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河南郑州大河村、偃师灰嘴和渑池仰韶村出土了三件仰韶晚期至龙山早期的带流陶壶,流口部均施有小孔,显然具有过滤功能。根据对灰嘴出土标本的淀粉粒和植硅体残留物分析,我们认为这件带流壶用于过滤米酒,包括黍和大米;酿造方法很可能是利用发芽的黍和稻谷进行糖化。壶底部的外壁有烟痕,说明该器用于温酒。这三件带流壶是中原地区最早的滤酒壶,有时与制作精美的陶杯共存。这些新器形的突然出现可能是受到大汶口和屈家岭文化的影响,反映了一种新的饮酒方式的出现,也是距今5000年前后跨地区文化交往加剧和社会等级化发展的结果。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刘莉,王佳静,陈星灿,李永强
关键词: 淀粉粒,植硅体,谷芽酒,仰韶文化,带流壶
来源: 中原文物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考古
单位: 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美国斯坦福大学考古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分类号: K876.3
页码: 55-61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3662K
下载量: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