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未成年犯人格状况.方法:采用《中国罪犯心理评估个性分测验(COPA-PI)》,利用方便抽样对380名有效样本进行了调查并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未成年犯的6个人格因子得分,即外倾、同情、冲动、自卑、暴力倾向、犯罪思维与全国常模存在极其显著差异(t=5.448、-7.303、5.289、-4.597、3.483、3.782,P<0.001).结论:未成年犯的外倾、同情、冲动、自卑、暴力倾向、犯罪思维等人格水平与全国常模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关键词:未成年犯;中国罪犯心理评估个性分测验;人格
未成年人既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但是家庭教育功能的异化、学校教育模式的滞后、社会不良亚文化的侵蚀以及未成年人自身不良因素,导致部分正常未成年人发展为未成年犯.我国从2009年到2017年,未满18周岁青少 年 刑 事 罪 犯 人 数 分 别 为 77604、68193、67280、63782、55817、50415、43839、35743、32778 人[1],从该数据发现,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犯罪总数已在逐年下降,从2009年到2017年下降了大约2倍多.但是未成年人犯罪性质恶劣,危害巨大,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并在全球引起了密切关注.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影响了其自身健康成长,亦给受害人带来莫大的身心伤害,更严重阻碍了社会和谐发展.众所周知,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内在的犯罪心理结构容易吸收外部不良刺激进而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即不健全人格导致了犯罪行为.鉴于此,了解与掌握未成年犯人格特征,有助于司法实务部门采取针对性策略对未成年犯进行矫正教育,促使他们早日顺利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以乙型脑炎病毒P3株基因组cDNA为模板,用C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100 μL扩增体系:模板4. 8 μL,上下游引物各2. 4 μL,5×PrimeStar Buffer 20 μL,DNTP Mixture 4 μL, PrimeSTAR HS DNA Polymerase 1.2 μL,dd H2O 65. 2 μL。扩增程序:94 ℃ 3 min、94 ℃ 30 s、57 ℃ 1 min、72 ℃ 1 min、72 ℃10 min,30个循环。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切胶纯化回收(按照DNA回收试剂盒操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样对象来自某未管所已满14周不满18周岁的男性未成年犯,共发放问卷392份,收回有效问卷380份,有效率为96.94%.
1.2 方法
对未成年犯人格特征调查采用 《中国罪犯心理评估个性分测验(COPA-PI)》[2],该量表适用的对象就是未成年犯,而且还有男性未成年犯的全国常模,因此,中国罪犯心理评估个性分测验量是一个测量未成年犯人格特征的有效工具.量表包括12个分测验,即外倾、聪敏、同情、从属、波动、冲动、戒备、自卑、焦虑、暴力倾向、变态心理、犯罪思维,共122题目.采用回答“是”计1分、回答“否”计0分的方式作答.整个测验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30,整个测验的分半信度为0.860.本研究中整个罪犯心理评估个性分测验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26.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5对数据进行管理与处理,并进行t检验.
2 结果
在暴力倾向人格特征方面,样本测验分数与常模存在极其显著差异.未成年人犯罪之所以存在暴力倾向,一是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容易激怒、比较冲动、喜欢逞能、喜欢斗狠,甚至随身携带管制刀具,这一切均已显示他们崇尚暴力行为.二是责任分散心理.当未成年人实施团伙犯罪行为时,并不是一个人发动的,而是团体成员的整体行为,一旦被司法机关惩罚,所有人都免不了必要的责任,于是在责任分散心理影响之下,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成员就不大关心犯罪的后果问题,而且出手比较狠毒.三是通过暴力犯罪,是达到犯罪目的最方便途径之一.通过暴力手段,他们能在最短时间内能控制被害对象,进而达到犯罪目的.
表1 未成年人犯罪个性特征与全国常模比较
注:***P<0.001
因子 全国常模M±SD 样本数据M±SD t外倾 5.45±2.12 5.33±2.09 5.448***聪敏 4.21±2.40 4.13±2.35 5.206同情 6.46±1.71 4.27±1.65 -7.303***从属 2.69±2.07 2.70±2.02 6.436波动 4.95±2.33 4.90±2.26 -6.712冲动 4.28±2.30 4.95±2.18 -5.289***戒备 3.17±2.29 3.15±2.32 4.807自卑 3.20±2.39 4.36±2.35 -4.597***焦虑 4.02±2.19 4.01±2.20 1.366暴力倾向 4.72±3.43 5.72±3.29 3.438***变态心理 2.20±2.05 2.17±1.93 3.257犯罪思维 5.63±2.92 6.40±3.05 3.782***
3 分析与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未成年犯在《中国罪犯心理评估个性分测验》的外倾、同情、冲动、自卑、暴力倾向、犯罪思维等因子上得分与全国常模存在极其显著差异,这说明未成年犯人格处于及其危险状况.具体分析如下.
3.1 外倾人格特征
在冲动人格特征方面,样本测验分数与常模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冲动人格障碍又被称为攻击性人格障碍,主要分为冲动型和边缘型.冲动型人格障碍青少年主要以冲动、鲁莽、易激怒及其缺乏自我控制为突出表现.当然,冲动型人格障碍的青少年在不发作时与正常人一样,对曾经不良的所作所为感到异常懊悔.针对冲动型未成年人来说,他们常常因为微小刺激就会产生勃然大怒的负面情绪,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会不假思索或不计后果,用鲁莽的冲动行为或攻击行为应对面临的刺激情境,这往往会加速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
3.2 同情人格特征
在自卑人格特征方面,样本测验分数与常模存在极其显著差异.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个体追求优越的根本动力,但是不正确的补偿会导致犯罪行为.针对未成年人来说,如果补偿缺乏则会导致对内在自我的伤害,使个体形成焦虑、悲伤、抑郁以及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而过度补偿会导致自我与外在的主体对立起来,然后为了自己私利把补偿建立在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基础之上,并以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抢劫等方式来表现这种极端补偿.
3.3 冲动人格特征
在外倾人格特征方面,样本测验分数与常模存在极其显著差异.虽然外向人具有热情、善于社交、活跃等良好特质,但是外向特征的未成年人容易与周围的人和环境接触交往,这导致他们容易接受外在的不良刺激,逐步形成不良人格特征,进而实施犯罪行为.巫相儒等研究指出,外向性人格与违法犯罪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具体表现为[3]:(1)外向性人格具有寻求刺激欲望的人格特征;(2)外向性人格个体遭受激惹,易放大不良情绪,对他人产生敌意与攻击性;(3)外向性人格的风险可能演变为表演型人格障碍,导致行为异化.
3.4 自卑人格特征
在同情人格特征方面,样本测验分数与常模存在极其显著差异.所谓同情意指,为他人感到悲伤和怜悯[4].针对未成年人来说,当他们处于毫无同情心理、漠视他人生命状态时,会为了个人欲望采用犯罪手段来满足;反之,当未成年人拥有怜悯之情时,就会尊重和热爱他人生命,善于理解他人,不会轻易对他人施加犯罪行为.正如亚当·斯密所说的“同情促使人们能相互理解并形成社会的道德评价”.
税收对于国家很重要,但是对于企业而言,过重的税负将会加大企业的成本,对企业的经营形成威胁。本文经过对H的税负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在许多大规模的房地产企业存在很大的税收筹划空间,比如H的企业所得税中利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方法,还有业务招待费的合理筹划方法,工薪福利费的筹划法和土增税中的“临界点”筹划法。这些均可起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在实践中还需结合实际的情形来运用。
3.5 暴力倾向人格特征
对380名未成年犯的总体人格特征进行测量,样本在犯罪个性特征的各个维度上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在外倾、同情、冲动、自卑、暴力倾向、犯罪思维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 5.448、-7.303、5.289、-4.597、3.483、3.782,P<0.001);在其它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1.
3.6 犯罪思维人格特征
在犯罪思维人格特征方面,样本测验分数与常模存在极其显著差异.所谓犯罪思维意指,犯罪人在犯罪活动中依据犯罪条件、侵害对象而对犯罪方法、工具、手段及后果等进行分析、综合、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5].针对未成年犯来说,他们的犯罪思维与其犯罪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他们的犯罪行为是其犯罪思维过程的一种外化反映.因为未成年人具有理性思维,当他们把这种理性思维用于犯罪活动时,就会对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用何种方式实施某种类型的犯罪进行反复思考以便确定最佳计划.正如马克思指出:“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瞥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己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6].显然,当未成年人具有犯罪思维之后,为了自己的私利,他们在犯罪过程中进行周密思考,确保自己的犯罪行为以高速度、高质量达到预期的非法目的.
不说个人,还有个大的“三生有幸”,即我们这年龄段的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那天我和年轻人聊天,他们说有房贷车贷压力大。我说:我当年没房贷车贷没压力,但每月工资先是37后是43.5(元),上有老下有小,住平房生炉子,星期天洗衣砸煤劈柴,30斤定量60%棒子面,你们可愿对换?
(1)支设模板:须注意平面位置、高度、垂直度、泛水坡度等的问题,模板与透水水泥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应涂隔离剂。
4 结论
未成年犯的外倾、同情、冲动、自卑、暴力倾向、犯罪思维等人格水平与全国常模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不满18岁青少年刑事罪犯数(人)[EB/OL].http://data.
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2015-06-03/2019-03-10.
〔2〕周勇.罪犯个性分测验[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7.112.
〔3〕巫相儒,叶尹渊,梁玉莲.试论外向性人格的致罪机制及心理预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5):135-138.
〔4〕(美)乔纳森·特纳,简·斯戴兹.情感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7.
〔5〕周长康.发展犯罪学:从传统犯罪到现代犯罪[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180.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7.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8-0060-02
收稿日期:2019-05-22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攻关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视角下未成年犯的人格重塑研究(2018CX146)
标签:人格论文; 特征论文; 测验论文; 未成年人论文; 冲动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第8期论文;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攻关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视角下未成年犯的人格重塑研究(2018CX146)论文; 阜阳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