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菲: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演变研究论文

邓亚菲: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演变研究论文

【摘 要】毛泽东是我们党伟大的领袖,伟大的革命家和理论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并不是一开始就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早期思想经过了从改良主义到无政府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的演变。探索青年毛泽东思想演变的过程及原因对我们正确认识毛泽东、毛泽东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改良主义;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是我们党杰出的领导人,在他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我们赢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他还是一位忠实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问题,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对其加以完善。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并不是从马克思主义刚在中国出现时,就对它感兴趣,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是在比较了各种社会思潮,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确定的,这也成为指导他一生的伟大信仰。探讨毛泽东早期思想的转变过程,对我们认识毛泽东政治信仰的最终确立,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毛泽东早期思想的转变

在选择马克思主义之前,毛泽东的思想是不成熟的、混乱的,受到很多思想的影响。

班级管理的过程是一种爱的表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管理中,一味姑息学生,没有原则地溺爱学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管理中也是如此。因此,教师要在给予关爱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在严格地管理环境中提升自我。

他在青年时期就怀着改造社会、拯救中国的理想,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进行社会实践,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将人民从水火中解救出来。19 世纪末,戊戌维新运动盛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社会政治思潮和改良主义道路影响着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毛泽东也深受它的影响,很早就读过清末改良主义者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并且对梁启超的著作也仔细阅读过,了解康有为的变法运动,对他们提倡的设议院,实行君主共和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表示赞同,向往君主立宪政体,认为只有改变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才能实现民族独立。但是,随着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辛亥革命的浪潮又奔涌而来,毛泽东恰好正处于浪潮最为激烈的中心地带—长沙,他们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吸引了毛泽东,使他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孙中山的追随者,逐渐表现出了他对革命的向往。但是,此时的毛泽东对改良派和革命派仍然比较混淆,不能准确地区分二者的界限,更是提出要“组织一个半改良半革命的新政府,由孙中山任总统,康有为任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1]23可见,这个时期的毛泽东虽然极度渴望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但是对于自己的救国主张还没有明确的想法,政治意识强烈,政治主张却仍然薄弱,只是在主观意识上希望能够将社会上各种有所作为的力量联合起来,从而达到救国的目的,同时又受社会上救亡运动的整体趋势的影响,开始有了从改良走向革命的初步意识。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至五四运动前后,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在我国涌现。这对于正在寻求革命真理的毛泽东来说,无疑拥有巨大的吸引力,对各种社会思潮都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他并不盲从,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尝试研究这些思潮的真理性和对中国的适用性。在这些社会主义思潮中,毛泽东首先对无政府主义产生了兴趣,他被他们所提倡的没有命令、权利、服从和制裁的主张所吸引。在他创办的《湘江评论》中就多次表达了不能用暴力革命和武装反抗的方式,要通过和平、民主的方法实现变革社会的目的,体现了他对无政府主义的认同。其中毛泽东还对无政府主义中的新村主义进行了探索。他曾和同学一起设立了工读同志会,主张一边读书一边劳动,还提出建立新村的理想想法,提出要开办一个半工半读的学校,并以此来帮助完成学业,从事“新生活之创造”。

1971-1989年,鄌郚镇泉头村所产无籽西瓜曾是特供瓜基地。之后,昌乐西瓜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认证,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无公害产品、山东省名牌农产品等。2017年,昌乐西瓜品牌价值达36.91亿元,位居全国西瓜品牌价值第一名。

尽管,在一段时期内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很大,在社会中占领主要位置,但是,它所主张的反对一切强权,要求绝对自由的目标以及通过和平、民主来实现社会变革的手段是不现实的,是不能满足救亡图存需要的。1920年,“湖南自治运动”失败,使毛泽东开始对无政府主义产生怀疑,对它是否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最后清楚的认识到无政府主义只是在理论上行的通,然而在实际上是绝对不能实现的思想。因此,毛泽东毅然放弃了无政府主义的追求,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展开了深入研究。

马克思主义还具有实践性,要求我们从现实出发,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认识真理和检验真理。

虽然,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尝试过多种思想,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他。但是,一直以来他都怀着完成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梦想,想要找到一条正确的适合中华民族的道路。而且,在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后,他的信仰就不再改变过,一生都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及其在中国的运用,成为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青年毛泽东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思想总是进步的,他一直在探索能够帮助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解放的真理和道路。他经历了各种主义、思想之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他一生的信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一)毛泽东个人的原因

一个人的信仰首先源自于他自己的选择,毛泽东之所以最终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自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观。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就接受“四书五经”的传统儒家教育,但他幼年时期就表现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一面。他虽然爱好学习、爱好读书,却不肯接受儒家学说的洗礼,不喜欢读那些枯燥无味的经书,而是喜欢读《水浒传》、《西游记》等反映封建腐朽制度和歌颂劳动人民智慧、批判专制和强暴的经典小说。这些小说也给毛泽东带来很大影响,使他重点关注社会问题。特别是毛泽东的青年时期正处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华民族正处在岌岌可危的时刻,帝国主义的侵占,清政府的无为,使中国人民处于水火之中。湘潭起义、长沙起义等反对封建制度的运动在长沙爆发,种种的灾难与不幸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试图找到一条能够让中华民族摆脱压迫,获得独立和解放的道路。于是,1910年,17 岁的毛泽东就挣脱了封建家庭的羁绊,外出求学,寻求真正救国救亡的方法。

3.2.6 胰岛素注射拔针操作有待规范 胰岛素注射后,针头拔出时可有药液凝集或滴在体外。1滴药液相当于2 U胰岛素,药液滴在体外可影响计量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不利于机体的吸收,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16]。在本次调查中,多数患者对"推注结束后停留时间10 s后拔针"这一步骤落实不到位,占45.7%。可见,这也是导致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原因之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号召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要勇于同敌人作斗争,用革命的力量去推翻旧社会,结束旧世界,进而建设新世界。它始终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并指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同人类的解放事业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使无产阶级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自觉的组织起来去追求自身及整个人类社会的解放。同时它还科学的解释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指出正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人民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

(二)社会趋势的推动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卷起了一阵思想解放的热潮,长期被封锁的思想受到冲击四处涌动,人们的思想获得自由,开始不断接受和摸索新鲜事物。虽然,五四前新文化的倡导者们还是运用的资产阶级的方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以及道路探索的过程中,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中国人屡次学习资本主义的失败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使他们越来越发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在我国的不适应性,开始认识到我们并不能依靠资本主义实现民族的解放。与此同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这就仿佛是黑暗中的一丝光线,在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们正处于探索救国道路彷徨之时,指引着他们将目光投向了社会主义。它刺激着中国的先进分子:即使落后也可以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最终的独立和解放。所以,十月革命之后,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其他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思潮都竞相涌入中国。虽然,毛泽东也曾对其他社会主义思潮动摇过,但是由于受到马克思主义先驱者们——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以及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更广泛传播的影响,最终摆脱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转向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毛泽东选择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就始终专注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地指导中国革命,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并提出新的理论成果。

他曾经提到过“我和陈独秀讨论着我所读过的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在我生活中,这一个转变的时期,可以说陈独秀对于我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2]242毛泽东前后两次在北京和上海与李大钊和陈独秀交流过,他与二人的每次交流都对他思想的转变有巨大影响,可以说,他们是毛泽东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导师和指路人,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青年毛泽东才很快实现了思想的转变。

除此之外,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很多倾向于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经过比较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当时,思想界的大势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这种社会潮流的推动也促进了毛泽东选择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青年毛泽东之所以经过比较研究后选择马克思主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门科学的学说,不仅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自身的解放,而且还具有实践性,在实践中求真知。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既科学、又全面的理论体系。它客观、正确的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及其本质,是对客观世界一切问题的正确解答。它不仅要求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和分析物质世界,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且还能够与革命实践紧密联系,使无产阶级以科学的理论武器武装头脑,以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一直都在为寻找国家出路而奔走忙碌。他对各种思想的探究都是出于他的爱国情怀,出于想要找到一条救国真理的热情。他一直关注社会问题,重视社会实践,组织参加过多次社会活动。他也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转变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尝试研究真正适合中国,能够帮助人民走向解放的真理。并且,他最终能够选择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也是经过了认真的学习之后才决定的。他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同时也在实践活动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运动。在之后的革命斗争中也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到中国的社会实践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国的特色。所以,毛泽东自身的因素是他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信仰应该从1918年他在北大图书馆工作说起。他在这里结识了李大钊和陈独秀,阅读了很多关于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了解。但是鉴于此时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很多,毛泽东也处于思想的混乱时期,所以,他并没有马上选择马克思主义,而是在多种思想中徘徊。到1919年,他再次来到北京,才开始认真地了解并学习了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他曾提到过“在我第二次游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的书。我热烈地搜寻一切那时候能找到的中文的共产主义文献。有三本书特别印在我的脑海里,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2]238这三本书正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史》,也是这三本书使他的思想开始倾向于马克思主义。他边学习,边结合中国国情,思考社会实际问题,认真分析比较各种学说思想,总结经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也从此走上了对马克思主义无限追求的道路。

青年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已经开始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来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他用马克思主义批驳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例如无政府主义,他“把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用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驳斥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的头面人物”[1]65。同时,他还积极投身到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实践中,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创建自修大学,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除此之外,他还作为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而且,他特别重视实践,注重调查研究和劳工运动,组织了各种工会,发动多次罢工,并曾带领安源工人进行罢工,使安源成为中国土地上的一块红色区域,而且还“帮助成立了泥木匠工会、理发工会、纺织工人工会、裁缝工会和印刷工人工会。”[1]77

三、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的实际行动

3)采用广播教学方式指导同学进入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 息 中 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网站,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引导学生集体提议检索何种疾病,根据同学集体提议的疾病,指导同学学会NCBI上面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库(GEO)进行检索并下载表达谱数据。

(一)青年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

毛泽东自始至终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独立以及幸福生活而奋斗,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而努力。在他选择马克思主义之前,他就不断探索能够拯救国家、拯救民族的方法途径。当他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后,便科学运用真理,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伟大真理,它不仅在理论上是科学的,而且传入中国后能够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帮助我们实现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这就与其他社会思潮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促使青年毛泽东以及广大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例如,“观光游玩”指设施园艺景观可以给游客提供一些游玩的场所,游客可以进行一些亲子活动,一起观光,欣赏美景;“娱乐放松”是指可以通过一些当地的民风展示和娱乐设施等让人们放松身心;“健康休闲”是让游客能够在闲暇的假期拥抱大自然,享受休闲的时光,品尝绿色、无公害的蔬菜水果;“体验乐趣”是指景区内会开展一些体验式活动,如体验园林师修建花草树木,创造一种体验式的家庭庭院;“感悟生活”是指人们可以自己参与到瓜果蔬菜的种植过程中或者体验果蔬的采摘过程,感受劳动人民的生活,重拾劳动生活的乐趣。

1927年,他领导革命军发动了秋收起义,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根据地建设也就此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青年时期的毛泽东还领导进行了土地革命,在1928年和1929年先后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个土地法,帮助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

问:正如您所说,您构建的数学能力模型被广泛地应用到许多研究中,包括PISA测试也是基于您的数学能力模型进行了课程设计.作为数学教育领域内一个重要话题,学生的能力测评也备受关注,中国的教育研究者对于PISA测试也一直很关注,那么您是如何看待国际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在数学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呢?

(二)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解马克思主义

青年毛泽东在理论上最大的创造就是对中国农民问题的研究。他不仅在实践中将革命斗争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在理论上也明确指出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他本身就出身于农民家庭,与农民关系密切。而且,在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最初几年的组织工作中,逐渐认识到农民这个大群体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1925年,他在文章中对中国各阶级进行了详细分析,来揭示在革命中“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3]3并且指出农民“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3]9同时,他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也都详细论述了农民以及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他还冲破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以城市为中心的界定,将中国革命的方向指向农村,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

毛泽东在认定马克思主义后,无论在实践中或是理论上都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并结合具体实践合理运用,使其更加完善。他突破教条主义,不局限于理论本身,而是将其与具体问题联系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得以中国化,并且为之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提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促成学生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高级思维能力的形成。根据提问内容以及认知层次,布鲁姆(1956)将问题分为知识类、理解类、运用类、分析类、综合类及评价类。该文主要根据布鲁姆的问题分类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分析。这六类问题涉及六个层次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层层深入。

总结

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演变是复杂的,他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确立是曲折的,其马克思主义观的确立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正是因为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才会带领我们党和国家赢得革命的胜利,才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创造条件,才会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M].北京:中央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23,65,77.

[2]埃德加·诺斯.西行漫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2:238,242.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9.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9)05-0063-03

【作者简介】邓亚菲(1995-),女,山东威海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

□编 辑/徐霄天

标签:;  ;  ;  ;  ;  ;  ;  ;  ;  ;  ;  ;  

邓亚菲: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演变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