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面地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海面,地形,稳态,重力场,海平面,模型,平均。
海面地形论文文献综述
马刚,邓孟真[1](2019)在《DOT2008A海面地形模型在我国邻近海域的精度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首先介绍了DOT2008A模型建立的原理和方法,利用我国48个长期验潮站19 a连续观测数据验证DOT2008A模型的精度,其均方差为0.118 m,残差的标准偏差为0.086 m;联合多源测高卫星建立的海面地形模型数据验证DOT2008A的精度,均方差为0.106 m,残差的标准偏差为0.099 5 m,且其残差分布图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从实验结果来看,DOT2008A模型在我国周边海域精度较高,其建立方法较为合理,转化应用价值较高;同时与多源测高卫星建立的海面地形比较结果来看,验证了自主建立的海面地形模型的正确性,对建立我国高精度海面地形模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苏勇,于冰,王继燕,杨莹辉,肖东升[2](2017)在《GOCE卫星数据确定的全球稳态海面地形和海表地转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OCE卫星235天的观测数据恢复了200阶次的重力场模型SWJTU-GO01S,结合欧空局提供的最新GOCE重力场模型和CNES-CLS 2011平均海面高模型,计算了全球稳态海面地形和海表地转流,并采用GRACE模型、多源数据同化模型和海洋浮标观测数据对GOCE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重力场模型精度和分辨率较高,GOCE计算结果所需的滤波半径小于GRACE结果;GOCE和GRACE模型的计算结果与CNES-CLS09稳态海面地形差异的RMS分别为6 cm和7 cm左右;与海洋浮标实测数据对比发现,GOCE和GRACE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差异明显,但GOCE的计算结果优于GRACE结果,而SWJTU-GO01S与DIR-R4和TIM-R4模型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整体而言,GOCE比GRACE数据的计算结果可以反映更小尺度地转流,且计算的精度更高;海洋环流结果和水准数据的对比表明SWJTU-GO01S与DIR-R4和TIM-R4模型的精度符合性较好,叁者计算的地转流精度基本相当.(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7年04期)
白希选,闫昊明,朱耀仲,彭鹏,沈迎春[3](2016)在《利用卫星大地测量技术研究海面动力地形及地转流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卫星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平均海平面高度与大地水准面资料的分辨率和精度得到大幅提高,这为确定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海面动力地形提供了条件,进而也促进了海面动力地形及地转流研究的发展.本文从数据资料、计算方法、空间尺度分析、误差分析及多源数据融合五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利用卫星大地测量技术研究海面动力地形及地转流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对目前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该研究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6年05期)
岳桢干[4](2015)在《Jason-3海面地形测绘卫星即将发射》一文中研究指出据www.spacedaily.com网站报道,由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牵头的Jason-3卫星计划于2015年7月22日发射升空。该卫星是持续23年之久的欧美联合海面高度测量卫星任务中的一张新面孔。在此之前,美国分别于1992年、2001年和2008年发射了Topex/Poseidon卫星、Jason-1卫星和Jason-2卫星(仍在服役)。这些卫星上的主要科学仪器是雷达高度计,它们先向海面发射微波(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15年07期)
白希选,闫昊明,朱耀仲,彭鹏[5](2015)在《基于区域滤波的GOCE稳态海面动力地形和地转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频域法,利用最新的GOCE卫星重力场模型和卫星测高数据计算了稳态海面动力地形.结合海洋表层漂流浮标的观测结果,对稳态海面动力地形进行了最优空间滤波尺度分析,给出了区域、纬度带和全球稳态海面动力地形的最优空间滤波尺度因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全球和区域地转流.结果表明:在中高纬度和全球区域,可以分别获得空间尺度优于102km和127km的稳态海面动力地形信息.与海洋表层漂流浮标对比可知,在强流区域,采用稳态海面动力地形得到的地转流速可以解释观测浮标流速的70%;在中高纬度区域,由GOCE重力场得到的地转流略优于对应的GRACE结果;在近赤道区域,由GOCE重力场得到的地转流精度略低于对应的GRACE结果;在北大西洋和阿古拉斯强流区域,由GOCE得到的地转流场明显优于对应的GRACE结果,其精度分别提高了16%和24%.(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彭利峰,张胜军,李大炜,赵倩[6](2013)在《中国近海及临海稳态海面地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Jason-1、Jason-2和Envisat叁颗测高卫星3年的GDR测高数据,与基于GOCE与GRACE联合重力场模型GOCO02S计算的大地水准面,采用几何法计算中国近海及临海海域稳态海面地形,计算结果表明,平均海平面与稳态海面地形体现了不同的趋势,且与已知研究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3年04期)
万晓云,于锦海[7](2013)在《由GOCE引力场模型和CNES-CLS2010平均海面高计算的稳态海面地形》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欧空局发布的叁组GOCE引力场模型及CNES-CLS 2010平均海面高数据,计算得到了全球的稳态海面地形,进而得到了全球地转流速度图.在此基础上重点对黑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OCE不同组解的稳定性较好,所计算的稳态海面地形的差异基本在厘米量级内,这间接表明了GOCE引力场模型提供的大地水准面的精度达到了厘米量级.此外,通过将GOCE与GRACE相应结果进行对比发现,GOCE可提供更多的局部信息,特别是对于流速快、水流窄的边界流,如黑潮、墨西哥湾流等,GOCE所得结果更加清晰,速度也更精确.(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彭利峰,姜卫平,金涛勇,张胜军[8](2013)在《利用GOCE重力场模型确定全球稳态海面地形及表层地转流》一文中研究指出稳态海面地形(MDT)是大地测量学家和海洋学家共同关心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该文基于WHU2009全球平均海面高模型和GO_CONS_GCF_2_TIM_R3纯GOCE重力场模型,采用几何法经高斯滤波处理后确定了全球稳态海面地形,与CLS09及DTU10MDTs相比,其差值均方根RMS均小于8cm,表明该文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根据地转流方程计算了相应的表层地转流,与GRACE重力场模型GGM03S结果相比,GOCE重力场模型所确定的表层地转流在墨西哥湾流、黑潮及厄加勒斯海流等海域均体现了更强的流速和更多的细部特征,验证了GOCE在洋流探测中的优势。(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中文版)》期刊2013年02期)
范开国[9](2010)在《基于海面微波散射成像的SAR浅海地形遥感探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浅海地形是海洋环境的重要要素。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主动式的微波传感器,其工作波长较长,可以不受云层、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的优点,因此SAR浅海地形遥感探测受到科学家的广泛(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方晶[10](2009)在《全新世辽东半岛海岸冲积低地地形发育和相对海面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以往辽宁海岸古环境复原的研究,存在研究范围大,钻孔密度低,缺乏对剖面做连续的微体古生物分析,在探讨海平面变化时未考虑各地潮差的影响,对钻孔高度缺少精确的测量以及在选择古海面标志上有误等不足。强调使用国外在海岸带研究中已成熟运用的硅藻分析等方法,以较小区域的海岸冲积-海积平原为对象,连续钻孔取样,高密度对沉积物做硅藻分析,详细区分海相和陆相沉积物,利用海岸平原上发育的覆盖在海相层上的泥炭和腐殖质黑色粘土作为古海面的标志层对古海面的高度和古海岸线的位置进行复原。研究结果表明,在辽东半岛东部的大孤山一带,面向海岸平原的沟谷埋藏泥炭十分发育。沟谷埋藏泥炭是全新世高海面期以后,随着海水的退却而形成的沼泽和湖沼等环境下的溺谷型泥炭;位于沟谷中沟头位置的海拔4m左右的泥炭底部的标高,大致代表了该区全新世最高海面期海水(平均高潮线)曾达到的位置和高度,其泥炭在沟头开始形成的时期大致代表该区全新世相对最高海平面期;研究区约6 000~5 000年前达到全新世相对最高海面,当时海面高度比现在约高出1.7m。相对高海面期大体持续到4 200cal BP,其后海面下降,3 200~2 700cal BP为海面下降到2.5m左右(平均高潮位)。这一时期海面相对稳定,海岸沙嘴发育。2 700cal BP以后海水开始从大洋河西部退出,大洋河进入低地,东北部的大洋河天然堤开始形成。其后2 766cal BP至1 495AD海退速度为4.8m/a;1 495AD到1 756AD海岸线向海后退速度为15.26m/a;1 756AD至1 900AD海岸线向海后退速度27.78m/a,推测造成1 495AD~1 756AD和1 756AD~1 900AD的海岸线快速向海后退的原因除与气候变冷外,这段时间人类活动加剧,导致上游森林遭到破坏,洪水携带泥沙入河,河流上游带来的输砂量增加也是造成大洋河平原快速向海方向扩张的重要原因。通过对辽东半岛西部的长兴岛八岔沟古泻湖平原做钻孔调查取样,查明了该古泻湖平原的海相层上限的高度。结果表明:该平原各孔的海相层上限高度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大约为海拔4.0~4.2m,该高度代表了该古泻湖平原全新世相对最高海平面期间海水所达到的平均高潮线的高度。该区约略早于5 800cal BP达到全新世相对最高海平面。全新世相对最高海面期的平均海平面高度约为海拔3.4~3.6m。将此高度与辽东半岛东部大孤山一带的全新世相对高海平面期(6 000~5 500cal BP)的平均海平面的高度值约2m相对比,显示出在全新世期间辽东半岛西部八岔沟一带较东部的大洋河平原有相对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表明全新世海进期当中,辽宁沿海普遍存在一次海退地质事件。从下辽河平原样品的~(14)C测年数据,推测这次海退时期大致在9 300-8 000cal BP。这次海退事件可能与冰后期新仙女木事件之后的8.2Ka前的降温事件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9-05-01)
海面地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GOCE卫星235天的观测数据恢复了200阶次的重力场模型SWJTU-GO01S,结合欧空局提供的最新GOCE重力场模型和CNES-CLS 2011平均海面高模型,计算了全球稳态海面地形和海表地转流,并采用GRACE模型、多源数据同化模型和海洋浮标观测数据对GOCE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重力场模型精度和分辨率较高,GOCE计算结果所需的滤波半径小于GRACE结果;GOCE和GRACE模型的计算结果与CNES-CLS09稳态海面地形差异的RMS分别为6 cm和7 cm左右;与海洋浮标实测数据对比发现,GOCE和GRACE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差异明显,但GOCE的计算结果优于GRACE结果,而SWJTU-GO01S与DIR-R4和TIM-R4模型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整体而言,GOCE比GRACE数据的计算结果可以反映更小尺度地转流,且计算的精度更高;海洋环流结果和水准数据的对比表明SWJTU-GO01S与DIR-R4和TIM-R4模型的精度符合性较好,叁者计算的地转流精度基本相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面地形论文参考文献
[1].马刚,邓孟真.DOT2008A海面地形模型在我国邻近海域的精度评估[J].海洋技术学报.2019
[2].苏勇,于冰,王继燕,杨莹辉,肖东升.GOCE卫星数据确定的全球稳态海面地形和海表地转流[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
[3].白希选,闫昊明,朱耀仲,彭鹏,沈迎春.利用卫星大地测量技术研究海面动力地形及地转流的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
[4].岳桢干.Jason-3海面地形测绘卫星即将发射[J].红外.2015
[5].白希选,闫昊明,朱耀仲,彭鹏.基于区域滤波的GOCE稳态海面动力地形和地转流[J].地球物理学报.2015
[6].彭利峰,张胜军,李大炜,赵倩.中国近海及临海稳态海面地形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
[7].万晓云,于锦海.由GOCE引力场模型和CNES-CLS2010平均海面高计算的稳态海面地形[J].地球物理学报.2013
[8].彭利峰,姜卫平,金涛勇,张胜军.利用GOCE重力场模型确定全球稳态海面地形及表层地转流[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3
[9].范开国.基于海面微波散射成像的SAR浅海地形遥感探测[J].测绘学报.2010
[10].方晶.全新世辽东半岛海岸冲积低地地形发育和相对海面变化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