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熔接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熔接,注塑,聚丙烯,椭球,函数,强度,丙烯腈。
熔接痕论文文献综述
张美丽,辛勇[1](2019)在《基于RHCM与CIM熔接痕形成的分子形态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注塑成型中的熔接痕问题,建立了聚合物流动前锋汇合时垂直取向的初始界面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注塑成型(Conventional injection molding, CIM)和快速热循环注塑成型(Rapid heat cycle molding, RHCM)熔接痕界面分子链的迁移扩散、分子链取向、回转半径及界面结合能,研究了熔接痕界面弱连接与强连接的分子形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低、冷却速率快的CIM熔接痕表层和中间层分子取向快速冻结,分子链运动受阻,扩散速率慢,使得熔接痕界面分明,界面结合能低,分子形态变化不大,形成弱连接;而RHCM熔接痕及CIM熔接痕芯层高温保持时间较长,保压阶段冷却速率缓慢,有利于分子链的迁移扩散,同时促进分子链松弛,解取向明显,回转半径减小,使聚合物分子链团呈缠绕卷曲状态,界面分子链穿绕缠结在一起,界面结合能也增大,形成强连接。因此,熔接痕界面聚合物分子形态演化的实质是取向分子链的松弛和相互扩散的过程,而RHCM工艺则极大促进了分子形态演化进程,显着改善了熔接痕的弱连接问题。(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8期)
袁海兵[2](2019)在《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熔接痕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聚丙烯(PP)树脂基体、不同喂料方式对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的熔接痕强度保持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聚丙烯(PP)树脂的熔接痕强度及熔接痕强度保持率。采用SEM对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PP树脂的MFR越高其熔接痕强度保持率就越高,无规共聚PP为基体的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熔接痕强度保持率,从主喂料加入玻纤的方式比侧喂料加入玻纤的方式拥有较高的熔接痕强度保持率;另外,SEM照片表明: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熔接痕断面较平整,断面处的玻纤基本与流动方向垂直,非熔接痕断面处的玻纤基本与流动方向平行。(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3期)
魏艳鸣[3](2019)在《依赖EBF神经网络的注塑成型熔接痕长度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注塑成型中熔接痕形成原因,分析了浇口位置对形成熔接痕的影响,提出了依赖椭球基函数(EBF)神经网络的注塑成型熔接痕长度优化。通过将EBF神经网络作为注塑成型熔接痕条件,根据注塑成型熔接痕依次构建得到注塑成型熔接痕长度函数与注塑成型熔接痕适应度函数,并以这二个函数作为优化目标。在实现注塑成型熔接痕的基础上,选择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来验证EBF神经网络具有稳定解。最后通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均衡注塑成型熔体长度,提高注塑成型熔接痕长度优化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邹声文,王亮,付锦锋,刘凯,陈平绪[4](2019)在《阻燃ABS熔接痕强度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为基体树脂,溴系阻燃剂和锑白为复合阻燃体系,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阻燃ABS材料。研究了溴系阻燃剂种类、填充剂种类及含量、增韧剂等对阻燃ABS材料熔接痕强度(WLS)、缺口冲击强度(NIS)和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的影响。结果表明,滑石粉、硅灰石等具有纵横比的填料对熔接痕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影响很大。氯化聚乙烯类增韧剂可以有效改善材料缺口冲击强度,但会使熔接痕强度显着降低。此外,通过扫描电镜(SEM)对阻燃ABS共混物的微观形貌进行分析,探讨了填充剂和增韧剂对阻燃ABS熔接痕强度的影响机理。(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03期)
杨燕,李明昆,艾军伟[5](2019)在《新型丙烯酸酯类相容剂对PC/PP合金熔接痕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合金材料熔接痕强度较低的问题,在传统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相容剂的基础上,合作开发了一种主链段与PC相容、支链段与PP相容的含有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新型相容剂(CD型EA),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两种相容剂对PC/PP合金分散相粒径、界面结合、熔接痕强度及拉伸与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并研究了CD型EA的支化率(代表支链长度)对合金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EMA相比,CD型EA在减小合金分散相粒径、提高界面结合及熔接痕强度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此外,CD型EA相容剂的支化率是相容好坏的关键,当支化率为3%时,CD型EA未降低合金的拉伸强度,且使熔接痕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比未加相容剂的合金分别提高了95.8%和53.2%,与EMA增容的合金相比分别提高了42%和4.2%。(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陈亚洲[6](2019)在《塑胶件外观面熔接痕缺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熔接痕形成机理、模流(moldflow)仿真分析、产品结构和注塑工艺等方面对塑胶件外观面熔接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结合实际案例,运用现代先进的仿真技术,预测出导致熔接痕的可能因素,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流分析的正确性。本文对控制熔接痕的其他先进方法做了简要介绍。本案例为产品造型师和结构工程师进行产品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01期)
戴建建,何超雄,官焕祥,陈平绪[7](2018)在《滑石粉填充ABS材料的熔接痕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滑石粉填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材料,研究了滑石粉含量及粒径、复配填充体系以及润滑剂对材料熔接痕强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材料在熔接痕界面处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材料的熔接痕强度降低,主要是由于片状滑石粉阻挡聚合物分子链在熔接痕界面处的相互扩散和熔合;通过降低滑石粉含量,与硅灰石复配,添加含有极性基团的酰胺类润滑剂可较好地提高材料的熔接痕强度;当5%(质量分数,下同)的滑石粉与5%的硅灰石复配,并添加1%的改性酰胺类润滑剂时,材料的熔接痕强度达到33.4MPa。(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8年11期)
刘磊[8](2018)在《Moldflow在熔接痕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熔接痕是注塑制品中常见的缺陷之一。通过分析熔接痕的形成机理及产生原因,指出MoldFlow中与熔接痕有关的分析结果及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案例分析,为熔接痕问题提供了一套标准化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橡塑技术与装备》期刊2018年22期)
万书斌,李卫华[9](2018)在《汽车门把手塑件熔接痕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制造中,塑料制品大量应用,塑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汽车质量。塑件注射成型中产生的不良品因素很多,其中熔接痕的产生是影响塑件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熔接痕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及寻找消除熔接痕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模具制造》期刊2018年10期)
王梦寒,涂顺利,余春丽[10](2018)在《基于Kriging和NSGA-Ⅱ的辅以困气改善的熔接痕优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熔接痕的成型机理出发,考虑了困气状况和熔合温度对熔接痕熔合质量的影响,提出一种以困气改善辅助提升熔接痕熔合质量的方法,建立了以"气穴面积"和"熔接痕处流动前沿温度"为熔接痕熔合质量指标的多目标评价体系,并构建了一种基于Kriging模型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的多目标寻优策略,以实现工艺参数的择优选择。以多孔板熔接痕优化为例,选用拉丁超立方抽样(LHS)设计实验,建立并检验反映工艺参数和优化目标之间影响规律的Kriging模型,采用NSGA-Ⅱ确定多目标优化问题的Pareto前沿及其最优解。仿真及生产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目标优化策略能有效实现熔接痕的多目标优化,同时以困气改善辅助提升熔接痕熔合质量的方法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熔接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不同聚丙烯(PP)树脂基体、不同喂料方式对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的熔接痕强度保持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聚丙烯(PP)树脂的熔接痕强度及熔接痕强度保持率。采用SEM对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PP树脂的MFR越高其熔接痕强度保持率就越高,无规共聚PP为基体的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熔接痕强度保持率,从主喂料加入玻纤的方式比侧喂料加入玻纤的方式拥有较高的熔接痕强度保持率;另外,SEM照片表明: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熔接痕断面较平整,断面处的玻纤基本与流动方向垂直,非熔接痕断面处的玻纤基本与流动方向平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熔接痕论文参考文献
[1].张美丽,辛勇.基于RHCM与CIM熔接痕形成的分子形态演化研究[J].材料导报.2019
[2].袁海兵.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熔接痕性能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9
[3].魏艳鸣.依赖EBF神经网络的注塑成型熔接痕长度优化[J].塑料工业.2019
[4].邹声文,王亮,付锦锋,刘凯,陈平绪.阻燃ABS熔接痕强度的影响研究[J].塑料工业.2019
[5].杨燕,李明昆,艾军伟.新型丙烯酸酯类相容剂对PC/PP合金熔接痕强度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2019
[6].陈亚洲.塑胶件外观面熔接痕缺陷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
[7].戴建建,何超雄,官焕祥,陈平绪.滑石粉填充ABS材料的熔接痕强度研究[J].中国塑料.2018
[8].刘磊.Moldflow在熔接痕分析中的应用[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8
[9].万书斌,李卫华.汽车门把手塑件熔接痕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J].模具制造.2018
[10].王梦寒,涂顺利,余春丽.基于Kriging和NSGA-Ⅱ的辅以困气改善的熔接痕优化策略[J].化工学报.2018