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地震活跃区深部电性结构及其孕震机制

松原地震活跃区深部电性结构及其孕震机制

论文摘要

松原市位于松辽盆地的中部,是松辽盆地地震较为活跃的区域。历史上前郭曾在1119年发生了6 34?级地震。2006年3月,2013年1011月间和2018年5月在松原地区多次发生了5级以上地震。其中2018年5月Ms5.7级宁江地震造成20余万人受灾,房屋损毁5.7万余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松原地区频繁的发生地震,是否在未来会发生大的地震成为了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然而目前对于松原地区地震的形成机制还存在较大分歧。为了更好的了解松原地震的发生原因以及后续强震发生的可能性,系统的研究松原地震的形成机制是十分重要的。为了研究松原地区地震的形成机制,我们在松辽盆地中南部,开展了面积性的宽频大地电磁观测,布设了94个测点,观测时间20h,点距约为35 km,在地震集中区域对测点进行加密,点距约10 km。为了对深部电阻率异常进行约束,我们还进行了长周期大地电磁观测,共12个测点,观测时间2030天。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相位张量分析结果显示,数据在低频时,三维性较强,椭圆主轴方向复杂,主要以NE和NW向为主,还夹有EW向,因此,我们对数据进行三维反演。经过大量的反演试算,改变反演中不同参数,如数据误差水平,网格大小,正则化因子,初始模型等。最终选择主阻抗的误差门限为5%*|Zxy?Zyx|1/2,辅阻抗误差门限为10%*|Zxy?Zyx|1/2;水平网格大小为10km;初始正则化因子为10;初始模型电阻率为100??m的反演结果。不同参数之间的测试,验证了反演结果的稳定性。此外,我们还进行了灵敏度测试,证明了由测点和频率构成的观测系统的分辨率可以满足本次研究的需求,也间接地证实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松原地区电阻率反演结果模型显示,在横向上,中央坳陷区浅部表现为低阻,但是低阻异常体被高阻异常分开。研究区的西北部和东南部表现为高阻。在上地幔尺度,研究区内存在大面积低阻异常。在纵向上,电性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电性层:第一层为浅部低阻层;第二层为壳内不连续高阻层;第三层岩石圈高导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松原震区震源多位于电性梯度带上,在其下方存在来自深部的低阻异常,推断地震发生与低阻异常关系密切。结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成果,分析低阻异常为岩浆。为了研究岩浆的深部来源,分析穿过震中位置的长周大地电磁期剖面,发现浅部异常与宽频大地电磁剖面吻合较好,宽频大地电磁结果中的低阻异常在长周期剖面也存在,并且延伸到更深处。我们对长周期大地电磁剖面中的软流圈尺度上的低阻异常体进行了流变分析,结果发现深部的两个低阻异常体发生部分熔融的比例分别约为2%6%和0.2%6%。因此,推断壳幔内的岩浆来源于发生部分熔融的软流圈物质。地震层析成像,长周期大地电磁和地磁测深的研究中,东北地区250-400km深度范围,都存在明显的大面积高导低速异常,这被认为是平卧的太平洋板块,同时包含大量的水。太平洋板块发生后撤,在减压和高温的共同作用下,含水量较高的俯冲物质和软流圈物质发生部分熔融。部分熔融的热物质上涌,穿过岩石圈中薄弱地带到达地壳,形成我们发现的低阻异常。将震中位置投影到三维电阻率结果上,发现地震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一个位于松原市的西南方向(E1),一个位于松原市的东北方向(E2)。从不同剖面切片图中,发现深部有两个低阻异常区,震中位置位于低阻和高阻异常的接触带上,偏向高阻一侧。低阻异常在力学性质上通常表现为塑性,高阻异常在力学性质上通常表现为脆性。当低阻异常上涌时,向上的应力增加,应力在上方的高阻体中不断积累,当应力大于岩石承受程度时,发生地震。由此推测地壳中的低阻异常体是由太平洋板块俯冲,在转换带深处的脱水以及造成的部分熔融物质上涌,经过岩石圈的薄弱的部分向上侵入,遇到上地壳高强度的相对脆性的地层阻挡,部分在脆性—韧性过渡带中积累下来,部分继续上涌。积累下的部分随着温度的降低,发生冷凝,将水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水聚集在断裂破碎带,使得断裂破碎带的应力不稳定,导致地震。而另一部分继续的上涌,使得周围的脆性岩层中向上的应力不断积累,最终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应力,引发地震。因此,推测松原地震本质上属于流体诱发型地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前人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     1.3.1 研究思路
  •     1.3.2 论文结构
  •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松原地震活跃区地质构造与地球物理场背景
  •   2.1 构造演化阶段
  •   2.2 区域大地构造
  •     2.2.1 西部斜坡区
  •     2.2.2 中央坳陷区
  •     2.2.3 东南隆起区
  •   2.3 区域主要断裂
  •     2.3.1 克山—大安断裂带
  •     2.3.2 扶余—肇东断裂带
  •   2.4 区域地球物理场研究背景
  •     2.4.1 地壳厚度与岩石圈厚度
  •     2.4.2 壳幔的速度结构
  •     2.4.3 地热场和大地热流值
  •     2.4.4 重力场和磁场特征
  •     2.4.5 构造应力场
  •     2.4.6 壳幔电性结构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地电磁基本理论
  •   3.1 方法介绍
  •   3.2 大地电磁基本原理
  •     3.2.1 地球内部电磁感应
  •     3.2.2 大地电磁阻抗张量
  •   3.3 大地电磁正演
  •   3.4 大地电磁反演
  •     3.4.1 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原理
  •     3.4.2 理论模型测试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地电磁数据与分析
  •   4.1 数据分布与采集
  •   4.2 相位张量分析
  •   4.3 数据编辑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松原地区MT数据三维反演
  •   5.1 反演结果影响因素
  •     5.1.1 不同数据误差水平
  •     5.1.2 不同网格大小
  •     5.1.3 不同正则化因子
  •     5.1.4 不同初始模型
  •   5.2 灵敏度测试
  •   5.3 最终模型
  •     5.3.1 总体描述
  •     5.3.2 平面电阻率特征
  •     5.3.3 电阻率断面特征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松原地区地震孕震机制
  •   6.1 震源位置与电阻率异常
  •     6.1.1 震中分布
  •     6.1.2 震中与电阻率平面异常
  •     6.1.3 震中在断面图中分布
  •   6.2 低阻异常性质
  •   6.3 流体作用与地震
  •   6.4 深部来源
  •   6.5 孕震机制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成果
  •   7.2 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杨悦

    导师: 翁爱华

    关键词: 松原地区,大地电磁测深,三维反演,流体含量,孕震机制

    来源: 吉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矿业工程

    单位: 吉林大学

    分类号: P631.325;P315.7

    总页数: 134

    文件大小: 11747K

    下载量: 159

    相关论文文献

    • [1].区域台网地震矩张量快速反演系统研究[J]. 地震学报 2016(06)
    • [2].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主要断裂的地震矩亏损与危险性评估[J]. 地震地质 2020(01)
    • [3].地震的静态和动态触发与震后应力转移[J].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2018(01)
    • [4].1999年11月25日澄江5.2级地震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18(08)
    • [5].东南沿海地区中强地震震前地震矩释放研究[J]. 华南地震 2018(01)
    • [6].利用地震震源机制资料和形变场模型估算中国大陆及其邻区的地震矩亏损[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06)
    • [7].慢地震幕式震颤与慢滑移:特征、成因与新进展[J]. 中国地质 2017(06)
    • [8].重复地震应用研究综述[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1)
    • [9].天山地震带境内外主要断层滑动速率和地震矩亏损分布特征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5)
    • [10].非对称地震矩张量时间域反演:理论与方法[J]. 地震学报 2017(02)
    • [11].2000年9月12日青海兴海6.6级地震的“回溯性”地震矩加速释放研究[J]. 防灾减灾学报 2016(02)
    • [12].关于我国地震数值预报路线图的设想——汶川地震十周年反思[J]. 科学通报 2018(19)
    • [13].东南沿海地区中强地震震前地震矩释放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17(08)
    • [14].断层厚度的地震效应和非对称地震矩张量[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2)
    • [15].山西大同—阳高4.5级地震的数字化波形记录特征及地震矩张量解[J]. 山西地震 2015(02)
    • [16].鄂尔多斯周缘地区中强震发生前地震矩加速释放时空特征[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03)
    • [17].地震循环的数值模拟与重力形变变化特征[J]. 国际地震动态 2018(08)
    • [18].地震学百科知识(二)——震源物理(下)[J]. 国际地震动态 2013(03)
    • [19].各向异性ATI介质地震矩张量研究[J].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2011(00)
    • [20].基于FrontISTR的大规模地震数值模拟软件的研发[J].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21].2017年九寨沟地震所受历史地震黏弹性库仑应力作用及其后续对周边断层地震危险性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5)
    • [22].临界加速地震矩释放模型的网格计算[J]. 国际地震动态 2011(07)
    • [23].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 6.0地震的快速测定与数据产品产出[J]. 中国地震 2019(03)
    • [24].2017年9月4日临城M_L4.4地震震源参数及其揭示的构造意义[J]. 地震地质 2019(03)
    • [25].趣味地震学(10):烈度,关乎民生[J]. 国际地震动态 2019(10)
    • [26].2011年日本M_W9.0地震引起的东北亚区域震后位移及其机理分析[J]. 国际地震动态 2018(08)
    • [27].各向异性ATI介质地震矩张量理论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11(11)
    • [28].博阿断裂西段重复地震识别及断层深部滑移速率研究[J]. 地震学报 2017(03)
    • [29].南加州地震监测七十七年(1932~2008)[J]. 世界地震译丛 2019(02)
    • [30].2018年1月23日阿拉斯加M_W 7.9地震发震节面讨论[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03)

    标签:;  ;  ;  ;  ;  

    松原地震活跃区深部电性结构及其孕震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