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染色体论文_李月,俞北伟,滕贤麟,许维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染色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染色体,原位,宫颈,荧光,多态性,基因,探针。

人染色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月,俞北伟,滕贤麟,许维东[1](2016)在《人染色体端粒酶RNA基因、人乳头状瘤病毒、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联合应用hTERC、HPV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6月因宫颈疾病接受TCT检查的280例患者,进行高危HPV感染检测、hTERC基因扩增FISH检测及阴道镜下病理活组织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5组:炎症组(非CIN)、CIN1组、CIN2组、CIN3组和浸润癌组。比较TCT、hTERC、HPV检测在CIN筛查中的价值。结果 5组TCT检查与病理学结果吻合率分别为90.9%、59.6%、70.5%、66.7%及80.0%;炎症组高危HPV感染率低于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组与宫颈浸润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扩增率高级别CIN组及浸润癌组明显高于低级别CIN组;联合应用3种检测手段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8.5%和92.3%。结论 3种方法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方案,可以极大地提高宫颈癌高度病变的检出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6年23期)

周恩晖[2](2016)在《儿童腺样体肥大组织中EB病毒插入人染色体基因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导致儿童腺样体淋巴组织病理性增生肥大的作用途径,以及儿童腺样体肥大中EBV在人染色体基因上的作用位点。方法本研究采用下一代基因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16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标本(11例EBV感染阳性,5例EBV感染阴性)进行基因测序检测,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找高表达的基因位点。结果在11例EBV(+)标本中,EBV序列原始数据达141.37MB reads,每个样本中病毒序列原始数据总长为52082bp,平均每个样本测得149个整合位点(supported reads≧1)及75个整合位点(supported reads≧2),样本中测得的reads数在制备的病毒序列reads总数上的覆盖率达到30.31%,其中高表达的基因位点有5个,分别为MORF4L2、BTN2A2、SORT1、VAT1和PLB1。5例EBV(-)样本中未检测出与EBV相关的基因位点。结论EBV感染儿童腺样体后通过整合的方式作用于宿主染色体基因促进淋巴细胞增生。本研究共发现整合位点5个,这些整合位点通过影响脂质代谢、B淋巴细胞增生、激活自身免疫应答、上调邻近蛋白质表达等方式造成儿童腺样体组织的增生肥大。(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6-04-01)

何海,刘浏,刘健玲,黄浩,李莉芳[3](2015)在《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与p27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h TERC)和p27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h TERC和p27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 TERC基因在对照组、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鳞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1/20)、22.2%(4/18)、72.7%(8/11)、81.8%(9/11)和96.7%(29/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蛋白在对照组、CIN及宫颈鳞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35%、2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宫颈病变中,h TERC和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975,P=0.005)。结论:h TERC过度表达和p27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均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二者均可作为子宫颈癌变诊断及进展的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赣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白文,曹立平,张治中,孙文,李壮丽[4](2013)在《中国人染色体3q22.3区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染色体3q22.3区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及其亚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卒中组为2012年6—12月在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连续注册的377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OAST)分型将患者分类;对照组为246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采用改良多重连接酶反应技术确定基因型。分析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包括rs2293252、rs12631438及rs10935282。应用Haploview 4.2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检验。采用Phase软件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①rs2293252和rs10935282位点基因型均为GG、GA、AA。rs12631438位点基因型为CC、CT、TT。②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3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卒中患者rs12631438位点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7.7%(25/141)与9.3%(23/246)]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1.1%(116/282)与32.5%(160/492)]均高于对照组;其他卒中亚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基因型与LAA卒中相关(OR=2.03,95%CI:1.08~3.91,P=0.040)。③对3个位点的单倍型分析发现,LAA卒中患者rs2293252-rs12631438位点的A-C单倍型频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7%(47/282)与10.4%(51/492);OR=1.81,95%CI:1.16~2.80,P=0.008],rs10935282-rs12631438位点的A-C单倍型频率也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9%(28/282)与4.5%(22/492);OR=2.56,95%CI:1.41~4.64,P=0.001]。结论中国汉族人群染色体3q 22.3区的rs12631438位点多态性可能与LAA卒中相关。rs2293252-rs12631438和rs10935282-rs12631438位点A-C单倍型可能是发生LAA卒中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3年11期)

金丽[5](2013)在《奇异变形杆菌鞭毛蛋白质FliD和人染色体移动复合物的初步晶体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奇异变形杆菌鞭毛蛋白质FliD和人染色体移动复合物的初步晶体学研究。鞭毛是细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参与致病菌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细菌鞭毛的组装与调控是由多种蛋白质相互协调的一个复杂过程。然而鞭毛的数量及其长度与鞭毛帽子蛋白质FliD有着密切的关联,但是对于鞭毛的组装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克隆、表达及纯化的方法在体外表达纯化了大量的奇异变形杆菌鞭毛帽子蛋白质FliD;并得到了蛋白质的晶体,通过限制性蛋白酶水解实验及脱水等方法使得其衍射能力从无到3.5;同时也构建了FliD与分子伴侣FliT的复合物,晶体学研究正在进行中。染色体移动复合物(Chromosomal Passenger Complex, CPC)由蛋白激酶Aurora B、内层着丝粒蛋白、存活蛋白及蛋白Borealin四部分组成,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各个阶段CPC定位于相应的位置发挥重要的调节功能。有研究表明Survivin、borealin和INCENP(1-58aa)组成的叁元复合物在体外可以与H3T3ph结合,同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验证了Survivin可以单独与H3T3ph结合,表明Survivin是H3T3ph的受体。本研究通过克隆、表达及纯化的方法表达纯化了一系列的子复合物,最终发现Survivin单独表达时稳定性不好,存在降解条带;但是与Borealin(10-109aa)构建复合物时降解条带消失。最后选择克隆、表达纯化Survivin-Borealin(10-109aa)后与生物合成的H3T3ph在体外通过共结晶的方法得到了衍射能力较好的晶体。解析结构未发现有H3T3ph结合,后续再继续进行相关复合物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3-04-01)

谢娟娟,古联,陈清,吴光亮,严雁[6](2013)在《汉族人染色体12p13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rs12425791与中风中医证型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汉族人染色体12p13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rs12425791与中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148例汉族中风患者(痰浊证67例、血瘀证81例),另设192名健康人作对照,并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对rs12425791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分布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汉族人rs12425791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在中风痰浊证与对照组之间、中风血瘀证与对照组之间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项研究结果不支持汉族人染色体12p13上的rs12425791与中风痰浊证、血瘀证的发病相关联。(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3年01期)

宋杰[7](2012)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人染色体异常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核酸探针杂交显示DNA序列在细胞核中或染色体上的位置。为检测人染色体异常情况,本实验在细胞培养、制片、G显带、核型分析等细胞遗传学方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利用人的全套染色体特异探针,对人的外周血染色体进行了研究。FISH研究结果显示待检测标本没有染色体异常,并且FISH的结果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这表明FISH技术已逐渐成为解决复杂染色体异常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工具。(本文来源于《大家》期刊2012年20期)

樊仲强,孙雷,王波,韦凤秋,程永茂[8](2011)在《PCR法制备的人染色体13/21α卫星探针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PCR法制备的人21/13α卫星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并探讨和建立该探针的临床诊断价值和产前诊断方法。方法利用PCR方法制备的人21/13α卫星探针与中期淋巴细胞染色体杂交以确定其杂交位点特异性及敏感性;并将探针与50例妊娠16~26周抽取的未培养的羊水细胞进行FISH,同时进行常规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检测该探针进行产前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探针与中期淋巴细胞染色体的FISH结果显示,杂交点位于21/13号染色体的着丝粒,正常组和唐氏组细胞21号和13号染色体的平均检出率为96%;探针与羊水细胞FISH结果显示,其检出率为85.6%,准确率100%。结论制备的人21/13α着丝粒特异DNA探针能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羊水细胞间期核中21号或13号染色体的数目的异常,该探针可用于Downs综合征与Patau综合征的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1年10期)

张晓博,赵振宏,陈红岩,王久存,钱吉[9](2011)在《人染色体8p11(CHRNB3-CHRNA6)区域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人染色体8p11(CHRNB3-CHRNA6)区域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784例肺癌患者和782例性别、年龄、籍贯频数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中该区域6个标签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统计分析其基因型频率分布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以及吸烟在其中的影响。结果发现rs16891561位点TT基因型在60岁以上人群(校正OR=0.42,95%CI=0.20-0.88;P=0.022)、女性人群(校正OR=0.34,95%CI=0.13-0.87;P=0.025)、非吸烟人群中(校正OR=0.32,95%CI=0.13-0.79;P=0.013)对肺癌发生具有保护效应;rs4236926位点TT基因型在60岁以上人群(校正OR=0.48,95%CI=0.23-0.99;P=0.048)、非吸烟人群(校正OR=0.32,95%CI=0.13-0.80;P=0.014)中对肺癌发生具有保护效应,这两种保护效应主要是与腺癌相关。对这两个位点进行累积效应分析发现,含有3~4个变异等位基因型的非吸烟者罹患肺癌的风险显着降低(校正OR=0.29,95%CI=0.11-0.71;P=0.007),并且,含有3~4个变异等位基因型的个体累计吸烟量("包-年"平均数=13.2)与其他个体相比显着降低。由此可见人染色体8p11(CHRNB3-CHRNA6)区域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癌易感性和吸烟行为相关。(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11年08期)

申艳,阚延静,华荃[10](2011)在《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的扩增率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TERC)扩增率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108例(CINⅠ39例、CINⅡ37例、CINⅢ32例),宫颈癌组24例和正常对照组33例,共165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CINⅡ、CINⅢ和宫颈癌hTERC基因的扩增率,分别为64.86%、75.00%和91.67%,明显高于CINⅠ(15.38%)和正常对照组(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与正常对照组hTERC基因扩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ERC基因的扩增率在各级宫颈病变均有一定的比例。hTERC基因的扩增率随着宫颈病变分级呈逐渐上升趋势,且hTERC基因在高度病变中的扩增率,明显高于低度病变。(本文来源于《实用妇产科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人染色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导致儿童腺样体淋巴组织病理性增生肥大的作用途径,以及儿童腺样体肥大中EBV在人染色体基因上的作用位点。方法本研究采用下一代基因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16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标本(11例EBV感染阳性,5例EBV感染阴性)进行基因测序检测,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找高表达的基因位点。结果在11例EBV(+)标本中,EBV序列原始数据达141.37MB reads,每个样本中病毒序列原始数据总长为52082bp,平均每个样本测得149个整合位点(supported reads≧1)及75个整合位点(supported reads≧2),样本中测得的reads数在制备的病毒序列reads总数上的覆盖率达到30.31%,其中高表达的基因位点有5个,分别为MORF4L2、BTN2A2、SORT1、VAT1和PLB1。5例EBV(-)样本中未检测出与EBV相关的基因位点。结论EBV感染儿童腺样体后通过整合的方式作用于宿主染色体基因促进淋巴细胞增生。本研究共发现整合位点5个,这些整合位点通过影响脂质代谢、B淋巴细胞增生、激活自身免疫应答、上调邻近蛋白质表达等方式造成儿童腺样体组织的增生肥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染色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月,俞北伟,滕贤麟,许维东.人染色体端粒酶RNA基因、人乳头状瘤病毒、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

[2].周恩晖.儿童腺样体肥大组织中EB病毒插入人染色体基因定位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6

[3].何海,刘浏,刘健玲,黄浩,李莉芳.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与p27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

[4].白文,曹立平,张治中,孙文,李壮丽.中国人染色体3q22.3区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

[5].金丽.奇异变形杆菌鞭毛蛋白质FliD和人染色体移动复合物的初步晶体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

[6].谢娟娟,古联,陈清,吴光亮,严雁.汉族人染色体12p13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rs12425791与中风中医证型的关联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

[7].宋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人染色体异常研究中的应用[J].大家.2012

[8].樊仲强,孙雷,王波,韦凤秋,程永茂.PCR法制备的人染色体13/21α卫星探针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

[9].张晓博,赵振宏,陈红岩,王久存,钱吉.人染色体8p11(CHRNB3-CHRNA6)区域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J].遗传.2011

[10].申艳,阚延静,华荃.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的扩增率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

论文知识图

的基因结构及相邻基因(引自BaiC,...一号染色体LDL/VLDL、HDL、甘油叁酯...和TMEM59L的染色体定位(Ense...斑马鱼redd1和redd2基因的结构和染色...蛋白简化结构图验证转染AAV-sTRAIL后ADSC在...

标签:;  ;  ;  ;  ;  ;  ;  

人染色体论文_李月,俞北伟,滕贤麟,许维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