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优化设计论文_吴飞,程小华,杨金明,刘润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优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态,算法,优化设计,电能,函数,参数,步态。

动态优化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吴飞,程小华,杨金明,刘润鹏[1](2019)在《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补偿电容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单逆变器、多发射线圈并联的分段导轨式动态无线供电系统输出功率,负载利用双接收线圈进行供电,但系统的功率和效率会受到相邻发射和相邻接收线圈间互感的影响。因此,基于LCC/串联(LCC/series,LCC/S)补偿的双发射双拾取线圈,针对相邻线圈间的交叉互感对系统特性影响,提出一种补偿电容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最后,通过搭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实验平台,验证了该补偿电容优化方式的有效性,补偿电容优化后,功率提高了41.3%,效率提高了8.8%。(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23期)

陆万荣,许江淳,王志伟,任杰[2](2019)在《动态双足机器人建模及步态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足机器人行走时的稳定性是重中之重。如何规划合适的运动步态是提高稳定性的关键,也是当今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首先,采用多连杆结构进行双足机器人建模,并使用D-H矩阵描述这种连杆结构,建立其正逆运动学模型。然后,提出以稳定性和能耗为目标的多目标步态优化方案,通过构造惩罚函数求得多目标优化问题的Pareto最优解集。最后,在ADAMS平台上建立模型并和Matlab进行联合仿真,将踝关节、髋关节的侧向角速度和左腿质心在前向、侧向和竖直方向的速度与加速度作为对比指标,通过与原始倒立摆步态规划、遗传算法优化比较得出:多目标步态优化方案在动态双足机器人行走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此,基于稳定性和能耗的多目标步态优化方法,能够为双足机器人稳定性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改进方向。(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仪表》期刊2019年11期)

郭天奇,夏益美,王福花,王德禹[3](2019)在《基于混合动态罚函数改进协同优化算法的船舶结构静动力学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标准协同优化算法,针对已有改进协同优化算法的松弛因子法和罚函数法的缺陷,引入松弛因子构造混合动态罚函数改进协同优化算法,在Isight优化软件中采用了同时具备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和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优点的混合算法优化系统级。将改进的协同优化算法应用到船舶结构的多目标优化设计中,对船舶机舱结构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性进行优化,得到最优解并与已有的基于动态罚函数的协同优化算法结果进行比较。优化结果表明,基于混合动态罚函数改进协同优化算法的迭代次数更少,目标值更优且学科间不一致信息更小,对于实际船舶工程上的多目标多学科结构优化有一定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20期)

林伟华,邓锐[4](2019)在《基于灵敏度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结构动态性能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动态性能及经济性,分别以动态性能的结构自重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数学模型,在对主要设计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结构动态性能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港口装卸》期刊2019年05期)

陈鹏,章青,黄磊[5](2019)在《基于双加点动态Kriging模型的提升塔架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小提升塔架质量,同时解决传统Kriging模型全局精度和局部精度不易同时保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加点动态Kriging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和人工蜂群算法对提升塔架进行了优化设计。将全局敏感性分析得到的敏感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利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得到的样本数据建立初始Kriging模型,以最大应力为约束条件,通过人工蜂群算法对提升塔架进行了减重优化。优化过程中,采用双加点准则不断更新Kriging模型,以提高模型的全局精度和最优解处局部精度,直到获得最优解。研究结果表明:在最大应力不变的条件下,优化后的提升塔架质量减小了39.37%。基于双加点动态Kriging模型的优化设计与仿真模型的优化设计相比,其优化效率大幅度提高。双加点动态Kriging模型相较于静态Kriging模型和基于传统加点准则的动态Kriging模型,具有更高的全局精度、局部精度和最优解处局部精度。(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19期)

贾超凡,朱昱,倪红军,王成,沈伟平[6](2019)在《数控机床主轴静动态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采用传统方法设计的主轴存在刚度不足、动态响应差的问题,以专用数控机床主轴为研究对象,基于CREO对其进行叁维建模,同时进行静态分析与模态分析,得到主轴的变形量、应力、固有频率、临界转速和振型等静动态特性。以主轴质量最轻为优化目标,对主轴的孔径、外径、支承跨距及前端悬伸量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前后主轴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主轴结构优化后,其质量得到减轻,质量惯性矩得到降低,主轴动态响应特性有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蔺权权,樊明理,彭立[7](2019)在《天然气处理厂气体分馏单元工艺优化设计的动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寻找脱丙烷塔、脱丁烷塔的最优进料位置和增加预热换热器对进料预热等优化措施,可以降低天然气处理厂气体分馏单元的设备成本、能耗成本和总年度成本,同时也改变了装置内部各工艺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研究工艺优化对气体分馏单元动态特性的影响,在基本设计和工艺优化设计稳态模型的基础上,利用Aspen Dynamics建立系统的动态模型,分别通过进料流量和进料组分扰动变化对两种设计的动态可控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双温度控制方案下,与基本设计相比,工艺优化设计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热力学效率和稳态经济特性,系统动态特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研究结论对气体分馏单元的生产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自动化》期刊2019年04期)

弋卿楠[8](2019)在《横轴式截割减速器动态分析与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高性能大功率横轴式掘进机是现今掘进行业的主流方向,作为横轴式掘进机的核心动力传递部件,横轴式截割减速器的设计质量直接决定着整机的实际截割能力及效率。本文以某公司研制的某型横轴式掘进机截割部减速器为研究对象,借助ADAMS动力学仿真、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目标优化设计、ANSYS有限元分析等理论和技术,开展针对其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实现该横轴式截割减速器轻量化设计及工作稳定性、可靠性之提升。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相关手册及设计理论,在给定设计要求下,开展横轴式截割减速器齿轮传动系统初步设计及校核,并采用SoldWorks 叁维设计软件进行横轴式截割减速器齿轮传动系统零部件叁维造型及虚拟装配,形成横轴式截割减速器齿轮传动系统叁维模型,为后续分析及优化提供基础模型。(2)基于ADAMS建立横轴式截割减速器齿轮传动系统虚拟样机模型,借此开展系统运动及动力学仿真,分析各级齿轮传动模数、齿宽系数等结构参数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开展各结构参数对系统动力学特性影响的灵敏度分析,获得各参数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程度,为后续选取优化设计变量等工作提供参考。(3)基于正交试验设计及动力学仿真构建不同齿轮结构参数组合下的系统动力学特性样本集,并采用遗传算法及BP神经网络技术对样本集进行训练,获得齿轮结构参数与系统动力学特性之间的映射关系,形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快速计算方法,实现系统动力学特性计算与优化设计过程的解耦,为后续开展系统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基础。(4)以横轴式截割减速器齿轮传动系统之体积最小、动载系数最小为目标,以齿轮接触疲劳强度、弯曲疲劳强度等为约束条件,采用统一目标法建立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基于此模型开展横轴式截割减速器齿轮传动系统结构优化,并采用ADAMS和ANSYS联合仿真对优化结果进行动力学、静力学和模态分析,以验证优化结果的可靠性。本文研究表明,对于横轴式截割减速器齿轮传动系统而言,各级齿轮传动之结构参数变化除对本级齿轮传动的动态载荷影响较为显着之外,对第I级斜齿轮和第II级锥齿轮传动的动态载荷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但由于行星齿轮传动特有的功率分流特性,使得行星齿轮传动对本级之外的齿轮结构参数之变化不敏感。相较于压力角及螺旋角而言,各级齿轮传动之模数及齿宽系数对系统动载特性的影响更为显着。本文开展的横轴式截割减速器齿轮传动系统优化设计,在保证各齿轮强度要求的前提下,使系统体积减小了 18.8%,动载系数降低了 11.5%,实现了该横轴式截割减速器轻量化、工作稳定性及可靠性提升的综合设计目标。本文研究工作构建了从初步方案设计→虚拟样机模型构建及仿真→相关关联关系及灵敏度分析→关键映射关系构建→系统优化设计→校核验证的横轴式截割减速器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的完整技术路径,相关研究成果为以横轴式截割减速器为代表的复杂齿轮传动系统分析及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及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计柯[9](2019)在《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补偿网络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汽车是应对能源与环境危机的主要策略之一,但是有线充电模式存在安全性低、占地面积大、同时充电数量有限等问题。利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实现对电动汽车动态充电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案,也是当前学者研究的热点。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耦合系数发生波动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系统传输功率的波动率较小。针对这—问题有叁种解决方案:其一,利用多线圈模式,降低耦合系数的波动范围;其二,设计不同结构的发射、接收线圈,以增大其偏移容忍度;其叁,利用高阶补偿网络来削弱耦合系数变化对系统传输功率的影响。前两种方案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为耦合系数波动造成系统传输功率波动较大的问题,后者则因为存在诸多补偿网络结构,难以确定最优的补偿网络结构以及补偿元件参数。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明确了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需求以及其应用背景下存在的客观约束条件;其次,针对诸多补偿网络难以优化的问题,研究了补偿网络统一模型,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推导了系统各设计指标的关系式;接着,讨论了在耦合系数波动时如何取得系统传输功率波动率最小值,系统最大传输功率,以及在最大耦合系数时保证系统输入阻抗处于零阻抗角以提高传输效率,综合上述要求后,给出了相关补偿元件的参数方程;最后,在PSIM中搭建了仿真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设计了实验平台对上述理论分析以及仿真结果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杨宏伟,李军,柳贡慧,高旭,王江帅[10](2019)在《多梯度钻井动态控制参数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多梯度动态钻井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参数,优化钻井效率,建立多梯度钻井动态参数优化模型。以每次调整控制参数后的最大钻进深度和同一井身结构条件下的最大钻进深度为优化目标,以旋流分离器位置和钻井液密度为优化参数,以钻井液循环当量密度与安全密度窗口之间的约束关系以及钻头预期寿命为约束条件,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该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每次调整控制参数后都存在同一组最优的旋流分离器位置和钻井液密度值使单趟钻进深度最大;随着调整次数的增加,旋流分离器距钻头的最优距离和钻井液的最优密度均逐渐增大,但单趟最大钻进深度逐渐减小;旋流分离器和钻头预期寿命的设计应协调,避免起下钻浪费。(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动态优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足机器人行走时的稳定性是重中之重。如何规划合适的运动步态是提高稳定性的关键,也是当今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首先,采用多连杆结构进行双足机器人建模,并使用D-H矩阵描述这种连杆结构,建立其正逆运动学模型。然后,提出以稳定性和能耗为目标的多目标步态优化方案,通过构造惩罚函数求得多目标优化问题的Pareto最优解集。最后,在ADAMS平台上建立模型并和Matlab进行联合仿真,将踝关节、髋关节的侧向角速度和左腿质心在前向、侧向和竖直方向的速度与加速度作为对比指标,通过与原始倒立摆步态规划、遗传算法优化比较得出:多目标步态优化方案在动态双足机器人行走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此,基于稳定性和能耗的多目标步态优化方法,能够为双足机器人稳定性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改进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优化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吴飞,程小华,杨金明,刘润鹏.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补偿电容优化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9

[2].陆万荣,许江淳,王志伟,任杰.动态双足机器人建模及步态优化设计[J].自动化仪表.2019

[3].郭天奇,夏益美,王福花,王德禹.基于混合动态罚函数改进协同优化算法的船舶结构静动力学优化设计[J].振动与冲击.2019

[4].林伟华,邓锐.基于灵敏度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结构动态性能优化设计[J].港口装卸.2019

[5].陈鹏,章青,黄磊.基于双加点动态Kriging模型的提升塔架优化设计[J].中国机械工程.2019

[6].贾超凡,朱昱,倪红军,王成,沈伟平.数控机床主轴静动态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

[7].蔺权权,樊明理,彭立.天然气处理厂气体分馏单元工艺优化设计的动态特性研究[J].石油化工自动化.2019

[8].弋卿楠.横轴式截割减速器动态分析与优化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19

[9].计柯.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补偿网络的优化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19

[10].杨宏伟,李军,柳贡慧,高旭,王江帅.多梯度钻井动态控制参数优化设计[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节点位移响应灵敏度降低端部节点的振...驱动臂的设计域及其网格划分Figur...驱动臂动态特性的SIMULINK仿真框图隧道动态优化设计与围岩分级技...动态优化设计流程图+700右侧古树保护4.4动态优化设

标签:;  ;  ;  ;  ;  ;  ;  

动态优化设计论文_吴飞,程小华,杨金明,刘润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