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论文和设计-黄育林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属于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搅拌桶,搅拌桶侧面设置有混凝土进口,搅拌桶上设置有桶盖,搅拌桶底部设置有锥形底部,桶盖上设置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下方连接有伸入搅拌桶内的搅拌轴,搅拌轴中段设置有搅拌桨,搅拌轴底部设置有刮板,桶盖下侧设置有伸入搅拌桶内的导流套,导流套与搅拌桶之间具有混凝土通道。该搅拌装置通过搅拌桶内导流套的结构设计,使混凝土经过混凝土进口、混凝土通道、锥形底部再进入到导流套内,提高了混凝土在搅拌桶内流动的有序性,并且刮板的结构设计能够避免混凝土在锥形底部处积聚,搅拌装置整体搅拌效果好,使用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桶,所述搅拌桶侧面设置有混凝土进口,所述搅拌桶上设置有桶盖,所述搅拌桶底部设置有锥形底部,所述桶盖上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下方连接有伸入搅拌桶内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中段设置有搅拌桨,所述搅拌轴底部设置有刮板,所述桶盖下侧设置有伸入搅拌桶内的导流套,所述导流套与搅拌桶之间具有混凝土通道,所述搅拌桶内混凝土依次经过混凝土进口、混凝土通道、锥形底部后进入到导流套内。

设计方案

1.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桶,所述搅拌桶侧面设置有混凝土进口,所述搅拌桶上设置有桶盖,所述搅拌桶底部设置有锥形底部,所述桶盖上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下方连接有伸入搅拌桶内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中段设置有搅拌桨,所述搅拌轴底部设置有刮板,所述桶盖下侧设置有伸入搅拌桶内的导流套,所述导流套与搅拌桶之间具有混凝土通道,所述搅拌桶内混凝土依次经过混凝土进口、混凝土通道、锥形底部后进入到导流套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套内部设置有溢流堰,所述导流套上设置有引导溢流堰溢出的混凝土进入到混凝土通道的溢流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套与搅拌桶内壁之间设置有扶持支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的转动轨迹与锥形底部相互对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上设置有检修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桶侧面设置有伸入搅拌桶内的进水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底部下方设置有混凝土出口,所述搅拌桶下方设置有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具有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所述混凝土出口与物料进口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机两端分别设置有驱动电机和回转支承,所述驱动电机和回转支承之间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机中部设置有输送机支架。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桶下方设置有搅拌桶支架,所述搅拌桶支架上设置有支撑螺旋输送机的辅助支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属于建筑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伴随着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对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然而,在施工环节,通常对老旧的建筑物上拆除的废弃材料丢弃,再用新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建设,这一方面增加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另一方面混凝土的运输成本和用量也大大提高。对于一些从原建筑上取下的建筑材料,例如砂石这些材料,完全可以作为新建筑的材料,和混凝土搅拌后作为新建筑的一部分再次使用,从而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并且降低建筑成本。

在原建筑上拆除的部分建筑材料进一步破碎筛分选择出合适大小的砂石后,需要和混凝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压制成新的建筑用墙材或者砖块。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而在混凝土与破碎筛分后回收的建筑材料混合前,混凝土需要持续搅拌以防止凝固,特别是对于超饱和液态混凝土来说,在其与砂石混合前需要充分搅拌。因此,需要针对性的设计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通过在搅拌桶内设置导流套,使混凝土在搅拌轴内有序流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所述搅拌桶侧面设置有混凝土进口,所述搅拌桶上设置有桶盖,所述搅拌桶底部设置有锥形底部,所述桶盖上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下方连接有伸入搅拌桶内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中段设置有搅拌桨,所述搅拌轴底部设置有刮板,所述桶盖下侧设置有伸入搅拌桶内的导流套,所述导流套与搅拌桶之间具有混凝土通道,所述搅拌桶内混凝土依次经过混凝土进口、混凝土通道、锥形底部后进入到导流套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流套内部设置有溢流堰,所述导流套上设置有引导溢流堰溢出的混凝土进入到混凝土通道的溢流通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流套与搅拌桶内壁之间设置有扶持支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刮板的转动轨迹与锥形底部相互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桶盖上设置有检修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搅拌桶侧面设置有伸入搅拌桶内的进水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锥形底部下方设置有混凝土出口,所述搅拌桶下方设置有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具有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所述混凝土出口与物料进口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螺旋输送机两端分别设置有驱动电机和回转支承,所述驱动电机和回转支承之间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螺旋输送机中部设置有输送机支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搅拌桶下方设置有搅拌桶支架,所述搅拌桶支架上设置有支撑螺旋输送机的辅助支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搅拌装置通过搅拌桶内导流套的结构设计,使混凝土经过混凝土进口、混凝土通道、锥形底部再进入到导流套内,提高了混凝土在搅拌桶内流动的有序性,提高了超饱和液态混凝土的预混合效果,并且刮板的结构设计能够避免混凝土在锥形底部处积聚,搅拌装置整体搅拌效果好,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搅拌桶,11-混凝土进口,12-进水口,13-导流套,14-混凝土通道,15-锥形底部,16-混凝土出口,17-扶持支架,20-桶盖,21-检修口,22-搅拌电机,23-搅拌轴,24-搅拌桨,25-刮板,30-搅拌桶支架,31-辅助支架,40-螺旋输送机,41-物料进口,42-物料出口,43-输送机支架,44-驱动电机,45-转动轴,46-螺旋叶片,47-回转支承,131-溢流堰,201-溢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内”、“外”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在下述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10,搅拌桶10侧面设置有混凝土进口11,搅拌桶10上设置有桶盖20,搅拌桶10底部设置有锥形底部15,桶盖20上设置有搅拌电机22,搅拌电机22下方连接有伸入搅拌桶10内的搅拌轴23,搅拌轴23中段设置有搅拌桨24,搅拌轴23底部设置有刮板25,桶盖20下侧设置有伸入搅拌桶10内的导流套13,导流套13与搅拌桶10之间具有混凝土通道14,搅拌桶10内混凝土依次经过混凝土进口11、混凝土通道14、锥形底部15后进入到导流套13内。桶盖20上设置有检修口21,通过检修口21可以在不需要开启桶盖20的情况下进入到搅拌桶10内进行设备维护。

上述方案中混凝土可以从混凝土进口11进入到搅拌桶10内,桶盖20下侧设置有导流套13,混凝土依次经过混凝土进口11、混凝土通道14、锥形底部15后进入到导流套13内。搅拌桶10内设置有搅拌轴23,搅拌轴23在搅拌电机22的驱动下进行转动,搅拌桨24在搅拌轴23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对导流套13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搅拌轴23底部的刮板25也跟随搅拌轴23的转动而转动,刮板25的作用是防止混凝土在锥形底部15处聚集造成搅拌桶10内混凝土流动性差的问题,刮板25的转动轨迹可以与锥形底部15相互对应。

搅拌桨24的结构可以采用三角形的叶片结构,三角形的一边固定到搅拌轴23上,由于混凝土粘度较大,因此搅拌桨24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搅拌过程中结构的牢固性,这种三角形的叶片结构能够提高与搅拌轴23的固定连接区域,从而提高搅拌的稳定性。

上述方案中,搅拌桶10侧面设置有伸入搅拌桶10内的进水口12,混凝土进口11也可以投放水泥、砂石,此时通过搅拌桶10内搅拌轴23的搅拌,通过进水口12向搅拌桶10内注入水,此时即可在搅拌桶10内制作混凝土,这种现场制作混凝土的方式能够提高搅拌装置的应用范围。

进一步的,导流套13内部设置有溢流堰131,导流套13上设置有引导溢流堰131溢出的混凝土进入到混凝土通道14的溢流通道201,该优选方案提供了一种搅拌桶10内混凝土进行循环流动的方式,在导流套13内的混凝土从溢流堰131内溢出后,可以通过溢流通道201再次进入到混凝土通道14内,这种混凝土循环流动的方式,能够提高混凝土混合的均匀性。

导流套13与搅拌桶10内壁之间设置有扶持支架17,该扶持支架17的作用是提高导流套13与搅拌桶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上述方案中,锥形底部15下方设置有混凝土出口16,搅拌桶10下方设置有螺旋输送机40,螺旋输送机40具有物料进口41和物料出口42,混凝土出口16与物料进口41连接;螺旋输送机40两端分别设置有驱动电机44和回转支承47,驱动电机44和回转支承47之间设置有转动轴45,转动轴45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46。螺旋输送机40可以采用倾斜设计,从而将混凝土出口16排出的混凝土输送到一定的高度。转动轴45通过驱动电机44进行驱动,螺旋叶片46随转动轴45的转动的而转动,混凝土在螺旋叶片46的推动下从物料进口41所在的一端向物料出口42所在的一端输送。

由于螺旋输送机40长度较长,可以在螺旋输送机40中部设置有输送机支架43;搅拌桶10下方设置有搅拌桶支架30,搅拌桶支架30上设置有支撑螺旋输送机40的辅助支架31。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1791.7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699531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B28C5/16

专利分类号:B28C5/16;B28C7/10

范畴分类:26K;

申请人:深圳市绿之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绿之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山新区坪山街道金碧路419-A201

发明人:黄育林

第一发明人:黄育林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绿之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孙进华;吴林

代理机构:1157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超饱和液态混凝土预混合的搅拌装置论文和设计-黄育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