“重单体,轻联系”,并对以上提出的五点质疑进行简要阐释,以期进一步加深和拓宽对区域旅游系统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针对本文上述提出的区域旅游系统研究中的五点质疑,以耗散结构理论作为分析区域旅游系统的有利突破口,对耗散结构机制下区域旅游系统(RTSuDSM)的形成机理、组织过程与运行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成为必然。基于此认识,本文将耗散结构机制下区域旅游系统(Regional Tourism System under Dissipative Structure Mechanisms,RTSuDSM)定义为:区域旅游系统作为开放的非线性运行的复杂系统,依靠其内部子系统及要素之间行为关系导向和结构功能运行协同作用为主导,通过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互来进行自组织过程,以此来完成从一种有序状态到另一种新的有序状态跃迁的时空转变过程。本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探讨了RTSuDSM整体演进发展的自组织过程,并初步构建了RTSuDSM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主要创新研究内容和成果有以下五点:(1) RTSuDSM解析。首先,通过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区域旅游研究中,提出了耗散结构机制下区域旅游系统(RTSuDSM)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概念界定。其次,针对区域旅游系统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构建了RTSuDSM结构模型,并从RTSuDSM内部非线性驱动机制、RTSuDSM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和RTSuDSM自组织发展过程机理叁方面揭示了RTSuDSM结构模型的构建思路。最后,为了深刻理解RTSuDSM表征机理,本文对RTSuDSM进行了要素维、空间维、时间维与关系维四维度分析。(2) RTSuDSM熵原理分析。本文提出了RTSuDSM熵原理的重要判据——旅游系统承受阈(Tourism System Bearing Threshold, TSBT),并利用RTSuDSM熵变方程对RTSuDSM旅游系统承受阈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指出对RTSuDSM旅游系统承受阈进行研究,可有助于拓宽旅游系统承载能力的研究思路与研究领域。(3)RTSuDSM发展演进驱动机制。本文从RTSuDSM演进的基础前提、RTSuDSM演进的原始动力、RTSuDSM演进的本质力量与RTSuDSM演进的内部根据四个方面分析了RTSuDSM发展演进的驱动机制。(4) RTSuDSM自组织演进协调发展。本文对RTSuDSM的自组织特征进行了阐释,并通过对分析其自组织形成过程和驱动机制,构建了RTSuDSM自组织运行模型,以此探讨了RTSuDSM自组织的演进机理,并提出了在自组织机制下,RTSuDSM自组织的优化策略。此外,本文还提出了旅游系统承受阈作为RTSuDSM自组织的序参量,在系统竞争与协同共同作用下,主宰着其自组织整体演进行为,并力图构建一个基于自组织理论的RTSuDSM发展机理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5)宁国市RTSuDSM实证研究。本文将RTSuDSM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应用到安徽省宁国市旅游发展研究过程中,分析了宁国市RTSuDSM研究的必要性和战略指向性,并提出了宁国市RTSuDSM-RMPI再开发措施。本文所构建的耗散结构机制下区域旅游系统(RTSuDSM)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主要有以下不足之处:(1)本文提出的RTSuDSM旅游系统承受阈由于RTSuDSM自身的复杂性便不能进行准确测度,但通过对RTSuDSM系统熵的变化情况来对旅游系统承受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对旅游系统承载能力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保证RTSuDSM的可持续发展。(2)本文对RTSuDSM发展演进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仅是就RTSuDSM驱动机制的普适性而言,其中还应当具体到RTSuDSM发展演进的不同阶段驱动机制的变化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所。此外,对于RTSuDSM驱动机制的每一部分都有着丰富内容和诸多构成形态,本文仅是涉及到一小部分内容进行特别说明。(3)本文对RTSuDSM自组织发展机理的研究仅是做了初步尝试性的研究,仍有些许不足之处。比如,对于RTSuDSM自组织的研究,还需要利用数学模型对其非平衡相变、自组织临界性与临界分叉演化等方面进行量化研究,以便对RTSuDSM自组织的研究形成更为严谨科学的理论分析体系。显然,这一研究领域充满着潜力与挑战,期待更多学者投入到对RTSuDSM自组织的研究中。(4)本文将RTSuDSM研究的初步理论成果应用到安徽省宁国市旅游发展过程中,以期指导宁国市RTSuDSM的科学合理而又高效的发展演进,不可否认,RTSuDSM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还应接受更多实证案例的检验说明,从而对其进行逐步论证和完善。(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0-04-01)

区域旅游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例,通过构建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模型分析2006—2013年广东省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3年,广东省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整体已从低度协调耦合迈入中度协调耦合阶段,但省内差距逐年增大;广东省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逐年优化,从空间的角度看,耦合协调度呈现"珠江叁角洲地区高、粤东西北地区低"的"中心—外围"格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旅游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陶静.基于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

[2].李佳婧,陈朝隆.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耦合关系的时空分异——以广东省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姜雪梅.哈大高铁对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影响及对策——基于协同理论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3

[4].薛领,翁瑾,吴春萍.基于agent的两区域旅游系统非均衡动态模拟[J].地理科学.2013

[5].刘丽娟.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区域旅游系统优化研究——以秦皇岛为例[C].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ngineeringandBusinessManagement(EBM2012).2012

[6].赵磊.基于网络视角的区域旅游系统概念体系辨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

[7].王岩.区域旅游目的地旅游系统构建及运营机制探析[N].中国旅游报.2011

[8].赵磊,吴文智.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区域旅游系统发展机理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9].任开荣.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丽江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

[10].赵磊.耗散结构机制下的区域旅游系统(RTSuDSM)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论文知识图

本文研究思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区域旅游系统的基本要素构成区域旅游系统结构宏观层次的城市型区域旅游系统...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3-2 区域旅游系统组成结构

标签:;  ;  ;  ;  ;  ;  ;  

区域旅游系统论文_陶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