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被动减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轮毂电机,独立驱动轮,轮内被动减振器,簧下质量
被动减振论文文献综述
张宁,赵子乾,王茜,李田[1](2019)在《轮毂电机驱动轮轮内被动减振器的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簧下载质量增大,引起的汽车平顺性与操控性恶化的问题,介绍了一种适用轮毂电机的轮内被动减振器的设计与优化方法,在保证了驱动轮结构高度集成的前提下,抑制簧下质量增加带来的负面影响,优化车身垂向加速度、轮胎载荷响应和轮毂电机的垂向冲击,提升车辆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建立了包含轮内减振器的1/4车辆模型并求出状态空间方程,以车身垂向加速度、车轮动态载荷和电机所受冲击力的均方根值的加权作为优化目标,构建集成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目标函数。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对被动减振器中橡胶衬套的刚度、阻尼进行参数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轮内减振系统相对于传统构型,能够有效提升轮毂电机驱动轮—悬架系统的垂向动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胡颖怡[2](2018)在《动态特性可调被动减振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机械趋向于高速化、轻量化以及精密化的发展方向,而机械振动是影响机械发展高速、轻量和精密化的重要因素。振动隔离是在振动传播过程中对机械振动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被动隔振无法满足机械设备不断提高的隔振要求,主动隔振控制系统复杂,采用被动隔振与主动隔振相结合的半主动隔振方法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对现有半主动隔振减振器调节技术的综合分析,设计了一款适用于不同工况变化的应用场合的动态特性可调被动减振器,本文采用音圈电机模拟减振器的激励输入,压电陶瓷用于调节减振器隔振系统的刚度与固有频率,对半主动隔振智能减振器的设计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预应力梁的等效刚度与固有频率的调节原理,设计了一款动态特性可调被动减振器,阐述了该减振器的工作原理。根据张紧力分布尽可能均匀及线性化调节的设计要求,利用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和MATLAB联合对减振器的核心部件—减振平台进行有限元分析及参数优化,通过求解优化数学模型,获得满足设计要求的张紧力调节机构。利用上述优化设计确定减振器的尺寸参数,再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对减振平台进行刚度和特征频率分析,分别求解在不同张紧力作用下的工作刚度和固有频率,与设计指导的理论公式值进行对比分析,获得对应的调节关系。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上述优化后的减振平台刚度与固有频率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44%,呈线性化调节,满足张紧力调节机构的设计要求。其次,对减振器隔振特性的动力学响应分析,研究减振性能最优时激振频率与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之间的对应匹配关系,为后续减振性能实验的固有频率调节提供依据。根据减振器结构简化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振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减振系统的受迫振动动力响应和隔振特性。以振幅传递比作为隔振效果评价标准,分析在不同激励频率下的减振效果,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动态特性调节可使力传递比曲线平移,有效实现在一定宽频范围内的良好隔振,增大了减振器的工作频率范围。最后,基于减振器搭建的实验系统平台进行频率位移特性和减振性能测试实验。设计减振器的频率位移特性和减振性能测试实验的控制方案,测试在不同的压电陶瓷驱动电压下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以及对应的输出位移,得到频率位移特性曲线,为减振性能测试实验提供固有频率的调节范围。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动态特性可调被动减振器可以增加减振器的工作带宽。(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陆红亚,辛振芳,韩书永[3](2018)在《两种被动减振阻尼器的参数选择和量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是常见的一种阻尼器,而近年来在汽车行业中应用的机械式惰性阻尼器(IRD)是基于两端之间的相对位移工作的被动阻尼器,具有惯性质量放大的特点。在具体应用时,选择合适的阻尼器参数来获得较优的结构振动性能或足够大的阻尼,缺乏理论指导。本文总结了能用于定量描述TMD和IRD阻尼器参数和结构固有模态之间关系的方法,并研究了阻尼器安装位置对阻尼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IRD和TMD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IRD安装在悬臂梁根部能更有效地使结构达到模态阻尼目标,而TMD安装在悬臂梁尖端工作更为有效。在参数量化过程中,柔性结构的非共振模态的影响不可被忽视。本文的研究在阻尼器最优参数选择用于调谐柔性结构振动模态的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8年S1期)
李明,张任强[4](2018)在《惯性稳定平台角振动被动减振建模与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已有被动隔振方法不能有效抑制惯性稳定平台受迫角振动,采用动力吸振的方式进行惯性稳定平台角振动被动减振。分析了简谐激励下的单自由度受迫角振动频率响应特性,建立了安装减振装置的惯性稳定平台角振动减振系统数学模型,推导了减振装置参数优化方法,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动力吸振的被动减振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惯性稳定平台角振动。(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梁健,刘磊,唐硕[5](2017)在《飞轮被动减振卫星动力学建模及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卫星的指向精度和稳定度,通常在飞轮系统中设计了被动减振器。而对于有敏捷机动要求的卫星,被动减振器的低刚度设计可能会破坏姿态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因此,针对飞轮减振情况,建立了卫星刚柔姿态动力学方程,用来准确分析卫星敏捷机动时的动态性能、稳定性问题以及飞轮扰动对卫星稳定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不合适的隔振器刚度设计将会影响指向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甚至诱发姿控系统失稳。(本文来源于《飞行力学》期刊2017年06期)
穆翔,郑宾,李彬[6](2015)在《基于Ansys的捷联惯导被动减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减振技术无需从外部输入能量,而是通过在其原结构中加入阻尼元件来吸收或消除结构的振动能量,或者是通过改变原结构的质量分布进而达到减振的目的[1]。其中,第一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通过仿真得出减震器在减振系统中的分布方案,对其建立了相应的减振模型,运用ANSYS软件分析得到了减振结构的模态频率以及振型,进而验证了结构的减振设计[2]。(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5年20期)
鄂加强,王景阳,钱承,王曙辉,刘腾[7](2015)在《基于形状记忆合金被动减振的飞轮控制系统非线性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小飞轮控制系统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影响,采用形状记忆合金被动减振方式构建飞轮控制系统及其动力学模型,对飞轮控制系统被动减振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形状记忆合金被动减振的飞轮控制系统的振幅随着记忆合金弹簧-阻尼结构阻尼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在不同频率下,基于记忆合金弹簧-阻尼结构的被动减振飞轮控制系统模型的振动幅值要比非减振飞轮控制系统模型振动幅值降低明显,且具有较好振动衰减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马崇武,慕青松[8](2014)在《颗粒阻尼器对悬臂梁自由振动的被动减振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弹簧-质量块"系统模拟"悬臂梁-颗粒阻尼器"结构的一阶振动模态,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在模型中,将悬臂梁的固有阻尼和颗粒阻尼器产生的阻尼都考虑成振动速度的线性齐次函数.结合实验数据,应用理论模型分析颗粒阻尼器产生的"阻尼比"随颗粒阻尼器填充率的变化规律,发现"阻尼比"随填充率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阻尼比"的最大值,其对应的填充率即为最优填充率.最优填充率的存在,为颗粒阻尼器的工业生产提供关键性设计参数.(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邱显焱[9](2014)在《深海采矿系统扬矿子系统纵向振动被动减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随着全球陆地资源的日趋紧张、世界经济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开发海洋矿产资源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尤其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深海采矿系统包括采矿平台、扬矿子系统和集矿机等,其中,采矿船、扬矿硬管、提升泵、中间舱和扬矿软管等是扬矿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研究基于中国深海采矿1000m海试系统,针对深海采矿作业过程中采矿船升沉运动引起的扬矿子系统纵向动力响应问题,提出了在泵和中间舱附加吸振器的方法减小纵向振幅,并运用Galerkin理论详细推导分析了扬矿子系统在泵和中间舱附加吸振器前后纵向动力性能的变化,利用BFGS变尺度法首次研究了水中吸振器的参数最优化问题。为了对计算机仿真结果进行验证,还建立了一套附加吸振器扬矿子系统纵向减振模拟实验系统。本文研究内容为将来深海采矿作业和海试提供了技术参考,也为加强采矿生产安全性提出了一条新的途径。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中国大洋采矿海洋环境,研究了深海采矿系统所承受的风、波、流等载荷,且研究了扬矿子系统在一定深度海水中的环境载荷,详细推导了扬矿子系统的液动力载荷计算公式,并利用莫尔经验公式得到了波浪中采矿船升沉运动的简谐运动方程。2.对采矿船升沉运动下的扬矿子系统纵向振动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并应用Galerkin理论进行了求解,仿真分析了不同海浪周期下扬矿子系统的纵向振幅和轴向应力在泵和中间舱位置节点随海浪频率的变化规律。3.针对采矿船升沉运动下的扬矿子系统纵向振动问题,提出了附加吸振器的方法,运用Galerkin方法分别研究了在泵和中间舱等不同部位附加吸振器时对于扬矿子系统的纵向振动位移和轴向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扬矿子系统上附加吸振器是一种减小纵向振幅的简单可行且有效的方法,尤其在泵和中间舱部位均附加吸振器时抑振效果进一步提升。4.鉴于在扬矿子系统中附加吸振器的参数不同而引起纵向减振效果差异现象,深入分析了海水中单自由度主系统附加吸振器的两自由度振动系统,运用罚函数法和BFGS变尺度法推导了水中吸振器参数最优化的目标函数和算法,首次得到水中吸振器参数最优化的六个参数因子,而不是空气中的四个参数,丰富了吸振器参数最优化理论,并为后继附加吸振器的扬矿硬管纵向减振模拟实验提供了吸振器设计参数准备。5.提出了附加吸振器的扬矿硬管纵向减振模拟实验具体设计方案,其中,采矿船运动模拟装置采用了Stewart六自由度平台,吸振器模拟装置采用了简单有效的典型Voigt式吸振器,即弹簧-阻尼-质量子系统,在规格长×宽×高为2.6m×2.6m×3m的水池进行了多种采矿船升沉周期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因此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同时证明了扬矿子系统附加吸振器纵向减振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4-06-01)
李春睿[10](2013)在《基于磁性液体被动减振技术的受力分析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性液体又称磁流体或铁磁流体,是目前唯一得到工业实用的同时具有液体流动性和固体磁性的一种新型材料,其内部液体压力与外加磁场相关,当永磁体浸没于磁性液体中时,磁性液体除了作为一般液体对永磁体产生浮力以外,还对永磁体产生磁压力的作用,使永磁体能够自悬浮于磁性液体中,永磁体向容器边界的运动会受到磁压力作用而回到原位,磁性液体流动又会产生阻止永磁体运动的阻尼。基于以上原理的磁性液体减振器结构简单,轻便,不需要外加磁场或任何激励,适用于航天器中一些较长物体(如卫星天线等)的局部低频减振,在航空航天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意义。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磁性液体减振器振动过程中永磁体受到的磁压力,并分析了影响磁压力大小的因素,确定了磁压力最大时永磁体最佳尺寸,绘制了磁压力的变化曲线。分析了振动导致的磁性液体流动的阻尼能耗,分析了阻尼耗能的来源及其与永磁体尺寸的关系,并由此得出了减振器的受力滞回曲线、阻尼能量损耗曲线,并与实验进行对比,分析了误差原因,得出了永磁体尺寸与减振器性能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3-11-01)
被动减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机械趋向于高速化、轻量化以及精密化的发展方向,而机械振动是影响机械发展高速、轻量和精密化的重要因素。振动隔离是在振动传播过程中对机械振动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被动隔振无法满足机械设备不断提高的隔振要求,主动隔振控制系统复杂,采用被动隔振与主动隔振相结合的半主动隔振方法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对现有半主动隔振减振器调节技术的综合分析,设计了一款适用于不同工况变化的应用场合的动态特性可调被动减振器,本文采用音圈电机模拟减振器的激励输入,压电陶瓷用于调节减振器隔振系统的刚度与固有频率,对半主动隔振智能减振器的设计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预应力梁的等效刚度与固有频率的调节原理,设计了一款动态特性可调被动减振器,阐述了该减振器的工作原理。根据张紧力分布尽可能均匀及线性化调节的设计要求,利用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和MATLAB联合对减振器的核心部件—减振平台进行有限元分析及参数优化,通过求解优化数学模型,获得满足设计要求的张紧力调节机构。利用上述优化设计确定减振器的尺寸参数,再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对减振平台进行刚度和特征频率分析,分别求解在不同张紧力作用下的工作刚度和固有频率,与设计指导的理论公式值进行对比分析,获得对应的调节关系。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上述优化后的减振平台刚度与固有频率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44%,呈线性化调节,满足张紧力调节机构的设计要求。其次,对减振器隔振特性的动力学响应分析,研究减振性能最优时激振频率与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之间的对应匹配关系,为后续减振性能实验的固有频率调节提供依据。根据减振器结构简化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振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减振系统的受迫振动动力响应和隔振特性。以振幅传递比作为隔振效果评价标准,分析在不同激励频率下的减振效果,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动态特性调节可使力传递比曲线平移,有效实现在一定宽频范围内的良好隔振,增大了减振器的工作频率范围。最后,基于减振器搭建的实验系统平台进行频率位移特性和减振性能测试实验。设计减振器的频率位移特性和减振性能测试实验的控制方案,测试在不同的压电陶瓷驱动电压下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以及对应的输出位移,得到频率位移特性曲线,为减振性能测试实验提供固有频率的调节范围。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动态特性可调被动减振器可以增加减振器的工作带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被动减振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宁,赵子乾,王茜,李田.轮毂电机驱动轮轮内被动减振器的设计与优化[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2].胡颖怡.动态特性可调被动减振器的设计[D].广东工业大学.2018
[3].陆红亚,辛振芳,韩书永.两种被动减振阻尼器的参数选择和量化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8
[4].李明,张任强.惯性稳定平台角振动被动减振建模与参数优化[J].电子设计工程.2018
[5].梁健,刘磊,唐硕.飞轮被动减振卫星动力学建模及稳定性研究[J].飞行力学.2017
[6].穆翔,郑宾,李彬.基于Ansys的捷联惯导被动减振研究[J].电子世界.2015
[7].鄂加强,王景阳,钱承,王曙辉,刘腾.基于形状记忆合金被动减振的飞轮控制系统非线性振动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8].马崇武,慕青松.颗粒阻尼器对悬臂梁自由振动的被动减振作用[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4
[9].邱显焱.深海采矿系统扬矿子系统纵向振动被动减振研究[D].中南大学.2014
[10].李春睿.基于磁性液体被动减振技术的受力分析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