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沅陵县盘古乡舒溪口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当代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科学文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各种知识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增多。对于中学生而言,获取知识财富的主要途径是阅读,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提到提高阅读水平,人们自然想到的是多读,这当然没错,熟能生巧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但读也要讲求质量,盲目无绪地乱读未必就能提高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1兴趣引路,促进学生积极阅读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教师应该大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只要让学生个体体验到阅读的兴趣,就能增强他们在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实现个性阅读能力的提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靠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形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2活动实践,调动学生乐于阅读
实践活动是语文兴趣与能力形成的土壤。我们要知道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我经常开展“讲故事”、“读书会”、“展评读书笔记”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拓展学习文化的范围,扩大知识视野,增加文化知识,补充语文积累,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也是一个动脑思考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对文章的斟酌才能掌握其中心思想。学生在阅读时不但要勤动脑,更要勤动笔,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优美句子或精彩篇章要随笔记下来,以便以后参阅;对不易理解的难点要圈点勾画,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通过查看工具书或向他人请教及时解决。
4阅读形式要多样化
阅读形式包括领读、教师范读、录音范读、默读、轻声读和朗读,个人读、小组读和集体读等多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长时间让学生只用一种方法读书,就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因此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几种阅读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如课文的重点部分可以采用对比读、引读或配乐读等形式,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消除学生枯燥单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演讲比赛、阅读比赛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总之,语文阅读能力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他们灵活运用语言奠定坚实的基础。
5让学生成为阅读主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提高,阅读是起点,也是归宿。阅读是学生提高语文素质,丰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底蕴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个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在整个各学科的学习以及他今后的发展和品尝生活。同时在考试中,阅读能力的考查不仅分值多,数量大,而且区分度也高,最能拉开距离。因此,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十分必要。
首先,要重视朗读,加强“读”的训练。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主,以人为本,以学习语言为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中准确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理解。读得好,说明学生理解得透,并受到了感染,就如同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替作者说一番话一样。朗读,还可以使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结构,掌握语句的内涵。语言精彩的文章,如果能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书上的语言就会变成自己活的语言,为储备语言创造了条件。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朗读。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阅读主体。学习一篇文章,都需要从阅读到领悟的过程,其中包括感知、理解、鉴赏等几个环节,环节之间有序排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反映了阅读能力层次的不断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有序阅读的习惯。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性阅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打开知识的钥匙”。
6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爱读书勤读书的榜样。
人们都说:“言传身教,且身教重于言教。”读书兴趣与习惯的培养也是如此。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孩子,只有热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所以,家长和老师都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热爱读书勤于读书的榜样,以买书读书的习惯行为,以家庭学校的书香氛围,以陶醉于读书的专注神情熏染学生,吸引学生进入读书的境界。
7有效地尊重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一些经验和感受
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行为,这种行为导致了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存在着一种个体差异,因为学生个体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内容也存在着差异。具体来说,学生的阅读会受到学生的个性、阅历、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阅读的结果也就意味着他们对课外读物的解读是有一定差异的,有时候这种差异会很大。面对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体验差异,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即允许这种阅读差异的存在,并且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要支持和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体验差异。
8结语
阅读能力是在有效阅读中形成的,每一次的阅读形成的能力都垫高了下一次的阅读基础。长此以往,坚持训练,不仅增强了语感,全面融合并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倡导学生在课外主动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为学生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9参考文献:
[1]徐峰.数学课堂教学小组讨论有效性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2]钱可晶.关于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小组讨论的探讨[J].中等职业教育,2010(04)
[3]李铮芝.新课程背景下小组讨论的正确方法[J].校长阅刊,2006(12)
[4]陆淑英.初中科学教学中小组讨论的微调与优化[J].学苑教育,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