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马鸡自然保护区论文-忻富宁,郝敏

褐马鸡自然保护区论文-忻富宁,郝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褐马鸡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五台山,褐马鸡,孵化,育雏

褐马鸡自然保护区论文文献综述

忻富宁,郝敏[1](2019)在《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的家鸡代孵及育雏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5~2017年的3年间在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分别对褐马鸡的家鸡代孵及育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孵化期为28.3 d,大致分为初期(1~10 d)、中期(11~21 d)、后期(22~28 d)。其受精率为64%,孵化率为50.3%。孵化的平均温度为37.37℃,平均湿度为60.63%,凉蛋平均温度为23.33℃。育雏采用室内自然育雏与室外自然育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室内自然育雏的平均密度为0.1~0.2只/m~2,喂食为用温水泡软不定量的小米、2颗熟鸡蛋黄/d、只,10~15 g黄粉虫和蚁卵,以后逐渐增加,饮水为1/1000的青霉素温开水,室内自然育雏期为18 d;室外自然育雏的平均密度为0.05~0.1只/m~2,喂食为雏鸡饲料、绿叶蔬菜、一定量黄粉虫和蚁卵,饮水为1/1000的青霉素温开水,室外自然育雏期为50~65 d。(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20期)

高晋红[2](2018)在《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褐马鸡分布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褐马鸡是雉科马鸡属的鸟类,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为我国特有种。褐马鸡分布范围较小,据有关资料显示,褐马鸡仅在我国的山西、陕西、河北、北京4个省市有分布,大致分为山西吕梁山中部、陕西黄龙山西部、河北与北京东部3个地理种群,山西的吕梁山比其它区域分布的种群数量和范围都大,是野生褐马鸡的分布中心和多度中心。(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期刊2018年12期)

李萍[3](2018)在《灵空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褐马鸡现状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灵空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种群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地理性的研究,找出了检验保护区内的褐马鸡遗传结构的差异性,对于实现褐马鸡种群数量的恢复和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期刊2018年01期)

王美平,白锦荣,张爱军,刘建萍,刘润萍[4](2018)在《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珍禽褐马鸡行为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于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对保护区内的褐马鸡行为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从褐马鸡的晨昏活动、饮水、觅食排泄、沙浴、鸣叫、种内社群行为、避敌行为7个方面对它的行为学进行了论述。(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宋凯,宓春荣,赵玉泽,杨南,孙悦华[5](2016)在《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褐马鸡栖息地利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栖息地破坏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濒危物种的生存也构成严重威胁。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作为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目前仅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北和北京地区。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用样线法进行野外调查,使用存在点与伪不存在点数据,结合海拔、坡度、坡向、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和植被类型作为变量,运用CART、Random Forest、Tree Net叁个机器学习模型对褐马鸡的上述6种栖息地因子重要性排序,结果显示,海拔是影响褐马鸡分布的最主要因子,其次是植被类型、距道路距离和距居民点距离。根据AUC值选择Tree Net模型为最适宜模型,划分褐马鸡的适宜栖息地类型,并计算适宜面积。本研究有助于了解重点栖息因子对北京地区褐马鸡的影响状况,利于褐马鸡保护管理对策的制定。(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王吉斌,杨平[6](2014)在《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现状开展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土壤类型可划分为棕壤、褐土、黄土性土、紫色土等4个土类。对各类土壤概况、成土因素、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全面介绍。在保护区内根据不同森林植被分布状况及海拔高度设置了16个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样地,分别采集土壤测定其理化性状,对保护区各类土壤的形态特征及理化性状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和分析,同时针对土壤资源现状提出了土壤资源开发利用建议。(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4年02期)

解超杰,薛小峰,文亚林,雷菲,庞延华[7](2014)在《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其保护、开发和利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简述了陕西韩城褐马鸡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本情况和保护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制约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4年02期)

关志明[8](2012)在《黑茶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山西黑茶山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以及褐马鸡的分布及数量、褐马鸡栖息地选择与植被类型分布、褐马鸡面临的威胁,提出了保护褐马鸡的对策。(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期刊2012年06期)

万少欣[9](2012)在《生死时速——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后救护褐马鸡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2日,河北省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夏连忠在电台中收听到"橙色暴雪警报"之后,紧张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紧张了一个多月的秋季森林防火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了。然而,两天之后,百年不遇的暴雪却让夏连忠和他的伙伴们经历了另外一种紧张。他们用时间与暴雪赛跑,全(本文来源于《河北林业》期刊2012年11期)

毋水田,张金平,强建国,李亮,薛利民[10](2012)在《韩城褐马鸡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社区经济的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或者人为的干扰会对褐马鸡种群及其栖息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针对韩城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内所受到的干扰类型进行调查和分析,揭示了对保护区干扰的主要类型,进而从博弈理论原理出发,阐述了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冲突关系以及存在的主要矛盾,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方法,以期双方达到双赢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2年04期)

褐马鸡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褐马鸡是雉科马鸡属的鸟类,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为我国特有种。褐马鸡分布范围较小,据有关资料显示,褐马鸡仅在我国的山西、陕西、河北、北京4个省市有分布,大致分为山西吕梁山中部、陕西黄龙山西部、河北与北京东部3个地理种群,山西的吕梁山比其它区域分布的种群数量和范围都大,是野生褐马鸡的分布中心和多度中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褐马鸡自然保护区论文参考文献

[1].忻富宁,郝敏.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的家鸡代孵及育雏初步研究[J].绿色科技.2019

[2].高晋红.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褐马鸡分布调查[J].内蒙古林业.2018

[3].李萍.灵空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褐马鸡现状调查分析[J].山西林业.2018

[4].王美平,白锦荣,张爱军,刘建萍,刘润萍.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珍禽褐马鸡行为学研究[J].绿色科技.2018

[5].宋凯,宓春荣,赵玉泽,杨南,孙悦华.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褐马鸡栖息地利用分析[J].动物学杂志.2016

[6].王吉斌,杨平.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性状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4

[7].解超杰,薛小峰,文亚林,雷菲,庞延华.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14

[8].关志明.黑茶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山西林业.2012

[9].万少欣.生死时速——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后救护褐马鸡纪实[J].河北林业.2012

[10].毋水田,张金平,强建国,李亮,薛利民.韩城褐马鸡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社区经济的对策分析[J].陕西林业科技.2012

标签:;  ;  ;  ;  

褐马鸡自然保护区论文-忻富宁,郝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