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申采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申采浩,旅顺监狱,大连刑务支所
申采浩论文文献综述
朱尤辰[1](2018)在《申采浩在旅顺监狱的生活和斗争》一文中研究指出1930年,申采浩被判10年有期徒刑,在旅顺监狱关押。服刑期间,因脑溢血殉国。申采浩的一生为了朝鲜的独立尽心尽力,从他进入监狱直到殉国,经历了悲层剧性的生活。同时,他的夫人与儿子也跟随他经受了人生的苦难和漂泊。文中主要介绍申采浩在旅顺监狱关押期间的生活和斗争情况,并且对记录他生平事迹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梳理,通过此举可以了解到当时与申采浩交往的人物的视角,进而加深对他的了解。(本文来源于《大连近代史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金柄珉[2](2017)在《流亡与建构:申采浩的中国体验与近代想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申采浩的中国流亡体验对于其思想发展和时代认识、知识话语与近代想象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初,作者在英雄传记和幻想小说《梦天》中以英雄话语、国民话语来建构想象的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国家想象,并表现了他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到了20世纪20年代,申采浩从民族主义转向无政府主义,在一系列散文和小说《龙和龙的大激战》中以民众话语、阶级话语展现了他的东亚想象乃至世界想象。申采浩的小说表现出主体"欲望"的隐喻与象征、变形与超越,并以此获得对于现实世界的象征和想象,从而具有对传统叙事的解构意义。申采浩文学的近代想象研究对于深入探讨韩国近现代文学中的中国体验叙事的特征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17年04期)
邱士杰[3](2017)在《日据时期朝鲜与台湾的无政府主义者交流——以申采浩与林炳文的活动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本殖民统治下,殖民地台湾和朝鲜分别产生了近代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台湾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始于1920年代,并先后经历了无政府主义与布尔什维主义的合作与分裂两个阶段。此过程中,朝鲜无政府主义者申采浩是与台湾无政府主义者保持长期合作的代表性人物。申采浩与林炳文──台湾知名客籍女性作家林海音的叔叔──在1928年以"东方无政府主义者联盟"的名义在东北和台湾分头展开秘密行动。虽然两人在两地先后被捕,但他们为了脱离日本殖民统治而付出的努力以及为此形成的中韩两国革命者的合作却值得后人的记忆与述说。(本文来源于《台湾研究集刊》期刊2017年02期)
吴岚[4](2016)在《韩国独立运动家申采浩》一文中研究指出申采浩是韩国着名的民族独立运动家、思想家、朝鲜历史传记小说的代表作家、史学家和哲学家。青年时期,他在韩国国内积极开展民族爱国启蒙运动,日占韩国后流亡到海外,曾先后在中国、苏联等地继续进行抗日独立运动。因深受中国文化历史的影响,他潜心于国史研究,撰写《朝鲜史研究草》,为韩国近代史研究奠定了基础;他为义烈团撰写的《朝鲜革命宣言书》为韩国抗日独立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928年,申采浩为独立运动筹集资金,在中国台湾不幸被捕后关押在旅顺监狱,1936年在狱中因病去世。(本文来源于《中国纪念馆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高瑞延[5](2016)在《申采浩民族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中期,朝鲜由于国内政治腐败及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等因素,逐渐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朝鲜封建的统治制度遭到冲击,朝鲜人民对于政府腐败的不满情绪高涨。进入近代的朝鲜,封建统治逐渐崩溃,新兴的启蒙思想逐渐传播开来。申采浩的民族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思想为处于殖民统治的朝鲜人民带来了新的思想。申采浩出生于朝鲜没落的贵族家庭,经历了朝鲜的“内忧外患”,看到了封建制度的腐朽落败。于是他吸收了西方先进的“进化论”思想,并将其发展为适合朝鲜当时局势的民族主义思想。后期他接触到了中国的无产阶级思想,无政府主义思想在这一阶段得以发展。申采浩的成就在于为维护祖国的自由与权力,不断更新变换自己的意识,并且尽自己的努力向朝鲜人民传播爱国和救国思想。因此可以说申采浩及朝鲜爱国人士的思想为朝鲜近代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对19世纪中期朝鲜半岛的局势研究入手,结合申采浩个人经历,分析其思想的变化过程,从而较为深刻的探析申采浩民族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对朝鲜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6-05-20)
金海鹰[6](2015)在《论梁启超对韩国开化期申采浩诗歌的影响——从《饮冰室诗话》到《天喜堂诗话》》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的政论和着作流传到韩国后不仅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追捧,而且对韩国开化期的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起了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梁启超对申采浩诗论的形成与文学创作影响较大。本文对梁启超和申采浩的诗界革命及诗论的实践进行了比较研究。申采浩不仅接受了梁启超诗论的各种观点,还根据其观点摸索出了更适合韩国国情的诗论,并使之起到宣传爱国主义和启蒙、教化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论丛》期刊2015年01期)
太成华[7](2015)在《申采浩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申采浩(1880-1936),号丹斋,是20世纪韩国最杰出的独立运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以主体哲学为根基的宁死不屈的抗日战士、民族主义历史学家、民族运动的启蒙家和爱国作家。申采浩出生在朝鲜没落的两班家庭,童年时期是"读书狂",走过了 "内明外愚"的青年时代;通过爱国启蒙运动,走上了抗日独立运动之路;着有《读史新论》,确立了韩国民族主义历史观;组织"无政府主义东方联盟",走上了无政府主义道路。申采浩虽然不是纯粹的哲学家,但努力从哲学的层面上思考和试图解决20世纪的韩国所面临的历史性难题,其思想深度并不亚于哲学家。他作为无时无刻不为民族思考的知识分子,在自己的一生中形成了其特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学观,为后人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精神遗产。本文分五章对申采浩的思想进行了探讨。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学界的相关研究动态,并提出笔者的研究方法。第二章阐述申采浩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生平及其着述。申采浩的成长时代,正值世界列强瓜分朝鲜半岛的动荡时期,日本和俄国的魔爪已经伸向朝鲜。他是在爷爷申星雨儒教经传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但沧桑巨变的时代环境使他认识到,不能期望在传统儒教的价值体系框架内妥善解决韩国的现实问题,由此他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纵观申采浩的一生,可以将其分为少年时期、启蒙运动时期、流亡海外时期和狱中生活时期四个阶段。与此同时,申采浩颇丰的政论、随笔、人物传记、小说等着述,对鼓舞民族斗志、维系民族精魂、维护国家独立与自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第叁章系统阐述了申采浩的思想。申采浩以20世纪伟大的先觉者,不屈不挠的独立运动家为大众所知。而实际上申采浩更是作为思想家、言论家、史学家、政治家、文化家等积极奔波于各领域。因此,只有从申采浩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学观等层面方位地去考察,才能揭示出其思想的全貌。本章作为论文的重点,笔者通过五个方面对申采浩的思想及人生实践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第四章为结语,将文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5-05-05)
李相益,李春实[8](2014)在《论申采浩的民族主义历史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申采浩的民族主义历史观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宣扬"郎家",排斥"儒家"。申采浩认为"郎家"才是自主的、进步的思想,因而积极拥护"郎家",排斥"儒家"。申采浩断定儒家是朝鲜近代社会没落之元凶,应通过打破儒家思想找寻民族的出路。从道德观点来看,申采浩的这种历史观和"目的可以正当化任何手段"的独立斗争方法论是存在很大问题的,我们在继承他的爱国精神的同时也要超越和克服片面的历史认识。(本文来源于《大连近代史研究》期刊2014年00期)
金柄珉[9](2014)在《丹斋申采浩的哲学思想与人生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申采浩是近代韩国最杰出的人物之一。申采浩的主体哲学涵盖着主体的本质属性、存在方式、历史意义、现实价值等。主体哲学贯穿在申采浩抗日活动、历史研究、文学创作中。他毕生投入民族独立运动,展示了抗日斗士的宁死不屈的精神;作为历史学家他以民族史观批判传统史学和殖民主义史学,确立了韩国近代史学;作为作家其文学作品,尤其是在中国流亡时期创作的文学遗稿最为迫切地表现出其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王珍仁[10](2013)在《申采浩、李会荣是无政府主义者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朝鲜半岛的独立运动史上,申采浩、李会荣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在对二人的研究评价过程中,不论是韩国的研究者还是中国的研究者,对他们在中国境内所从事的民族独立运动、政治主张都没有给予客观公正及全面而又负责任的肯定,只是笼统地为二人盖棺定论,称之为在中国境内的韩国无政府主义运动活动家。究其根源就在于我们没有从历史的发展变化中看待二人的政治主张。笔者从历史的宏观与微观上对申采浩、李会荣的政治主张与无政府主义所倡导的学说加以比较,从而认定其二人绝非无政府主义者,而是韩国民族独立运动杰出的领导者,韩国民族民主主义社会活动家。(本文来源于《大连近代史研究》期刊2013年00期)
申采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申采浩的中国流亡体验对于其思想发展和时代认识、知识话语与近代想象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初,作者在英雄传记和幻想小说《梦天》中以英雄话语、国民话语来建构想象的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国家想象,并表现了他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到了20世纪20年代,申采浩从民族主义转向无政府主义,在一系列散文和小说《龙和龙的大激战》中以民众话语、阶级话语展现了他的东亚想象乃至世界想象。申采浩的小说表现出主体"欲望"的隐喻与象征、变形与超越,并以此获得对于现实世界的象征和想象,从而具有对传统叙事的解构意义。申采浩文学的近代想象研究对于深入探讨韩国近现代文学中的中国体验叙事的特征有着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申采浩论文参考文献
[1].朱尤辰.申采浩在旅顺监狱的生活和斗争[J].大连近代史研究.2018
[2].金柄珉.流亡与建构:申采浩的中国体验与近代想象[J].东疆学刊.2017
[3].邱士杰.日据时期朝鲜与台湾的无政府主义者交流——以申采浩与林炳文的活动为中心[J].台湾研究集刊.2017
[4].吴岚.韩国独立运动家申采浩[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6
[5].高瑞延.申采浩民族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思想探析[D].延边大学.2016
[6].金海鹰.论梁启超对韩国开化期申采浩诗歌的影响——从《饮冰室诗话》到《天喜堂诗话》[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5
[7].太成华.申采浩思想研究[D].延边大学.2015
[8].李相益,李春实.论申采浩的民族主义历史观[J].大连近代史研究.2014
[9].金柄珉.丹斋申采浩的哲学思想与人生实践[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王珍仁.申采浩、李会荣是无政府主义者吗[J].大连近代史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