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刘继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知识分子,互联网,小说,文学,商路,精神,之路。
刘继明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1](2019)在《广东商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继明:飞入佛山拓商路的“金凤凰”》一文中研究指出刘继明收藏着一张珍贵的老照片。10年前,刘继明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代表,受邀观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受到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张老照片,就是接见结束后,中央领导人和海外高层次人才代表的合影。人才是带动地方腾飞的“金凤凰”。刘继明已经落在佛山(本文来源于《佛山日报》期刊2019-07-05)
阳燕[2](2018)在《思想勘探者的乡愁之书——论刘继明的长篇小说《人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境》汇集了刘继明近二十年来的观察与思考,将知识分子叙述与底层叙述这两个作家最关切的题旨作了一次综合而深入的表达,乡愁是小说的基调与底蕴,思想则赋予小说价值与深度。本文认为,思想视野与乡愁叙事的交融,将《人境》谱写为乡村和城市、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写实与抒情、叙事与象征的交响,践行了作者倡导的"大文学"的理想范式。(本文来源于《长江学术》期刊2018年02期)
朱永富[3](2018)在《改革时代的精神史——评刘继明小说《人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书写当代史是当代文学的重要使命。刘继明的长篇小说《人境》在书写当代史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这部长达五十多万字的小说,堪称是一部改革时代的精神史。在当代文学的当代史叙事中存在着一种断裂,就是从革命时代到市场化时代的断裂。在这些小说中,人物似乎一夜之间完全忘却了过去,抛弃了过去,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进入了市场化时代。过去匮乏而压抑,现在则过剩而狂欢。《人境》通过精神史式的叙述,在很大程度上将两个时代重新联结在一起,弥合了这(本文来源于《小说评论》期刊2018年01期)
吴汉平[4](2017)在《河流与家园——刘继明故乡题材小说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刘继明是湖北省着名作家,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90年代以一系列"文化关怀小说"享誉全国文坛,至今已发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随笔等各类文学作品数百万字。刘继明的小说创作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描写文人知识分子的"文化关怀小说",以及关(本文来源于《长江文史论丛》期刊2017年00期)
乌兰其木格[5](2017)在《理想主义、精神之父以及孤独的个人——读刘继明的长篇小说《人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刘继明的长篇小说《人境》承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尊崇的社会主义文学的叙事流脉。小说以马垃、逯永嘉、马坷、慕容秋、何为、旷西北等典型人物为中心,力图翔实而精准地书写出一群理想主义者在风云激荡的社会变革和波诡云谲的灾难历史中的现实遭际与精神期许。刘继明在《人境》中正面直视当下中国的社会现状,揭示出两(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期刊2017年03期)
吴汉平[6](2017)在《刘继明小说创作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出生于湖北石首的着名作家刘继明从事文学创作叁十余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其小说作品中人文关怀的精神内核以及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水乳相融的艺术风格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刘继明小说的相关研究可以按时间顺序排列:对刘继明早期自传体乡村题材作品的分析;对作家以城市知识分子及艺术家生活为题材的"文化关怀小说"的分析;对作家"底层叙事"风格转型后的社会底层贫民题材小说的分析;以及对作家近年长篇小说《一诺千金》《江河湖》《人境》的思想内涵与总体艺术风格的分析等。众多学者从创作动机、思想主题、总体基调、风格发展、结构模式、修辞策略等不同角度对刘继明小说的相关研究有助于读者全面认识刘继明小说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动态》期刊2017年08期)
李云雷[7](2017)在《“新社会主义文学”的可能性及其探索——读刘继明的《人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刘继明的长篇小说《人境》(原载《芳草》2016年第2期,作家出版社出版)以马垃与慕容秋为核心人物,以神皇洲和知识界为主要场域,书写了40年来人和社会的沧桑巨变及"中国往何处去"的重大命题。在马垃和慕容秋身上承载着知青上山下乡以来的城乡生活史,具有一种深邃的时间感。《人境》是对《创业史》等社会主义文学的继承与重新思考,体现了作者对长篇小说艺术的创新,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是对"新(本文来源于《当代作家评论》期刊2017年03期)
张元珂[8](2017)在《现实感、思想性及其修辞选择——刘继明《人境》读札》一文中研究指出假若说某人的某部作品缺乏厚重的"现实感",他八成不赞同你的观点,他会反驳:我生活在当下,我对这个时代的生活耳熟能详;我作品的内容与主题无不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你怎么能说我的作品缺乏"现实感"呢?应该说,你不能完全否定他的这种"反驳",只能说,由于小说家们对"现实感"的理解与实践的不同而最终导致了上述认知观点上的分歧。其实,作为文学经验的现实感,或者说作为美学的、审美意义上的现实感:它首(本文来源于《当代作家评论》期刊2017年03期)
张丽军,刘仁杰[9](2017)在《个人之遇、乡村之境和知识分子之路——论刘继明的《人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境》是作家刘继明推出的新作,被称为新时代的《平凡的世界》。作家用55万字的篇幅展示了中国最近几十年来的历史进程,用现实的笔触呈现了个人之遇与中国农民之境、知识分子之路。本文从平实深厚的叙述、当代变革历史的反思、人性本色的探寻叁个部分来分析作品独有的艺术价值,展现作家对中国农村、农民出路的思索,对当代中国人生存境遇与知识分子道路的追问。《人境》这部作品所要表现的不仅仅是对现实丑恶面的批判与历史错误的反思,更多想要表达的是对人性中最美好的事物消逝的惋惜、金钱异化下的社会生态和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文化忧思。(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动态》期刊2017年05期)
桂琳[10](2017)在《从《江河湖》到《人境》——论刘继明的“知识分子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聚焦刘继明2010年和2016年接连出版的两部长篇小说《江河湖》与《人境》。通过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刘继明为我们时代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知识分子小说类型。这种类型的小说首先基于作者对知识分子身份的清晰确认,并将小说创作看作是知识分子参与社会建构的重要途径,从而形成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文学创作日益走向社会边缘的时候,这一类型的小说对当代文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动态》期刊2017年05期)
刘继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境》汇集了刘继明近二十年来的观察与思考,将知识分子叙述与底层叙述这两个作家最关切的题旨作了一次综合而深入的表达,乡愁是小说的基调与底蕴,思想则赋予小说价值与深度。本文认为,思想视野与乡愁叙事的交融,将《人境》谱写为乡村和城市、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写实与抒情、叙事与象征的交响,践行了作者倡导的"大文学"的理想范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刘继明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静.广东商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继明:飞入佛山拓商路的“金凤凰”[N].佛山日报.2019
[2].阳燕.思想勘探者的乡愁之书——论刘继明的长篇小说《人境》[J].长江学术.2018
[3].朱永富.改革时代的精神史——评刘继明小说《人境》[J].小说评论.2018
[4].吴汉平.河流与家园——刘继明故乡题材小说述评[J].长江文史论丛.2017
[5].乌兰其木格.理想主义、精神之父以及孤独的个人——读刘继明的长篇小说《人境》[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7
[6].吴汉平.刘继明小说创作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动态.2017
[7].李云雷.“新社会主义文学”的可能性及其探索——读刘继明的《人境》[J].当代作家评论.2017
[8].张元珂.现实感、思想性及其修辞选择——刘继明《人境》读札[J].当代作家评论.2017
[9].张丽军,刘仁杰.个人之遇、乡村之境和知识分子之路——论刘继明的《人境》[J].社会科学动态.2017
[10].桂琳.从《江河湖》到《人境》——论刘继明的“知识分子小说”[J].社会科学动态.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