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体产生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体,免疫,规律,旋毛虫,蛋白,瘟病,绦虫。
抗体产生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何世成,王昌建,刘文泽,刘秋,徐玉[1](2017)在《小反刍兽疫母源抗体的产生与消长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小反刍兽疫母源抗体的产生与消长规律,对3个养殖场内14只怀孕母羊产前1个月进行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采样检测分娩前母羊和所产羔羊7日龄、14日龄、21日龄的血清抗体。结果显示:小反刍兽疫抗体阴性母羊所产小羊抗体持续阴性,而抗体阳性母羊所产羔羊母源抗体有84.6%的窝产阳性率,母源抗体的半衰期在21d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庄光,陈祥珍[2](2016)在《小鹅瘟病毒抗原免疫鸡对蛋黄抗体产生规律的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鹅瘟疫是一种发生在3周龄以内雏鹅身上的亚急性或急性的败血传染性疾病,这种病毒具有传染速度快、致死亡率高、发病率高的特征。基于此,通过向产蛋鸡注射不同剂量的小鹅瘟病毒抗原的试验,来寻找抗体产生的规律,创造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抗体方法,降低养鹅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6年14期)
舒采松[3](2016)在《猪流感H3N2病毒感染早期诱导猪呼吸道产生多种特异性IgA抗体及其分泌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猪流感(SwineInfluenza,SI)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不仅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还能感染人群,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该病发病快,病程短,传播迅速,且易发生变异。感染猪可出现食欲下降、发热、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精神萎靡等症状。其病原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大部分属A型流感RNA病毒,其遗传特性由NA、M、PB、PA、NP、HA和NS8个基因片段决定。H3N2是该病毒常见亚型。目前国内外对流感病毒免疫分子的作用和流感疫苗效力的研究多以鼠、鸡等小动物作为研究对象,而对猪流感研究较少。近来研究表明猪是人、禽、猪流感病毒共同的易感宿主,是流感病毒基因重排的“混合器”和流感变异毒株产生的“孵化器”。本研究主要从宿主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应答猪流感病毒H3N2感染反应方面开展,研究结果可以对猪流感抗体水平监测和猪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价值。实验通过人工表达猪流感H3N2病毒8个基因片段的融合蛋白,分别以之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sIgA-ELISA方法,并检测同种毒株感染不同品种猪群后,呼吸道多种特异性sIgA抗体的分泌规律。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猪流感病毒蛋白的表达与鉴定分别扩增猪流感病毒流行毒株A/swine/guangdong/2006(H3N2)的NA、M1、M2、PB1、PA、HA1、NP和NS18个基因片段,双酶切后分别连接到pET32a(+)和pColdⅠ 表达载体上,构建 pET32a(+)-M1、pET32a(+)-NS1、pET32a(+)-PB1、pET32a(+)-NP、pColdI-HA1、pET32a(+)-NA、pET32a(+)-M2 和 pET32a(+)-PA 等8种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测序正确后,转染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成功获得M1、NS1和PB1叁种融合蛋白,蛋白分子量分别约为40 kDa、42 kDa和30 kDa。最后,用抗猪流感H3N2病毒阳性猪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2.攻毒后猪特异性sIgA抗体分泌规律的研究培养猪流感病毒,收获病毒并测定TCID50。分别对二元杂交猪与巴马猪进行猪流感病毒攻毒感染试验,并在21天内不同时间点采集鼻拭子样品。最后,用叁种融合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猪鼻腔中蛋白抗原对应的特异性sIgA抗体。结果表明SIV感染后第5日,鼻腔中抗叁种蛋白特异性sIgA抗体分泌均出现明显增加,感染后14日达到高峰,感染后21日开始下降,但抗叁种蛋白特异性sIgA抗体变化差异不显着(P>0.05);感染组中仅巴马猪抗PB1蛋白sIgA抗体分泌量稍高于二元猪,且在第14日和21日时差异显着(P<0.05),抗其他蛋白的sIgA抗体在两种猪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感染组sIgA抗体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苏贵龙,李建喜[4](2015)在《犬感染犬瘟热病毒后抗体的产生规律及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疾病,是造成犬及部分食肉目动物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和高死亡率的疾病。犬瘟热病毒感染犬产生抗体的规律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幼犬在出生后约35 d就失去了母源抗体的保护,需要人工对其进行预防免疫,以获得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抗体。犬瘟热病毒在进入机体后,引起以胸腺依赖性的B2细胞所介导的体液免疫为主,初次免疫应答产生的Ig M稍多于Ig G,再次免疫应答时记忆性B细胞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在很短时间内使得特异性Ig G抗体达到较高水平,且在机体内维持很久的时间。通过掌握Ig M和Ig G抗体产生的量及变化规律,可以诊断疾病发生的过程,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诊断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30期)
孙召金,刘晓雷,唐斌,廖成水,刘明远[5](2015)在《旋毛虫感染刺激宿主产生抗旋毛虫抗体的消长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旋毛虫成虫期、新生幼虫期及肌幼虫期的排泄分泌物(ES)抗原作为包被抗原,ELISA方法检测感染旋毛虫试验小鼠2个月内不同天数血清中抗旋毛虫抗体Ig M和Ig G水平,并采用Excel软件绘制其抗体消长规律曲线并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旋毛虫感染宿主后不同发育时期刺激宿主机体产生抗旋毛虫抗体的变化规律,旨在为临床上能够合理利用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的ES抗原诊断旋毛虫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可以利用旋毛虫3个发育时期ES抗原的混合物来检测旋毛虫45 d前的感染(即5~14 d的感染检测Ig M、15~45检测Ig G);感染45 d之后,可以利用单一肌幼虫时期ES抗原检测Ig G,最有意义的发现是利用旋毛虫成虫期和新生幼虫期的ES抗原可以有效检测14~19 d的感染。此研究成功获悉旋毛虫感染宿主后不同发育时期刺激机体产生抗旋毛虫抗体的消长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利用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抗原诊断旋毛虫感染情况及解决"诊断盲区"(感染后14~19 d)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姚景霆,冯志新,刘茂军,熊祺琰,白方方[6](2013)在《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诱导猪呼吸道产生多种特异性IgA抗体分泌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猪感染猪肺炎支原体早期,呼吸道针对病原不同功能蛋白分泌特异性IgA抗体的差异与规律,本研究通过已建立的猪肺炎支原体各蛋白的特异性IgA间接ELISA方法,分别检测7头试验猪在感染后第1、2、4、6、8、12、16和21天鼻拭子中抗P36、P46、P97R1的特异性IgA抗体滴度,并经过样品总蛋白浓度校准后,比较3种特异性IgA抗体在感染后21d内的分泌规律。结果显示,在感染后第6天,呼吸道中抗猪肺炎支原体P36、P46、P97R1的3种特异性IgA抗体分泌量均开始上升,于感染后第12天达到高峰,并可持续到第21天,且同1d内3种特异性IgA抗体之间的分泌量差异不显着(P>0.05)。本研究说明在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阶段,P36、P46、P97R1蛋白均可诱发猪呼吸道产生特异性IgA抗体,且分泌量与分泌规律较为相似,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段二珍,赵琳,陈静,张宜娜,卢晓艳[7](2011)在《PRRSV灭活抗原免疫接种后抗主要结构蛋白抗体的产生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PRRSV灭活抗原免疫接种后抗主要结构蛋白抗体的产生规律。方法用差速离心法纯化PRRSV Hn-3/06株,0.1%甲醛灭活PRRSV,加入弗氏佐剂乳化制备成PRRSV灭活抗原。20只昆明系小鼠(7~8周龄)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每次每只110μg蛋白剂量,第1组免疫1次,第2组免疫2次,每次间隔7 d。每隔7 d采血1次,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抗PRRSV及GP5、M和N蛋白的抗体效价。用Marc-145细胞进行细胞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灶抑制方法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结果 2组小鼠均产生针对PRRSV及各结构蛋白的抗体,抗PRRSV的抗体和抗N蛋白的抗体一免后14 d出现,21 d后抗体效价达到1∶1 280,35 d抗体水平达到最高;抗M蛋白的抗体一免后42 d出现,49 d抗体水平达到最高,抗体效价达到1:160;抗GP5蛋白的抗体一免后49 d出现,至56 d抗体水平呈上升趋势,抗体效价达到1∶80。免疫2次的小鼠各项ELISA抗体效价总体略微偏高。细胞中和试验结果表明第1组免疫小鼠免疫后42 d左右产生微弱的中和抗体;第2组免疫小鼠一免后35~49 d产生可检测到的中和抗体,42 d时中和抗体水平达到最高,抗体效价达到1∶2。结论纯化灭活的PRRSV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主要结构蛋白的抗体滴度较低,说明PRRSV抗原的免疫原性较弱,不能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保护抗体。(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孟斌,胡北侠,许传田,张金强,王希军[8](2010)在《不同日龄肉鸡感染网状内皮增生症和传染性贫血动态分布及抗体产生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禽网状内皮增生症(REV)和传染性贫血(CAV)在商品肉鸡中的感染情况,对某鸡场不同日龄商品肉鸡,通过斑点杂交和ELISA,对这两种免疫抑制病进行抗原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137份病料中REV感染率为2.19%,高于CAV的感染率(1.46%),相对应的90份血清样品中REV抗体水平都低于相同日龄CAV抗体水平(42日龄除外),且都低于50%。这些检测结果为该商品肉鸡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可靠生物学背景,具有重要的兽医临床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家畜生态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郭宝平,张壮志,古努尔·吐尔逊,吐尔洪·依米提,石保新[9](2010)在《EgM9免疫犬产生抗体变化规律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重组表达蛋白EgM9免疫实验犬,观察免疫犬的抗体变化及EgM9的免疫效果。方法用100μgEgM9及5mg的GST并辅以佐剂QuilA分别免疫实验犬,定期收集血清,以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G及其亚类、IgM、IgA与IgE;感染45d后剖检实验犬,统计犬体内虫体数量。结果免疫组和对照组血清IgG与IgA差异显着(P<0.05);而IgG1与IgG2免疫组和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IgM与IgE免疫组和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相对于对照组,免疫组的保护率达86%。结论用重组蛋白EgM9免疫犬后能产生很高的抗体水平,可以抑制细粒棘球绦虫的发育,EgM9或许有望作为一种有效的候选疫苗成分用于包虫病的防治。(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陈端,翁育伟,张拥军[10](2009)在《感染登革病毒后抗体产生规律及应用于暴发疫情的血清学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感染登革病毒后特异性抗体产生规律,指导基层实验室应用血清抗体检测方法对暴发疫情的早期病例作出正确诊断,为控制暴发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福建省1次暴发登革热疫情中的发热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血清标本441份,以及恢复期血清22份,用捕获法ELISA检测登革IgG和IgM抗体,并结合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本研究规定的病例判定标准,441例中登革热感染者为228例。其中,IgM抗体检出226例,IgG抗体检出119例。226例IgM抗体阳性标本中,IgG抗体同时阳性的为118份;119例IgG阳性标本中,IgM抗体阴性1例;两者均阴性的标本中用RT-PCR方法检测出1例。22份恢复期血清两类抗体检测均为阳性。绝大部分病例集中在10~70岁,病例的职业分布较广,男女比例为1∶1.53。结论登革病毒感染后特异性IgM抗体在发病早期即可检出,并可维持至少一个半月,但个别病例发病早期IgM可能为阴性;IgG抗体随病程的延长,其检出率逐步增高,至发病后50 d,其检出率可达95%左右。本研究结果抗体产生规律同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可为基层实验室开展登革热血清学检测和病例诊断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09年09期)
抗体产生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鹅瘟疫是一种发生在3周龄以内雏鹅身上的亚急性或急性的败血传染性疾病,这种病毒具有传染速度快、致死亡率高、发病率高的特征。基于此,通过向产蛋鸡注射不同剂量的小鹅瘟病毒抗原的试验,来寻找抗体产生的规律,创造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抗体方法,降低养鹅的风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体产生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何世成,王昌建,刘文泽,刘秋,徐玉.小反刍兽疫母源抗体的产生与消长规律[J].中国兽医学报.2017
[2].庄光,陈祥珍.小鹅瘟病毒抗原免疫鸡对蛋黄抗体产生规律的实践[J].乡村科技.2016
[3].舒采松.猪流感H3N2病毒感染早期诱导猪呼吸道产生多种特异性IgA抗体及其分泌规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
[4].苏贵龙,李建喜.犬感染犬瘟热病毒后抗体的产生规律及检测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5
[5].孙召金,刘晓雷,唐斌,廖成水,刘明远.旋毛虫感染刺激宿主产生抗旋毛虫抗体的消长规律[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5
[6].姚景霆,冯志新,刘茂军,熊祺琰,白方方.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诱导猪呼吸道产生多种特异性IgA抗体分泌规律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3
[7].段二珍,赵琳,陈静,张宜娜,卢晓艳.PRRSV灭活抗原免疫接种后抗主要结构蛋白抗体的产生规律研究[J].免疫学杂志.2011
[8].孟斌,胡北侠,许传田,张金强,王希军.不同日龄肉鸡感染网状内皮增生症和传染性贫血动态分布及抗体产生规律[J].家畜生态学报.2010
[9].郭宝平,张壮志,古努尔·吐尔逊,吐尔洪·依米提,石保新.EgM9免疫犬产生抗体变化规律的观察[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
[10].陈端,翁育伟,张拥军.感染登革病毒后抗体产生规律及应用于暴发疫情的血清学诊断[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