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脂培养论文_王静,孙桂芝,江冰娅,李书芬,黎林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琼脂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琼脂,培养基,己酸,菌丝,菌株,传质,白蛋白。

琼脂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王静,孙桂芝,江冰娅,李书芬,黎林丽[1](2018)在《实验室小规模微生物琼脂平板发酵培养操作模式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发酵主要分为固态和液态两种模式,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固态和液态发酵培养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在科研单位微生物实验室中,琼脂平板(或培养皿)和摇瓶分别是微生物固态与液态发酵培养的常用器皿;琼脂培养基平板不仅可以用于制备液态发酵的起始种子或孢子悬液,更可以为科研单位微生物实验室提供一定数量的发酵培养物,用于分离纯化或积累目标样品化合物。近年来,本文作者及所在课题组对微生物(主要是放线菌)进行琼脂平板发酵培养,然后收集发酵培养物,从中发(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吴元元,应莲芳,杨千苇[2](2018)在《人血白蛋白琼脂培养基在A、C、Y、W_(135)群脑膜炎球菌培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A、C、Y、W_(135)群脑膜炎球菌冻干菌种在羊血琼脂培养基和人血白蛋白琼脂培养基中的复苏培养效果,为人血白蛋白琼脂培养基代替羊血琼脂培养基进行复苏培养提供依据。方法将A、C、Y、W_(135)群脑膜炎球菌冻干菌种分别接种至羊血琼脂培养基和人血白蛋白琼脂培养基中,待长满琼脂培养基后转至相同体积、相同成分的基础培养基中,培养过程中取样测定A600。结果 A、C群脑膜炎球菌在人血白蛋白琼脂培养基中复苏培养效果优于羊血琼脂培养基,而Y、W_(135)群脑膜炎球菌在人血白蛋白琼脂培养基与羊血琼脂培养基复苏培养中效果相当。结论人血白蛋白琼脂培养基能够很好地应用于A、C、Y、W_(135)群脑膜炎球菌的复苏培养。(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谢永振[3](2018)在《静置培养过程中琼脂浓度对细菌纤维素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因其独特的性能,在生物医疗、组织工程、电子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有研究表明,震荡培养时合成的BC机械性能较差;而静置培养时,BC的产量较低,其原因是否因环境物质传质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本文以木葡糖酸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G.xylinus)和将木葡糖酸醋杆菌进行基因重组后获得的重组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vhb+,G.xylinus-vgb+)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琼脂,考察其对两株菌株合成BC的影响。以G.xylinus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琼脂到合成BC的液体培养基中,使之形成一定的葡萄糖传质阻力,研究BC的发酵合成过程及葡萄糖在BC合成中的传质作用。结果表明:随着琼脂浓度的增加,葡萄糖的利用率、菌体量和BC产量都逐渐减少。当培养至第七天时,与对照组(不添加琼脂)相比,琼脂浓度为0.3%、0.6%时,葡萄糖的利用率、菌体量和BC产量分别减少了 40.64%、70.31%,49.95%、82.05%和49.95%、79.24%。此外,液体培养基不同位置的葡萄糖含量的均一性和琼脂浓度为0.3%和0.6%时,培养基不同位置葡萄糖浓度呈梯度分布表明:BC合成过程受葡萄糖传质阻力的影响。BC合成过程中需要氧气的有效供给。因此,探讨了通过提高氧的利用效率,考查葡萄糖的利用率是否能够相应提高。以G.xylinus-vgb+(通过pBla-VHb-122质粒,在G.xylinus上表达了 VHb编码基因vgb)为研究对象,通过将C.xylinus-vgb+和G.xylinus的发酵性能进行对比得到以下结论: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与原始菌株G.xylinus相比,G.xylinus-vgb+的葡萄糖利用能力强,转化率高,菌体生长更好,BC产量更高。在对照组(不添加琼脂)和琼脂浓度为0.3%的培养基中,葡萄糖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12.09%,54.55%;同时,与G.xylinus的菌体量相比,G.xylinus-vgb+的菌体量在液体、琼脂浓度为0.3%、0.6%的培养条件下分别提高了 8.52%、15.06%、17.14%;BC的产量也分别提高了 12.95%、47.98%、15.63%。这表明BC合成过程中,提高氧气的利用率可以提高葡萄糖的转化率,进而提高BC产量。此外,对不同培养条件下获得的BC膜的理化性能进行研究,FTIR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条件下获得的BC膜,具有相同的透射峰,即具有相同的化学结构。XRD图谱和TG、DTG曲线表明:不同琼脂浓度下合成的BC的热稳定性和结晶度大致相同。(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徐锋,王晓旭,张维谊,宁昆,齐新永[4](2017)在《迭氮钠血琼脂在猪丹毒丝菌分离培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从污染样本中分离猪丹毒丝菌,使用迭氮钠血琼脂作为其选择性培养基进行该病原分离培养,同时对比阳性菌株在哥伦比亚(Columbia)血琼脂上的生长特性来评估迭氮钠血琼脂的适用性。结果显示:271份样本中猪丹毒丝菌的分离率为61.62%,除链球菌、葡萄球菌及念珠菌外,其他细菌的生长得到了很好的抑制;通过与Columbia血琼脂的比较发现,菌株在迭氮钠血琼脂上生长具有菌落小、溶血环大的特性,易于辨认。研究表明,迭氮钠血琼脂适合猪丹毒丝菌生长,并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及特殊的培养特征,可应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7年08期)

谢国排,程伟,孙露露,薛锡佳,吴宏萍[5](2016)在《琼脂固定化窖泥己酸菌培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窖泥己酸菌又名梭状芽孢杆菌,属嫌气性微生物,作为窖泥主要功能菌之一,其与浓香型大曲酒中己酸、己酸乙酯等风味物质的生成密切相关。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微生物细胞的浓度,并保持其较高的生物活性,实现反复利用等。本实验以琼脂作为固定化材料,将窖泥己酸菌种子进行包埋固定,将4%的琼脂溶液与己酸菌液1∶1混匀后制成琼脂己酸菌块,以2%的接种量进行接种,培养3天后每天取样对己酸产量进行分析,并考察连续培养过程中的菌种稳定性等。结果表明:琼脂固定化窖泥己酸菌扩大培养6天即可达到传统方法 10%接种量扩大培养7天的效果,菌种连续扩大培养6轮次仍然保持较高活性,说明琼脂固定化窖泥己酸菌细胞繁殖快、己酸产量高、产酸稳定性好、可连续发酵等。(本文来源于《酿酒》期刊2016年06期)

崔梦楠,李明生,张健,张磊,马素娟[6](2014)在《细胞培养用琼脂微球的制备与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4%的琼脂溶液作为水相,环己烷为油相,司盘-80为乳化剂,采用乳化分散法制备了琼脂微球,再通过化学交联法固化.用DEAE-HCl修饰了微球表面的电荷密度,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改性工艺,最终制得细胞培养用琼脂微球.通过对比研究了Cytodex1微载体与琼脂微球的表征及细胞培养效果.结果显示,最优改性工艺为:加入微球2倍体积4.5 mol/L的Na OH溶液,再加入微球2倍体积2.5 mol/L的DEAE-HCl溶液,在搅拌状态下加热至60℃,密闭反应4 h.最终制得琼脂微球表面电荷密度为4.00 mmol/100 g,与Cytodex1微载体的4.05 mmol/100g几乎相当.静置培养时,四种细胞在两种微球上的贴壁率和伸展性各有优劣.悬浮培养BHK-21细胞时,Cytodex1微载体表面出现一定程度的"空球"现象,而琼脂微球表面细胞较均匀地伸展.培养至120 h时,两种微球表面的细胞均达到4.5×107cells.继续培养,Cytodex1表面的细胞数开始下降,而琼脂微球表面仍增殖至168 h时才开始下降.综上所述,自制琼脂微球具备作为细胞培养用材料的条件.(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姚璐晔,和凯,薄冰,马超,冀宏[7](2013)在《琼脂对金针菇菌丝体发酵培养物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在金针菇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常见天然增稠剂琼脂对菌丝球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琼脂,浓度为2 g·L-1,28℃、180 r·min-1培养8 d,菌丝球直径为0.15 cm,比未添加琼脂的对照组降低了近26.8%。在培养过程中分期添加琼脂,考察培养液粘度对菌丝球生长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在培养的第5天,菌丝球直径达到最小值,为0.185 cm,培养液粘度达到最大值,248 mpa·s;培养液的粘度对菌丝球生长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3年05期)

杨光,韦睿,王姗,李志新,姜静[8](2011)在《转基因白桦试管苗去琼脂生根培养及高效移栽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转基因白桦试管苗为试材,采用草炭、黑土、河沙和蛭石混合物取代琼脂进行生根培养、带坨移栽,结果表明,经复壮培养的白桦试管苗接种到生根基质中,10 d左右在无根苗基部即可产生密集的不定根,生根培养40 d后,再经15 d~20 d的逐渐开瓶炼苗后即可带坨移栽,成活率高达到99%。(本文来源于《林业实用技术》期刊2011年04期)

刘志彦,杨俊兴,田耀武[9](2010)在《琼脂培养基质条件下砷在水稻幼苗中的积累转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砷(As)在水稻幼苗中的积累转运。[方法]利用琼脂培养基质模拟厌氧的湿地环境,在不同As浓度条件下对水稻幼苗进行培养。[结果]培养基质中的As对水稻根部干重没有显着影响,对地上部干重产生了显着抑制作用。低剂量的As可以促进部分水稻品种干物质的积累。水稻根系对As具有较强的吸收积累能力,As被根系吸收后多数被固定于根部,只有少量被转运至茎叶,二者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结论]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s在水稻中的积累转运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4期)

徐莹,张连茹,黄耀坚,郑忠辉,沈月毛[10](2009)在《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琼脂表面培养基质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是一种骨架为含氧桥的环二烯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以其产生菌拟茎点霉414菌株(Phomopsissp.414)出发,利用响应面法对琼脂表面培养的发酵基质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法和Plackett-Burman设计,从17种因素中筛选出提高产量的主要因素,继而利用响应面法确定各因素的最优水平.当葡萄糖为25.56 g/L、甘露醇为12 g/L、马铃薯为231.82 g/L时,拟茎点霉414菌株发酵产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可达108.9 mg/L,为优化前的3.2倍.(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琼脂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A、C、Y、W_(135)群脑膜炎球菌冻干菌种在羊血琼脂培养基和人血白蛋白琼脂培养基中的复苏培养效果,为人血白蛋白琼脂培养基代替羊血琼脂培养基进行复苏培养提供依据。方法将A、C、Y、W_(135)群脑膜炎球菌冻干菌种分别接种至羊血琼脂培养基和人血白蛋白琼脂培养基中,待长满琼脂培养基后转至相同体积、相同成分的基础培养基中,培养过程中取样测定A600。结果 A、C群脑膜炎球菌在人血白蛋白琼脂培养基中复苏培养效果优于羊血琼脂培养基,而Y、W_(135)群脑膜炎球菌在人血白蛋白琼脂培养基与羊血琼脂培养基复苏培养中效果相当。结论人血白蛋白琼脂培养基能够很好地应用于A、C、Y、W_(135)群脑膜炎球菌的复苏培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琼脂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1].王静,孙桂芝,江冰娅,李书芬,黎林丽.实验室小规模微生物琼脂平板发酵培养操作模式优化[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8

[2].吴元元,应莲芳,杨千苇.人血白蛋白琼脂培养基在A、C、Y、W_(135)群脑膜炎球菌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8

[3].谢永振.静置培养过程中琼脂浓度对细菌纤维素合成的影响[D].天津科技大学.2018

[4].徐锋,王晓旭,张维谊,宁昆,齐新永.迭氮钠血琼脂在猪丹毒丝菌分离培养中的应用[J].畜牧与兽医.2017

[5].谢国排,程伟,孙露露,薛锡佳,吴宏萍.琼脂固定化窖泥己酸菌培养技术研究[J].酿酒.2016

[6].崔梦楠,李明生,张健,张磊,马素娟.细胞培养用琼脂微球的制备与初步应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7].姚璐晔,和凯,薄冰,马超,冀宏.琼脂对金针菇菌丝体发酵培养物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13

[8].杨光,韦睿,王姗,李志新,姜静.转基因白桦试管苗去琼脂生根培养及高效移栽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1

[9].刘志彦,杨俊兴,田耀武.琼脂培养基质条件下砷在水稻幼苗中的积累转运[J].安徽农业科学.2010

[10].徐莹,张连茹,黄耀坚,郑忠辉,沈月毛.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琼脂表面培养基质的优化[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论文知识图

各组试样置于细菌6h后,取冲洗液按1:1...大鼠呼吸道上皮细胞培养(A×100倍,B...伊红美蓝培养基培养结果南昌链霉菌孢子在扫描电镜下放大360...菌株SCUT-18的18SrDNA部分测序结果细胞在软琼脂培养中形成集落(4...

标签:;  ;  ;  ;  ;  ;  ;  

琼脂培养论文_王静,孙桂芝,江冰娅,李书芬,黎林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