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以冷黏成球法制备的碳酸化钢渣球形骨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密实时间对钢渣球形骨料性质及碳酸化反应程度的影响.测试了不同密实时间下球形骨料碳酸化前后的表观密度、吸水率及孔隙率的变化规律,通过XRD、TG-DTG、MIP等手段分析不同密实时间下球形骨料物相变化、碳酸化程度、孔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冷黏成球工艺制备钢渣球形骨料时,密实时间对钢渣球形骨料的表观密度影响很小,但球形骨料的吸水率随密实时间的增加下降明显.当密实时间从5 min增加到30 min时,碳酸化前后球形骨料的吸水率分别下降了29.5%和26.0%.钢渣球形骨料的强度主要来源于碳酸化反应,且球形骨料的碳酸化反应程度和强度随密实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碳酸化前吸水率为14.86%的球形骨料碳酸化后强度最高,为6.1 MPa,达到同等粒径天然碎石强度的41%.碳酸化的过程是由外向内进行的,球壳的碳酸化反应程度高于球心,且碳酸化前球壳越致密,球心的碳酸化反应程度越低.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常钧,于春阳
关键词: 冷黏成球法,钢渣,碳酸化,人造骨料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无机化工,建筑科学与工程
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2096)
分类号: TU528.041;TU521.4
页码: 257-263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1671K
下载量: 83
相关论文文献
- [1].碳酸化改性对■膨胀剂熟料矿物组成及水化历程的影响[J]. 建筑材料学报 2020(04)
- [2].低品位菱镁矿加压碳酸化法提纯试验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15(11)
- [3].碳酸饮料,想说爱你不容易[J]. 食品界 2017(02)
- [4].磷石膏碳酸化固定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3(06)
- [5].两段碳酸化法分离氧化铝和氧化镓的研究[J]. 洁净煤技术 2016(01)
- [6].碳酸化养护水泥矿物及熟料[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7].碳酸化时间对钢渣碳酸化的影响[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8].钙基吸收剂煅烧/加压碳酸化循环特性实验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29)
- [9].硅灰石碳酸化隔离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J]. 自然科学进展 2008(07)
- [10].铝酸钾溶液碳酸化分解的动力学[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7(10)
- [11].固体废弃物碳酸化处理研究综述[J]. 化工科技 2014(01)
- [12].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中烧结现象及改进措施[J].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4(03)
- [13].溶胶凝胶合成钙基吸收剂的循环碳酸化特性[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23)
- [14].加速碳酸化养护水泥——钢渣砌块(砖)的研究[J].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2009(03)
- [15].氧化铝连续碳酸化分解过程建模与仿真[J]. 系统仿真学报 2009(12)
- [16].加速碳酸化法稳固化工业危险废物焚烧飞灰重金属的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8(05)
- [17].粉煤灰改性钙基吸收剂循环碳酸化实验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20)
- [18].常喝碳酸饮料易骨折? 吓得我一口可乐喷出来[J]. 恋爱婚姻家庭(月末) 2018(02)
- [19].碳酸化养护钢渣和造纸污泥制备人造集料[J]. 粉煤灰 2011(03)
- [20].氧化铝碳酸化分解动态过程建模及非线性分析[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8(09)
- [21].煤炭地下气化矿物碳酸化固定二氧化碳的研究[J]. 煤炭转化 2013(03)
- [22].碳酸化养护钢渣混合水泥制备建材制品[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23].钾长石-磷石膏-煤粉焙烧提钾渣矿化固定CO_2[J]. 磷肥与复肥 2020(11)
- [24].荔枝果汁饮料碳酸化处理的工艺参数优化[J]. 现代食品科技 2012(07)
- [25].含铁粉尘再资源化利用与碳酸化球团工艺[J]. 烧结球团 2011(02)
- [26].高钙特征焚烧飞灰的加速碳酸化处理及对重金属浸出特性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09(11)
- [27].硫化钙碳酸化制备硫化氢工艺参数的研究[J]. 磷肥与复肥 2008(01)
- [28].发泡混凝土碱浸试块碳酸化增强固碳特性研究[J]. 材料导报 2019(S2)
- [29].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加速碳酸化处理[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10)
- [30].醋酸调质钙基吸收剂的循环碳酸化特性[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