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激励结构论文-叶显,吴非,刘诗源

政府激励结构论文-叶显,吴非,刘诗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府激励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减税,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脱实向虚

政府激励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叶显,吴非,刘诗源[1](2019)在《企业减税的创新驱动效应研究——异质性特征、机制路径与政府激励结构破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现实要求,借助2007—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集,实证检验企业减税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减税政策有效地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动能。然而,不同属性的企业在面对减税政策时有着异质性的反应函数。从影响机制来看,企业减税能够刺激企业的资源投入,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助力,又能够减轻企业"脱实向虚"的金融化偏向,从而达到去杠杆与创新驱动的双重拟合。特别地,有明显创新驱动导向的政府晋升激励制度,能够合理引导企业减税政策与技术创新活动相匹配,而那种"为增长而竞争"的晋升考核制度,无助于企业减税政策效力的释放。有鉴于此,想要深入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需要坚定不移实施"结构性"的减税政策,考虑企业属性差异,也要考虑减税政策的传导影响机制,更应该努力调整政策激励结构,以增强减税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罗晓辉,胡珑瑛,万丛颖[2](2018)在《结构趋同与“优势企业扶持”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来自于地方政府同质化竞争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优势企业扶持策略在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中难以形成足够的创新激励这一现实观察,本文从地方政府同质化竞争的视角对此提供了解释,并在静态博弈框架下考察了结构趋同形成的完整过程。结论表明,只要中央政府在新兴产业上释放较强的绩效信号,由于地方政府产业偏好的存在,同质化竞争下的结构趋同就会在偏离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且表现出固化特征,从而切断了优势扶持—规模经济实现—资本形成加速—创新投入增多的优势企业扶持政策的创新激励路径,也造成产业政策的低效。(本文来源于《管理世界》期刊2018年12期)

周彬,柳天恩[3](2017)在《不同市场结构下激励研发创新的产业政策和政府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横向条件情况下规模大、平均成本低的企业的研发激励没有小企业大,增加市场竞争有利于创新;而纵向的上下游企业垄断的压力传导到企业内部,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会更大。研发创新不仅需要企业和产业的资金投入,也需要政府研发资金投入和协调、培育产业研发联盟、建设通用技术平台等。对比汽车行业和高铁行业的发展,纵向的垄断市场结构有利于高铁行业研发创新,但是对于汽车、通信服务等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行业来说恰恰需要加大竞争。只重视扶持在位大型企业,在项目审批、市场准入、政府补贴等方面实行大企业优先政策不利于激励研发创新。(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17年10期)

张琴,易剑东,董红刚[4](2017)在《地方政府兴建大型体育场馆的激励结构与约束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有的激励结构与约束机制下,地方政府倾向于选择个性化产品以获得政治加分和晋升收益,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兴建大型体育场馆成为备选方案之一。然而,地方政府兴建大型体育场馆的效应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更加重要的是,大型体育场馆的公共产品至少是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其建设成本最终还是要公共财政偿还,给下一届政府留下了沉重的包袱,进而违背了社会公众利益和中央政府意愿,而地方政府行为背后体现出的是激励结构和约束机制的一致性或者背离度。此时,中央政府必然以某种形式的约束机制对地方政府行为加以控制,以避免地方债务危机和过分违背民意,在横向约束机制要素不完备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只能选择以审批制为代表的纵向约束机制。从官员晋升维度解释地方政府兴建大型体育场馆的激励结构,并在这一解释性框架下阐述我国兴建大型体育场馆中央审批制的合理性,意在指出大型体育场馆能否回归理性取决于激励结构与约束条件的互利耦合。(本文来源于《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韩巍[5](2016)在《治理结构、利益与激励:中国政府安全生产管理价值的制度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受到经济增长价值的侵蚀是当前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遭遇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监管政治理论和经济学中的激励理论,在对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主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造了"治理结构一利益一激励"的中国政府安全生产管理价值分析框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安全生产的治理结构由政企合一转向多元分化;利益结构由国家"包办"演变为交错复杂;政府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在价值也由福利导向转为发展导向。为了重建政府安全生产管理的公平正义价值,在利益结构方面要通过法治化和完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促使地方政府形成安全生产监管的内在激励,在治理结构方面通过职工组织建设和利益表达渠道的完善增强职工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行为的影响力,重新构造经济增长与安全生产的均衡激励机制.从而在政府安全生产管理价值上重新确立维护社会正义的取向。(本文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期刊2016年10期)

曹芳,谌坤[6](2015)在《产业结构优化激励下地方政府的创业板上市“过度扶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创业板作为国家产业结构优化战略的重要载体,成立五年来其规模稳步扩张并且产业带动效应初显。在地方政府相一致的区域产业战略导向下,其对区域内企业创业板上市存在行政资源上和经济资源上的"过度扶持"现象。虽然这一"过度扶持"行为具有制度性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这将扭曲创业板引导资源流向新兴经济领域的市场机制,并进一步阻碍创业板发展。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重构地方政府的行为边界,使其真正服务于创业板市场发展。(本文来源于《广西财经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陆明涛[7](2014)在《结构变迁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行为激励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把地方政府行为激励做对"是中国政治经济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中国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放入一个委托-代理模型进行考察,其中中央政府以追求经济产出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地方政府则以追求由奖惩系数加权的财政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现有的分权制度和分税制改革为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行为激励,使地方政府有动力不断追求资本引进和积累,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变迁进程的推移,如何重塑地方政府行为激励机制,是中央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中央政府要将培育人力资本和鼓励企业研发创新作为政策目标,引导地方政府通过创设良好社会环境、提高法治建设水平来吸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从而达到降低社会矛盾、提升国家发展水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最终目标。(本文来源于《金融评论》期刊2014年06期)

姚继军[8](2013)在《发展教育首当调整政府激励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过于倚重GDP增长的考核与委任的激励结构,是造成地方政府发展教育过程中行为扭曲的重要原因。解决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加大投入固然重要,但如果不对地方政府的激励结构进行调整,恐怕仍然无法真正调动地方政府发展教育的积极性。 在地方政府发展本地教育事业(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期刊2013-05-02)

李天籽[9](2012)在《激励结构与中国地方政府对内对外行为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内地方保护与对外开放合作是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的两个显着特征。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说明,晋升激励结构是决定中国地方政府在对内和对外行为选择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的条件下,中央政府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晋升锦标激励机制,导致地方政府实施地方保护和分割市场行为。而由于在对外合作中不存在晋升竞争的影响,使得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本文还进一步揭示了地方政府对内竞争与对外合作的动机、表现、后果,以及两种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期刊2012年08期)

张为杰[10](2012)在《公共支出结构的增长效应与基于地方政府激励的解释——全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是理论界探讨的热点。运用全国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央政治集权—地方经济分权的情况下,公共支出结构的增长效应具有一定的制度特征。现实中地方政府倾向于生产性支出,忽视民生性支出。但是,前者对滞后期的增长效应相对较小,而后者对滞后期增长的效应较为明显。研究进一步发现,地方政府行为的根源在于面对较强的政治激励、经济激励与较小的公众声誉机制约束。(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政府激励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优势企业扶持策略在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中难以形成足够的创新激励这一现实观察,本文从地方政府同质化竞争的视角对此提供了解释,并在静态博弈框架下考察了结构趋同形成的完整过程。结论表明,只要中央政府在新兴产业上释放较强的绩效信号,由于地方政府产业偏好的存在,同质化竞争下的结构趋同就会在偏离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且表现出固化特征,从而切断了优势扶持—规模经济实现—资本形成加速—创新投入增多的优势企业扶持政策的创新激励路径,也造成产业政策的低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府激励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叶显,吴非,刘诗源.企业减税的创新驱动效应研究——异质性特征、机制路径与政府激励结构破解[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9

[2].罗晓辉,胡珑瑛,万丛颖.结构趋同与“优势企业扶持”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来自于地方政府同质化竞争的解释[J].管理世界.2018

[3].周彬,柳天恩.不同市场结构下激励研发创新的产业政策和政府平台[J].中国科技论坛.2017

[4].张琴,易剑东,董红刚.地方政府兴建大型体育场馆的激励结构与约束机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7

[5].韩巍.治理结构、利益与激励:中国政府安全生产管理价值的制度基础[J].中国行政管理.2016

[6].曹芳,谌坤.产业结构优化激励下地方政府的创业板上市“过度扶持”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5

[7].陆明涛.结构变迁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行为激励机制[J].金融评论.2014

[8].姚继军.发展教育首当调整政府激励结构[N].中国教育报.2013

[9].李天籽.激励结构与中国地方政府对内对外行为差异[J].中国行政管理.2012

[10].张为杰.公共支出结构的增长效应与基于地方政府激励的解释——全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

标签:;  ;  ;  ;  

政府激励结构论文-叶显,吴非,刘诗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