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跨空间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间结构,荷载,数值,可调,多点,风压,刚度。
大跨空间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陈兆涛,丁阳,石运东,李忠献[1](2019)在《大跨空间结构竖向变刚度叁维隔震装置及其隔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中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大跨空间结构的竖向变刚度叁维隔震装置,该装置由用于水平隔震的铅芯橡胶支座和用于竖向隔震的组合液压缸构成。基于液压原理,通过改变组合液压缸不同阶段参与工作腔室的种类和数量实现装置竖向变刚度特性。推导了组合液压缸不同工作阶段的刚度计算公式,并建立了其滞回模型。完成了组合液压缸的振动台试验,验证了刚度计算公式与所建立滞回模型的准确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地震作用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在不隔震、水平隔震、非变刚度叁维隔震与竖向变刚度叁维隔震时的响应,建立了考虑水平地震影响的最大竖向隔震位移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竖向变刚度叁维隔震装置对结构加速度与杆件内力的减震率优于水平隔震支座,与非变刚度叁维隔震装置接近,但可更有效地限制隔震层竖向位移与结构倾覆转角;所建计算方法可以准确计算结构叁维隔震时的最大竖向隔震位移,不同地震记录作用下计算结果的最大误差为16. 0%。(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徐鹏辉[2](2019)在《某大跨空间结构屋盖复杂节点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大跨空间结构屋盖为例,采用ABAQUS分别对其复杂铸钢节点、超大焊接球节点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同时考虑弹塑性与几何非线性,分析了不同加载工况下模型构件节点的承载能力,对模型构件节点的安全进行校核。(本文来源于《建筑》期刊2019年10期)
蓝建勋,曾金亮[3](2019)在《大跨空间结构外飘檐的装配式吊顶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工程实际,对大跨空间结构外飘檐装配式吊顶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采用支撑柱和网架下弦球节点板螺栓连接、铝面板和副龙骨螺栓连接以及"关节"铰接式连接板,实现了吊顶的叁维可调性,有效地适应网架受力变形及风荷载作用,满足了吊顶的曲面造型要求,施工效率高,形成了相应的施工新技术。(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19年04期)
周鹏[4](2019)在《大跨空间结构悬挑边风荷载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空间结构作为现代新型建筑结构,被广泛运用于体育场、火车站等大型公共建筑中,其结构特征为:跨度大、刚度小、质量轻,故其与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设计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主要控制荷载为风荷载。大跨空间结构的风场具有明显的叁维特征,流场特性比较复杂。屋盖前沿受风荷载作用,易发生气流的分离、再附、钝体绕流、屋盖尾部的漩涡脱落等现象,且气流流动形式与漩涡和结构形式直接相关。故结构悬挑边流场分布对结构整体抗风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结构风特性研究主要有风洞试验、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叁种方法,其中,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两种方法为现阶段主要手段。风洞试验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投入到土木工程抗风研究当中,至今已有60多年发展历史,其具体理论与方法较为成熟。数值模拟是随着计算机水平的提高而出现,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虽然数值模拟发展时间较短,但其本身独特的优势,迅速成为如今风工程领域研究和发展的热点。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Fluent对月牙形凸屋盖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不同风向角下风荷载分布规律,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针对有迎风屋盖遮挡情况下,对背风屋盖流场进行分析,得出结构最不利风向角。2)在悬挑前沿处作气动措施(如开角格栅、悬挑前沿开孔、增设下翻沿)来探讨风荷载流场脱落规律,再结合结构特性,对结构风荷载作优化设计。经研究发现,当来流与屋盖呈30°、45°与60°时,背风屋盖处于最不利荷载控制,屋盖前沿出现“上吸下顶”现象。月牙形凸屋盖在前沿与两翼设置通风口后,能够有效贯通屋盖上下表面之间的气流流动,减小屋盖前沿气流分离对屋盖造成的影响,有效的改善屋盖上下表面风压分布,是最为简单有效的抗风措施。(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9-04-24)
郑高明[5](2019)在《大跨空间结构风荷载影响参数及风振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体型复杂的大跨建筑大量涌现。大跨空间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因具有结构自重轻、造型奇特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但是大部分空间结构属于柔性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破坏,通常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风荷载对大跨结构风振响应的影响往往成为主要考虑对象。当前随着结构跨度增大、结构形式复杂化,导致大跨空间结构的风振响应难以预估和控制,而荷载规范对风荷载的相应设计参数取值没有明确的规定,包括风载体型系数和建筑物表面的风压分布等,所以开展大跨空间结构风荷载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关于大跨度结构风振响应的研究,本文将重点研究大跨空间结构风荷载及风振响应,并得到结构在可变风场下最不利荷载工况,为大跨空间结构抗风设计提供依据。本文选取空间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大跨穹顶结构并从结构表面风荷载和风振响应计算两部分入手研究风场变换对大跨穹顶结构的影响,首先获取大跨穹顶结构在多变风场作用下的表面风压分布,随后再进行风振响应的计算。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运用Fluent软件求解计算模型,得到结构在不同风向角下风场流动情况和表面风压系数分布,研究发现穹顶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主要以竖向的风吸力为主,对于存在长短轴的穹顶结构,当风向角垂直于结构长轴时结构表面负压、竖向风吸力最大,也是最不利的荷载工况;(2)分别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和频域分析方法,计算结构的水平、竖直位移响应,研究发现结构位移响应与风向角有关,结构中心区域在斜风向角下竖向位移达到最大,其它区域最大位移出现在风向角垂直于结构长轴时;(3)对比时域法和频域法的风振响应计算结果,验证算法的准确性并确定大跨穹顶结构最不利的风场分布,研究发现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较为相近,结构的位移风振系数分布较为均匀,且位移风振系数不受风向角变化的影响,跨中区域位移风振系数较大。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得到的结论对大跨穹顶结构的风荷载及风振响应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9-04-24)
张伟[6](2019)在《大跨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运营期实测数据分析——以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健康监测系统的实测数据实施分析的研究还较少,基此,文章简要介绍了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组成,并对所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分析结果论证了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在结构监测和环境监测上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尹亮,倪照鹏,范峰,叶继红[7](2018)在《大跨空间结构防火设计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民用公共建筑中大跨空间结构屋面防火设计问题,总结分析当前普遍采用的防火设计方法的基本出发点和实践效果,及仍存在的科学不足。在此基础上,针对不能满足新的工程实践的状况,指出了完善防火设防体系的需求,并从建筑防火整体视角对大跨空间结构屋面的防火设计给出了部分设计理念、方法的建议,可供工程防火设计借鉴。(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8](2018)在《2018大跨空间结构技术交流会在哈尔滨圆满落幕》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8月8~10日,"2018大跨空间结构技术交流会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高等院校勘察设计分会年会"在哈尔滨圆满落幕。今年也恰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院成立60周年,本次会议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高等院校勘察设计分会、《建筑结构》杂志社联合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结构》杂志社、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大会。(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17期)
贾斌,李柯燃,黄友帮[9](2018)在《大跨斜拉空间结构预应力施工控制及监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某大跨斜拉空间结构预应力拉索施工制定相应的张拉方案,通过对张拉施工过程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对施工过程的监测方法和监测内容进行研究,以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分析表明:预应力施工的现场监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较吻合,表明结构的预应力施工过程处于可控状态,计算模型与实际工程较为接近,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8年15期)
王秋杰,曾锃,张俊发,张顺强[10](2018)在《行波效应对大跨空间结构竖向构件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T3A航站楼主楼为工程背景,针对行波效应对大跨空间结构竖向构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分析表明,考虑行波效应后,大跨空间结构整体的层弯矩和层剪力减小,但作为竖向构件的柱内力却有所增加,传统设计工作中单纯按照一致激励设计是偏于不安全的。行波效应对大跨空间结构柱的影响与楼层、柱的位置均有关。在同一楼层内,柱内力最大值由行波效应控制的单元在平面位置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超载比较大的单元出现在结构平面中柱分布的四周,即角柱与边柱;各层柱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对一层柱的影响最大,对二层柱的影响次之,对其它层(叁层和四层)柱的影响较小。大跨空间结构的动力特性较为复杂,其地震作用的影响不容忽视,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8年04期)
大跨空间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某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大跨空间结构屋盖为例,采用ABAQUS分别对其复杂铸钢节点、超大焊接球节点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同时考虑弹塑性与几何非线性,分析了不同加载工况下模型构件节点的承载能力,对模型构件节点的安全进行校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跨空间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陈兆涛,丁阳,石运东,李忠献.大跨空间结构竖向变刚度叁维隔震装置及其隔震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9
[2].徐鹏辉.某大跨空间结构屋盖复杂节点有限元分析[J].建筑.2019
[3].蓝建勋,曾金亮.大跨空间结构外飘檐的装配式吊顶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9
[4].周鹏.大跨空间结构悬挑边风荷载优化设计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
[5].郑高明.大跨空间结构风荷载影响参数及风振计算方法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
[6].张伟.大跨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运营期实测数据分析——以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为例[J].福建建筑.2019
[7].尹亮,倪照鹏,范峰,叶继红.大跨空间结构防火设计现状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8
[8]..2018大跨空间结构技术交流会在哈尔滨圆满落幕[J].建筑结构.2018
[9].贾斌,李柯燃,黄友帮.大跨斜拉空间结构预应力施工控制及监测技术[J].施工技术.2018
[10].王秋杰,曾锃,张俊发,张顺强.行波效应对大跨空间结构竖向构件的影响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