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通络调肝散论文-于淼,朴春丽,南征

解毒通络调肝散论文-于淼,朴春丽,南征

导读:本文包含了解毒通络调肝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胰岛素抵抗,解毒通络调肝散,IRS-2

解毒通络调肝散论文文献综述

于淼,朴春丽,南征[1](2010)在《解毒通络调肝散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肝脏IRS-2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解毒通络调肝散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肝脏IRS-2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吡咯列酮组和解毒通络调肝组。给药8周后进行各指标检测。结果解毒通络调肝散能升高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增加实验性糖尿病(DM)大鼠肝脏组织IRS-2的表达。结论解毒通络调肝散对大鼠IR有显着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实验性糖尿病(DM)大鼠肝组织中IRS-2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0年28期)

于淼,朴春丽,南征[2](2010)在《解毒通络调肝散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NF-κB及MCP-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解毒通络调肝散对糖尿病(DM)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肝脏中核因子(NF)-κB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MIR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吡咯列酮组和解毒通络调肝组。给药8w后进行各指标检测。结果解毒通络调肝散能升高DM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降低大鼠肝脏中NF-κB蛋白、MCP-1蛋白表达。结论解毒通络调肝散对大鼠IR有显着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DM大鼠肝组织中NF-κB、MCP-1表达,发挥抑制肝内炎症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0年16期)

李瑞恩[3](2009)在《解毒通络调肝散对实验性肥胖性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T2DM)属中医消渴范畴,胰岛素抵抗(IR)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亦是T2DM的特征性改变。本文从文献综述、理论探讨、实验研究方面对中药复方解毒通络调肝散防治T2DM、IR进行较系统的研究。重点阐述了“毒损肝络”是T2DM、IR的发病机理,探讨了“毒损肝络”病机理论与T2DM、IR的相关性,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解毒通络调肝法的科学性。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解毒通络调肝散能够减轻IR,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发挥了在防治T2DM、IR上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1文献综述1.1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药研究进展从古代和现代中医学对T2DM、IR病名的认识、病因病机的探索、辨证论治进展情况及中医药防治T2DM作用机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辨证分型和科研等方面存在的缺乏规范性研究等问题进行了述评和展望。1.2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糖、脂代谢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机制最新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2理论探讨运用中医理论,对消渴病的病机理论、治则治法等进行了探讨,提出“毒损肝络”是消渴病的发病关键。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提出了肝脏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机制,并阐述了“毒损肝络”理论与T2DM、IR发病机制的相关性。论述了解毒通络调肝法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来防治T2DM的科学性,为消渴病的研究思路及治法提供理论依据。3实验研究解毒通络调肝散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影响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实验性DM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DM模型组、阳性对照组(DM+二甲双胍、DM+吡格列酮))和中药实验组(DM+解毒通络调肝散),实验观察各项指标。结果表明,解毒通络调肝散能明显改善DM大鼠的一般状态,具有降糖、调脂、减轻IR,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与DM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能减轻肥胖大鼠体重,与DM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解毒通络调肝散对实验性DM大鼠具有良好的调节糖脂代谢作用,并具有改善IR,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4临床研究解毒通络调肝散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35例临床观察研究解毒通络调肝散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体重及血清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设中药治疗组35例与西药对照组35例,治疗组服用解毒通络调肝散,对照组采用西药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各4周。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炎症标志物的变化。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炎症标志物水平有显着差异。解毒通络调肝散在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降糖、降脂方面临床疗效显着,且降低了血清CRP和MCP-1等炎症标志物的水平。(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01)

朱亚春[4](2008)在《解毒通络调肝散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解毒通络调肝散对高脂饲料与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的药效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高脂饲料喂饲Wistar大鼠1个月后,禁食12h,腹腔注射1.2%链脲佐菌素30ma/kg,空白组注射等体积柠檬酸缓冲液。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吡咯列酮组和解毒通络调肝组。治疗组分别按0.5g、5g、5g/(Kg·d)的剂量灌胃给予不同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2个月后进行各指标检测。结果解毒通络调肝散治疗组第12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叁酯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高于模型组(P<0.01)。各指标与治疗组相比亦有不同程度差别(P<0.05或P<0.01)。结论解毒通络调肝散能显着降低该动物模型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调节血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是具有进一步开发、研制前景的中药复方制剂。(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4-01)

朱亚春,朴春丽,于淼,李瑞恩,南征[5](2008)在《解毒通络调肝散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解毒通络调肝散对高脂饲料与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的药效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高脂饲料喂饲Wistar大鼠1个月后,禁食12h,腹腔注射1.2%链脲佐菌素30mg/kg,空白组注射等体积柠檬酸缓冲液。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吡咯列酮组和解毒通络调肝组。治疗组分别按0.5、5、5g/(kg·d)的剂量灌胃给予不同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2个月后进行各指标检测。结果解毒通络调肝散治疗组第12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叁酰甘油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高于模型组(P<0.01)。各指标与治疗组相比亦有不同程度差别(P<0.05或P<0.01)。结论解毒通络调肝散能显着降低该动物模型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调节血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2008年02期)

于淼,朴春丽,南征[6](2007)在《解毒通络调肝散防治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解毒通络调肝散对高脂饲料与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药效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高脂饲料喂饲Wistar大鼠1月后,禁食12 h,腹腔注射1.2%链脲佐菌素30 mg/kg,空白组则注射等体积柠檬酸缓冲液。1周后进行糖耐量实验,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吡咯列酮组和解毒通络调肝组。治疗组分别按每日0.5 g/kg-1,5 mg/kg,5 g/kg的剂量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2个月后进行糖耐量试验,血浆胰岛素,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解毒通络调肝散治疗组第12周各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解毒通络调肝散能显着降低该动物模型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调节血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07年10期)

朴春丽,于淼[7](2007)在《解毒通络调肝散防治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解毒通络调肝散对高脂饲料与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的药效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高脂饲料喂饲Wistar大鼠1个月后,禁食12h,腹腔注射1.2%链脲佐菌素30mg/kg,空白组注射等体积柠檬酸缓冲液。1周后进行糖耐量试验,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吡咯列酮组和解毒通络调肝组。治疗组分别按0.5g.Kg-1.d-1,5mg.Kg-1.d-1,5g.Kg-1.d-11的剂量灌胃给予不同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2个月后进行糖耐量试验,血浆胰岛素,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解毒通络调肝散治疗组第12周各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解毒通络调肝散能显着降低该动物模型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调节血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是具有进一步开发、研制前景的中药复方制剂。(本文来源于《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期刊2007-06-30)

解毒通络调肝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调肝散对糖尿病(DM)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肝脏中核因子(NF)-κB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MIR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吡咯列酮组和解毒通络调肝组。给药8w后进行各指标检测。结果解毒通络调肝散能升高DM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降低大鼠肝脏中NF-κB蛋白、MCP-1蛋白表达。结论解毒通络调肝散对大鼠IR有显着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DM大鼠肝组织中NF-κB、MCP-1表达,发挥抑制肝内炎症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解毒通络调肝散论文参考文献

[1].于淼,朴春丽,南征.解毒通络调肝散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肝脏IRS-2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

[2].于淼,朴春丽,南征.解毒通络调肝散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NF-κB及MCP-1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

[3].李瑞恩.解毒通络调肝散对实验性肥胖性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影响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

[4].朱亚春.解毒通络调肝散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影响[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

[5].朱亚春,朴春丽,于淼,李瑞恩,南征.解毒通络调肝散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

[6].于淼,朴春丽,南征.解毒通络调肝散防治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7

[7].朴春丽,于淼.解毒通络调肝散防治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C].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2007

标签:;  ;  ;  

解毒通络调肝散论文-于淼,朴春丽,南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