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毅新广西苍梧县旺甫镇初级中学543100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他们素质的高低影响国家未来接班人的质量,尤其是占人口比例大的农村学生。因此,我们要抓好农村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3-183-01
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若干意见》,进一步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农村中学教育工作实践谈几点对农村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看法。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根据国家“八・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实验课题组”对近万名学生进行心理检测后发现,约有32%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现象。由于农村中学还不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例如,一味抓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孩子与父母、老师缺少沟通等,农村学生的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不容乐观。要进行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认真对学生的不健康心理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农村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特征表现。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是身心发展的一个突变期,从小学到中学,环境改变、课程增多、难度增大,导致学生内心发生变化,产生许多烦恼、困惑,造成了一定不健康心理。其特征大致表现为:骄傲自负心理:有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好,或是长期担任班干部,或是经常参加比赛并获奖,或是自恃父母有钱有权而骄蛮无理等。进入中学后不能正确对待以往的成绩和外在的条件,不习惯中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又没有继续学习的决心和行动,他们就产生失落、怨恨心理,总认为自己“失宠”被“冷落”没有人“关心”等。
自卑孤僻心理:有的学生由于生理素质弱,学习成绩差,家庭经济状况不如人家等原因,产生了自卑孤僻的心理,不愿与同学、老师交往,尤其不愿与条件比自己好的同学或是学习好的同学交往,他们心理压抑、行为孤僻,有时甚至有古怪异常的行为。
贪图享受心理:现在的农村生活好过了,一些家境较好的学生,家长宠爱有加,不愿让孩子吃一点苦,使他们逐渐变得行为懒散,好逸恶劳,学习上怕苦、生活上讲究吃穿、抗挫能力差。
过分依赖心理: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上过于被动,遇到难题就等老师讲解,考不好就闹情绪;生活上自理能力差,总觉得寄宿生生活很苦,很想回家,这部分学生往往容易造成流生。
任性自私心理:当前有很大部分学生有这种不健康心理,他们在家中完全以自我为中心,顶撞父母,不孝敬长辈,在学校里吃不得一点亏,不礼让同学,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虚荣妒忌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学生无法正确对待比自己强的同学,对比自己强的同学、对被老师表扬的同学总是心存忌妒。
盲目从众心理:有些学生无法正确看待其他同学的违纪行为,总认为“别人可以抄作业,我也可以抄”、“你敢抽烟、我也敢”等。
(二)农村中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原因。生理上的原因:初中生处理发育高峰期,身高体重剧增,性开始成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使得许多学生意识到自己不是孩子了。青少年身体成熟速度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性,同性别和不同性别之间都存着差异。心理的原因:随着学生生理变化,“成人感”出现,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感”,总想摆脱对大人的依赖,师长在他们心中的权威降低,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增强,学生存在着强烈的逆反心理,情绪比较冲动不能克制自己,在兴趣和愿望上常有随意性、多变性,在感情上较封闭,不愿对别人敞开心扉。环境的原因:心理学家认为,环境条件有利与否对个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在家庭里,父母的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物质文化条件,人际关系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会有很大影响,如果孩子有一个幸福美满且教育方法得当的家庭则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起着良好作用,反之则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其次,在学校的教育环境里,如果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一味抓教育质量,教师的不当言行等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后,在社会的环境里,许多社会变化必然会影响家庭、学校以及学生个人。例如,父母下岗、家庭失去经济来源等。各种腐朽思想也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不健康影视传媒、电子游戏、敲诈勒索、封建迷信等。
二、如何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由于农村学校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没有专职的教师,我们很难对学生进行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该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而是应该在我们能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到的基础上,尽全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校要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同时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设置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利用广播台,宣传栏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定期召开不同年级的学生代表座谈会等。
(二)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老师自身素质。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需要,也是保障此项工作高质有效的需要。
(三)帮助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往往在幼儿期就开始体验到心理困惑。这些心理困惑的缓解有待于父母抚慰。倘若缺乏这种感情爱抚,幼小的心灵就会忧伤,被孤独感笼罩,易形成孤僻的个性。如果孩子在小时候心理障碍就潜伏下来,在长大以后遇到困难时,就无法正确克服,甚至走上邪路。现在许多农村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普遍认为孩子没病就是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帮助家长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首先,要重视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班主任可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可以请一些专家、教师到会为家长们上课。其次,学校通过《家长报》(或其它媒介,如闭路电视等),让家长更多地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解决了农村学生住家比较分散,召集家长不易的难题。再次,班主任通过家访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家长一起共同商定、共同采取措施来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最后,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写书信或电话联系的方法,与家长进行更多的交流,及时地把学生有关情况反映给家长,取得家长支持,共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重视社会教育功能。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心社会,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积极营造社会、学校共同教育的良好局面。可以通过聘请心理医生来校开辅导课或是请公安干警来上法制课等方式,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总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峰.走向心理健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