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控油系统及空调器论文和设计-黎国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压缩机控油系统及包括该压缩机控油系统的空调器,压缩机控油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油分离器及第二油分离器,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一气体旁通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且所述气体旁通管上设有电磁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合理利用安装空间,在满足油分离器的容积的前提下,可满足安装需求;且可有效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保证压缩机本体内部的储油量;再者,可防止压缩机内部由于压力过低导致的停机、限频现象,在压缩机内部压力过高时可进行泄压保护。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压缩机控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第一油分离器及第二油分离器,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一气体旁通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且所述气体旁通管上设有电磁阀。

设计方案

1.一种压缩机控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第一油分离器及第二油分离器,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一气体旁通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且所述气体旁通管上设有电磁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控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容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容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控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容积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容积的比值范围为1-2.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控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回油管,所述第一回油管的一端并联连接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回油管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底部、及通过所述第二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底部,所述第一回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且所述第一回油管上设有节流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控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为毛细管或者膨胀阀。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控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回油管,所述第二回油管的一端并联连接有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二回油管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三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底部、及通过所述第四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底部,所述第二回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且所述第二回油管上设有阀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控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处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出气口处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8.一种压缩机控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第一油分离器及第二油分离器,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进气口均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且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出气口之间连接有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通过一气体旁通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且所述气体旁通管上设有电磁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控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回油管,所述第一回油管的一端并联连接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回油管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底部、及通过所述第二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底部,所述第一回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且所述第一回油管上设有节流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控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回油管,所述第二回油管的一端并联连接有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二回油管分别通过所述第三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底部、及通过所述第四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底部,所述第二回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且所述第二回油管上设有阀门。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控油系统。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缩机控油系统及包括该控油系统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通常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四通换向阀、储液器、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内换热器,在制冷模式时,室外换热器为冷凝器,室内换热器为蒸发器,在制热模式时,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室内换热器为冷凝器;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油分离器的入口连通,油分离器的底部通过回油管与压缩机的吸入口连通,且回油管上设有节流装置,油分离器的出气口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阀口连通,通过油分离器可实现对压缩机的控油,四通换向阀的第二阀口与室外换热器的一端连通,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的一端连通,且膨胀阀设于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三阀口连通,四通换向阀的第四阀口与储液器的一端连通,储液器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吸入口连通。

在空调器正常运行使用过程中,随着冷媒在管路中的循环流动,压缩机中的油也同步参与循环,而排气过热度与压缩机的油循环量成反比,过热度越低,压缩机的油循环量越大。因系统配管长、冷媒量需求大,需要大容积的油分离器以保证压缩机内部充足的储油量;另外,在空调器的启动阶段或者超低温制热工况下,现有技术很难快速建立排气过热度,使得压缩机内的冷冻机油随冷媒流失到整个循环管路中,导致压缩机在缺油状态下运行,压缩机的机芯损耗加大,使用寿命缩短,甚至直接导致其烧坏。为解决此问题,需要安装容积足够大的油分离器才能保证压缩机内部的储油量需求,但由于安装空间的限制,油分离器的容积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压缩机控油系统及具有该控油系统的空调器,能够灵活适应安装空间,在确保控油系统的有效容积的前提下,方便油分离器的安装及拆卸,且可在超低温制热工况或者启动阶段,快速建立排气过热度,保证压缩机本体内部的储油量充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压缩机控油系统,其包括:压缩机、第一油分离器及第二油分离器,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一气体旁通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且所述气体旁通管上设有电磁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容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容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容积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容积的比值范围为1-2.5。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缩机控油系统还包括第一回油管,所述第一回油管的一端并联连接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回油管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底部、及通过所述第二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底部,所述第一回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且所述第一回油管上设有节流装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节流装置为毛细管或者膨胀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缩机控油系统还包括第二回油管,所述第二回油管的一端并联连接有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二回油管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三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底部、及通过所述第四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底部,所述第二回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且所述第二回油管上设有阀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处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出气口处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同样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另一种压缩机控油系统,其包括:压缩机、第一油分离器及第二油分离器,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进气口均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且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出气口之间连接有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通过一气体旁通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且所述气体旁通管上设有电磁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缩机控油系统还包括第一回油管,所述第一回油管的一端并联连接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回油管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底部、及通过所述第二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底部,所述第一回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且所述第一回油管上设有节流装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缩机控油系统还包括第二回油管,所述第二回油管的一端并联连接有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二回油管分别通过所述第三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的底部、及通过所述第四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的底部,所述第二回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且所述第二回油管上设有阀门。

同样地,本发明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控油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在压缩机的排气口处设置两个油分离器,两个油分离器采用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连接,在安装空间不够或者空间相对较零散的情况下,可合理利用安装空间以分别安装两个油分离器,在满足油分离器的容积的前提下,可满足安装需求;

(2)设置气体旁通管连通总的油分离器的出气口及压缩机的吸入口处,可将从总的油分离器的出气口处的部分高温高压冷媒气体输送回压缩机内,快速建立排气过热度,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保证压缩机本体内部的储油量;另外,还能防止压缩机内部的压力过低导致空调系统保护装置误判而产生停机、限频等现象;再者,在压缩机内部的压力过高时,旁通空气管可对压缩机进行泄压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压缩机控油系统及包括该控油系统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种压缩机控油系统及包括该控油系统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压缩机;20、第一油分离器;30、第二油分离器;40、气体旁通管;41、电磁阀;50、第一回油管;51、第一管路;52、第二管路;53、毛细管;60、第二回油管;61、第三管路;62、第四管路;63、阀门;70、室外换热器;80、室内换热器;90、膨胀阀;100、四通换向阀;200、储液器;300、第五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压缩机控油系统,其包括:压缩机10、第一油分离器20及第二油分离器30,所述第一油分离器20的进气口与压缩机10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油分离器20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30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油分离器30的出气口通过一气体旁通管40与所述压缩机10的吸入口连接,且所述气体旁通管40上设有电磁阀41。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压缩机控油系统,通过在压缩机10的排气口处串联设置第一油分离器20和第二油分离器30,在装配空间受限而无法装配大容积油分离器的情况下,采用两级式的油分离器可有效利用系统中原本零散的空间,使油分离器的总容积足够大以保证压缩机10内部的储油量需求;另外,将两级式的油分离器与一级式的大容积油分离器相比,在第一油分离器20的容积和第二油分离器30的容积相加等同于大容积油分离器的容积的情况下,两级式的油分离器的控油效果更为理想;例如,相比于采用一个1L容积的油分离器来说,采用两个0.5L容积的油分离器串联设置在压缩机10的排气口处时,压缩机10内部在最低限制油面以下的持续时间更短。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油分离器30的出气口处引出气体旁通管40,使得从第二油分离器40出来的部分高温高压冷媒气体经气体旁通管40输送回压缩机10中。一方面,能够快速建立排气过热度,从而降低压缩机10的吐油量,特别是能够使压缩机10在首次启动或者在极端工况下运行时,可保证压缩机10本体内部的储油量充足;另外,可改善压缩机10在启动阶段或者超低温制热工况下,其内部低压压力过低的情况,防止压缩机10由于压力过低引起空调系统保护装置误判而导致的停机、限频现象;再者,当压缩机10内压力过高时,还能够对压缩机10进行泄压保护。

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控油效果,所述第一油分离器20的容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30的容积。示例性地,第一油分离器20的容积采用0.6L,第二油分离器30的容积采用0.4L,此时压缩机10的最低限制油面以下的保持时间能够控制在2min内,可符合压缩机SPEC要求。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分离器20的容积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30的容积的比值范围为1-2.5,在此比值范围内能够实现最佳的控油效果。

为了能够满足压缩机10运行时基本的回油需求,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控油系统还包括第一回油管50,所述第一回油管50的一端并联连接有第一管路51和第二管路52,所述第一回油管50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管路51连接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20的底部、及通过所述第二管路52连接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30的底部第一回油管50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0的吸入口连接,且所述第一回油管50上设有节流装置;这样,从第一油分离器20和第二油分离器30分离出的液体经第一回油管50能够流回至压缩机10内。

示例性地,所述节流装置优选为毛细管53;作为可替换方案,也可将节流装置设置为膨胀阀。

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实现快速回油的目的,压缩机控油系统还包括第二回油管60,所述第二回油管60的一端并联连接有第三管路61和第四管路62,所述第二回油管60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三管路61连接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20的底部、及通过所述第四管路62连接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60的底部,所述第二回油管60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0的吸入口连接,且所述第二回油管60上设有阀门63;通过控制阀门63的通断,从而控制第二回油管60的通断。示例性地,阀门63可以为电磁阀,也可以为流量调节阀,通过流量调节阀还能调节回油的流量大小。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压缩机10的吸入口处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附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油分离器30的出气口处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附图中未示出)。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时刻监控压缩机10的吸入口处的压力值,当压缩机10的吸入口处的压力过低时,第一压力传感器自动控制电磁阀41打开,气体旁通管40导通,使第二油分离器30的出气口处的部分冷媒经气体旁通管40流回至压缩机10内,防止压缩机10由于压力过低引起空调系统保护装置误判而发生停机、限频等现象;另外,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时刻监控第二油分离器30的出气口处的压力值,当第二油分离器30的出气口处的压力过大时,第二压力传感器自动控制电磁阀41打开,气体旁通管40导通后,实现对压缩机10的泄压保护。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控油系统。

更具体地,请继续参阅附图1所示,空调器还包括室外换热器70、室内换热器80、膨胀阀90、四通换向阀100和储液器200,在制冷模式时,室外换热器70为冷凝器,室内换热器80为蒸发器,在制热模式时,室外换热器70为蒸发器,室内换热器80为冷凝器;压缩机10的排气口与第一油分离器20的进气口连通,第二油分离器30的出气口与四通换向阀100的第一阀口连通,四通换向阀100的第二阀口与室外换热器70的一端连通,室外换热器70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80的一端连通,且膨胀阀90设于室内换热器80与室外换热器70之间,室内换热器70的另一端与四通换向阀100的第三阀口连通,四通换向阀100的第四阀口与储液器200的一端连通,储液器200的另一端与压缩机10的吸入口连通。

在空调器刚启动一定时间内,检测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70周围的环境温度,当检测到的温度值低于预设温度值后,开启气体旁通管40中的电磁阀41,将由第二油分离器30的出气口出来的部分冷媒经气体旁通管40送回至压缩机10中,开启经过一定时间后,关闭电磁阀41。由此,能够快速建立排气过热度,大幅降低压缩机10的吐油量,保证压缩机10本体内部的储油量充足。

另外,为了能够进一步快速建立排气过热度,在空调器刚启动一定时间内,检测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70周围的环境温度及空调器的排气过热度,当检测到的温度值低于预设温度值,且排气过热度也低于预设过热度值时,开启气体旁通管40中的电磁阀41,将由第二油分离器30的出气口出来的部分冷媒经气体旁通管40送回至压缩机10中,直到检测到的排气过热度为大于预设过热度值,关闭电磁阀41。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压缩机10内部的储油量来控制阀门63的开启或者关闭,当检测到的储油量低于预设低液位时,开启阀门63,将由第一油分离器20和第二油分离器30所分离出的液体经第二回油管60送回至压缩机10中,直到检测到的储油量达到预设高液位时,关闭阀门63,以达到快速回油。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压缩机控油系统,因此具有压缩机控油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作一一陈述。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压缩机控油系统,其与实施例一中的压缩机控油系统的区别仅在于:将第一油分离器20和第二油分离器20的串联方式替换成并联方式。

具体地,请参阅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控油系统包括压缩机10、第一油分离器20及第二油分离器30,所述第一油分离器20的进气口、所述第二油分离器30的进气口均与压缩机10的排气口连接,且所述第一油分离器20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30的出气口之间连接有第五管路300,所述第五管路300通过一气体旁通管40与所述压缩机10的吸入口连接,且所述气体旁通管40上设有电磁阀41。通过将两个油分离器并联连接于压缩机10的排气口处,能够在满足油分离器的容积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零散的装配空间。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控油系统同样还包括第一回油管50,所述第一回油管50的一端并联连接有第一管路51和第二管路52,所述第一回油管50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管路51连接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20的底部、及通过所述第二管路52连接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30的底部,所述第一回油管50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0的吸入口连接,且所述第一回油管50上设有节流装置。

作为优选方案,压缩机控油系统还包括和第二回油管60,所述第二回油管60的一端并联连接有第三管路61和第四管路62,所述第二回油管60分别通过所述第三管路61连接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20的底部、及通过所述第四管路62连接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30的底部,所述第二回油管60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0的吸入口连接,且所述第二回油管60上设有阀门63;当打开所述阀门63便能够实现快速回油。

同样地目的,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的压缩机控油系统。

具体地,复参阅图2所示,该空调器还包括室外换热器70、室内换热器80、膨胀阀90、四通换向阀100和储液器200;压缩机10的排气口分别与第一油分离器20的入口、及第二油分离器30的出气口连通,第一油分离器20的出气口与第二油分离器30的出气口连通后,与四通换向阀100的第一阀口连通,四通换向阀100的第二阀口与室外换热器70的一端连通,室外换热器70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80的一端连通,且膨胀阀90设于室内换热器80与室外换热器70之间,室内换热器80的另一端与四通换向阀100的第三阀口连通,四通换向阀100的第四阀口与储液器200的一端连通,储液器200的另一端与压缩机10的吸入口连通。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控油系统及包括该控油系统的空调器,压缩机控油系统中包括两个油分离器,两个油分离器采用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连接于压缩机的排气口处,能够在保证压缩机内部充足的储油量的前提下,满足装配需求,更合理地利用零散的装配空间;另外,设置气体旁通管连通总的油分离器的出气口及压缩机的吸入口,能够快速建立排气过热度,保证压缩机内部的储油量,且同时能够防止压缩机内部的压力过低所引起的停机、限频现象,在压缩机内部的压力过高时进行泄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压缩机控油系统及空调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8054.6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623154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F25B 31/00

专利分类号:F25B31/00

范畴分类:35C;

申请人:三菱电机(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三菱电机(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730广东省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江大道102号

发明人:黎国炎;陈平

第一发明人:黎国炎

当前权利人:三菱电机(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

代理人:黄华莲;郝传鑫

代理机构:44202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压缩机控油系统及空调器论文和设计-黎国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