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改性论文_梁慧斌,周婧洁,孙永强,张勇,孙晋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脂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脂,催化剂,戊烯,多晶,生物,化物,桐油。

油脂改性论文文献综述

梁慧斌,周婧洁,孙永强,张勇,孙晋源[1](2019)在《改性油脂乙氧基化物磺酸盐与平平加复配体系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复配样品溶液状态、凝固点、润湿、泡沫、乳化及去污性能的测定,研究了改性油脂乙氧基化物磺酸盐(SNS-80)与平平加O-25、平平加O-20复配样品的性能。结果表明,25℃时,总质量分数为70%的SNS-80与平平加复配样品中,m(SNS-80):m(O-25)大于6:4,m(SNS-80):m(O-20)大于4:6时,均一透明流动性好,且样品的凝固点均低于10℃;复配样品的泡沫低于SNS-80;SNS-80的加入很大程度的改善了复配样品的润湿性能;复配样品对大豆油乳化性能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平平加的加入改善了SNS-80对皮脂的去污性能。(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品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曹新诚[2](2019)在《金属氧化物改性介孔分子筛SBA-15催化裂解油脂制备液体生物燃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液体生物燃油作为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以廉价的油脂为原料,采用催化裂解的方法生产生物燃油是一种比较有前景的生产工艺。然而,目前使用的裂解催化剂普遍存在着比表面积小、催化效率低和不能循环使用等缺点。为此,本文以橡胶籽油和地沟油两种油脂为原料,采用碱性金属氧化物、单金属氧化物和双金属氧化物改性的SBA-15介孔分子筛为催化剂,通过催化裂解的方法研究了催化裂解油脂制备液体生物燃油的反应。以K_2O/MeO-SBA-15(Me=Ca,Mg,Ba)介孔分子筛为催化剂研究了催化裂解橡胶籽油制备液体生物燃油的反应。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_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TEM)和CO_2程序升温吸附脱附(CO_2-TPD)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K_2O/MeO-SBA-15(Me=Ca,Mg,Ba)介孔分子筛具有长程有序的介孔结构;经硝酸钾改性后获得的K_2O/MeO-SBA-15介孔分子筛,碱性位点的数量增加且碱强度增强。详细考察硝酸钾浸渍浓度和反应条件对橡胶籽油裂解反应的影响,得到的较佳工艺条件为:硝酸钾浸渍浓度为15 wt%,反应温度450 ~oC,反应时间80 min,催化剂与橡胶籽油的质量比为1:30。在上述反应条件下,橡胶籽油的转化率和生物燃油的产率分别为93.2%和78.3%。此外,对K_2O/MgO-SBA-15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进行了考察,并使用XRD和FT-IR表征手段对反应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谱图分析。结果表明:K_2O/MgO-SBA-1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K_2O/MgO-SBA-15的结构依然保持完整。以MeO-SBA-15(MeO=ZnO,La_2O_3,CeO_2,NiO,MgO)介孔分子筛为催化剂研究了催化裂解地沟油制备液体生物燃油的反应。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_2吸附-脱附、傅里叶红外谱图(FT-IR)和NH_3程序升温吸附脱附(NH_3-TPD)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单金属氧化物改性后获得的MeO-SBA-15(MeO=ZnO,La_2O_3,CeO_2,NiO,MgO)介孔分子筛具有长程有序的介孔结构且热稳定性良好;利用氧化锌改性后制备的ZnO-SBA-15催化剂含有较多的酸性位点,而使用氧化镁和氧化镍改性后获得的MgO(NiO)-SBA-15催化剂含有较少的酸性位点。在反应温度460 ~oC,反应时间120 min,催化剂与地沟油的质量比为1:30的反应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对地沟油裂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ZnO-SBA-15催化剂可以获得产率较高的液体生物燃油(37.3%)和较低的重油(39.9%);而使用MgO-SBA-15催化剂可以获得酸值较低和性能更好的液体生物燃油。以ZnO/MgO-SBA-15(Zn wt%=5,10,15,20)介孔分子筛为催化剂研究了催化裂解地沟油制备液体生物燃油的反应。结果表明:合成的ZnO/MgO-SBA-15介孔分子筛具有长程有序的介孔结构;经乙酸锌改性后获得的ZnO/MgO-SBA-15介孔分子筛,酸性位点的数量明显增加且酸强度增强。详细考察乙酸锌浸渍浓度和反应条件对地沟油裂解反应的影响,得到的较佳工艺条件为:乙酸锌浸渍浓度为10 wt%,反应温度460 ~oC,反应时间100 min,催化剂与地沟油的质量比为1:30。在上述反应条件下,地沟油的转化率和生物燃油的产率分别为93.0%和71.5%。考察了ZnO/MgO-SBA-15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并使用XRD和N_2吸附-脱附表征手段对反应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谱图分析。结果表明:ZnO/MgO-SBA-1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过3次循环使用后,ZnO/MgO-SBA-15依然保持了长程有序的介孔结构。在橡胶籽油和地沟油的裂解反应中,利用金属氧化物改性的SBA-15介孔分子筛不仅克服了传统催化剂选择性差、反应产物与催化剂难以分离和不能循环使用的缺点,而且完成了反应-分离一体化与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本文拓展了SBA-15介孔分子筛在油脂裂解制备生物燃油的应用领域,为研究金属氧化物改性SBA-15介孔分子筛在催化裂解油脂制备生物燃油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5)

张震[3](2019)在《酯交换改性对棕榈油的理化性质影响及其在食品专用油脂基料油中的应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专用油脂是油脂加工的高端和末端,以棕榈油为基础的专用油脂改性开发是食品工业研究的热点。部分的新油脂资源与油脂副产物可应用于油脂酯交换改性,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具有改善食品专用油脂基料油品质的效果。基料油调配以固体脂肪含量和同质多晶转换为控制指标的改性思路是目前的主流原则。本文研究了基于棕榈油与不同脂类之间的酯交换改性技术来改善棕榈油的品质,对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固体脂肪含量曲线特性(SFC,Solid Fat Content),结晶习性,微观结构变化影响规律进行讨论,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了棕榈油中间分提物(PMF,Palm Mid Fraction)的酯交换改性与应用,PMF与牛油(BT,Beef Tallow)经酯交换改性后结晶比率显着提升,SFC趋势更加平缓,塑性范围变宽,延展性增强,打发裹气性得到提升,烘焙应用效果明显改善;改性PMF经过溶剂分提能有效分离出高温固脂,提高软脂的化口性,搅打奶油应用裹气性提升,同时sn-2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2、研究了乳木果油分提液油(Shea OL,Shea Olein)与棕榈油之间的改性特性,在25℃以上,与棕榈油和椰子油相容性较好,与棕榈液油(POL,Palm Olein)相比,Shea OL在调配油基中能显着加速体系结晶。Shea OL天然含有8%左右的甘油二酯(DAG,Diacylglycerols),与POL和大豆油相比,使用Shea OL制备的O/W体系在储藏期间的粒径稳定性,抗温度波动性和硬度稳定性显着提高。3、研究了棕榈油与不同类型油脂的化学酯交换改性反应,发现含BT的棕榈油油脂改性后倾向于β′晶型,结晶加快;大豆油能显着提高体系S/U/U(二饱和甘油叁酯)的含量,对纯棕榈油基的结晶改善效果不显着;棕榈仁油(PKO,Palm Kernal Oil)能够降低改性体系的S/U/U含量,与大豆油同时作用时,PKO降S/U/U的能力更强,同时PKO能够丰富产品甘油叁酯(TAG,Triacylglycerols)组成,提高C_(44)的TAG含量,可通过改性提高S/S/S,促进结晶,改善棕榈油基β′型结晶倾向;棕榈油基中添加30%以上的PMF可改性提高高温固脂,使产品塑性范围更宽,30%以下的添加时作用不显着。4、研究了化学方法与酶法催化制备不饱和DAG混合体系,制备了硅藻土负载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催化油酸酯化,分子蒸馏后可以得到69.64%不饱和DAG产品;利用鼓泡式反应器,Novezyme 435酶催化油酸和玉米油酯化和酯交换制备得到含量82%以上的高不饱和单双甘油酯(MAG-DAG,Mono-and Di-acylglycerols)组合物,该组合物能延缓棕榈油起酥油储藏期间的结晶比率,起到稳定产品晶型和硬度的作用。5、研究了酶法催化米糠蜡(RBW,Rice Bran Wax)与棕榈油酯交换改性制备蜡酯甘油酯混合体系,在Lipozyme TL IM酶的催化下得到新的蜡酯甘油酯组合物,体系结晶显着加快,中温段固脂明显提高,SFC曲线更加平缓,改性后体系以β′型结晶为主,产物中DAG含量升高,产物硬度和黏度得到了提升,新产物较原料RBW的粗糙度更低,疏水性更强。(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9)

张勇,周婧洁,孙永强,孙晋源,梁慧斌[4](2019)在《改性油脂乙氧基化物与平平加二元复配体系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溶性、凝固点、润湿、乳化、去污及泡沫性能的测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油脂乙氧基化物(SOE-N-60)与平平加O-20、平平加O-25的二元复配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25 ℃时,对于总质量分数为70%的SOE-N-60与平平加二元复配产品,SOE-N-60与平平加O-25的质量比大于5∶5时;SOE-N-60与平平加O-20的质量比大于4∶6时;均能形成均一透明的体系,且产品的凝固点均低于10 ℃;SOE-N-60与平平加O-20及平平加O-25的二元复配体系的去污性能以及对液体石蜡的乳化性能均表现出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复配体系的泡沫略高于单一SOE-N-60。此类复配产品有望用于低温低泡浓缩液体洗涤剂配方中。(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9年03期)

魏静,阎杰,冯晓萌,林海琳[5](2019)在《无溶剂体系中废弃油脂的环氧化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废弃油脂为原料,在无溶剂体系中以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H_2O_2为氧源,研究了固体磷钨酸催化废弃油脂的环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废弃油脂与H_2O_2料液比为2∶1 g/mL,m(废弃油脂)∶m(磷钨酸)∶m(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1∶0.012∶0.008,H_2O_2在60℃体系中滴加H_2O_2反应2 h,环氧值达最大为4.24%,采用FTIR、~1H NMR、~(13)C NMR、TG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9年01期)

吕斌[6](2018)在《植物油脂的改性及其在皮革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2018)中国油脂化工行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6-20)

卢静静,张银,侯艺艺,舒玉凤,庞亮[7](2018)在《改性花生壳在油脂脱酸中的应用及其吸附平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花生壳为原料制备油脂脱酸剂——改性花生壳,考察不同脱酸条件下改性花生壳对菜籽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吸附脱除效果;并且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改性花生壳对菜籽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吸附平衡。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花生壳吸附脱酸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温度为50℃、吸附时间为120 min、搅拌速度为250 r/min、改性花生壳的添加量为2%,在此条件下改性花生壳能够使菜籽油的酸值从6.23 mgKOH/g降至0.97 mgKOH/g;静态吸附研究所得Langmuir吸附模型,适用于拟合改性花生壳对菜籽油中游离脂肪酸的静态吸附过程,饱和吸附容量达到166.7 mgKOH/g。(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汪梅[8](2018)在《杂原子改性油脂/双戊烯基PVC钙锌热稳定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高效、环保、多功能的热稳定剂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成为研发的热点。传统的钙锌稳定剂虽然具有环保和价廉等优点,但短时间内容易引发PVC迅速变黑发生“锌烧”。本研究以可再生的天然生物质资源木本油脂、松脂及其衍生物为主要原料,利用其结构中的共轭双键、羟基等活性基团,经过Diels-Alder反应、环氧化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化学改性手段,制备出一系列含氮、磷官能团的植物油基钙锌和多元醇PVC热稳定剂;将含氮的沸石咪唑框架结构化合物(ZIF-8)添加至硬脂酸钙/硬脂酸锌(CaSt_2/ZnSt_2,St:硬脂酸)作为PVC钙锌复合热稳定剂,并对它们的结构和性能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本研究为天然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保、高效型PVC热稳定剂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五个部分:1.以桐马酸酐和双戊烯为原料,分别与马来酸酐的Diels–Alder加成反应、及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氨解反应合成了单酰胺桐油基及双戊烯基羧酸(ABDPMA和ABTMA),然后将它们转化为相应的单酰胺桐油基及双戊烯基钙锌(ABTMA-Ca/ABTMA-Zn和ABDPMA-Ca/ABDPMA-Zn),并通过红外和元素分析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以C36DA-Ca/C36DA-Zn(C36DA:二聚酸)、CaSt_2/ZnSt_2(St:硬脂酸)等为参比热稳定剂,通过刚果红法、变色法、紫外光谱仪分析、热重分析对ABTMA-Ca/ABTMA-Zn和ABDPMA-Ca/ABDPMA-Zn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此外,对试样的动态热机械分析(DMA)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热稳定剂相比,ABDPMA-Ca/ABDPMA-Zn热稳定的PVC试样的静态热稳定时间(T_s)最长(71 min 48s),且在90 min内仍未发生“锌烧”。这说明ABDPMA-Ca/ABDPMA-Zn赋予PVC试样更好的长期热稳定性。综合刚果红法、变色法、紫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的结果,发现ABDPMA-Ca/ABDPMA-Zn能赋予PVC更好的长期热稳定性。这是ABDPMA-Ca/ABDPMA-Zn中Ca/Zn协同热稳定和自由基热稳定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且ABDPMA-Ca/ABDPMA-Zn在PVC中更好的分散性也有助于提高PVC的热稳定性。DMA表明,与其它热稳定剂相比,ABDPMA-Ca/ABDPMA-Zn具有更好的增塑性。2.以桐马酸酐为原料,分别与乙二胺和对苯二胺的氨解反应合成了二元酰胺桐油基(AETMA和APTMA),然后将它们转化为相应的液体二元酰胺桐油基钙锌热稳定剂(LAETMA-Ca/LAETMA-Zn和LAPTMA-Ca/LAPTMA-Zn),采用红外、氢谱和元素分析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刚果红法、变色法、紫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热重-红外联用和热重-质谱联用对其作为PVC热稳定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热稳定剂相比,自制的钙锌热稳定剂(LAPTMA-Ca/LAPTMA-Zn、LAETMA-Ca/LAETMA-Zn)添加至PVC后T_s(分别为73 min 04 s和70 min 04 s),且分别在90 min后和80 min后才发生“锌烧”,说明LAPTMA-Ca/LAPTMA-Zn表现出更好的长期热稳定性。对PVC/LAPTMA-Ca/LAPTMA-Zn存在的热稳定机理进行了研究。3.以桐马酸酐和叁聚氰胺为原料,合成了含羟基和富氮的桐油基多元醇(HTMA-1和HTMA-2)及其羧酸钙锌(Ca-HTMA-1、Zn-HTMA-1、Ca-HTMA-2和Zn-HTMA-2)PVC热稳定剂。测试结果表明,当在CaSt_2/ZnSt_2中添加等量的多元醇辅助热稳定剂(HHTT、PER、HTMA-1、HTMA-2)时,热稳定性顺序为:HTMA-2>HTMA-1>HHTT>PER,说明HTMA-2与CaSt_2/ZnSt_2之间有优异的热稳定协同作用,这赋予PVC更好的长期热稳定性。将自制的多元醇辅助热稳定剂与自制钙锌或CaSt_2/ZnSt_2复配使用,发现CaSt_2/Zn-HTMA-2/HTMA-2具有更好的初期热稳定性和长期热稳定性。这归因于CaSt_2、Zn-HTMA-2和HTMA-2中的特殊结构或官能团(如羟基、含氮基团、羧基等)所产生的优异的热稳定协同作用。此外,DMA发现CaSt_2/Zn-HTMA-2/HTMA-2具有与参比热稳定剂(CaSt_2/ZnSt_2和CaSt_2/ZnSt_2/PER)相当的塑化性能。对PVC/CaSt_2/Zn-HTMA-2/HTMA-2存在的热稳定机理进行了研究。4.以蓖麻油酸为原料合成了液体蓖麻油基磷酸酯钙锌PVC热稳定剂,采用红外、氢谱和元素分析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以CaSt_2/ZnSt_2、EFC/ZnSt_2/ESBO和LRA-Ca/LRA-Zn为参比热稳定剂,通过刚果红法、变色法、TGA、TGA-IR和TGA-MS研究其作为PVC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性。结果发现LPPRA-Ca/LPPRA-Zn赋予PVC试样良好的初期色泽和长期热稳定性,表明LPPRA-Ca/LPPRA-Zn具有更好的初期和长期热稳定性。这归因于LPPRA-Ca和LPPRA-Zn的热稳定协同作用。此外,LPPRA-Zn中较低的锌含量能延缓PVC样品发生“锌烧”,也有助于提高PVC试样的长期热稳定性。DMA和拉伸性能分析表明,制备的蓖麻油基磷酸酯羧酸钙锌热稳定剂赋予PVC良好的热稳定性的同时兼具良好的增塑性能和拉伸性能。5.以2-甲基咪唑为原料合成了ZIF-8,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将其单独或与CaSt_2/ZnSt_2复配作为PVC热稳定剂,采用刚果红法、变色法和TGA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IF-8单独作为热稳定剂能赋予PVC较好的初期色泽的同时还能显着的延长试样发生“锌烧”时间,其刚果红时间长达93.08 min,显着提高了PVC的长期热稳定性。研究发现这与ZIF-8能降低ZnCl_2对PVC热降解的自动催化作用有关。当CaSt_2/ZnSt_2/ZIF-8中ZIF-8的含量增加时,试样的长期热稳定性得到提高。当ZnSt_2/ZIF-8的质量比为2∶1时,试样的初期色泽得到显着改善的同时T_s长达128.92 min,且在120min内不会发生“锌烧”。与其它热稳定剂相比,PVC/ZIF-8/ZnSt_2具有略低的断裂伸长率,但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8-04-01)

秦逸飞[9](2018)在《挤压处理对小麦面筋蛋白—油脂体系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小麦面筋蛋白-植物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2:2:1)体系通过挤压改性状的变化情况,旨在为小麦面筋蛋白-油脂体系通过挤压处理改善品质与调控提供技术支撑。在前期大量探索性实验的基础上,小麦面筋蛋白-油脂体系中,油脂确立为混合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2:2:1),前期研究表明,以上述混合油加入到小麦面筋蛋白中进行挤压,产品的组织化度最好,而且产品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及起泡性等功能特性最佳,所以本研究确立了小麦面筋蛋白-混合油进行挤压实验。本研究选用谷朊粉(小麦面筋蛋白)将300g样品加入到100mL去离子水和24mL混合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2:2:1)均匀混合。通过四种实验条件(混合油含量、套筒温度、螺杆转速、喂料速度)进行挤压处理后测定样品蛋白分子量、蛋白质结构和样品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等指标,研究挤压处理对小麦面筋蛋白-油脂体系改性的影响。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法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未经挤压的面筋蛋白与经过挤压的面筋蛋白样品蛋白亚基组成差异较大。在四种单因素条件(含油量、套筒温度、螺杆转速、喂料速度)下,挤压过程中均未有新的谱带出现。根据蛋白的聚合行为研究了挤压处理后蛋白网络的变化。随着螺杆转速(40-80r/min)和喂料速度(30-40 g/min)的增加,高分子量蛋白亚基增加,低分子量蛋白亚基减少,说明在挤压处理过程中蛋白发生了聚合。采用紫外分光法测定巯基二硫键实验表明,在挤压过程中,蛋白分子的结构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随着四种单因素条件的增加,游离巯基呈现减少的趋势,二硫键的含量变化呈现增长的态势。挤压后游离巯基的减少可以说明小麦面筋蛋白在挤压过程中发生了变性,并通过分子间二硫键聚合使其交联反应加深,二硫键含量和高分子蛋白含量增多。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得蛋白二级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油脂含量增加,α-螺旋(1650–1660 cm~(-1))、β折叠(1610–1642 cm~(-1))先增加后减少,加油量为8%时,α-螺旋、β折叠最高。面筋的特定β-折叠结构明显增加,α-螺旋和β-折迭波动,形成紧密的面筋网络。采用X-ray衍射仪测定叁级结构表明挤压处理对蛋白空间结构有一定作用的影响,适当的面筋蛋白-复合油脂的比例(如8%的含油量),在挤压时能够提高蛋白质的结晶转化效率。不同螺杆速度下,喂料速度(30-40 g/min)时蛋白转化较低,喂料速度(50g/min)时蛋白转化率较高。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评估蛋白质网络结果表明,在挤压过程中套筒温度较高时,形成均匀致密的面筋网络,这与低分子量蛋白亚基的聚合有关,同时扫描电镜显示挤压过后蛋白发生了聚合。本研究可为小麦面筋蛋白挤压过程中挤压质量的改善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期刊2018-03-01)

侯李君[10](2017)在《我国食用油脂改性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脂加氢氢化油脂加氢催化剂的研究。现在油脂氢化生产中采用的催化剂除了可以发生很多反式酸外,还存在其它缺陷,如镍系催化剂对人体的致癌性、铜系催化剂所发生的加快油脂氧化作用,这一切都要求研发新式催化体系及采用不同以往的催化手段来解决。国外已开始研讨多种不同金属催化剂间的协同作用,然后期望不仅可以在反响活性和选择性方面保持原有特(本文来源于《食品界》期刊2017年12期)

油脂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液体生物燃油作为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以廉价的油脂为原料,采用催化裂解的方法生产生物燃油是一种比较有前景的生产工艺。然而,目前使用的裂解催化剂普遍存在着比表面积小、催化效率低和不能循环使用等缺点。为此,本文以橡胶籽油和地沟油两种油脂为原料,采用碱性金属氧化物、单金属氧化物和双金属氧化物改性的SBA-15介孔分子筛为催化剂,通过催化裂解的方法研究了催化裂解油脂制备液体生物燃油的反应。以K_2O/MeO-SBA-15(Me=Ca,Mg,Ba)介孔分子筛为催化剂研究了催化裂解橡胶籽油制备液体生物燃油的反应。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_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TEM)和CO_2程序升温吸附脱附(CO_2-TPD)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K_2O/MeO-SBA-15(Me=Ca,Mg,Ba)介孔分子筛具有长程有序的介孔结构;经硝酸钾改性后获得的K_2O/MeO-SBA-15介孔分子筛,碱性位点的数量增加且碱强度增强。详细考察硝酸钾浸渍浓度和反应条件对橡胶籽油裂解反应的影响,得到的较佳工艺条件为:硝酸钾浸渍浓度为15 wt%,反应温度450 ~oC,反应时间80 min,催化剂与橡胶籽油的质量比为1:30。在上述反应条件下,橡胶籽油的转化率和生物燃油的产率分别为93.2%和78.3%。此外,对K_2O/MgO-SBA-15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进行了考察,并使用XRD和FT-IR表征手段对反应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谱图分析。结果表明:K_2O/MgO-SBA-1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K_2O/MgO-SBA-15的结构依然保持完整。以MeO-SBA-15(MeO=ZnO,La_2O_3,CeO_2,NiO,MgO)介孔分子筛为催化剂研究了催化裂解地沟油制备液体生物燃油的反应。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_2吸附-脱附、傅里叶红外谱图(FT-IR)和NH_3程序升温吸附脱附(NH_3-TPD)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单金属氧化物改性后获得的MeO-SBA-15(MeO=ZnO,La_2O_3,CeO_2,NiO,MgO)介孔分子筛具有长程有序的介孔结构且热稳定性良好;利用氧化锌改性后制备的ZnO-SBA-15催化剂含有较多的酸性位点,而使用氧化镁和氧化镍改性后获得的MgO(NiO)-SBA-15催化剂含有较少的酸性位点。在反应温度460 ~oC,反应时间120 min,催化剂与地沟油的质量比为1:30的反应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对地沟油裂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ZnO-SBA-15催化剂可以获得产率较高的液体生物燃油(37.3%)和较低的重油(39.9%);而使用MgO-SBA-15催化剂可以获得酸值较低和性能更好的液体生物燃油。以ZnO/MgO-SBA-15(Zn wt%=5,10,15,20)介孔分子筛为催化剂研究了催化裂解地沟油制备液体生物燃油的反应。结果表明:合成的ZnO/MgO-SBA-15介孔分子筛具有长程有序的介孔结构;经乙酸锌改性后获得的ZnO/MgO-SBA-15介孔分子筛,酸性位点的数量明显增加且酸强度增强。详细考察乙酸锌浸渍浓度和反应条件对地沟油裂解反应的影响,得到的较佳工艺条件为:乙酸锌浸渍浓度为10 wt%,反应温度460 ~oC,反应时间100 min,催化剂与地沟油的质量比为1:30。在上述反应条件下,地沟油的转化率和生物燃油的产率分别为93.0%和71.5%。考察了ZnO/MgO-SBA-15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并使用XRD和N_2吸附-脱附表征手段对反应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谱图分析。结果表明:ZnO/MgO-SBA-1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过3次循环使用后,ZnO/MgO-SBA-15依然保持了长程有序的介孔结构。在橡胶籽油和地沟油的裂解反应中,利用金属氧化物改性的SBA-15介孔分子筛不仅克服了传统催化剂选择性差、反应产物与催化剂难以分离和不能循环使用的缺点,而且完成了反应-分离一体化与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本文拓展了SBA-15介孔分子筛在油脂裂解制备生物燃油的应用领域,为研究金属氧化物改性SBA-15介孔分子筛在催化裂解油脂制备生物燃油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脂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梁慧斌,周婧洁,孙永强,张勇,孙晋源.改性油脂乙氧基化物磺酸盐与平平加复配体系的性能研究[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9

[2].曹新诚.金属氧化物改性介孔分子筛SBA-15催化裂解油脂制备液体生物燃油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3].张震.酯交换改性对棕榈油的理化性质影响及其在食品专用油脂基料油中的应用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4].张勇,周婧洁,孙永强,孙晋源,梁慧斌.改性油脂乙氧基化物与平平加二元复配体系的性能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9

[5].魏静,阎杰,冯晓萌,林海琳.无溶剂体系中废弃油脂的环氧化改性[J].粮食与油脂.2019

[6].吕斌.植物油脂的改性及其在皮革中的应用[C].第十一届(2018)中国油脂化工行业年会论文集.2018

[7].卢静静,张银,侯艺艺,舒玉凤,庞亮.改性花生壳在油脂脱酸中的应用及其吸附平衡研究[J].食品科技.2018

[8].汪梅.杂原子改性油脂/双戊烯基PVC钙锌热稳定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

[9].秦逸飞.挤压处理对小麦面筋蛋白—油脂体系改性的影响[D].河南工业大学.2018

[10].侯李君.我国食用油脂改性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食品界.2017

论文知识图

脂肪酶催化的常见反应类型Fig.1-4Rea...酶的固定化方法甘油叁政醋的轻基魂化和丙场酸政化改性树脂和空白树脂对油脂的去除效果复合醒化改性絮趁荆SS沉降曲线复合醚化改性絮凝剂油脂沉降曲线

标签:;  ;  ;  ;  ;  ;  ;  

油脂改性论文_梁慧斌,周婧洁,孙永强,张勇,孙晋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