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喷射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蒸汽喷射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蒸汽喷射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蒸汽,喷射泵,系数,真空,凝结水,闪蒸,水蒸汽。

蒸汽喷射泵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凯[1](2019)在《MED-TVC海水淡化蒸汽喷射泵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喷射泵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喷射制冷、碳捕获、真空、燃料电池、化工工业和推力增强等多个领域。喷射泵优化对提高系统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然而,喷射泵内部结构参数众多且相互耦合,目前主要用试凑寻优法进行设计,费时费力又难以实现全局最优。针对该问题,本文考虑喷嘴内部工质流动机理与热物理特性,提出了一种解析法优化设计喷嘴结构,并且以蒸汽热压缩低温多效蒸馏(MED-TVC)海水淡化系统为应用对象,设计了流线型喷嘴蒸汽喷射泵并验证了其可行性与优越性。首先,结合工作流体流动机理与热物理特性,推导出喷嘴的1-D等熵稳态数学模型,并提出相应的喷嘴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其次,为了验证所提喷嘴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基于喷嘴内工作蒸汽轴向静温分布,设计出MED-TVC海水淡化典型工况下的蒸汽喷射泵流线型喷嘴。最后,仿真研究了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特性与内部流场,并从喷射泵性能与设计流程两个方面与传统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固定一次流压力,临界模式引射比与临界背压均随二次流压力增大而线性增加,二者线性回归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9989与0.9991。(2)固定一次流压力,正激波位置可作为喷射泵临界模式引射比与临界背压的评估指标。正激波在扩压室内,喷射泵运行在临界模式,引射比最大;正激波从扩压室入口向混合室移动,引射比降低;正激波从扩压室入口向出口方向移动,引射比与临界背压均增大。(3)固定一次流压力,在临界模式下增大二次流压力,正激波向扩压室出口方向移动,引射比与临界背压均增大。此外,增大背压至临界背压时,正激波恰好移动至扩压室进口,喷射泵处于临界模式;继续增大背压,正激波移出扩压室向混合室方向回移,引射比急剧下降,喷射泵处于次临界模式甚至失去引射能力。(4)仿真结果表明,在MED-TVC海水淡化典型工况,一次流与二次流压力分别为600 kPa和15 kPa时,比传统方法设计的喷射泵效率提高14.41%。(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08)

高锋[2](2018)在《蒸汽喷射泵在化工节能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简述了蒸汽喷射泵回收化工企业凝水排放乏汽的应用,介绍了蒸汽喷射泵的原理及计算,蒸汽喷射泵回收凝水乏汽的改造方案,对比采用蒸汽喷射泵回收乏汽前后,从经济角度分析,蒸汽利用率明显提高,并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8年05期)

武心壮[3](2018)在《核电站应急给水系统对蒸汽喷射泵的性能要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采用蒸汽喷射泵的核电站应急给水系统,提出了简化的应急给水需求分析方法。根据AP1000核电厂的主要参数,对停堆过程中一回路冷却要求进行分析,得到机组维持热备用温度和冷却过程对蒸汽喷射泵的性能要求。结果表明:在停堆的不同阶段要求蒸汽喷射泵能适应变工况运行,因此设计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蒸汽喷射泵配置形式,通过调节汽水参数以满足性能要求。(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苗苗,邵延君,王俊元,许向川[4](2018)在《基于响应面分析的结构参数对蒸汽喷射泵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准确地优化蒸汽喷射泵的结构参数,提高喷射泵的性能,选取A(喉径比)、B(扩散器锥度)、C(喉管长度与直径的比值)、D(喷嘴距)为优化变量,R(引射系数)为目标响应,将数值模拟法与响应面法相结合,建立了能够较好反映各优化变量对引射系数的响应回归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和分析建立的响应面3D图,得出:喉径比、扩散器锥度以及喷嘴距对喷射泵性能有显着影响,且喉径比与扩散器锥度都与喷嘴距有较显着的交互作用,借助Design Expert软件优化后得到在考虑这些交互作用下的最优结构参数组合为:A=0.11,B=8.75°,C=3,D=36 mm。研究结果为准确的选取蒸汽喷射泵的结构参数,提高喷射泵的性能提供了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波,李梦英,崔家峰,段云祥,李梦龙[5](2017)在《干式机械泵与蒸汽喷射泵的技术应用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干式机械泵应用于RH真空设备正在逐步推广,与传统的蒸汽泵相比,有一定优势。以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热轧部及不锈钢公司真空泵使用效果为出发点,针对蒸汽喷射泵和干式机械泵的运行特点、工艺效果、成本及环境影响做出详细比对分析。发现干式机械泵运行消耗比传统的蒸汽喷射泵节约70%以上,最低运行真空度67 Pa,脱氢能力55%~80%,脱氮能力10%~50%,在脱碳期真空度控制能力、成本控制及环境保护叁方面优于蒸汽喷射泵,在脱气及脱碳效果方面与蒸汽喷射泵能力相当甚至更优。充分挖掘这两种类型的真空泵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可为后续产线真空泵的选择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炼钢》期刊2017年06期)

石磊[6](2017)在《蒸汽喷射泵运行中蒸汽或水倒流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蒸汽喷射泵运行中,蒸汽倒流是常见故障,会造成设备真空度下降,偶尔也会出现水倒流故障。介绍了蒸汽喷射泵运行中形成蒸汽倒流或水倒流的因素,及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人造纤维》期刊2017年04期)

侯祥松[7](2017)在《蒸汽喷射泵和干式机械泵真空系统运行成本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钢铁真空冶炼抽真空系统主要采用蒸汽喷射泵和干式机械泵。文章对比分析两种系统的运行成本表明:干式机械泵较蒸汽喷射泵有运行成本的优势,特别是当系统抽真空能力较小时,优势更加明显;蒸汽价格对蒸汽喷射泵的运行成本有重要影响,应根据全厂低压蒸汽平衡核算蒸汽喷射泵运行成本;干式机械泵的国产化具备较好的市场前景。(本文来源于《冶金能源》期刊2017年04期)

许志敏,林丽生[8](2017)在《蒸汽喷射泵部分结构参数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蒸汽喷射泵结构的优化对其工作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适当的工作模型假设与简化,利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对水蒸汽喷射泵工作的情况数值模拟计算,经过Gambit网格划分,Fluent求解,分析几个结构参数(喉径比、混合室入口直径、喉管长度)对水蒸汽喷射泵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找出这些结构参数较合理的取值范围,使泵的工作性能达到最优化。(本文来源于《机械研究与应用》期刊2017年03期)

陈东升,訾双凤,倪玉林,俞卫华,朱麒[9](2016)在《稳定蒸汽喷射泵压力平稳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喷射泵和液环泵的工作原理。针对蒸汽喷射泵压力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如适当减弱液环真空泵的能力同时增加真空系统的能力可调性,来保证真空系统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聚酯工业》期刊2016年06期)

颜俏泽,陈君杰,陈婷婷[10](2016)在《蒸汽喷射泵系统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蒸汽喷射泵的基本工作原理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蒸汽喷射泵的工作原理,总结出蒸汽喷射泵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蒸汽喷射泵进行了系统优化设计,以便提升蒸汽喷射泵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6年12期)

蒸汽喷射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简述了蒸汽喷射泵回收化工企业凝水排放乏汽的应用,介绍了蒸汽喷射泵的原理及计算,蒸汽喷射泵回收凝水乏汽的改造方案,对比采用蒸汽喷射泵回收乏汽前后,从经济角度分析,蒸汽利用率明显提高,并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蒸汽喷射泵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凯.MED-TVC海水淡化蒸汽喷射泵优化设计[D].山东大学.2019

[2].高锋.蒸汽喷射泵在化工节能中的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

[3].武心壮.核电站应急给水系统对蒸汽喷射泵的性能要求分析[J].动力工程学报.2018

[4].苗苗,邵延君,王俊元,许向川.基于响应面分析的结构参数对蒸汽喷射泵性能的影响[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8

[5].李波,李梦英,崔家峰,段云祥,李梦龙.干式机械泵与蒸汽喷射泵的技术应用与比较[J].炼钢.2017

[6].石磊.蒸汽喷射泵运行中蒸汽或水倒流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J].人造纤维.2017

[7].侯祥松.蒸汽喷射泵和干式机械泵真空系统运行成本的比较[J].冶金能源.2017

[8].许志敏,林丽生.蒸汽喷射泵部分结构参数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7

[9].陈东升,訾双凤,倪玉林,俞卫华,朱麒.稳定蒸汽喷射泵压力平稳方法探讨[J].聚酯工业.2016

[10].颜俏泽,陈君杰,陈婷婷.蒸汽喷射泵系统优化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

标签:;  ;  ;  ;  ;  ;  ;  

蒸汽喷射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