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棉一体化栽培论文_张如辉,张家宪,刘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麦棉一体化栽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籽棉,棉花,徐州市,复种,积温,连作,海陆。

麦棉一体化栽培论文文献综述

张如辉,张家宪,刘伟[1](2012)在《棉花种植摆脱困境的探索——粮棉一体化,栽培管理轻简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多种因素造成了我国棉花种植困境,从提高棉花单产、品质的目标出发,利用棉花远源杂交的方法,综合海岛棉与陆地棉两大栽培种的优势,提高棉花的生产效率,简化棉花栽培管理,为解决当前棉花种植困境提供了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八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2-08-07)

冯东海,刘伟[2](2005)在《淮北麦棉连作一体化栽培》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安徽省淮北地区的生态特点,提出合理搭配品种及麦棉连作条件下实现麦棉双丰收的栽培新技术。(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05年04期)

杨玉枫[3](2004)在《冀中南麦棉一体化栽培技术推广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推广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联系农业科研、教育及生产的重要纽带,在农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对新时期的农业推广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农民增收的需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进行农业推广研究应当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提高农业推广工作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在研究了国内外农业推广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法和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冀中南麦棉一体化栽培技术推广过程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其推广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思路。同时提出高效的农业推广模式应当依靠政府推动,技术拉动,推广促动,示范带动,多部门分工合作,协调发展。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一个具有灵活运行机制的现代农业推广体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技推广信息化的进程,为农业推广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04-03-01)

杨书清[4](1998)在《大白菜制种与夏棉一体化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大白菜制种的经济效益,高邑县农业局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终于摸索出上茬大白菜制种,下茬夏棉一体化种植模式,不仅解决了菜棉争地矛盾,确保了夏棉正常吐絮,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一般大白菜制种667m2收入2000元左右;夏播棉收入1000元左右。其主要栽(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期刊1998年06期)

朱国清,王阶样,徐家安[5](1996)在《淮北地区麦棉一体化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淮北地区麦棉一体化栽培技术朱国清,王阶样,徐家安徐州市农科所徐州2211211992~1994年我所进行了麦棉一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即收了小麦栽棉花,拔了棉柴种小麦的一年两熟麦棉连作的新型种植技术。通过研究和调查表明,麦棉连作与麦棉套作相比,小麦增产3...(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1996年01期)

孙鹏,隋方功,魏元秀,史衍玺,刘春生[6](1994)在《麦棉一体化栽培氮磷钾肥料运筹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大田肥料试验,研究了小麦-棉花一体化肥料运筹技术。结果表明,在高肥力水平土壤上,麦棉一体化栽培小麦产量一般在6000~6300kg/hm2,棉花产量一般在1575~1725kg/hm2,即使在高施肥量条件下,产量也很少有所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肥料用量为小麦N225kg/hm2、P2O5110kg/hm2、K2O135kg/hm2,棉花185kg/hm2、P2O590kg/hm2、K2O140kg/hm2。在中肥力水平土壤上,麦棉一体化栽培小麦产量达到6000~6300kg/hm2,棉花产量达到1500~1650kg/hm2的适宜肥料用量为小麦N255kg/hm2、P2O5120kg/hm2、K2O180kg/hm2,棉花N225kg/hm2、P2O5110kg/hm2、K2O170kg/hm2。在低肥力水平土壤上,麦棉一体化栽培很难达到小麦6000~6300kg/hm2、棉花1500~1650kg/hm2的产量水平。适宜肥料用量为小麦300kg/hm2、P2O5135kg/hm2、K2O240kg/hm2,棉花N250kg/hm2、P2O5150kg/hm2、K2O200kg/hm2。(本文来源于《莱阳农学院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张汝晶[7](1991)在《麦棉一体化栽培的气象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 近两年来,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地区麦棉一体化栽培迅速发展。在一亩土地上冬小麦可产300kg以上,棉花可产籽棉200kg以上,缓解了粮棉争地的矛盾,使棉花的播种面积不断增加,促进了棉花生产。 棉花是喜温、好光、怕阴冷、怕水渍的亚热带作物,冬小麦收获后棉花的生长期只有120多天,全生育期的热量十分紧张。棉花收获后冬小麦的冬前生长期只有40多天,(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1991年10期)

张长廷,高崇业,冯宏章[8](1990)在《浅谈麦棉一体化栽培》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充分利用运城地区的光热资源,提高粮棉单位面积产量,现就麦棉一体化栽培的理论和实践、历史与现状以及发展的范围和条件、主要措施等方面谈谈我们的看法。一、麦棉一体化栽培的概念麦棉一体化栽培,麦棉两熟栽培,麦棉立体种植,尽管说法不同,实质上都是将过去麦棉一种一收变成两种两收。其基本论点是:综合利用光热土,巧妙运筹时间差,从时间上利用空间,从空间上争取时间。其差别在于,麦棉一体化栽培,着重从综合农业技术上使前后两茬作物形成最佳的群体结构,在时间、空间上最大限度地将温、光、水、气等自然资源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经济产品。二、发展麦棉一体化裁培的条件 1.自然条件根据棉花本身对自然条件(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1990年12期)

杨家风,崔景维,王鼎禄,赵禹,李世云[9](1989)在《麦棉一体化栽培的效益及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麦、棉都是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又是冀中南地区的优势作物,同步发展棉、麦生产,实现粮棉双丰收,历来是这里广大人民的迫切要求。根据棉花、小(大)麦的生育生理特性,扬长避短,在冀中南的特定自然条件下,优选出适宜品种和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以达到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条件的统一,就能改棉花一年一熟为麦棉一年两熟。一、效益。 1985年以来,我们连续进行了麦棉满幅复种的定位试验。通过详细统计不同种植制度的物料投入和产出,全面核算其各项经济指标,确定出取得的效益。 1,社会效益:从产量看,小(大)麦复种棉花与单作棉花比较,少收1公斤籽棉,能换取12.9公斤小麦或9.0公斤大麦;与小麦、玉米复种比较,每增收1公斤籽棉,只少收0.24公斤小麦和1.6公斤玉米,或0.43公斤大麦和1.69公斤玉米。因此,无论棉区或粮区,改种一定面积的麦棉满幅复种后,都能取得麦棉(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技》期刊1989年09期)

杨家凤,崔景维,王鼐禄,赵禹,李世云[10](1989)在《冀中南麦棉一体化栽培的效益和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冀中南位于北纬36~39度之间,年平均≥3℃积温4900℃,≥15℃积温3800℃,年降雨量500~600毫米。全年总辐射量为120千卡/厘米~2。5月份气温高,光照足,有利小麦灌浆成熟。8~9月份秋高气爽,昼夜温差大,有利干物质的积累和成铃吐絮。所以利用小(大)麦秋末至夏初生长为主、棉花夏秋生长为主的时差,能较好地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进行麦棉两熟栽培。(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1989年04期)

麦棉一体化栽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安徽省淮北地区的生态特点,提出合理搭配品种及麦棉连作条件下实现麦棉双丰收的栽培新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麦棉一体化栽培论文参考文献

[1].张如辉,张家宪,刘伟.棉花种植摆脱困境的探索——粮棉一体化,栽培管理轻简化[C].中国棉花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八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2012

[2].冯东海,刘伟.淮北麦棉连作一体化栽培[J].安徽农学通报.2005

[3].杨玉枫.冀中南麦棉一体化栽培技术推广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

[4].杨书清.大白菜制种与夏棉一体化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1998

[5].朱国清,王阶样,徐家安.淮北地区麦棉一体化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1996

[6].孙鹏,隋方功,魏元秀,史衍玺,刘春生.麦棉一体化栽培氮磷钾肥料运筹技术的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4

[7].张汝晶.麦棉一体化栽培的气象条件[J].气象.1991

[8].张长廷,高崇业,冯宏章.浅谈麦棉一体化栽培[J].山西农业科学.1990

[9].杨家风,崔景维,王鼎禄,赵禹,李世云.麦棉一体化栽培的效益及前景[J].河北农业科技.1989

[10].杨家凤,崔景维,王鼐禄,赵禹,李世云.冀中南麦棉一体化栽培的效益和技术[J].中国棉花.1989

论文知识图

Ⅰ.专文围绕服务作文章 深化改革谱新篇

标签:;  ;  ;  ;  ;  ;  ;  

麦棉一体化栽培论文_张如辉,张家宪,刘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