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物理化学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物理化学,过程,教学改革,思维,物理,堆肥,化学实验。
物理化学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彭璐露[1](2019)在《基于过程考核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理念的深入实施,新时期在大学物理化学教学中教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物理化学教学水平,教师除了要加强教学模式创新以外,还需要结合教学目标等针对性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教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文章围绕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分析了当前考核现状,探讨了加强物理化学课程过程考核的意义,并围绕如何加强物理化学课程过程考核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措施,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32期)
刘艳[2](2019)在《物理化学中几个动力学公式积分求解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物理化学动力学部分几个复杂公式的微积分过程的探讨,激发学生自己动手推导公式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9年09期)
陈欣,陈西良,刘学军,翟翠萍[3](2019)在《基于过程性评价的《物理化学》单元测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过程性评价打破了"一张考卷定成绩"的传统评价模式,从多方面考核和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便于教师及时收集教学效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开展的《物理化学》过程性评价体系中的阶段考核包括了单元测验项目,通过多样化的测验题型和题目可以在较好执行过程性评价各项指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9期)
陈欣,陈西良,刘学军,翟翠萍[4](2019)在《过程性评价在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目前对实验课程的评价模式单一,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动手动脑能力得不到锻炼。本文建议将过程性评价引入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评价体系,构建以学生积极主动性学习为引导方向的评价模式,提升教学和课堂效果。(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5期)
段雨爱,王前,廖奕,魏留芳[5](2019)在《物理化学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拟合函数问题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为例,选取3种不同的拟合函数对实验数据进行后续处理.数据处理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拟合函数所得的实验结果差异相对较大,而对数拟合[γ=f(lnc)]所得的数据得到的c/Γ-c线性关系最好,R~2=1.因此,采用对数拟合能高效精确模拟数据,并有效减小数据处理所带来的实验误差.(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翠林,刘志龙,王传娥,师海雄,杨全录[6](2019)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过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如何构建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与传统学习评价方式相互补充的具体措施和效果,以期为物理化学的教学改革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传统的课程"终结性"评价方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背景下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本文来源于《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乔洪涛,石玉芳,郭敏敏[7](2019)在《“叁全育人”体系下关于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进一步增强高校大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培养,不仅是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所在,更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核心体现。物理化学实验是实验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更是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融入"叁全"育人理念,对教学前的基本技能培训、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探讨如何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德育实效性。(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13期)
卢梁凝,段云霞,吕晶华,王乃丽[8](2019)在《餐厨垃圾简易静态堆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餐厨垃圾简易静态堆肥过程中物料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特性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废弃纸箱为容器,以剩饭、菜叶、杂草、土壤为原料进行室温下堆肥,分别测试了温度、p H、电导率等物理化学指标,并利用PCR和DGGE的方法对微生物种群构成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在堆肥早期温度升高、电导率下降并出现酸化阶段,该阶段之后物理化学指标升高且逐渐趋于稳定。随着堆肥过程进行,微生物种类逐渐减少,出现明显嗜热优势菌种群。(本文来源于《环境卫生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程迪,王玲[9](2018)在《中医思维在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思维主要有辩证思维、整体思维、抽象思维、司外揣内、取象类比思维等模式,本文阐述了中医思维在中药学类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表明,应用该方法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8年23期)
唐淑玮,高瑞昌,曾名涌,冯秋凤,陈依萍[10](2019)在《鲟鱼鱼糜凝胶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鲟鱼为原料制备鲟鱼鱼糜凝胶,通过蛋白质组成、水分分布、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流变特性分析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研究了鲟鱼鱼糜凝胶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结果表明:在鲟鱼鱼糜凝胶形成过程中,其盐溶性蛋白比例和水溶性蛋白比例均下降,不溶性蛋白比例上升;肌球蛋白重链、肌动蛋白含量均下降;鱼糜蛋白质的吸收峰在1 100 cm~(-1)附近发生红移;鲟鱼鱼糜的弛豫时间T_2有4个区间,加工后鱼糜凝胶对水分子的束缚力更大,黏弹性也更高;说明经过漂洗、擂溃和凝胶化处理后,鲟鱼鱼糜凝胶形成了致密的凝胶网状结构。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鲟鱼鱼糜凝胶的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物理化学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物理化学动力学部分几个复杂公式的微积分过程的探讨,激发学生自己动手推导公式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理化学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彭璐露.基于过程考核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化工管理.2019
[2].刘艳.物理化学中几个动力学公式积分求解过程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9
[3].陈欣,陈西良,刘学军,翟翠萍.基于过程性评价的《物理化学》单元测验设计[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4].陈欣,陈西良,刘学军,翟翠萍.过程性评价在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9
[5].段雨爱,王前,廖奕,魏留芳.物理化学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拟合函数问题的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李翠林,刘志龙,王传娥,师海雄,杨全录.“物理化学”教学中过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乔洪涛,石玉芳,郭敏敏.“叁全育人”体系下关于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9
[8].卢梁凝,段云霞,吕晶华,王乃丽.餐厨垃圾简易静态堆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特性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2019
[9].程迪,王玲.中医思维在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J].山东化工.2018
[10].唐淑玮,高瑞昌,曾名涌,冯秋凤,陈依萍.鲟鱼鱼糜凝胶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J].食品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