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胶模二次顶机构,包括浮针座、固定设置在浮针座上位于其两侧的挡板、设置在浮针座上能够相对浮针座上下浮动的浮针、位于两侧挡板之间的顶针板、设置在顶针板内的顶针以及弹针组件,弹针组件包括连接在顶针板内的弹针固定座、设置在弹针固定座内的弹针、设置在弹针固定座内给予弹针始终远离顶针弹性力的第一弹性件,浮针的上端与顶针的下端相抵,弹针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处于第一状态时:弹针的一端与顶针的下端相抵,弹针的另一端与挡板相抵;处于第二状态时:弹针的一端脱离顶针,弹针的另一端脱离挡板。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碰穿多、包紧力大、中间圆孔拉模的产品的顶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塑胶模二次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浮针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浮针座上位于其两侧的挡板、设置在所述的浮针座上能够相对所述的浮针座上下浮动的浮针、位于两侧所述的挡板之间的顶针板、设置在所述的顶针板内的顶针以及弹针组件,所述的弹针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的顶针板内的弹针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的弹针固定座内的弹针、设置在所述的弹针固定座内给予所述的弹针始终远离所述的顶针弹性力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的浮针的上端与所述的顶针的下端相抵,所述的弹针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的弹针的一端与所述的顶针的下端相抵,所述的弹针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挡板相抵;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的弹针的一端脱离所述的顶针,所述的弹针的另一端脱离所述的挡板。
设计方案
1.一种塑胶模二次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浮针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浮针座上位于其两侧的挡板、设置在所述的浮针座上能够相对所述的浮针座上下浮动的浮针、位于两侧所述的挡板之间的顶针板、设置在所述的顶针板内的顶针以及弹针组件,所述的弹针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的顶针板内的弹针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的弹针固定座内的弹针、设置在所述的弹针固定座内给予所述的弹针始终远离所述的顶针弹性力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的浮针的上端与所述的顶针的下端相抵,所述的弹针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的弹针的一端与所述的顶针的下端相抵,所述的弹针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挡板相抵;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的弹针的一端脱离所述的顶针,所述的弹针的另一端脱离所述的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模二次顶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顶针板相对所述的挡板向上移动时,所述的弹针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模二次顶机构,其特征在于:当处于第一状态、且所述的顶针板相对所述的挡板向上移动时,所述的弹针带动所述的顶针向上移动;当处于第二状态、且所述的顶针板相对所述的挡板向上移动时,所述的顶针停止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模二次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针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的第一固定板相连接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之间围合成设置所述的弹针、第一弹性件的空间,所述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分别开设有孔,所述的弹针的两端能够穿出所述的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塑胶模二次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针的截面呈十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模二次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针的下端具有顶针配合斜面;所述的弹针的一端具有弹针配合斜面,所述的弹针通过所述的弹针配合斜面抵在所述的顶针下端的顶针配合斜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模二次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针组件设置有至少两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模二次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针板包括上顶针板、下顶针板,所述的弹针固定座连接在所述的下顶针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塑胶模二次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顶针板上设置有挂台,所述的弹针固定座上设置有勾部,所述的弹针固定座通过所述的勾部勾住在所述的下顶针板的挂台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模二次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针与所述的浮针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塑胶模二次顶机构。
背景技术
司筒针与司筒配套使用叫做司筒针组件,是塑胶模具配件中的一种,司筒针就是司筒针组件中的顶针。司筒针是用于对胶位顶出所制造的一种顶出胶品的金属杆,在高速运转的模具里不断顶出产品,与司筒伸缩运动用于磨损或加工超差。
目前,针对一些碰穿多、包紧力大、中间圆孔拉模的产品,由于其空间小,没有足够的位置设置司筒针,因此需要一款专门的机构来替代司筒针组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胶模二次顶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塑胶模二次顶机构,包括浮针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浮针座上位于其两侧的挡板、设置在所述的浮针座上能够相对所述的浮针座上下浮动的浮针、位于两侧所述的挡板之间的顶针板、设置在所述的顶针板内的顶针以及弹针组件,所述的弹针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的顶针板内的弹针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的弹针固定座内的弹针、设置在所述的弹针固定座内给予所述的弹针始终远离所述的顶针弹性力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的浮针的上端与所述的顶针的下端相抵,所述的弹针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的弹针的一端与所述的顶针的下端相抵,所述的弹针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挡板相抵;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的弹针的一端脱离所述的顶针,所述的弹针的另一端脱离所述的挡板。
优选地,当所述的顶针板相对所述的挡板向上移动时,所述的弹针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
进一步优选地,当处于第一状态、且所述的顶针板相对所述的挡板向上移动时,所述的弹针带动所述的顶针向上移动;当处于第二状态、且所述的顶针板相对所述的挡板向上移动时,所述的顶针停止向上移动。
优选地,所述的弹针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的第一固定板相连接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之间围合成设置所述的弹针、第一弹性件的空间,所述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分别开设有孔,所述的弹针的两端能够穿出所述的孔。
优选地,所述的弹针的截面呈十字形。
优选地,所述的顶针的下端具有顶针配合斜面;所述的弹针的一端具有弹针配合斜面,所述的弹针通过所述的弹针配合斜面抵在所述的顶针下端的顶针配合斜面上。
优选地,所述的弹针组件设置有至少两组。
优选地,所述的顶针板包括上顶针板、下顶针板,所述的弹针固定座连接在所述的下顶针板上。
优选地,所述的下顶针板上设置有挂台,所述的弹针固定座上设置有勾部,所述的弹针固定座通过所述的勾部勾住在所述的下顶针板的挂台上。
优选地,所述的浮针与所述的浮针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可以实现碰穿多、包紧力大、中间圆孔拉模的产品的顶出;
2、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中顶针脱离弹针一端时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施例中顶针脱离弹针继续顶出时的示意图。
其中:1、浮针座;2、挡板;3、浮针;40、上顶针板;41、下顶针板;5、顶针;50、顶针配合斜面;6、第二弹性件;70、第一固定板;71、第二固定板;72、空间;8、弹针;80、弹针配合斜面;9、第一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的一种塑胶模二次顶机构,包括浮针座1、固定设置在浮针座1上位于其两侧的挡板2、设置在浮针座1上能够相对浮针座1上下浮动的浮针3、位于两侧挡板2之间的顶针板、设置在顶针板内的顶针5,浮针3的上端与顶针5的下端相抵,顶针5通过浮针3对抗注塑压力。顶针板包括上顶针板40、下顶针板41,顶针5同时穿设在上顶针板40、下顶针板41内。浮针3与浮针座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6,通过第二弹性件6实现相对浮动,第二弹性件6可以采用弹簧。
在本实施例中,二次顶机构还包括弹针组件,弹针组件设置有至少两组,图中以两组为例。弹针组件包括连接在顶针板内的弹针固定座、设置在弹针固定座内的弹针8、设置在弹针固定座内给予弹针8始终远离顶针5弹性力的第一弹性件9。其中:
弹针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板70、与第一固定板70相连接的第二固定板71,第一固定板70、第二固定板71之间围合成设置弹针8、第一弹性件9的空间72,第一固定板70、第二固定板71上分别开设有孔,弹针8的两端能够穿出孔。下顶针板41上设置有挂台(图中未示出),弹针固定座上设置有勾部(图中未示出),弹针固定座通过勾部勾住在下顶针板41的挂台上,从而实现与顶针板的连接。弹针8的截面呈十字形。第一弹性件9可以采用弹簧。
初始状态下:弹针8的一端与顶针5的下端相抵,弹针8的另一端与挡板2相抵,也就是说,弹针8分别抵在顶针5与挡板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顶针5的下端具有顶针配合斜面50;弹针8的一端具有弹针配合斜面80,弹针8通过弹针配合斜面80抵在顶针5下端的顶针配合斜面50上。
开模后:顶针板带动弹针固定座、弹针8向上移动,由于此时弹针8的一端与顶针5的下端相抵,弹针8上移可以带动顶针5也向上移动;但移动一段距离后,弹针8的另一端脱离挡板2,在第一弹性件9的作用下,弹针8的一端脱离顶针5,两者不再接触,此时顶针5停止向上移动,如图2所示;顶针板继续向上移动最终将产品顶出,如图3所示。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43974.9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409214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B29C 45/40
专利分类号:B29C45/40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东泰精密模具(苏州)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泰精密模具(苏州)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129 江苏省苏州市新区长江路663号
发明人:史亚军
第一发明人:史亚军
当前权利人:东泰精密模具(苏州)有限公司
代理人:孙仿卫;王桦
代理机构:32103
代理机构编号: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浮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